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20200000134

第134章 袁世凯惊悸皇梦 蔡松坡高举义旗(1)

话说袁蕊凯听了谭嗣同的述说,答应发动兵变以护驾。然而就在他说着护架方案的同时,内心却是暗喜,以为升官发财的机会终于到了。他仔细地掂量了一下光绪的斤两,十分的明白他不是老佛爷的对手,于是阴谋在心中形成。见袁世凯很爽快地答应了自己的请求,谭嗣同以为事情已是办:妥,十分得意,喜滋滋地离了袁府。一路离去,只觉脚底生风,甚是有些飘飘欲仙之感了。“慈禧老妪,嘿嘿,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平日里作恶多端,没想到也有今日吧!”他一路往回走,一路想入非非,他太兴奋了,他没想到袁世凯竟是如此大义忠君,如此直爽之人。他好像看到了慈禧惨死之相,又好像看到了“君主立宪”下强盛的中国了!同到家里,静候佳音,却听到了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光绪重病,慈禧亲政等消息。

这些消息,几乎把他谭嗣同击倒了。于是他大骂了袁世凯“匹夫、小人”,也痛骂了慈禧“贱人!该死!”

且说袁世凯听了谭嗣同的述说,当了谭嗣同的面,表了硬态,内心却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你谭嗣同又算哪蔸葱哪蔸蒜呀?你光绪又有几斤几两?”袁世凯清楚,在大清,尽管慈禧已经“还政”光绪,但是真“还政”了么?抱光绪的大腿,还真不如拍慈禧的马屁。他把谭嗣同所说的一切,添油加醋地报告了慈禧,自然他袁世凯便成了慈禧的大红人了,他终于穿了草鞋在光绪的肚子上踩了过去,来到慈禧铺了大红地毯的殿堂。数年后袁世凯终于爬到了直隶总督大学士了。不久慈禧死了,光绪驾崩,把皇位传给了溥仪。这溥仪即位做皇帝时,比当年光绪即位时还小,是由其父抱了登上龙椅的。

登基大典开始,这位幼童皇帝,坐在龙椅上时,见自己脚丫红红的一片顶子,乱哄哄地高呼万岁,他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吓得大哭起来,为了稳住阵脚,不至于让溥仪的登基大典在哭声中无聊地结束,这个阿玛,就半哄半骗地逗了溥仪:“不哭,皇上不哭,快完了,不久就完了。”

这阿玛,本来是指这烦琐的登基仪式快完了,却无意中让他言中了大清的基业。果然,在溥仪登基不久,孙中山就在武昌举起了义旗,是年乃一九一一年,农历的辛亥年,历史上把孙中山的起义唤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终于把大清的基业挖掉了,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然而,辛亥革命的成果,却让袁tU:凯占了去,袁世凯做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却并不急于新政,而是带了文武要员,到北京郊外的天坛祭天祭地去了,大有新皇帝即位的模样,野心勃勃地做起了“中华帝国”的皇帝梦来。本来让袁世凯做大总统,许多军政要员就很有意见。在云南做督军的蔡锷,就曾公开反对过:“你袁世凯又有几斤几两,又算哪蔸葱哪蔸蒜呀?当年戊戌变法时,你袁世凯的表演还不够么?”

表示了不屑一顾之态。然而,袁世凯毕竟做成了大总统,偌大的一个中国,没有一个头儿,岂不是群龙无首的一盘散沙?

为了民族的利益,为避免再度的互相残杀,蔡锷终于违心地承认了袁世凯,而且通电全国,公开表示拥护袁世凯。见蔡锷回心转意,袁世凯大喜,对他通电嘉勉。但袁世凯清楚,蔡锷的通电拥袁,绝对不是出于内心,而是出于对这个民族的爱戴,是出于避免流血和残杀而违心做出的。他清楚,蔡锷是一只猛虎,一只足以让他袁世凯望而生畏、吼而胆怯的猛虎。

