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6300000016

第16章 道家的自然哲学(5)

这许多“常”字,除个别的如第27章所云“常”作经常讲外,其他绝大多数“常”字都是就其常住性、不变性和规律性而言的,都是指变化之不易之则或变中之不变。有的论者将老子的道与常等同起来,谓道就是常,常就是道。这是不确当的。老子的道具有终极性的意味,而常则是道的一个重要属性,是道的表现,常与道虽有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老子将常与道与德联系起来,提出“道常”、“常德”的观念。胡哲敷先生释解说:“《老子》书中凡言道字都属自然,凡言德字都属人事,故言道则日‘道常’,言德则日‘常德’。意谓天道原来是常住不变,人事则必须做‘袭常’的工夫,始能常德不离,常德不忒。知此然后才明白他‘知常日明’、‘知常容’的真义。”胡先生的解释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常”的理解及对“常”与“变”之关系的把握。在老子看来,道是常住不变的,而作为道的显象的事事物物则是千变万化的,人事作为道的显象的一个方面亦不例外,今日之宇宙、今日之长江黄河不同于昨日之宇宙、昨日之长江黄河,明日之宇宙、明日之长江黄河又将不同于今日之宇宙、今日之长江黄河;同样,今日之社会、今日之我亦不同于昨日之社会、昨日之我,而明日之社会、明日之我又将不同于今日之社会、今日之我,一切物象人事均处在变迁发展之中,然道作为一切物象人事之终极本原却是恒久不变的。对于这一点,庄子的认识与老子并无二致,此不赘述。正因为一切皆变,而变之中有常,如何执常以御天下之变,老子认为关键在于“知常”,“知常”则“明”;如不“知常”而妄自作为,必导致“凶”的结果。老子进而认为,“知常”之后,还必须做“袭常”的工夫,所谓“袭常”,也就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去作去为。他指出,人若能由“知常”而“袭常”,就能够“没身不殆。”

道家关于变之中有其常的观念在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老子之后,许多哲学家亦都认为,虽然物象变化千姿百态,然变易之中又皆有其不易之常。如《易传》作者云:“动静有常,刚柔断矣。”“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天下事物变动不居,然变中有常,“不可乱”正是“常”的体现。《易传》又以“恒”为常:“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天地宇宙有其恒久不变之道,知此恒久不变之道也就等于把握了天地宇宙的真实情状了。董仲舒云:“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变而有常。”自然界的运行与变化不是紊乱无规律的,而是有其一定的时序、节度和常则的。王弼说:“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繁而不乱,众而不惑。”事物之运动变化“必由其理”,即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或理则来进行的,故能够“繁而不乱,众而不惑。”程颐指出:“天地之化,虽廓然无穷,然而阴阳之度,日月寒暑昼夜之变,莫不有常,此道之所以为中庸。”天地之变化无穷,却莫不有其常则存于其中。戴震亦指出:“条理苟失,则生生之道绝。”自然之变化有其“条理”,生命之变化亦有其“条理”,此“条理”亦正“常”或规律之义。总之,中国哲人关于变中有其常的论述极多。然则对物象之变与常的双重肯认,究其渊源,实始于老子,是老子思想的启示和影响所致。

在道家的物相论中,还有许多关于变化之规律的精湛论述。在道家看来,物象变化虽色彩纷呈、复杂多样,然究其实却无不遵循着一定的理则和规律。照笔者的考察和体认,道家所论物象变化之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之点:其一,对待互转。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说,美相对于恶而言,善相对于不善而言,无恶则无所谓美,无不善则无所谓善。同样,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等皆相依而存,缺此无彼,缺彼无此,“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均是对彼此或矛盾双方相对待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的相反相成关系的具体说明。老子认为,彼此不只对待相依而存,且还互含互转,彼中有此,此中有彼,彼可转化为此,此亦可转化为彼。“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福祸、正奇、善妖都不是固定不变或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常常会发生位置的变化,即福转化为祸,正转化为奇,善转化为妖,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庄子亦讲对待互转,他意识到有无、是非、彼此、大小、美丑、善恶、死生、然不然、可不可、寿天、成毁等等皆相依而存,且可相互转化。他进而认为,相互对待的万物皆可以道观之,通而为一,于是彼是相齐,是非无别,物我同一。由肯定对待互转,到取消对待之差别,这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观念渗透于庄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在后面各章中,我们分别有所论述,此不详论。

