登陆注册
5516100000016

第16章 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3)

寇谦之(365~448年),字辅真,是北魏初期著名的道士。他是南北朝时代最早开始对五斗米道进行改造的人。北魏神瑞二年(后秦弘始十七年,415年),他假托太上老君降临嵩山,授予他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命他“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为改造天师道作了准备。北魏泰常八年(423年),英武雄才的魏太武帝即位,欲图人主中原。寇谦之看准时机后,于当年十月再次假托老君玄孙李谱文降临,授予他《灵图真经》六十卷,命他奉持《真经》,“辅佐北方泰平真君”。次年,寇谦之带《灵图真经》进献,经过他的表兄弟,当时担任司徒的崔浩的推荐,得到太武帝的信任。于是新天师道得到北魏官方的承认和支持,立即兴盛起来。寇谦之积极为太武帝统一中原的事业出谋划策。439年,北魏完成统一大业,对道教的崇信也更高了。440年,寇谦之在泰山为太武帝祈福,托称“太上冥授帝以太平真君之号”,魏遂改元太平真君。442年,太武帝亲自到道坛接受天师道符篆,成为道教信徒。道教的兴盛和崔浩、寇谦之的得宠,加之崔浩力图恢复西晋司马氏政权的士族门阀政治体制的一些政策过急失当,引起了佛教徒和部分信奉佛教的鲜卑贵族的嫉恨和攻击,导致太平真君六年(445年)

太武帝灭佛事件的发生。真君九年寇谦之病亡,450年崔浩受鲜卑贵族攻击而被太武帝借故处死,452年太武帝被杀身亡,北魏佛教复兴,天师道势力受到削弱,但仍然维持着官方宗教的地位。548年北齐文囊王高澄篡魏自立,罢除天师道坛。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道佛二教辩论中道教失败,文宣帝下诏废道,令道士剃发为僧。至此,寇谦之创立的新天师道教团散亡。

寇谦之自称天师,借助政治力量对天师道的改革,使得北方道教摆脱了原始风貌,能够被统治者接纳,这是道教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其中的关键,就是废除“三张伪法”中的“男女合气之术”和“租米钱税”之法,提倡“以礼度为首,而加以服食闭炼”。“礼度”就是合乎统治者需要的政治、伦理秩序规范。寇谦之倡导的道术主要就是他撰写的《老君音诵戒经》中所说的修善事、洁己身、尊礼法、奉朋同、诵新经、建香火、服气辟谷等。对于斋醮、禁忌、咒语、符篆、炼丹等仪式和方法,寇谦之主张进行简化,强调节约,实际上是不怎么重视。不过他也增加了一部分斋醮仪式。在斋醮仪式上奏乐,大概首先始于寇谦之。在神谱方面,他描述了神仙所处的昆仑世界。在教团组织方面,他要求废除祭酒官职父传子授的制度,改为简贤任明。他借用佛教戒律的形式容纳儒家伦理道德的内容,制定了一部分道教戒律,希图整顿道教组织,规范道士的生活。这对道教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总的看来,他在这些方面做的工作并不很多。

而且,他只是生硬地神化老子及其著作,没有把道教的道与术很好地结合起来。他的最大贡献是使得北方道教的行为规范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相适应,改变黄巾大起义给道教涂上的与统治者对立的印象,使得统治者在心理上和思想上接纳道教,使得道教的王道之术第一次有机会在政治上一展丰姿。

云梦山中的三洞弟子陆修静

曹操收降张鲁后,把他及其近臣均迁移到内地以便就近监视控制,五斗米道随之传人内地。五斗米道本无反叛色彩,传人内地后未遭禁绝,也就开始向上层社会传播,影响逐步扩大。两晋时期,随着政治文化重心向江南转移,五斗米道又传播到南方。这一时期,五斗米道与天师道的名称同时并用。南北朝之后,天师道完成了对五斗米道的改造,五斗米道的名称遂不再使用。五斗米道自张鲁死后,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加之扩散到全国后,地域广阔,也难以产生一个统一的教权组织。这样自发的发展状态固然有利于向社会基层扩散而壮大声势,但也出现了科仪混乱、组织松散,信徒素质低下等弊病。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天师道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教权组织。后来的寇谦之、陆修静就是顺应这一时势的需要,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开展天师道的组织建设、教律整顿、义理充实提高的工作,把天师道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陆修静(406~477年)字元德,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道士。他出身于江南士族望家。少年时曾经学习儒学和汉代象数学,也曾经做过官。后来发现占侯儒学不足以致长生,于是弃儒学道,抛妻离子,初期隐于云梦山中,后来遍游名山大川访仙学道。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在庐山隐居修道,他所建的馆(后名简寂观)大概是道教历史上第一个比较正式的道观。宋明帝太始三年(467年),陆修静奉诏至京师。他对宋明帝的策问回答得很好,深得宋明帝的宠信,宋明帝特地建崇虚馆给他居住和修道。