而云南却是深山,是丛林,让他留在云南,他袁世凯毕竟没有安稳之日。打定了主意,就一纸调令发到了云南,千请万请,恳请蔡锷来京协助大总统主政。袁世凯的如此作为,蔡锷当然心知肚明,他清楚这是袁世凯的调虎离山之计。他也十分清楚,入了北京,就算袁世凯让他做个副总统什么的,也无所作为,况且让他做副总统,是万万不可能的。到那时手无一兵一卒,岂不是虎落平阳了?他想过,固守云南,成为一方诸侯,固然十分惬意,十分自由。然而袁世凯会善罢甘休么?不会,绝对不会的。就有可能发起战争,岂不有违初衷?所以他决定接受袁世凯的委派离滇赴京。

蔡锷决定接受袁世凯的委任,离开云南而赴北京的消息一传出,就引起了云南政界十分的关注,他的部将、参谋、好友比肩接踵地前来劝说:“将军真的要去北京么?”

“真的。”蔡锷很是从容地回答。

“袁世凯此人,难道将军还不清楚?他可是一个朝三暮四的阴狠小人呀!”

“袁世凯召将军此去,绝对不安好心,他是怕将军在云南起事。”

“将军此去,唉,怎么好说呢!反正将军自己多加保重啊!”

一声声出自内心的劝告,一声声发自肺腑的问候,让蔡锷这个铮铮的铁汉,一个见惯了刀光剑影、经历了血与火多次洗礼的汉子,感动得流出了热泪。他清楚,此去未必不是凶多吉少,但又有何法呢?“狡兔死,良弓藏”,这是惯例啊,辛亥革命已经结束,大权已落入他人之手,他这个革命的功臣还有何用?“记住,袁世凯礼遇将军则罢,如有不周,将军依旧回滇,打到北京去。”依依惜别,车轮在缓缓地转动,慢慢地却把云南的山山水水抛到了车轮的后面。然而,同事、部下、好友的良言,却一直在他的耳边回响,一直与他同行,并没有因车轮的前进而滞后,而抛离……经过数日的跋涉,十月中旬他终于来到了北京。为了笼络他,袁世凯率了文武大员,十里长亭相迎。下了车,恭候已久的袁世凯就迎了上去,紧紧地握了蔡锷的双手,激动得不能自控:“松坡先生辛苦啦,松坡先生辛苦啦……”

左一个松坡先生,右一个松坡先生,叫得蔡锷心里热乎乎的,竟是有些感激的意思了。喧寒问候已毕,又挽了蔡锷之手,并肩而行,踏上红色的地毯,军乐队奏起了《迎上将》乐曲。上百的军政要员,肃立两旁,此刻的蔡锷,岂止是风光,简直风光到了极点啦。一路风尘,一路担心,终于完全冰释。欢迎仪式结束,袁世凯又为他举行盛大的欢迎晚宴,怡心的歌舞、艳丽的小姐、楚楚动人的舞姿,把酒临风,大有宠辱皆忘之感。

袁世凯不断地劝酒,不断地往他的碗里夹菜,左一个松坡先生,右一个松坡先生,倒是让陪同的官员产生出许多的嫉妒来了。“袁公如此厚待松坡,就不怕别人笑话么?”宴会已毕,回到总统府,亲信曹汝霖向袁世凯提出了疑问。

“其实,松坡亦不过一个督军而已,袁公如此厚待,却不怕其他督军异议?”

见曹汝霖一副疑惑之相,袁世凯狡黠地笑了笑:“你啊,你,真是木鱼脑壳,不开窍,松坡何许人也?

松坡这个人啦,有才干,但有阴谋啊。这回你可清楚啦,我不仅要厚待他,还要让他做大官呢!”袁世凯说完,却是眯着眼睛,很是自信地笑了笑。曹汝霖听了先是一怔,继而大笑起来。

“高,高,袁公真是高!”

“你想想看,普天之下,各省如何?除了滇黔粤桂尚属立宪控制外,其他各省有哪个不是吾党防地?近日粤省督军龙济光已经发来电文归顺吾党,以龙济光牵制桂省,天下岂不只剩滇黔而已!”

