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6300000013

第13章 道家的自然哲学(2)

继论道无为。老子说:“道恒无为而无不为。”“无有人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无为是道的一个重要特性,“无为”不能解释成纯粹消极的绝对的不为,道之无为实是就道的自然性无目的性而言的,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没有人格,没有情感,它与有人格意志的“天”不同,它并不对万物进行主宰和左右,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它生养化育万物乃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只是顺物之性,自然而为,万物感觉不到道之“为”的强制性、目的性,此种“为”对于物而言,固可称之为“无为”。不过就道之为(为无为)的结果而言,它不仅生养化育了万物,且使万物自宾自化,因此,道之“为”又是一种至上的为,谓之“无不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庄子亦明确认道“无为”,《则阳》篇说,道“无为而无不为”,《大宗师》篇说,道“无为无形”,又说:“吾师乎!吾师乎!

万物而不为义,泽及才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吾师”即道。“义”、“仁”、“巧”等等都是人为、意志的体现,道之为则是“为无为”,它之“万物”也好,“泽及万世”也好,“覆载天地、刻雕众形”也好,都只是自然而作、自然而为,并没有意志、目的、情感的因素夹杂其中,所谓“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亦正此意。

又论道无形。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抟之不得,名日微。……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庄子说:道“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夷”、“希”、“微”以及“不可受”、“不可见”都是形容和说明道的“无形”的特点的。

与道无名相对于具体事物的有名而言一样,道之无形也是相对于具体事物的有形而言的。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形有体的,大至天地,小至碎石、细毛乃至细胞、原子、质子等等,无不具有一定的形体,道则无形无体,不可见,不可抟,不可闻。按老庄的意思,一切具体事物惟其有形,故而可以感知,惟其有形,故而有生有灭,不能永恒;道则因其无形,故而不可感知,因其无形,故而无生无灭,遂成永恒,而为万物之本根。

复次,道之内存性。老子已经模糊地意识到道之内存性的问题,他指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他解释何谓“恍惚”说:“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尽管道恍恍惚惚,窈窈冥冥,没有具体的形状,没有具体的物象,是无形的,但恍惚、无形之中,毕竟“有象”、“有物”、“有精”,且其物其象其精又是十分真实或信实的,是最真实的存在。据此人们似乎可以得出道是实存的结论,道与物不是截然分离的。但显然老子没有沿此方向发展下去,明确导出道内存于万物的命题和思想,通观《老子》,他突出和强调的乃是道的至上性和超越性以及物(道的显象)的非至上性和非超越性。

那么,道与物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老子的道至多只是触及物的表面,未明确将道纳入物之中去,因而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道与物的关系问题即道的内存性问题。庄子则沿着老子的思路,向前迈了一大步,他明确将道纳人物之中,认道与物乃是一体不二的,这就比较好地解决了道的内存性问题。《庄子·知北游》载:“东郭子问于庄子日:‘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日:‘无所不在。’东郭子日:‘期而后可?’庄子日:‘在蝼蚁。’日:‘何其下邪?’日:‘在梯稗。’日:‘何其愈下邪?’日:‘在瓦甓。’日:‘何其愈甚邪?’日:‘在屎溺。”’蝼蚁、梯稗、瓦甓、屎溺等等在世人眼里都是十分低贱的事物,庄子却肯认那至上而超越的道就在这些低贱的事物之中。庄子的寓义是极其深刻的,一方面,道无所不在并内存于宇宙万物之中,然道的遍在性和内存性又并不破坏道“无为无形”、“自本自根”的至上性和超越性。另一方面,宇宙万物却因至上而超越的道的临在和内存而得到了提升,使自己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和状态。显而易见,道之内存性(“行于万物者道也”)

