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2600000005

第5章 学会经营自己是成长的金钥匙(4)

二、业务报告主要写什么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向评委会递交业务报告,这报告就是申报人自个儿写自个儿。文章本身也是展示申报人才华、能力的一种方法。因此,业务报告是否用心去写,是能否申报成功的重要一环。

撰写业务报告没有什么真传诀窍,关键是要把握好主线,写深写透重点业绩。什么是主线?主线就是《新闻专业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关于各级新闻专业人员任职条件及岗位职责的要求。以申报正高为例,《条例》规定担任主任记者、主任编辑职务5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者,可担任高级记者、高级编辑:

(1)具有较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2)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新闻工作的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研究,并有较深的造诣,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较多和较高水平的论著,有些可作范文;

(3)新闻工作经验丰富,能解决采编业务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在采编业务方面有创新,工作成绩卓著,并在新闻界有一定影响;

(4)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队伍的建设有较大的贡献;

(5)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这5项任职条件中的第5条,业务报告可以不涉及,因为附件中的外语考试合格证已能说明问题。第1条,这是所有档次专业职务任职条件中共有的要求,业务报告中不需要叙述如何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也不必证明申报者水平多高,仅在业务报告中点到即可。至于申报者马列主义理论水平高与不高,应在具体业务事例中体现出来。第4条要求比较空泛,也可糅进具体业务事例中点到即可,不必单独成章成节地专门去写。剩下的是第2条、第3条两项,这是业务报告中重点要撰写的部分,但也不用一一分解了再去论及。第2条实质上就是论文、论著问题,只要把申报人研究新闻理论,撰写论文的情况和特色叙述一下就行了。至于“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一条,千万不要花笔墨去证明自己如何,在业务事例中点点即可。第3条是最具重量级的条件,但实际上也只有两个支撑点,即获政府奖作品采编情况和参与组织、策划重大报道活动的情况及社会效果。可以说,获政府奖、策划重大报道和论文写作这3项,是业务报告主线上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检验、衡量申报人够不够任职资格,主要坐标参数正是这3项。申报人撰写业务报告,抓住了这些核心内容,就不会出现本节第一部分所谈及的毛病,就会用少量笔墨书写出恢弘大气、言简意赅、说服力强的业务报告来。

三、怎样写业务报告

弄明白业务报告的体裁、样式,也明确了业务报告都写些什么内容,接下来就是琢磨琢磨怎样写才更能打动评委,更有说服力、感召力。以笔者经验为例,主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设计、构思好业务报告的结构;二是把握好业务报告文体的写作原则。

说到文章结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什么千篇一律的规矩。依笔者的意见,还是以获政府奖、策划重大报道、发表论文三大支柱为主体,再加以“戴帽”、“穿靴”就可以了。所谓“戴帽”,就是指报告的导语。为使评委一开始就对申报人产生深刻印象,可以把申报人最具闪光、最能证明其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业绩的信息,高度概括在导语部分,用200~300字勾画出申报人的学者、专家形象,产生“凤头”的影响力。所谓“穿靴”,是指业务报告的结尾,申报人用三言两语,恳请评委审评自己的报告,表示将继续提高业务水平云云即可。

业务报告的主体,也就是正文如何写,笔者主张,紧紧扣住破格申报条件分层次、分章节来写,效果最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破格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暂行规定》有如下规定:

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具备下列4项条件中的3项者,可破格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1)在国际或国家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上或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不少于5篇本专业学术论文。

(2)省部级一等以上政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贡献者。

(3)正式出版过本专业专著或译著。

(4)直接主持、管理过大型项目的主要业务工作或者是重大业务活动的主要组织、策划者,并取得显著成绩。

上述4项条款,是申报正高的硬杠杠,只要具备其中3项者可提前2年破格申报,正常申报者除了任职时间外,硬性条件与破格申报者的要求是相同的。因此,无论是正常申报还是破格申报,都要围绕3项或4项硬杠杠来写。这样写,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一看便知申报者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业务能力强弱也一目了然。