于是“先生乃大敞法门,深弘典奥,朝野注意,道俗归心。道教之兴,于斯为盛也”(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上册,《陆修静传》)。陆修静不以宗门自囿,自称“三洞弟子”,广泛地钻研学习道教的各个方面,是道教学术史上的一个集大成者。他整理道经,广制斋仪,大力增强道教在上层社会中的影响。他的著作以斋戒仪范方面为多,如《升玄步虚章》、《灵宝步虚词》、《灵宝道士自修盟真斋立成仪》等等,但也不尽然。在唐法琳《辩正论》中可见到他还著有《必然论》、《荣隐论》、《遂通论》、《归根论》、《明法论》、《自然因缘论》、《五符论》、《三门论》等,《破邪论》中可以见到《对沙门记》。他还写过《道德经杂义》。此外他的著作还有《陆先生答问道义》、《陆先生黄顺之问答》、《三洞经书目录》、《服御五芽道引元精经》等。这说明陆修静是一个哲理意味很强的道教理论家、思想家。

他的著作亡佚不少,现在尚存的有:《灵宝经目序》、《陆先生道门科略》、《洞玄灵宝五感文》、《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等。

陆修静是道教史上一个重要的学者、思想家。他力图由道而开出术,目的是“使民内修慈孝,外行敬让,佐时理化,助国扶命”(《陆先生道门科略》,《道藏要籍选刊》第八册,第477页。)他对道进行了探讨,主张“虚寂为道体,虚无不通,寂无不应”(《道教义枢》卷一引)。把道分为体、用两个方面虽然不是他的创造,但用虚、寂这一对受佛教影响颇深的范畴来分析道的体、用,毕竟还是很有新意的。道的用也就是德。道家的德虽然不同于儒家的伦理规范,但这二者毕竟有诸多可以相通的地方,所以老庄之后的道家和后来的一些道教著作就把德与儒家的伦理规范沟通起来,以便泯灭道家对儒家的伦理规范的反叛色彩,使得道教能够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政治秩序服务。陆修静就是这样做的。不仅如此,他还把道、德与儒家哲学的核心范畴“仁”联系起来考虑。他在《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说:“夫道,三合成德,自不满三,诸事不成。三者,谓道、德、仁也。仁,一也;行功德,二也;德足成道,三也。三事合,乃得道也。若人但作功德而不晓道,亦不得道;若晓道而无功德,亦不得道;若但有道德而无仁,则至理翳没,归于无有。譬如种谷,投种土中,而无水润,何能生乎?有君有臣而无民,何宰牧乎?有天有地而无人物,何成养乎?故《五千文》日:‘三生万物’。”他认为,道、德、仁三者相通相合,首先要有仁的品性,以它为原则去建立功德,功德多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是得道。关于道与德之间的关系,他还从理范畴的角度进行分析,说:“道者,至理之目;德者,顺理而行”。可惜他在道教理论方面的著作多数已经散失,无法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

从现存资料看来,陆修静对道教发展的主要贡献是:搜集整理道教经典,建立道教经典的分类体系;以“意在王者遵奉”为指导原则,整顿天师道组织,制定道教科戒制度和斋醮仪式。

南北朝时期,道教经书急剧增多,真伪难辩,源流不明的现象的出现是很自然的。为此,需要进行考辩、分类、整理。陆修静早年就很重视搜集道教经籍,住崇虚馆时,他花了很大精力进行这些经典的整理。其中,陆修静对灵宝派的经典整理所花功夫比较多。他继承了东晋末期以来的“三洞”概念,使之完善化、定型化,把它作为道教经书分类的方法之一。

他综合前人的工作,建立了三洞、四辅、十二类的道教经典分类法。他总括三洞经书,按照这样的分类法编出了《三洞经书目录》。在陆修静看来,三洞不仅是道教经典分类的方法,也是道经品级的高低和道士阶级的次序。道士人道后修持经法得由低到高,依次授经修行,不得逾越。一般是先授予正一,次洞渊或太玄、次洞神,次升玄,次洞玄,最高为洞真上清。