的发现和揭示从理论上克服了老子道与物统一的外在性,而初步实现了其内在的统一。这是庄子在道的性质与特征的认识上较之老子更高明的地方。

又次,道无封(无差别)。在老庄的道论中,道是无差别的浑然之体,老子谓道“不可致诘,”“混而为一,其上不嗷,其下不昧,”庄子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等等,所讲的都是指道的无差别性。庄子还特别明确地指出:“夫道未始有封。”封,封域,界限,“未始有封”即没有界限,没有差别。按庄子的意思,所谓上下、高低、先后、内外等等的差别都是人为的限定,道冥然无所不在,“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故不具差别性,而是无差别的绝对同一。正因为道“无封,”所以“道昭而不道。”庄子在《知北游》篇还指出:“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之不际者也。”“物物者”,即道;际,就是界限。意思是说,道与物并没有界限,而物有界限,乃是所谓物的界限;没有界限的界限,乃是界限中的有界限。质言之,道是“一”,“一”就意味着纯粹,意味着同一;物是“多”,“多”就意味着繁杂,意味着差别。但作为“一”的无差别的道就蕴藏在作为“多”的有差别的具体事物之中。道家虽然不自觉地意识到了形形色色的具体事物的差别性的存在,但他们所追求的则是一种无差别的玄同境界。因此他们又有意识地提倡以无差别的道去消解物的差别性,老子强调“同于道”,庄子强调齐万物,齐是非,超越善恶、美丑、死生乃至物我的对立,都是他们力图取消事物之差别性的体现。

又次,道是有与无的统一。有无是中国哲学的一对极为重要的范畴,这对范畴是由道家老子最先提出来的。老子从具体事物的有无推演到作为最高宇宙本体的道的有无。他指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说,任何具体事物都由实有和虚空两部分构成,实有和虚空矛盾对立,相反相成,实有是事物存在的条件,但惟有与虚空相结合,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离开实有,虚空无从谈起,离开虚空,实有也不成其为真正的实有,因而也就不是有价值的实体存在。车、器、室如此,其他事物概莫能外。这是作为感性存在的具体事物的有无观。

老子将具体事物的有无统一性作哲学的提升和抽象把握,从而指出道也是无和有的统一,有和无构成道的两个重要属性。但道的有无绝不同于具体事物的有无,因为作为感性存在的具体事物是有生有灭、时成时毁的,因而其有无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道作为超感性的本体存在是无生无灭、无成无毁的,因而其有无定然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在老子看来,有、无的关系表现为有生于无,无亦生于有,因无而有有,因有而有无,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是也。而道与有无之关系则表现为“有无同出于道,道实超乎有无而为有无之所本。”道“即有即无,即虚即实,有无一如,虚实一如。”道具有“有”的特性,又具有“无”的特性,道由有和无两方面构成,是二者的统一,道不只是有,也不只是无,有和无不能独立构成道。不过,在有和无的矛盾统一体中,老子更强调无的方面。客观上,道的无的方面的突出及其解释的模糊性、不明朗性,为人们将其哲学性质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同时也为老子以后的一些哲学大师从无出发,走向唯心主义提供了可能和契机。其实,无不是绝对的空无,无不等于零,陈鼓应先生诠释说:“只因为‘道,之为一种潜藏力(potenti-

ality),它未经成为现实性(acfuality)时,它‘隐,着了。这个幽隐而未形的‘道’,不能为我们的感官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字来指称这个‘不见其形’的‘道’的特性。”“老子的‘无’是含藏着无限的未显现的生机,‘无’乃蕴涵着无限之‘有’的。”陈先生的诠释是允当的。

须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老子是否提出了“常无”“常有”的概念。这里的关键在于《老子》第一章中“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断句和解读。历来许多注家和论者都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断句并加以解读,从而肯认老子已经提出“常无”“常有”的概念。笔者也不例外,笔者曾指出:“为区别于具体事物的有无,老子有时用‘常有’、‘常无’的概念来标明道的有无。”现在看来,这种断句和解读很是不妥。正确的断句当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译成白话即为:“所以常处于自在无欲静态,以显示它(道)的微妙;常处于自为有欲过程,以显示它(道)

