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4200000005

第5章 詩序

朱子辨說

《詩序》之作,說者不同,或以為孔子,程子曰:「《大序》是仲尼作。」或以為子夏,王肅、沈重亦云《大序》是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或以為國史,程子曰「國史明乎得失之跡」是也。王介甫亦云。皆無明文可考。唯《後漢書·儒林傳》以為衛宏作《毛詩序》,今傳於世,則《序》乃宏作明矣。然鄭氏又以為諸序本自合為一編,毛公始分以置諸篇之首,則是毛公之前,其傳已久,宏特增廣而潤色之耳。《隋志》曰:「先儒相承謂《毛詩序》子夏所創,毛公及衛敬仲更加潤色。」故近世諸儒多以序之首句為毛公所分,而其下推說云云者,為後人所益,理或有之。李迂仲曰:「以《詩序》考之,文辭殽亂,非出一人之手,如『詩有六義』至『六曰頌』,則見於《周官》;『情動于中而形於言』至『其民困』,則見於《樂記》。《鴟鴞》之序則見於《金縢》,《都人士》之序則見於《緇衣》,《清人》之序則見《左氏傳》,《那》序則見於《國語》。措辭引援,往往雜出傳記之文。然則果作之誰乎?實出漢之諸儒也。」但今考其首句,則已有不得詩人之本意而肆為妄說者矣,況沿襲云云之誤哉。然計其初,猶必自謂出於臆度之私,非經本文,故且為一編,别附經後。古本《詩序》别作一處,如《易大傳》及班固《序傳》並在後,京師舊本《揚子注》,其序亦揔在後。孔氏曰:「《漢志》云:『《毛詩》經二十九卷,《詁訓傳》三十卷。』是毛為詁訓,亦與經别也。自後漢以來,始有就經為注者。」又以尚有齊、魯、韓氏之說并傳於世,故讀者亦有以知其出於後人之手,不盡信也。及至毛公,引以入經,乃不綴篇後,而超冠篇端;不為注文,而直作經字;不為疑辭,而遂為決辭。其後三家之傳又絶,而毛說孤行,則其牴牾之迹無復可見。故此序者遂若詩人先所命題,而詩文反為因序以作。於是讀者轉相尊信[1],無敢擬議。至於有所不通,則必為之委曲遷就,穿鑿而附合之,寧使經之本文繚戾破碎,不成文理,而終不忍明以《小序》為出於漢儒也。愚之病此久矣,然猶以其所從來也遠,其間容或真有傳授證驗而不可廢者,故既頗采以附傳中,而復并為一編以還其舊,因以論其得失云。輔氏曰:「先儒以《詩序》為孔子作,故《讀詩記》載蘇氏曰:『《詩序》誠出於孔氏也,則不若是詳矣。孔子刪詩而取三百五篇,今其亡者六焉,亡詩之序未嘗詳也。夫《詩序》之非孔子作,蓋不待此而可知也。然此亦是一驗。』又云:『《釋文》載沈重云「案《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2],卜商意有未盡,毛更足成之。」』《隋·經籍志》亦云:『先儒相承謂《毛詩序》子夏所創,毛公及衛敬仲宏更加潤色。』至於以為國史作者,則見於《大序》與王氏說。然皆是臆度懸斷,無所據依,故先生直據《後漢·儒林傳》之說,而斷以為衛宏作。又因鄭氏之說,以為宏特增廣而潤色之。又取近世諸儒之說,以為序之首句為毛公所分,而其下推說云云為後人所益者,皆曲盡人情事理。至於首句之已有妄說者,則非先生閱理之明、考義之精不能及也。至論《詩序》本自為一編,别附經後,又以尚有齊、魯、韓氏之說并傳於世,故讀者亦有知其出於後人之手而不盡信,亦得其情。又論毛公引以入經,乃不綴篇後,而超冠篇端,不為注文,而直作經字,不為疑辭,而遂為決辭云者,則可見古人於經則尊信而不敢易視,於己說則謙虚退託,不敢自決而有待於後人者,自有深意。若毛公之作,則出於率易,不思遂啓後人穿鑿遷就之失,以至於上誣聖經,而其罪有不可逭者矣。嗚呼,可不戒哉!可不謹哉!或曰:子之責夫毛公者當矣,而晦翁先生又生於數千年後,乃盡廢諸儒之說,而遂斷《小序》為不足據者,何哉?予應之曰:不然,先生之學,始於致知格物,而至於意誠心正,其於解釋經義,工夫至矣。必盡取諸儒之說,一一細研,窮一言之善,無有或遺;一字之差,無有能遁,其誦聖人之言,都一似自己言語一般。蓋其學已到至處,能破千古疑,使聖人之經復明於後世。然細考其說,則其端緒又皆本於先儒之所嘗疑而未究者,則亦未嘗自為臆說也。學者顧第弗深考耳。觀其終既已明知《小序》之出於漢儒,而又以其間容或真有傳授證驗而不可廢者,故既頗采以附傳中,而復并為一編,以還其舊,因以論其得失云之說,則其意之謹重不苟,亦可見矣,豈可與先儒之穿鑿遷就者同日語哉?先生又嘗曰:『予自二十歲時讀《詩》,便覺《小序》無意義,及去了《小序》[3],只玩味詩辭,卻又覺得道理貫徹。當初亦嘗質問諸鄉先生,皆云《序》不可廢,而某之疑終不能釋。後到三十歲,斷然知《小序》之出於漢儒所作,其為繆戾有不可勝言。呂伯恭不合只因《序》講解,便有許多牽彊處。某嘗與之言,終不肯信從。《讀詩記》中雖多說《序》,然有說不行處,亦廢之。某因作《詩傳》,遂成《詩序辨說》一冊,其他繆戾,辨之頗詳。』又曰:『《小序》亦間有說得好處,只是杜撰處多,不知先儒何故不虛心子細看這道理[4],便只恁說卻。後人又只依他那個說去,亦不看詩是有此意無。若說不去處,又須穿鑿說將去。』」