陆修静对南方天师道的改革,与北魏寇谦之对北方天师道的改革都有相同的目的,就是使得统治者能够接纳、信奉道教。他从五斗米道那里学来了“天师正一盟威之道”,“服符饮水”等术,学来了以“二十四治##为核心的组织制度,还把三元日祭祀三官的制度也收罗进来。所以有人把他视为南方天师道的创立者,这用来说明陆修静对南方天师道的贡献之大还勉强可以,但应该指出,南方天师道本无所谓创立的问题,它是张鲁投降曹操后五斗米道群龙无首后向南方传播而来的。由于当时南北方因政治隔绝,交往不多,天师道在南方的文化、政治环境中生存,免不了会有一些不同于北方天师道的特点。陆修静学习五斗米道的上述制度,并不是照搬照套,而是进行了改造。他强化了管理道民的宅禄制度,即类似于后来的户藉管理制度;健全了道官按级晋升制度。陆修静还把朝政中官僚等级制中的服式搬进道教中来,建立了道士的服式制度。他开了崇虚馆,这是道观的雏形。这种道馆制度取代了早期天师道祭酒统领道民的教团组织形式。他本着这一新的组织形式的特点为有组织的道士生活制定了种种戒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道馆制度。这为道教教团生活的正规化、制度化作出了贡献。

不过,陆修静对灵宝派花的功夫更大。他撰写了大量的灵宝经书,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灵宝经的真伪进行了考证,编制了《灵宝经目》,推动了灵宝派的发展,促使灵宝派在齐梁时代与上清派平分秋色,甚至略有超过。

道教的“斋”、“醮”是从古代祭神、祈福等巫术仪式发展而来的。

《庄子·人世间》中已提到了“心斋”。道教的斋便是如此。五斗米道已经实行过“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使有疾病者皆疏记生身以来所犯之辜”的方法(《神仙传.张道陵传》)。后来这种“首过”的方法逐渐程式化,并吸收了传统的“斋戒以告鬼神”的方式和佛教的“三戒八斋”的内容,在南北朝时形成道教的斋。行斋之前要净心诚意,要“洁净其体”。

接下来有穿法服、点灯、燃香、扣齿、扣头等程序。陆修静在《洞玄灵宝五感文》中说,上清派的斋法有“绝群离偶法”和“孤影夷惑法”两种,方式上都是离群独居,宁静默声,绝食服气,抱元守一,类似于气功锻炼和佛教的禅定。灵宝派的则有九种:金籙斋、黄籙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自然斋、三皇斋、太一斋、指教斋。正一天师派还有涂炭斋。斋是以一般信众为主体,道士只是在旁边协助以沟通人、神。行斋的目的是祈求神为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服务,即建功立德,消罪除过。醮与斋的目的大体上相同,在仪式上也与斋紧密相关,与斋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纯粹由道士来进行的祭祀、供养神柢的仪式。行醮必须设坛。坛醮的程序一般是:设坛、上供、烧香、升坛、礼师存念如法、高功宣卫灵咒、鸣鼓、发炉、降神、迎驾、奏乐、献茶、散花、步虚、赞颂、宣词、复炉、唱礼、祝神、送神,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仪规。根据祭祀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醮有不同的名称,如祭三官(天、地、人)之神的为“三官醮”,祭“北阴大帝”的为“北阴醮”,遍祭诸神的为“罗天大醮”。斋、醮都要威严庄重。陆修静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仪式,对上清、灵宝、正一等派互不相同的斋醮制度作了清晰的叙述和改造,对步法、经诵、仪仗、挂像均作了详细的规定,使得这些仪式中的“祝香、奏启、请事、礼谢、愿念,罔不一本经文”(《无上黄镲大斋成立仪》卷一)。陆修静继承前人的工作,以灵宝斋为主,融合上清、三皇、五斗米道斋法,建立了“九斋十二法”这一比较完整的斋仪体系。这一体系中灵宝派的斋仪占了很大比重,所以后人把陆修静视为灵宝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不过,陆修静更看重上清派的斋仪,在编排顺序时,仍然把上清斋仪列为首位,他的斋仪体系是按上清、灵宝、涂炭三大类分别排序的。陆修静在斋醮仪式方面所创建的这一体系为后世道教斋仪的内容和格局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初张万福、唐末杜光庭所续修的斋仪都是以陆修静的体系为本。所以唐代吴筠在《简寂先生陆君碑》称赞陆修静“斋醮仪范,为将来典式焉”。陆修静还编撰了《洞玄灵宝五感文》等有关斋醮仪式的著作一百多卷。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

    本书立足当代辩证法研究的前沿理论,在深入发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如马克思的“批判本质”的辩证法、恩格斯的“理论思维”的辩证法、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同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遗产、实践基础、批判本性、当代课题等重要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魅力,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和实质、深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尼采的人生哲学