其二,循环往复——反复。事物的变化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如此循环不已,就叫反复。分而言之,一事物由发生发展而至衰萎,称之为“反”;而衰萎至极,终又有始,即又有新,事物的发生,好象回到自己的出发点,称之为“复”。自然界中,四时相替,日升月降,花开花落等等,无不是“反复”之变化规律的体现。

早在老子之前,《易经》的作者已经提出“反复”的观念,如《复卦·爻辞》云:“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泰卦·爻辞》又云:“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认为来者往,往者来,其往其来是一个无穷的过程,一切事物的变化都表现出“反复”的特点。后来《易传》发挥了这一思想,“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日往月来,寒往暑来,也就是事物的成毁、屈伸,事物的成毁、屈伸归结为乾坤的开与阖,这样的运动变化没有穷尽,故谓之通。《彖传·上》云:“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谓“反复”是天地运行、自然变化之规律。《彖传·上》又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际,就是规律、法则。《易传》认为,平陂、往复的变化是客观世界的必然现象,也是一切事物必须遵循的普遍法则和客观规律。《彖传·下》在解释丰卦时所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也是物极必反的意思。

在原始道家中,比较早地论述反复之变化规律的是老子。老子生活于《易传》成书之前,因此,《易传》的反复思想不只是对《易经》中的反复观念的解释和发挥,同时也是对老子的反复观念的继承和发挥。

前引《老子》“大日逝,逝日远”之后,老子紧接着说:“远日返。”意思是说,如逝得不远,就不会有其反,惟逝得远,方有其反,也即事物发展到极致、极点,就会否定自身,而返归始初。前引《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之后,老子又紧接着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认为一切事物之运动变化皆有其“归”,皆有其“反”。“归”亦“反”也,他视此种“归”的运动、“反”的运动为“常”。老子又说:“反者道之动。”“反”是因道而有之运动变化,“道”乃是“反”的运动变化之根源或所以然者。按老子的意思,无论是“反”也好,“归”也好,“复”也好,都是事物发生质的变化的表现,质变引起事物的转化,导致旧事物的终结,新事物的发生。尽管一事物刚刚兴起之时,即已含藏着“反”的契机,但“反”的完整的现实的体现却是发生在该事物之运动变化过程之终端。

一事物之发展,最终走向自己的反面,意味着旧事物之灭亡和新事物之产生,但这种“反”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骤然形成的,它要经过一点一滴的量变的积累,经过相当的时间或过程,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谓“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所谓“物壮则老”,等等,都是这样的意思。

老子比较早地接触到并初步揭示出量变质变的关系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

关于物象变化之反复规律的论述,道家老子而外,庄子亦曾言及。

庄子说:“消息盈虚,终则有始。”“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事物发展到极度,难以再有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否定自身,走向自己的反面。然而终则有始,始即标志着一个新的运动变化过程的开始。此种反复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运动变化的规律。庄子又说:“消息满虚;一晦一明,……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认为物象的变化发展有始而有终,由终又反归于始,始终递转,反复“无端”,相续无穷,没有止息。

其三,生灭自然——白化。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只道法自然,天地人亦法自然。道家是自然论者,因其主自然论,故在物象变化的看法上,必然提倡“自化”的观点。按道家的见解,无论是对待互转的变化,还是循环往复的变化,最终都归结为“自化”。“自化”是道家物象变化观的一个最为重要之点,也是道家之自然观的最大特色所在。照“自化”的观念,一切事象之变化皆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原因,是自然而然的,并没有一个外在的上帝或神为之主宰。老子虽没有明确提出“白化”的概念,但在《老子》中关于万物“白化”的思想却是随处可见。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稐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所谓“不仁”,即无意于为仁,或自觉无所谓仁与不仁,如此方致得见其大仁,如有意于为仁,则表明有主观的意志目的惨杂其巾,而这却并非天地的本性。所谓“刍狗”,乃结草为狗用于祭神者。