另外,在高级记者、高级编辑岗位职责中,还有一项规定:“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中央提供重要的参考材料和意见。”对于中央几大主要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来说,现在每年有数量不等的内参报道的定额任务,有的同志调查研究能力较强,能及时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中央领导提供了内参报道,并获得领导重视予以批示,促进问题的解决或推动某项工作的深入进行。这也是反映记者业务能力和理论政策水平的重要方面。内参写作成绩突出的同志,可以把内参报道作为一个独立章节写进业务报告。内参报道是驻地方记者的一张王牌,是编辑部记者和编辑们不可比的项目,驻地方的记者应突出内参报道的业绩,让独有的亮点更明亮。

申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的业务报告也应遵照这些原则。不同的是,破格申报条件比破格申报正高多了一项,即,“从事本专业工作25年以上且取得本专业大专(含)以上学历;1952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人员”。“从事专业工作25年以上且取得本专业大专专业证书班证书”,这一条是对学历较低的老同志网开一面,也是党既重视学历教育,又重视实际工作能力的政策的体现。

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业务报告的主体内容与申报正高、副高,没有本质的区别,原则也是一样的,硬性条件所不同的是,论文的篇数和发表的报刊级别有所减少和降低,获政府奖等级有所降低等。

除去上述大的原则性要求外,撰写业务报告还要注意下列几点:

(1)要像采编新闻那样,尊重事实,报告所用的事例要百分之百地准确。

(2)要多直叙,少点评,用事例说话,尽量不搞自我评价,本台本社内专家评价的话,不要点名道姓。

(3)要用写实的表现手法,不拔高。

(4)所用的事例,如获奖、论文、策划重大报道等,一定要采用获得现任专业职务之后的,任职以前的一定不要用。

(5)要突出个人特点,大家都具备的,要写出自己的特点,别人没有的,要写出闪光点。

(6)业务报告不能写成平铺的流水账,要有起伏、有“山峰”。

(7)凡是涉及合作或集体获得的奖项及参与的活动,要括弧注明合作者,集体的要注明自己所起的作用,决不能虚夸,更不要贪天之功为己有。这是反映品质、道德的重要因素,稍不注意,表达不准确,可能引起评委的误会。

(8)千万不要追求长篇幅,一般应按要求的字数来写,把超出的压下来,删了去,才能精写、巧写、主题突出。

总之,青年记者学会怎样撰写优秀的业务报告,顺利通过一档又一档新闻专业职务职称的评聘关,是落实本人职业记者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在这里笔者再次提醒青年记者要重视业务报告的写作,避免因业务报告写作不当,影响评聘专业职务。

第二节学会参评新闻奖申报方法

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业务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前面笔者已多次提及获得新闻奖在记者生涯中的重要性,记者申报评聘记者(中级)、主任记者(副高)、高级记者(正高)三个档次新闻专业职务职称时,有没有新闻奖、有何种级别档次的奖项,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某一档次新闻专业职务职称的硬性指标。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各类各级新闻单位的记者和编辑,无不为获得可用于申报评聘职称的各类新闻奖项而辛苦和奔忙。

笔者认为,二十几岁刚刚当上见习、助理记者的青年记者,从一开始就要把参加申报评选新闻奖摆在重要位置,要在思想和行动上给予重视。可惜的是,不少年轻的记者们并不熟悉新闻评奖的规律和规定,往往走了弯路丢掉了获奖的机会,使自己有特色、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名落孙山,没有获得应得的新闻奖项。因之,青年记者一定要好好学习参加评选新闻奖的选稿和申报方法,真正了解和掌握新闻评奖的规律及规定标准,等等。

本节笔者就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地方记者参评新闻奖为例,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选择参评稿件的技巧。

政府新闻奖是衡量媒体综合实力和记者采写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备受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视。

多年来,中央台驻地方记者的新闻作品要想拿到政府大奖,首先要参加中央台地方记者好稿评选,获一、二等奖后才有资格参加中央台优秀节目评选,荣获一等奖并被台定评委选为参评政府奖的作品,方能入围中国广播新闻奖或中国新闻奖等政府级新闻奖的评选。