的营造。”先秦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在概述老聃的思想家者时说:“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许多论者据《老子》第一章的错误断句和解读,而谓这里的“常无有”即“常无常有”,“有”之前省一“常”字。其实,这两句话亦应断为“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常”、“无”、“有”系老子提出的三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常”既有规律的含义,又作道之常住性解;“无”和“有”则是道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而道乃万物之宗,故也谓之“太一”。总之,老子提出并探讨了道的“有”、“无”问题,却从不曾提出过“常有”、“常无”的观念,这是毋庸置疑的。

庄子作为老子学说的继承者,亦认道是有与无的统一。在《天地》篇,他提出“泰初有无”,肯认“无”是一切“有”之本。但基于万物一齐的相对主义立场,他又在客观上否认了“无”的绝对意义,而认“无”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即认为无亦是有,有亦是无,分别无、有是没有必要和理由的。这一点集中体现在《齐物论》等篇之中。照庄子的意思,如果一定认无是有之本的话,那么无无便是无之本,而无无无便是无无之本,如此推之,以至无穷。“庄子将‘无’变成相对概念而加以超升,而拉开一个无穷的时空系统,在这一点上,和老子是有所不同的。”

最后,道的作用没有穷竭。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冲”,古字为“盅”,训虚,《说文》:“盅,器虚也。”“不盈”,不满,不竭。老子的意思是说,道体虽是虚状的,但它的作用却不穷竭。在老庄看来,道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它“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同时它还成为天地万物赖以存在发展的创造因子即动力。

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这所谓“一”就是道,“得一”就是“得道。”老子把“得一”或“得道”看成是万物成长发展的不或缺少的因素,正如庄子所说:“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道家认为,道的作用还表现在它乃是人类不得不遵循的规律和法则,人若能体道悟道得道,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从而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前引老子“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已含有这样的意思,庄子亦说:“稀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宣颖《南华经解》谓“以上诸神半出荒唐,庄子但取以寓意不暇论也。”庄子的寓意即在于强调得道之对于人的益处或作用,他认为凡事必须依道顺道而行,否则必败无疑,“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正因为道的作用非常玄妙,故而《老子》首章即指出它“玄而又玄,”是“众妙之门”。

总之,道具有根源性,它构成天地万物之本原;道具有永恒性,它“自古以固存,”却非超时空的存在;道无形无名无为,它不可见不可闻,不可以命名,且没有目的没有意志;道具有无差别性,它乃是“未始有封”的浑然之体;道具有内存性,它既有别于具体的事物,又与具体的事物并不分离;道具有有无统一性,不能简单地将道归结为有或无;道还有其作用的无穷性,它既是天地万物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也是人事人为的行动准则。道之作为本体显然要比以具体的某物或某几种物质或有人格意志的天来作为天地万物的本原优越的多。把握了道的上述性质和特征,也就在相当的程度上把握了老庄的道论。

二、宇宙论思想

同类推荐
  • 孟子与万章

    孟子与万章

    《孟子》的《万章》上下两篇,是孟子与弟子万章讨论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所存在的疑点,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重大问题的记载。此书是南怀瑾先生专门讲解这两篇文字的著述。本书之功,一在解惑,二在授业,三在传道。南先生以浅近的白话对文本逐段加以解释,探讨师生对话发生的背景和双方的心理,成一家之言,令众多疑难豁然而解;他以具体的实例,教人当读书、读活书、如何避免读书而愈懵懂;在讲书的同时,南先生又表达自己对于人生诸多问题的看法,传授持身立世之道,间或以佛教的故事、道理相譬喻,润物无声,化人无形。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尼采致敬古希腊哲学大师的天才之作。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带你读懂原著。精彩复原古希腊哲学家群像,重获和再造那些伟大的天性、伟大的人。《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3年,未完成,生前未出版。在《悲剧的诞生》出版后不久,尼采的研究重心从希腊艺术转向了希腊哲学。他将目光锁定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即前柏拉图时期。尼采深信,二者在精神上同源,共同造就一种真正能够统率和指导人生的文化。他依靠流传下来的残篇断简,尝试复原前柏拉图哲学家的群像,带我们走近和重获那些伟大的天性、伟大的人。本书和《悲剧的诞生》一起,向我们展示了尼采哲学思想的希腊渊源。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伦理与文明(第3辑)