袁世凯显得非常得意,就像在舞台上演戏一般,他观察到了,此时蔡锷的神态,是除了感激,还是感激。事实上此刻的蔡锷,·确实完全冰释了对袁世凯的敌意,他相信袁世凯对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出于内心。所以他写信给云南的朋友,竟把这一切很是详细地做了描述:“……袁公左一个松坡先生,右一个松坡先生,十分礼遇在下。任在作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决,总裁乃段祺瑞段公也。和全国经界局督办、政治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等数职,在心满意足矣。”

却说蔡锷,乃湖南邵阳人也,七岁就读蒙馆,十四岁中了秀才,十六岁登岳麓山,入湖南高等学堂学习,深受岳麓书院“经世济国”学风的影响,他崇拜曾国藩、胡林翼又崇尚康有为、梁启超。在湖南高等学堂就读时,正逢康、梁变法,陈宝箴在湖南创办时务学堂,聘梁启超做中文总教习,梁启超在时务学堂做了几回演讲,却让他激动不已,做了梁启超的得意门生。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日本,不久写信,将蔡锷叫到日本去,先入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后入横滨东亚商业学校。国力渐微,国势渐弱,他终究无法静心地坐下来去钻研那些迂儒的学问了。他决定投笔从戎,他清楚,要经世,要济国,靠写写文章,做做演讲,终究是没有多少作用的。

当年康有为与恩师的维新变法不就是生动的例子?假如恩师手握重兵,有如曾文正公,那么当年的变法,会是个:如此的结局么?曾文正的经世济国,不正是因为手中有强大的湘军作为依托?于是他转入了日本陆军学校和士官学校。在这里,他接受了较为系统的军事理论、军事指挥的培训。学成归国做了军事教官。他搜集摘录了曾国藩、胡林翼治军的言论,编辑成书,名为《曾胡治兵语录》发给士兵,作为对官兵的“精神讲话”材料。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他做了云南的督军,成为独当一面的地方诸侯。

蔡锷得到袁世凯如此礼遇,以为袁世凯所做的一切是出于内心,很是心满意足,只是他云南的那些朋友,一日接到他的去信,揭开一看,却不禁为之担心起来:“这是什么礼遇呀,这是在收买人心,消磨斗志呀!”封了他数职,给了他数顶的花帽子,然而,这些官,这些花帽子,却有哪一顶,作得米煮,当得饭吃的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矣。这些朋友,作书奉劝,把袁世凯的意图写得清清楚楚。

来到北京已有数日,袁世凯对他的礼遇仍是有增无减,却好像当年曹丞相款待关云长一样,上马提金,下马提银的,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他虽然身兼数职,什么副总裁啦,什么委员啦等。说到底,却是闲人一个,整天除了悠闲地转来转去,真是一点芝麻大的事儿都没有,他终于读懂了云南朋友的来信了。“天啦,如此以往,我蔡锷岂不变成废物了?”

他几乎惊出了一身冷汗。

于是,他开始留心观察北京的一切,竟是发现偌大的一个总统府,却是笼罩皇帝的阴魂,充斥着封建的阴谋。以后袁世凯设宴款待,他便开始有些回避,对袁世凯也不再那么毕恭毕敬了。更是暗中与朋友、同道,小心翼翼地多方做应变的准备。蔡锷的变化,自然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尽管袁世凯通过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想以此笼络蔡锷,尽管蔡锷亦非常的“忠心”,但袁世凯总是觉得,这个蔡锷有“野心”、“有阴谋”。所以蔡锷稍有变化,就会引起袁世凯的怀疑,哪怕这些变化是极细小极微妙的。蔡锷拒赴宴请,这本是极为平常之事,终于引起了袁世凯极大的怀疑,所以在他的周围多了无数双盯梢的眼睛。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背叛革命,引起了国人的反感。于是孙中山又领导了第二次革命,意在推翻袁世凯,却终以孙中山的失败而告终。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自以为天下真的姓袁了,称帝之心日炽,命杨度组织了一个筹安会,开始张罗起称帝的事宜来。这杨度乃湖南湘潭人,与蔡锷很友善。却是一个怪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反对帝制,后来又追随袁世凯,却是十分热衷于复辟帝制,成了袁世凯的心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又加入共产党,为中国的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后话,暂按下不表。

