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4600000005

第5章 中文版序

在这本书中,我的目的是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背景下尽可能准确地说明马克思深切关注的主要问题和他的科学认识。因此,这里必然不考虑在多数情况下适应不同社会状况和政治状况而实现马克思所期盼的革命发展的各种尝试。无疑,马克思直到1883年逝世都在期待世界历史的一种完全不同的未来社会和政治。如果他能活得更长些,他一定能够把握已经开始的发展,并进行批判地分析。

1870年,马克思已经确信,朝着无产阶级革命方向的进步发展必须从英国开始,“英国作为资本的大本营”,“至今统治着世界市场”,“同时它还是”未来革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在某种程度上业已成熟的唯一国家。因此,加速英国的社会革命就是国际工人协会的最重要的目标”[1]。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现实弱点是英国工人阶级和爱尔兰工人阶级的民族分裂的后果。

从传记的角度来看,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这一点早在他在科隆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时就已经可以看出了。1843年,他以普鲁士的林木盗窃法为例,强调指出了对此前任由穷人捡拾掉落在森林地上的枯枝这一许可的取消。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来说,对私有财产和国家财产的无条件尊敬是受到法律保障的。早期保守的资本主义经济批判家对新思想进行道德谴责,回忆更美好的传统道德行为,而卡尔·马克思后来通过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这是由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推动的)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然由于生产出一个没有财产的雇佣工人阶级而造成人类的痛苦,但它同时以其巨大的动力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展的辩证法就是人类的痛苦和进步的经济改造的同时出现。对于这一辩证法,他在1853年6月25日的一篇报刊文章中以英国对印度斯坦社会统治的作用为例进行了特别详细地说明。在列举了英国在印度斯坦的殖民统治所造成的无数破坏之后,马克思最后总结说:“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命运?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2]这里以在印度进行的暴力追赶式的资本主义化为例所作出的描述,在马克思看来也完全适合于欧洲尤其是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发展。即使在这里,自私自利的行为也充当了历史进步的不自觉的工具。所谓的“原始积累”就是大量剥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者的财产。比方说,这些生产者在耕地变为大面积的牧场、小农生产受排挤的情况下,由农村人口大批变为自由的雇佣工人,被投入新兴的工业生产中。

在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动力已经带来了超越资本主义国家界限的扩张,并最终将这种生产方式扩张到全世界。马克思很早就通过由于鸦片战争而不得不开放的中国市场以及合众国向太平洋沿海地区的扩展,分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本质要素。不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还远远没有结束,这一点马克思没有否定。更多的地区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生产,这无疑刺激了这种生产方式的生命力。甚至马克思所断定的每隔一段时间出现的经济危机也能通过这种扩张较轻易地被消除。此外,在20世纪,各资本主义政府试图根据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经济学理论,通过国家干预市场经济来缩短和减缓危机。凯恩斯是20世纪经济和政治发展中一位清醒的观察者。例如,他很早就认识到,《凡尔赛和约》强加给德意志帝国的各种条约不仅对德国经济而且对世界经济都是有害的。他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看作是对他的这种判断的证明。在美国,F.D.罗斯福的“新政”通过国家措施从根本上克服了危机。

马克思理论阐述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对未来的设想。这或者由于他未能预见到的历史进程而被忽视或者被一般计划经济的简单方案所取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1858)中勾画了一般未来社会中解放了的人的草图。即使这个草图可能超出了可实现的目标,但如果我们想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批判的和革命的思想,那么它还是值得重视的。马克思1845年在他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已经从反面说明了解放了的人类在历史的终点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3]“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4]

人的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应该仅仅是消费可能的增长,而且应该是通过缩短劳动时间而成为可能的个体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实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它并不致力于最大化地缩短劳动时间,因为它的利润在于榨取剩余劳动(超出劳动价值的再生产的劳动)。而只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被再生产出时,剩余劳动才会增加。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活动是异化了的,因为这种生产活动是在异己(不是它有意识创造出的)的条件下进行的。努力争取到的自由就是对这种异化状态的克服。那么,一切人为了自己的全面发展就应该去利用时间。而这可能产生的条件,马克思称之为“真正的经济”,因此就是指节约劳动时间(以及降低生产费用)。“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可见,决不是禁欲,而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的能力,因而既是发展消费的能力……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5]完成了的、得到解放了的未来社会将不再把人置于强制条件下进行劳动,而是使每个人都可能通过其全面发展了的能力去积极地进行自我实现。在《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对解放了的未来社会特征的描述比较审慎些。于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但是,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6]。不同于此,在1857~1858年产生的《大纲》的草稿中,马克思认为终究将会有一个一切人在其中自由而满意地活动的普遍王国。马克思将科学的和艺术的活动看作是一切个体的这种一般劳动的典范。这种科学的和艺术的活动可以说已经没有强制特性了。

就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未来观而言,重要的是与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以消费为指向的观点区别开来。弗雷德·赫希(Fred Hirsch)在他的《增长的社会限制》(剑桥,1976)中已经令人信服地指出,消费的增长越来越多地与所谓的地位财富相关,它总是一再令人感到失望和不满,虽然它无疑由此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期望的生产的不断提高。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那样,马克思所理解的发展的理想目标不应该是消费的最大化,而应该是各方面令人满意的活动。在情感和理智上体验到的艺术享受和科学认识的享受也属于这种活动,对此我们不应该忽视。