明学者释德清解释说:“刍狗本无用之物,而祭者当用,不得不用,虽用而本非有也。故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虽是爱养百姓,不是有心要爱,盖由同体当爱,不得不爱,虽爱而无心,譬如刍狗虽虚假之物,而尸之者当重不得不重,虽重而知终无用也。故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释德清氏的解释大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老意的理解,老子所谓“以万物为刍狗”,乃是指天地任随万物自然变化自然生灭,不加主宰左右,行其固然;老子所谓“以百姓为刍狗”乃是指圣人效法天地,任随百姓顺性而行,劳作生息,不加干涉阻扰,亦行其固然。要之,天地并无意志目的,万物之生灭变化都是出于自然,是“莫之命而常自然”,非天地有意使之然。

较老子前进一步,关于物象之变化,庄子明确用“自化”来解释。

他指出:“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

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固”就是“本来如此”或“原本如此”,“自”就是“自己如此”,“固将自化”即是说一切事象原本就是自行变化的,并非取决于他力或外力的促使和作用。庄子又说:“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

得不昌。”“不得不”乃是必然性的

体现,是“必然如此”的意思,天之

高、地之广、日月之行、万物之昌有

其高、其广、其行、其昌的理由和根

据,这种理由和根据是事物自身所内

在具有的。所以庄子又说:“天之自

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自

高”、“自厚”、“自明”皆说明事物无

不“自己如此”,而非别有主宰。《齐

物论》云:“夫吹万不同,而使自己

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自然界

的音响千差万别,然这是不同窍孔的

自然状态所致,何尝其他的东西来发

动它们呢?“自己”、“自取”旨在揭

示万物之“自为”、“自化”,不存在也不需要另外一个发动者。《天道》篇亦云:“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天道和人道(帝道、圣道均属人道)皆按“自为”的方式运行或运作,是自然而然的。《天运》篇更论述天地万物的运行情况说:“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其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耶?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耶?”天地日月因其有内在的“机缄”而运行不止,何尝有主张之者,纲维之者的推动。在庄子看来,这内在的“机缄”即是所谓“六极五常”的作用:“‘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巫咸褶日:‘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

六极,指东南西北上下;五常,指金木水火土。自然现象运变之原因或根据,在自然现象内部,即在于五种物质原素(五常)于上下四方广大空间中的交互作用。一切变化都是事物自己在变化(自化),根本就没有什么上帝或神意的驱使。

从本体论、宇宙论、物相论的论述,不难看出,道家的自然哲学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道家的自然哲学构成道家的政治哲学、认识哲学、人生哲学、道德哲学、艺术哲学、养生哲学的理论基础,道家哲学的诸多方面都是以此为基础而推演和建构起来的。

道家的自然哲学在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黄老思想、玄学理论、道教佛教理论、宋明理学道学等等对道家的自然哲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采纳。道家自然哲学中的一些重要范畴诸如道、有无、虚实、常变等等得到后世哲学家的沿用;道家自然哲学中的一些重要见解,诸如一元论观念,无神论观念,宇宙自然生成的观念,万物白化的观念,物极必反的观念,相反相成的观念,等等,即使在今天,也仍然不失其合理性。

道家的自然哲学就世界范围而言,其地位也不容低估,它是世界哲学史上最早的自然哲学体系之一,与古希腊自然哲学相比,它也丝毫不逊色,在许多方面,它甚至大大超出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水平。

同类推荐
  • 当下的觉醒

    当下的觉醒

    生活之中,困难总是难免的,痛苦也是免不了的。用佛教智慧启迪人生,以佛的智慧看待人生。明了如何面对人生之顺逆,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修行。以淡泊之心,看待生活,乐于活在寂寞之中。面对金钱等的种种诱惑,以佛教智慧去面对,超然于物外,终不为富贵所累。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关于庄子的五十四种解读与书写