    尼采的人生哲学

    本书囊括了尼采思想的精髓,每篇文章都是从我们周围世界的真实事件出发,从而得出哲学观点如何关照现实世界的精妙体现。阅读本书将会彻底颠覆你对哲学的偏见。字里行间,你会感到泉水跃动成洪流奔驰着,时而热情跳跃,时而变幻无穷,既不会感觉到哲学的沉闷无聊,还会发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俯拾皆是可供玩味的哲理。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准确、优美、流畅,带你读懂原著,走近真实的尼采——天才、狂人、世纪末孤独的漂泊者、20世纪最走红的哲学家。天才的命运是一再被误解和一再被重新发现。尼采是属于年轻人的,愿你们不做20岁、30岁、40岁的老人。《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在本书中,尼采开创性地提出日神和酒神二元艺术冲动学说,在对希腊艺术进行美学讨论的同时,完成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超神创师

    超神创师

    你创作了黄阶极品神书《小李飞刀》,获得飞刀绝技!你创作的玄阶极品神书《斗罗大陆》,获得一千万祈愿点,可召唤小舞!你创作了地阶极品神书《凡人修仙传》,获得天赋神通“韩跑跑”。……一书一世界!一界一神通!
  • 蛇

    在睡着的时候,我再次被噩梦惊醒:神秘的丛林深处,狂乱的杀人巨蟒如影相随。我拼命奔跑,却双腿僵硬,迈不开步,巨大的蟒蛇毫不费力地将我紧紧缠住,越缠越紧,我听到了自己血管破裂的声音……我满心的怨恨在恐惧之后被激发了出来。凭什么,凭什么它和它的同类这样纠缠我,让我寝食难安。我要亲手杀了它。我剧烈地喘着气,我不知道是恨林天明还是恨那些蛇,我只有一个念头,杀死那些蛇,让它们不再纠缠我,杀死那些蛇,让林天明泡不成药酒。恐惧和怨恨使我一阵接一阵地昏眩。
  • 总裁强势爱:路少,求放手

    总裁强势爱:路少,求放手

    重生前,姜音音身形臃肿,暴打男同学。重生后,姜音音变身校园女神,对路奕辰言听计从。姜音音发誓,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答应为路奕辰这样的男人生孩子。如果有机会姜音音想再重生一次,然而一切已经变的不可能……
  • 彩理

    彩理

    直击现代婚姻彩礼困局。彩礼不止是要礼,彼此也要讲个理。无论是结婚的个人,还是其背后的家庭,都是挟裹其中的身不由己。没有刻意安排的各种奇葩,只有我们身边的你我他和我们自己。
  • 爱是人类不死的欲望

    爱是人类不死的欲望

    爱是人类不死的欲望,吴恙是打不死的小强。
  • 末日之破釜沉舟

    末日之破釜沉舟

    末日的生存,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但这不是李峰的追求,前世已经知道是一场外星帝国的阴谋,这一世他需要的是反击!!!
  • 仙府种田

    仙府种田

    叶凌是一名出身贫寒的采药弟子,无意间得到一个蕴藏仙府的玉佩,从此踏上真正的修仙之路。在这座神奇的仙府里,有一间木屋、几亩灵田,和云雾飘渺的幽谷山巅。一边在修仙界中采药炼丹,一边在仙府里种田,其乐无边。
  • 云傲九天

    云傲九天

    她,Z国龙组的最强队员,因为抢夺一块怪异的石头,被炸成碎片,再次清醒的她发现自己竟然处于母亲的肚子里。而伴随她重生的灰色石头竟然是一件了不起的宝贝,于是乎,逆天的功法,用之不尽的混沌灵气,强大的灵兽接踵而来。前世的她没有享受过亲情,既然上天给了她补偿的机会,那么,她一定会加倍的珍惜。为了让家人幸福快乐,逆天又何妨?敢伤害她的重视的人,不管他是神是魔,她都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他,魔界唯一的魔主,冷酷无情。然而,遇上了她,便是他一生的劫,因为她,他放弃了魔王的身份,甘愿化做普通人,陪她逍遥。他说:“女人,天下和你,我选你!!!”他,精灵族的半精灵王子,天分过人,却因血统被族人排斥。从小流浪在外,生性淡漠,任何人都进不了他的心。然而,被她所救后,一颗心就遗失在了她身上。从此,心里就只装了她一人。他说:“夜,天涯海角,我跟着你。”他,神之圣子,转世重生,变成她的双胞胎弟弟,从小体弱,安静温柔,却只在她面前活泼。他说:“姐姐,我们是双生子,所以,我们要一直在一起。”他,帝国的逍遥王爷,游戏花丛,却从未为任何人停留。然而,遇上她后,他的世界便只剩她一人。他说:“小夜儿,为了你,我错过了那么多美人,作为补偿,把你赔给我吧!”他,混沌神龙,千百万年前,他和她同时诞生在混沌中,千百万年的岁月,两人相互陪伴。为了她,他自愿舍弃一身神力,陪她转世。他说:“为了你,一切都值!”他,家族的天才,却被人暗中下毒,被她所救,从此,他伴她左右。他说:“我会变强,强到有资格站在你身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