    伦理与文明(第3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与研究价值。
热门推荐
  • 厮守终生

    厮守终生

    高中时,江凌尘遇到一个被他当做玩具的小孩,不要误会,只是一撩就脸红,太有意思了,但是没想到......持续一星期后,姬瑾墨居然转学了!在江凌尘失望之际,星探居然看上他了,不过,现在学习为重,只能和星探说,大一或大二才可以,让江凌尘嘚瑟一阵之后,高考如期而至,从小学习音乐的江凌尘当然报考音乐学院啊,顺利报考喜欢的大学,被父母告知,他和别人联姻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方还是个未成年!而且......小剧场:“墨墨啊~我们俩......真是有缘啊,哈.....哈”姬瑾墨一脸黑线,说“这只是个形式,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好好好”江凌尘当然不可能拒绝一个月后.....江凌尘:“!!!”“等等......啊”......第二天下午江凌尘狠狠地瞪着旁边神清气爽地人“没有关系.......你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萌妻来袭:大叔,么么哒

    萌妻来袭:大叔,么么哒

    第一次见面,被她那是失魂落魄的模样吸引,忍不住关注。谁知道她的本性竟然这样古灵精怪,就连自己堂堂骆家大少爷也被一个十几岁的高中生耍得团团转!很好,丫头你成功引起我的注意了!!【甜蜜宠文,欢迎入坑】
  • 青少年必读著名作家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青少年必读著名作家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七日一帝国盛宠

    七日一帝国盛宠

    “小东西,整整四年,我都无法忘记在你身体里的感觉,知道那是什么滋味么…”——英俊如魔的男人,将她狠狠压在教室最前方的讲台上,紧锁着她的魔魅双瞳中燃烧着邪恶的红莲狱火,让她颤抖地想起那段可耻的记忆。。。他是东晁帝国最年轻英勇的陆军元帅,被皇帝陛下赞美为:可与日月同辉的男人。他的一切,只能用“极致”来形容:极致完美的容貌、俊伟绝伦的身材、高贵优雅的气质、聪明绝顶的头脑,以及,对待敌时绝对的血腥噬骨,极致的残忍毒辣。他是自甘坠落于地狱,最美丽迷人的魔鬼。他性格孤僻,乖戾,高傲,不羁,光明的背后是沉重而挥之不去的阴暗。他一生战功彪炳,荣获帝国最多勋章,受天皇陛下亲自嘉奖,却被后人从史册上彻底抹去,甚至不承认他曾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骄傲,而这一切仅仅因为他爱上了一个敌国的女子。——我的悠悠,我的生命早已献给伟大的皇帝陛下。但我愿意将我的灵魂永远留给你,留给我最爱的女人,生生世世与你同在。——我要去找他,他在等我!他用骨血筑成了他信仰的丰碑,他无愧于他的祖国;我欺骗了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成全家国大义。现在,我不能再欺骗他了,我爱他,我只想跟他在一起。。。。她是亚国南方小城里的一朵娇弱可爱的芙蓉花。芙蓉,又名拒霜,当百花凋零,唯它傲霜绽放。在这战火纷飞的乱世中,她仍然保有无限的生命热情,乐观积极,宛如拒霜花,所有的不幸和阴暗都不忍靠近她。。。。那一场樱花漫舞,融情的眼眸,注定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抵死纠缠的命运。也许只有风霜陡峭的绝壁天崖才能开出最美的花只有魔鬼的黑暗之心才能生出最纯粹的爱情——小东西,你喜欢我。——呸,你少不要脸了!。。。他给了她一切的极致:【极致宠溺】——她的一句模糊的呓语,让北平最寒冷的冬季,为粉樱飞舞芙蓉花覆盖;她的一个微笑,让他放弃了屠城的三光政策;她的一滴眼泪,让他虔诚地跪行千里为她祈福添寿【极致残酷】——为了争权夺利他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为了他们早夭的孩子他杀光了宅砥内所有伺候他们的仆役酿成举国震惊的惨案,为了将她囚禁在身边永不分离他杀掉她的万万同胞用鲜血染红了她热爱的故土【极致深爱】——他是公主殿下心怡的夫婿人选,却在大婚前一刻,跪在她面前恳请她的爱和求赎,对那唾手可得的帝王之位弃如敝帚【极至仇虐】
  • 极品盗妃驭夫术