    关于庄子的五十四种解读与书写

    本书共有54个篇章,如“与物无待”、“万物皆一”、“天下至正”、“从容无为”等,皆由3部分组成:1.庄子语(原话);2.作者的解读及感悟;3.书法(庄子语)。作者为知名书法家及作家,稿中有些是在《书法报》等媒体发表过的篇章,有些则是新写的内容,作者对庄子话语的解读,富有哲理、给人启迪,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书法书写飘逸洒脱、独具一格。
  • 眨眼之间

    眨眼之间

    我们在一眨眼之间做出的决定,比三思而后行,或许更具大师级的水准。只是,直觉背后的内涵,远比表象来得深刻。生活中的决策无论好坏,我们到底是如何做成的?在本书中,格拉德威尔阐述并解答了这些问题。他通过多样化的个案,诸如快速约会的过程、流行音乐的运作以及无辜黑人遭警方枪杀的疑案,彰显了一项重大发现:人们在一眨眼间做出的决策,其内涵远比表相来得复杂。格拉德威尔援引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影响决策优劣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能够快速处理多少信息,而是在于我们全神贯注的专注力。格拉德威尔在各个例证之间纵横挥洒,再度展现了他的精湛才华。他告诉我们在家庭关系、职业生涯到日常生活中,如何成为更成功的决策者。
热门推荐
  •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青春恋爱物语很有问题

    我的青春恋爱物语很有问题

    名为上坂三元的人穿越到二次元《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的故事,青春到底是什么,谁又能说的清楚。(粉丝群:949717037,欢迎加入)
  • 善待自己2:追随幸福的N个人生哲理(白金版)

    善待自己2:追随幸福的N个人生哲理(白金版)

    善待自己,善待人生,善待在人生的游戏中的机会,虽然你和许多人的结果是一样的 ,但过程同样重要。人可以有欲望,但要分清自己当时所处的位置。善待自己,善待命运,这是游戏的潜规则。人可以对不起你,但你不可以对不起自己。对自己好,珍惜自己,是最基本的要求。尽量让自己快乐,尽量让自己简单、朴素在复杂的氛围中。世上没有比生活自己的阴影里更可怕的事了。我们不能要求社会对每一个人都公正,因为那就是上苍的考验。善待自己并不等于放任自己。放纵自己的人,会得到短期的快乐。但同时也会因为目光短浅而失去更多的未来的发展机会。长时间无法得到突破,人可能就会迷失。或者放任,或者放弃。这时候人就应该更多地放时间在学习。
  • The Age Of Reason

    The Age Of Rea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纵横有术

    纵横有术

    这是一个有趣的世界,有炫丽多彩的魔法,有繁衍到极致的斗气,有那野蛮彪悍的兽人,也有体态优雅的精灵,还有那奇异多样的魔兽。“只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抗住155mm火炮。”王希看着下面的各族联军!
  • 轮回风灵

    轮回风灵

    风,一种来自自然的元素,和其他元素一样,强大到极致便可化灵,在统御下界、神界和圣界的灵界中拥有自己的灵位,统御着自己所拥有的元素。但是,拥有灵位的灵界众灵,却无法再通过修炼获取更强大的实力,只能通过轮回来提升……
  • 你没错,都怪我

    你没错,都怪我

    在记忆中,总有淡淡的橙子的清香,是她爱吃的橙子,是他不爱吃的橙子,是他。是他。
  • 神奇的吊坠

    神奇的吊坠

    九,数之极。阳,光之源。混沌初开,天地万物以源样之,追寻至极。自带九阳决的小吊坠与主角之间能产生什么的样火花呢.....
  • 一生衷情尽错付

    一生衷情尽错付

    她爱他,爱到心甘情愿背上所有的骂名,可是他不喜欢,不喜欢她爱他。就算她家破人亡,付出性命。终于她放手了,可是他说:“你是我的,生生世世。”但时光已迟,剩下的就只有,花开两朵--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玩家都是工具人

    玩家都是工具人

    “来做我的工具人,只玩游戏不吃苦。”——————《魔王禁区》策划、挑战神的男人、地球守护者、天灾之主、神的对手----张芸(其实就是某神秘男子打造游戏、任务、剧情、副本……然后哄骗玩家进入异世界“玩游戏”,阻止魔物大军入侵,保护地球安全,拯救全世界……的正能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