***

[1]「轉」原作「傳」,據元十一行本朱熹《詩序辨說》改。此下《詩序辨說》均用元十一行本對校,不復注版本。

[2]「子夏作」至「《小序》是」,原無,據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一補。

[3]「去」原作「法」,據四庫本及輔廣《詩童子問》卷首改。

[4]「不」原作「那」,據《朱子語類》卷八十改。

同类推荐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故事的构架和枝叶,可以追溯到《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和《帝王世纪》等秦汉古籍。如《尚书》中《武成》篇有一句:“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说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讨伐殷纣。这已经是一种神话传说。《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专家们且认为《武成》篇经东晋人改窜。又如《逸周书》之《克殷篇》说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把魔与人分说,已经具备神魔打斗的雏形。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新家庭书架升级版)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新家庭书架升级版)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是中国古代蒙学书籍中影响大的几种,自问世以来风行海内经久不衰。当前随着国学热的深入,以传授优良道德规范和文化常识为目的的传统蒙学读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书在详细注释有关历史典故的基础上,采用与原文类似的韵文体把三篇读物译为白话文,读来琅琅上口。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轩颜

    轩颜

    一生一世一双人,洛水有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 文化与诗学(第七辑)

    文化与诗学(第七辑)

    《文化与诗学(第七辑)》是《文化与诗学》的第七辑,对中国的文化与诗歌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历史题材创作和改编重大问题讨论专辑、文学批评、论文、书评。《文化与诗学(第7辑)》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Ta的小幼稚

    Ta的小幼稚

    开学第一天,宁幼白被“儿子”们在校门口迎接。是许汁墨出的馊主意,还拦住她的去路。到了楼梯口,宁幼白又遇见了一个自恋到爆的冰山男,高中生活就这么衰衰的开始了?_?!某天中午放学时,宁幼白在班级里疯狂的帮他哥看文件,许汁墨发语音消息给她:[在你班级门口,出来,找你有事]宁幼白却傻了吧唧的没注意到班里,和他聊啊聊,最终尴尬的出去了。看见了许汁墨的外甥,捏了捏抱在他怀里的小男孩的脸,鲜少说话的男孩却喊了声:“小舅妈,我和小舅舅都等了很久了,说怎么罚吧?”全班满脸的惊讶与八卦,宁幼白尴尬症都发了
  • 子曰论语(套装共2册)

    子曰论语(套装共2册)

    《子曰论语》所阐述的《论语》有别于程朱以来的旧批注。《子曰论语》作者许仁图先生为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亲传弟子之一。爱新觉罗·毓鋆说:“一个人至少要读懂一本书。”《论语》就是其中之一。爱新觉罗·毓鋆在台湾成立私塾,教学六十年,训诲学生要学会造就苍生,读古文要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自己的智慧。许仁图先生遵师命,用笔代读,完成《子曰论语》。《子曰论语》解读的是孔子所说的《论语》,也是毓老所教导的《论语》。书名“子曰”,是“孔子曰”,是“毓老曰”,也是“作者曰”(即文中自称“小子曰”是也)。
  • 玄门末世

    玄门末世

    小小镖师无意之中得到武功秘籍,从一个三脚猫一跃成为武林高手。一个武林世家一夜之间被血洗,武林之间动荡不安、杀戮四起,少林寺挺身而出主持正义。却不料在武林大会当天异军突起,数个高手杀出,少林寺搭台却给了他人唱戏,武林之中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霸时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四福晋今天升职了吗

    四福晋今天升职了吗

    【1V1高甜】刚成亲,楚娴天天想着怎么抱四爷大腿,后来,一看见他就想跑!众皇子纷纷来访:身为天潢贵胄为何想不开独宠一人?“我家福晋长了一张必然得宠的脸,又乖巧听话,别人比不了。”被关外卧房门外三天的四爷一脸严肃认真地回答。众皇子一片寂静:……从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 漂亮宝贝

    漂亮宝贝

    《漂亮宝贝》清新婉约,活泼明朗,夸张幽默,稚趣可爱,风格多姿多彩。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旨在通过简短优美的童话故事,让孩子感悟“爱”、“真”、“善”、“美”等人生的真谛,欣赏到多彩的图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孩子学习理解并欣赏优秀插图画家的画作,让孩子懂得绘画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是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在日本被称作俳圣的松尾芭蕉(1644—1694)的一篇游记。它不仅被称为是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最高水平的游记,也是松尾芭蕉文学的巅峰所在。1889年5月16日(旧历3月27日),46岁的松尾芭蕉与弟子河合曾良一起从位于江户(现东京)深川的采茶庵出发出游日本的东北地区和北陆地区,历时约150天。《奥州小路》就是这段历程的游记,松尾芭蕉以细腻的文笔和真实的感觉记录了旅程的所见所闻,并创作了大量的著名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