    极品盗妃驭夫术

    【本文男女主均为成长型!男女主身心干净,一生一世一双人!】人前,她为世人唾骂,因她无才无德又好色,豢养三千美男,日日笙歌夜夜迷乱。人后,她为世人愤恨,全因她是天下第一盗,翻墙高门大院,搜尽钱财盗尽宝物。其实,暗自韬光养晦,只因她身背家仇国恨,哪怕认贼作父,势必刃血仇取天下。他是战神,被世人敬仰;他喋血无情,被世人畏惧;他是天下第一美人,亦有周身一丈为女性死伤区的怪癖,但仍有无数女子不顾安危前赴后继自荐枕席。他一张皇榜告天下:兹有天下第一盗蝶恋盗取宸王王印,悬赏万两黄金缉拿。世人皆议:此次蝶恋惹到宸王,定然不死也要脱几层皮。可那个对她死缠烂打唯命是从宠溺无度的人是谁?她说:偷一次是偷,盗一米是盗,何不多偷大盗?她还说:毁我家园,分我山河者,盗他天下又何妨?他只说:但凭卿卿王妃高兴,本王自相伴左右,鞍前马后!★片段一★某女看着某男无怨无悔地处理着本该自己圈点的大山似的奏折,心里寻思着这么下去可不行,忽然灵光一闪,留书一封:爷稍等,老子去偷个人来帮忙处理国事!某男看到洋洋洒洒地信,额头青筋直冒,风一般窜了出去,徒留总管看着大山奏折风中凌乱:不带你们这么不负责任的啊!★片段二★某男看着一手抱着一只尾羽拔掉的小孔雀一手拖着条只剩臼齿的小狼的宝贝女儿,有些不明所以,“宝贝儿,你这是要做什么呢?”“小姨天天都说娘亲只会偷鸡摸狗,女儿想着女承母业,所以女儿把就小姨家的鸡偷来了,狗就带在身边时时刻刻摸着!”小宝贝儿说着就摆上了哀怨的表情,“唉,也不知道能混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特别说明】欲知详情,请欣赏正文!坑品有保证,欢迎亲们
  • 重生嫡女:盛宠倾城王妃

    重生嫡女:盛宠倾城王妃

    顾锦宁死了,死在了一场精心策划的火灾里。与她一同赴死的,还有她肚子里未成形的孩子。顾锦宁想,如果当初不是她执意要嫁给心怀叵测的江慕白的话,或许她跟孩子都不会死了。当命运的齿轮,让她重回到十四岁时,一切的错误与遗憾,都还不曾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骗中局

    骗中局

    《骗中局》的故事情节颇像法官审理的复杂案情,个中人物也像案件当事人一样有血有肉、性格鲜活,他们或质朴或精明,或奸诈或厚道,或狠毒或善良,或守法或犯罪……阅读这部精彩作品,让我似有“阅卷”的感觉。作品对法治精神的弘扬尊崇,对违法犯罪的揭露鞭挞,对善良百姓的提醒警示,与司法惩恶扬善的价值追求息息相通,也使我生发“法治时代的文学也可以是法学”的联想。
  • 写给远方的那个你

    写给远方的那个你

    这只是几封简单的信,是写给远方的那个他,只是,它们都不会被邮寄。
  •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是一部全面阐述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著作,其显著特色在于将权威的美国电影理念与生动的好莱坞电影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美国电影历史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主流的商业电影表现与多元的美国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美国电影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