笔者曾较长时间担任中央台地方记者好稿评委会负责人、中央台优秀节目复评、定评评委及天津市好新闻定评评委,在参加各类各级好新闻评比中发现,一些较有竞争力的新闻作品,由于作者对参评条件、要求等不甚了解或缺少精益求精的前期准备等诸多原因,使其作品名落孙山,可谓疏忽一点,功亏一篑。

综合归纳一下,中央台驻地方记者参评稿件主要存在下列18个问题:

1.参评稿件无导语

平面印刷媒体刊发的新闻稿,白纸黑字,从标题到文稿,全刊登在报纸上。广播稿件要由播音员或记者口播才能传给受众。报纸可以用线段区分不同稿件以便于读者阅读。广播节目的不同稿件的上下衔接、内容组合等,均靠播音员、主持人解说来完成。为适合听众的收听习惯或为了提神强化冲击力等,有的广播稿件的导语由播音员或主持人来播,稿件的正文则由记者口播。这种编排和组合为稿件增添了色彩和吸引力。可新闻稿的作者在报送参评稿件时,往往只送了自己播报的那一部分,有的人连文字稿上也没有播音员或主持人说的那段内容。这样的稿件,无论是看文字还是听录音,均使评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不出也听不出作品的主题,从而留下作品不完整的印象。每年一次的中央台地方记者好稿评选,报上来参评的几百篇作品中的录音报道、口播报道等,均有1/3的作品没有头子,也就是无导语。

2.参评稿件无录音

按传统评奖要求,广播稿的文字消息、文字专稿等,参评时只需提供若干份文字稿即可。近几年,各级广播媒体都下工夫发挥广播优势,突出了音响报道,在各级新闻奖评比中,广播记者报送的作品带响的居多。为此,在中国广播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的评比时,评委们对广播的新闻作品是以听为主,以看为辅。评比一开始大家就听节目,那些没送录音带的文字消息、专稿首先被打入冷宫、失去参评机会。如果报送的是带响的录音报道、录音特写、录音通讯等体裁的作品,只有文字稿,没有录音带者,更没有入选机会。据统计,2002年中央台地方记者好稿评选时,短消息类49篇参评作品有15篇没有录音,长消息90篇参评作品有7篇未有录音。

3.参评稿件超时超长

无论中国广播新闻奖还是中国新闻奖,各种奖项对参评稿件都有字数和节目时间的限制,如中国广播新闻奖的短消息为1分30秒以内,长消息在1分30秒至4分钟之间,连续(系列)报道每集5分钟以内,报送首、中、尾3集,评论在8分钟以内,专题在15分钟以内。凡字数超过、时间超时,均为不符合规定标准,作品没有参评权。这一点,许多驻地方记者未予重视,报送的稿件字数超标准,节目超时间。在2001年度中央台地方记者好稿评比时,有一篇稿子主题、内容均比较好,可录音听起来让评委们感到很是别扭,原因是报送的录音带转数快,声音走调。最后弄清楚,这篇录音报道时间超过规定,参评者为了保证不超时,翻录时加了转速,时间长短符合要求了,可稿件质量下降了。如此自欺欺人的点子不如不用。

4.参评稿件选送项目有误

各类新闻奖的评比都分设众多项目,不同的项目对新闻作品的体裁、字数、节目时间的要求都不一样。中国广播新闻奖的消息类分两项,一是短消息、二是长消息;中国广播新闻奖中,还有社教节目奖项,并细分为“对象性”、“公众性”、“综合性”、“理论节目”、“对台港澳节目”、“对农节目”,等等。作者报送前如果对各类项目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不了解,就很容易发生张冠李戴现象,选错对象。如果稿件的体裁未严格按各项要求对号入座,填错了类别投错了档,很可能还未评比就被淘汰出局。如有的记者把短消息列入长消息项目,有的把长消息放进短消息项目中,还有的把“对象性节目”作品列入“公众性节目”项目,等等,得到的是不战自败。自认为撒出去的是金种子,收回来的却是失望与迷茫。