再说蔡锷,见袁世凯之野心完全暴露无遗,十分气愤。但此刻他却实在毫无办法。他的一举一动、一行一言,全在袁世凯的控制之中,要离开北京返回云南,已是十分为难了。袁世凯几乎是在盯着他,如防盗贼一般地盯着他。他清楚,此刻要是与袁世凯硬顶,到头来将是一事无成,定将落得个身首异处。要反袁,要推翻袁世凯,他必须离开北京,回到云南,然而却是怎样才能离开北京呀?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设计了许多的方案,想到硬逃。然而,当他开始去实现这些方案时,甚至刚刚迈出第一步时,就被袁世凯的爪牙发现。他已经被软禁了!他想到了胡林翼与官文斗争的法子,于是眼睛一亮,却不禁兴奋起来:“对,使软包袱!”其时杨度他们搞了个什么“中国国体应用君主制”的劝进表,为了试探蔡锷之心,袁世凯命大总统秘书夏寿田捧了过来,意为请他过目,征求他的意见:“这筹安会,认为中国之国体以君主立宪为好,于是作了劝进之表,总统认为,这样不好,总统想请松坡先生发表意见。”夏寿田将劝进表很是恭敬地送到了蔡锷手上,如此说道。

接到这所谓的劝进表,蔡锷不禁热血喷涌,只觉得浑身火烧一般的烫热。要是在云南,有谁做这样的事,他会当即撕了个粉碎,大骂一顿的。他的手在不断颤抖,他只觉得,摆在他眼前的,捧在他手上的,不是一纸劝进表,却是一团火炭,是一份祸国殃民的文告。夏寿田发现了蔡锷的失态,开口问道:“松坡先生,怎么啦,手有些发抖了,是不赞成君主立宪呀?”

“不,不,不,敝人十分赞成,十分激动啊!”他克制着自己,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镇静,镇静,千万不能暴露”,内心却反复警告自己,接着又提笔在这劝进表上第一个签了自己的名字。夏寿田见蔡锷先是如此失态,继而又是如此镇静,十分的不解。本来他拿了劝进表来,是想试探一下蔡锷的内心,没想到他居然带头在表上签了字,于是十分欢喜地离去了。见了袁世凯,把蔡锷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向袁世凯做了报告。听了夏寿田的报告,袁世凯可没有夏寿田那样兴奋。他不敢相信,这蔡锷会是如此的爽快。

同类推荐
  • 司马迁:中国文史大家

    司马迁:中国文史大家

    《图说世界名人:司马迁(中国文史大家)》介绍了,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其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历史上的那些人

    历史上的那些人

    勾践(?——公元前465年),又称菼执,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时期后一个霸主。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民主斗士闻一多

    民主斗士闻一多

    本书介绍了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闻一多的生平,内容包括:童年时光、上京求学、留学美国、诗人情怀、回国讲学、长途跋涉、心系抗战、时代的鼓手等。
  •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本书介绍了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生平,内容包括:少年励志、精忠报国,力拔头筹、考中状元,奏斩奸贼、安抚地方,国难当头、愤而起兵等。
热门推荐
  • 完美少年进化论

    完美少年进化论

    每天名牌傍身,背景深不可测的奢侈品小姐伊原千,以她无所不通的天才成为时尚传奇,不料却被一个神秘美少年揭穿苦心经营的伪贵族“画皮”。发誓报复的她力挫无数高人,成为蔷薇庄园的首席家教,帮首富调教三个无比闪亮却无比腹黑的极品美男:高深莫测,却以败家为乐趣的花心大少纪寒城;出身高贵,审美却恶俗廉价,以成当红“男公关”为毕生目标的二少纪宸希;容貌绝美,却以“爱因斯坦”造型示人的废柴三少纪允灿。四个高智商“演技派”在相处中斗智斗勇,上演精彩纷呈的同居笑料。改造狼少年的家教生涯里,伊原千究竟是能成功驯服这三只狼,还是被狼吃干抹净,这是一个甜蜜而危险的问题……
  • 往事回味(读者精品)

    往事回味(读者精品)

    爱人的目的是爱情,为了目前的小波浪忽然舍得将几年来两人辛辛苦苦织好的爱情之网用剪子铰得粉碎,这未免是不知道怎样去多领略点人生之味的人们的态度了。 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往事回味的故事
  • 古人医