伊林·弗彻尔

2012年春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3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6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同上书,11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第31卷,107~1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928~9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同类推荐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荀子大讲堂

    荀子大讲堂

    荀子,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有。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本书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对读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研读范本。荀子“人定胜天”思想的提出,则是发展了孔子仁学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人的一生更幸福,让社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在中国哲学史上和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中国哲学十讲

    中国哲学十讲

    本书先从整体上对中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性思想家加以对比,而后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九个流派思想,深入各派哲学文本,分别作详尽的评述,其援西入中的研究进路和精辟观点在同时期的中国哲学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杀手的傲娇尊上

    杀手的傲娇尊上

    初蔓是现代社会s级别女杀手,魂穿跟她同名同姓的初家痴傻大小姐身上,先是偶遇境灵尊者最强男主一见钟情告白,差点吓哭,后遭原主暗恋多年人渣太子退婚,还差点被强暴,然后凭借自己高阶灵根在厉害轰轰男主的帮助下一路冲天,睥睨天下,琴瑟和鸣……故事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悉心呵护心灵健康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悉心呵护心灵健康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诛佞记

    诛佞记

    明洪武十四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将爱女安庆公主下嫁于壬戌年殿试二甲第一名进士——欧阳伦。欧阳伦小人得志,遂将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表妹弃遗。致授业母舅吐血身死,舅母自缢身亡,表妹悲愤交加、失心癫狂。洪武二十三年正月,欧阳伦置大明律条于不顾,公然对抗朝廷“盐茶国有,私人不得染指营运”的禁令,勾结湖广、陕西等地方官大肆运销。茶马互市、牟取暴利,且收受贿赂、侵吞赋税,阴买死士、杀人灭口。自洪武十六年始,欧阳伦即分别收受湖广史近山、云南邱汝昌等贪官的巨额贿赂。致洪武二十一年秋,云南曲源府大旱之年官府无钱粮赈灾,使曲源一地饿殍遍野,百姓聚众骚乱。
  • 血罗斗天

    血罗斗天

    一脚踏出天地颤,万物跪拜我为尊,独掌日月手中旋,杀天灭地震乾坤。少年天生无脉,难以修炼,得老祖相助,奠定根基,开启了少年走向强者的道路。
  • 心上人还有五秒到达

    心上人还有五秒到达

    误闯一群美少年的领地,打碎天价家具,恶魔竟让她卖身还债,还要她女扮男装取悦小姐姐,WTF?!最丑的打扮,吸引最帅的男神,然后被最凶的粉丝追杀,她的校园日常简直可怕!还有灭不完的恶灵躲在暗处虎视眈眈,只因她看起来很美味?“美味?你对自己有什么误解?”恶魔勾起薄唇,冷冷嘲笑。“哼,人家可是小仙女!”恶魔俯身,将她打横抱起。“喂,你干什么?”恶魔附在她耳畔低语,“小仙女不是应该宠上天吗?”“……”那你为什么往卧室走啊喂!(不皮会死小仙女VS冷酷毒舌傲娇男神,一群戏精的日常!) 微博ID:沐云深深
  • 法葬:最后一个葬经传人

    法葬:最后一个葬经传人

    一个家族,千年诅咒。从此短命。活不过四十。一本葬经,道尽天地之间大人物的长生历程。一个家族,佛道俱全。士农工商皆有。却只有一个病恹恹的传人。他无意之中,得到上古一本葬经。于是,他走上了一条任何人都没有走过的道路。上穷碧落,下黄泉,他都要求得一个结果,结束家族短命的憋端。但是,现在已是民国,许多东西已经失传。怎么找到前人的秘传,达到葬经里的要求,解除家族的诅咒呢?放心,世上没有,有地方有。墓葬,那些大人物的墓葬,不让看?那就盗墓,自己动手。葬经说的不就是这个么?别人盗墓为钱财,我来盗墓为秘传。我乃文盗。
  • 仙倩殒命尘情

    仙倩殒命尘情

    洗刷三界的格局,重新书写世界的故事,圣尊如何阻止玉帝毁灭三界的故事。
  • 傲娇女邂逅情伤神医

    傲娇女邂逅情伤神医

    霍木兰这辈子最恨两个人。一个是跟她恩恩爱爱近十年,最后说“我只拿你当妹妹”的云旭;一个是在她苟延残喘的半年中,对她冷嘲热讽的沈未已。对付云旭,她手段老道得很,二话不说把他未婚妻的脸给划了,管他世人是非议论。可对沈未已的那点恨,却只得咬着牙带进棺材里去。这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傲娇女邂逅情伤神医的爱情故事。
  • 徐志摩散文集

    徐志摩散文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多篇传世的散文。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具有独特的韵味,既有丰富的哲理性,又具有诗画般的美感。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宣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本书除了多篇散文以为,还收录了《爱眉小札》《致陆小曼》书信内容,充分展示了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我们感知他的情感和追求。
  • 师父师父等等我

    师父师父等等我

    ‘师父师父,他们说你有意中人了吗?’‘有的’‘师父师父,那你还疼我吗’‘会的’‘师父师父,那你能身边只有我一人吗’‘本就只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