同类推荐
  •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是一部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探讨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所谓“翻转课程”,英文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反常规的教学模式。
  • 教师快乐工作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快乐工作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讲述了均衡规律指趋向平衡的规律;均衡观念指争取平衡的观念。《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社会历史问题讨论》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第二部分《世界中古史讲义》是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历史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
  •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地方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产、学、研”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专著,本书通过对国内“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透析了研究生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科技发展的作用。对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框架体系、模式、机制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探讨,并梳理了联合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源,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策略。以期能够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政策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推进地方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长远发展。
  • 耕耘南广

    耕耘南广

    辑录了几十篇在南广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工们的创业回忆文章。它记录着创业者的艰辛与欢乐、光荣与梦想,和年轻南广的成长历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南广青春律动的脉搏,园丁的敬业、奉献和激情,聆听她深情嘹亮的歌唱。
热门推荐
  • 体育教学模式论

    体育教学模式论

    《体育教学模式论》介绍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论,我国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的10种典型体育教学模式,以及实际案例。
  • 种田文之二嫁

    种田文之二嫁

    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顾昕慈突然桃花运旺盛起来,然后她千挑万选,终于确定嫁了村里最出色的小伙子云瑞。不过后来云瑞回到故里,还是一门心思要娶回自己的妻子,造就了一段佳话。虽然顾昕慈嫁了两次,但嫁的都是一个人,这不是皆大欢喜嘛~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好青年相识相爱的过程,其实男主他也是个高大上的人物。
  • 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

    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

    《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是一本实用睡眠改善指南。本书谈到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不健康元素:糟糕的睡眠。作者肖恩·史蒂文森曾梦想成为一名职业美式橄榄球运动员,但在20岁被诊断患有退化性骨病,命运在他的身上画了一个巨大的问号,然而通过优化睡眠和加强营养,史蒂文森不仅治好了他的身体,还达成了看似不可能的健身和人生目标。史蒂文森分享了很多方法,帮助你获得优质睡眠和健康状态。通过他的14天睡眠改造计划,学习如何创建理想的睡眠环境、如何利用阳光调节昼夜节律、如何补充所需营养素以助睡眠、如何进行减压练习,以及学习健身技巧,帮你保持精神和生理上的健康。
  • 宫少追妻请低调

    宫少追妻请低调

    (新书:霍先生,领证吗已经发布文章啦,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宫沉宴——身份神秘尊贵,不近女色,是个不可招惹的大人物!面对这么强势而霸道的男人,安洛只能答应。事后,她才惊觉坠入大陷阱,不仅24小时随叫随到,而且还必须满足他的各种要求!安洛化作全能小保姆!“宫先生,说好的三个月就分手,你不讲信用!”从一开始,这个男人就设计好了全部,根本没有给她讲NO的权利!
  • 伐仙

    伐仙

    如风一样的自由,谁也不能束缚,我的命运,只有我自己主宰,谁也无法阻拦我脚下的路,冷月刀法,七位兄弟,打造我独一无二的强者之路,所向披靡,勇不可挡!
  • 尚武盛唐

    尚武盛唐

    一个祟尚武力的唐朝。有了武力便可做官封爵。有了武力便可降龙伏虎。连皇室选继位者也要以武论先后。
  • 摩呼罗迦衣

    摩呼罗迦衣

    摩呼罗迦(Mahiraga):佛教传说中的蛇神,人身蛇头,是佛教神祇的天龙八部之一。原本是腹行类,但由于其智力较低而无知无欲,反而能得道,脱胎换骨成为神祇。风从门缝里挤进来,发出“丝丝”的声音,像是一条意图不轨的毒蛇。萧左听着,不由得打了个寒战,看看旁边已经轻轻打起鼾的好友丁育秦,不由得苦笑——讲故事的人睡熟了,听故事的人却失眠了——这世上总是有心者不讨好。
  • 哲理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哲理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春翩翩

    青春翩翩

    流年烟雨,红尘邂逅。翩翩少年,无悔青春。多少未及品味的韶华时光,多少未及出口的软声告白,多少未及斟酌的明日之梦,多少未及告别的…………如果不能再拥有,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再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