    古人医

    一场大地震,打开了一座几千年的山谷。走出来后,发现自己所渴望的是回去。写简介其实很难,要让人看的明白,得有点吸引力,还得有那么点文化性,又得多少有些噱头,哎!两字,难!本书简介:一个过去的老实人,混在不老实的现在的故事!本书中的星球,国家,乃是引用《洪荒之迂回传》中的那个星球国家!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纯属巧合!感谢朋友轮回的鼎力支持,赞助了个群号:35381017!说实话,Q这东西我不太会用!-----------------------------
  • 卿本良妃:高冷王爷要暖房

    卿本良妃:高冷王爷要暖房

    第一次睁眼,她穿越重生。第二次睁眼,她悄悄逃离。第三次睁眼,她遇上了五皇子。第四次睁眼,她失策再次被抓了回去。第五次睁眼,她已然躺在尊贵无比的男人的床上。第六次睁眼,她签下了卖身契。第七次睁眼,她发现她爱上了五皇子。第八次睁眼,她回头看向了一直站在她身后的男人……世人皆知她娘亲与他人私奔,皆猜测她是否为她父亲之女,皆将母之过错强加于她身上,皆唾弃厌恶她,却不知她早已心如死灰,看淡世间百态,望有朝一日,那些唾骂过她的人,遭屠遍满门尸骨无存。心中有怨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遭的遍体鳞伤只能自刎于屋内,她怨念深重不惧化为厉鬼,却不知她不过一缕魂魄,如今有人重生于她身,才算三魂七魄聚齐。
  • 豪门独宠:总裁不要太过分

    豪门独宠:总裁不要太过分

    他是外人眼中优雅迷人的总裁大人,却在面对她的时候化身为一匹腹黑的饿狼。他精心布下甜蜜陷阱,设计与她结了婚,“我需要一个女人,而你是最好的选择。”面对霸道强势的他,她没有反抗的权利。他宠她宠到所有人嫉妒,给她所有却唯独除了爱情。当他的旧爱归来,她下决心想要离开的时候,他却将她压在身下,疯狂地占有索欢,捏着她的下巴狠戾地说:”季向暖,惹到我就别想轻易逃开!”
  • 汉御坊

    汉御坊

    皇宫尚衣局的首席绣女宋修月,因被杖责来到了这个全然陌生的世界,代替了过马路时被车撞了的宋月,她决心在这个平等的时代,为自己而活,绽放自己的光彩!
  • 玄浮屠

    玄浮屠

    王浮独闯四大禁地破解惊天迷局,可是他最后发现这究竟是迷局还是命局。有时候迷局和命局仅仅只是一字之差。
  • 玄幻三国之龙耀天下

    玄幻三国之龙耀天下

    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三国,带你体验不一样的热血······
  • 试飞英雄(二)

    试飞英雄(二)

    她才三十出头,领导和战友们都很关心她,希望她能再觅新缘,她轻轻地摇头,她指着心口说:“他已经长在我这里了。”我们都坐在车里,不动,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她走近,再走过。我相信她一个人在山道上慢慢行走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对四哥甜蜜的回忆。试飞员烈士的遗孀几乎没有再婚的,因为在她们眼里,曾经用生命叱咤蓝天的那个人,无与伦比。
  • 托马斯·曼中短篇小说选(托马斯·曼文集)

    托马斯·曼中短篇小说选(托马斯·曼文集)

    本书荟萃了作者18篇精彩的中、短篇小说,从中可领略这位大文豪的整体创作。居首之篇《堕落》是其处女作,它以女演员和大学生恋爱为材,小说一面世就被人们大为赞赏,这给作者增添了走文学创作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中篇小说《特里斯坦》是作者的成熟之作,它以一座疗养院为背景,通过对作家史平奈尔和一位温柔美丽的富商太太间的暧昧关系的描写,反映德国当时上层社会的病态生活。《死于威尼斯》充满诗情画意,文字优美,是作者本人的得意之作,也得到评论界的大力推荐,1971年由英国和意大利合作搬上银幕,影响深远。压轴之篇《马里奥和魔术师》是曼的巅峰之作,由于是一部意味深长的政治小说,一出版就被法西斯当局列入禁书名单;小说不但有鲜明的政治内容,也有较高的艺术性,作者对许多场景都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读来扣人心弦。本书中其他各篇也有其特点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