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6800000007

第7章 绪论(4)

[5]王英杰,刘慧珍.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与对策[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6.

[6]雷万鹏,钟宇平.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乡差异——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7):48-57.

[7]薛颖慧,薛澜.试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空间分布的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2,(4):44-49.

[8]李文胜,黄潞.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4):71-73.

[9]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大众命题[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谢作栩对1978—2000年各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绝对差异的统计表明,各省、市、自治区每万人口大学生的标准差从1978年的3上升为2000年的38.5。见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214.

[10]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275.

[11]乔锦忠.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区域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3-28.

[12]刘精明.扩招时期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142-155.

[13]谢维和,李雪莲.高等教育公平性的调查与研究报告[A].曾满超.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68.刘宏元.努力为青年人创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武汉大学1995级新生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1996,(4):7-11.孟东方,李志.学生父亲职业与高等学校专业选择关系研究[J].青年研究1996,(11):24-29;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2):44-47.

[14]吴德刚.中国全民教育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丁小浩.对中国高等院校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群体的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02-108.杨东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19-25.卢乃桂,许庆豫.我国90年代教育不平等现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7-16.

[15]谢作栩,王伟宜.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研究[EB/OL].http://guancha.gmw.cn.2007-03-28.

[16]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大众命题[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2.

[17]姜相志.社会分层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J].青年研究,1992,(12);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大众命题[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3.266-268.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杠杆还没有成为调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重要经济因素的90年代初期,那些在制度转型初期“先富起来”的阶层的经济财富尚没有转换成文化资本上的优势。

[18]郭丛斌,闵维方.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24-31.

[19]钟宇平,陆根书.收费条件下学生选择高校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2):31-42.郭从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24-31.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大众命题[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69.谢作栩,陈小伟.中国大陆高校学费对不同社会阶层子女的影响——实证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2):12-15.

[20]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大众命题[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75.杨东平.影响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的制度性因素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6):28-29.

[21]杨东平.影响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的制度性因素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6):28-29.张玉林,刘保军.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31.

[22]刘复兴.教育改革的制度伦理: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J].人民教育,2007,(11):2-5.

[23]张玉林.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战略与管理,2002,(6):55-63.

[24][美]帕梅拉·B.沃尔特斯.增长的限界——历史视角中的教育扩张与改革[A].莫琳·T.哈里楠.教育社会学手册[C].傅松涛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34.

[25]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J].中国社会科学,2003,(3):86-98.

[26]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J].中国社会科学,2003,(3):86-98.

[27]汤敏.关于扩招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62-71.陈锡章.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机会均等[J].中国高教研究1999,(1):44-46.刘精明.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J].社会,2006,(3):158-179.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24-33.

[28]杜屏,李宝元.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与机会均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16.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01,363.

[29]李文利.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入学机会和资源分配公平的促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34-45.

[30]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大众命题[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72.

[31]Robert Taylor.China‘s Intellectual Dilemma.Politics and University Enrolment,1949—1978[M].Vancouver: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1981.又见[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601.

[32][加]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张晓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2-133.

[33][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619.

[34]Michael Sheringham.Reviewed Work(s):Chinese Educational Policy.Changes and Contradictions 1949—1979by Jan-Ingvar Lfstedt[J].Comparative Education,1983,19(1):115-116.

[35]Michael Sheringham.Popularisation Policies in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e 1950s to the 1970s[J].Comparative Education Special Anniversary Number (8):Education in China,1984,20(1):73-80.

[36]姚若冰.中国教育1949—1982[M].台北:华风书局,1986.6-7.

[37]Suzanne Pepper.Chinese Education after Mao:Two Steps Forward,Two Steps Back and Begin Again[J].The China Quarterly,1980,81(3):1-65.

[38][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621.

[39]杨东平.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152-154.

[40]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2-11.

[41]Mark Sidel.University Enrol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77—1981:The Examination Model Returns[J].Comparative Education,1982,18,(3):257-269.

[42]甘阳.通三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2,38.

[43]杨豫.新史学的未来趋势(跋)[EB/OL].http://bbs.nju.edu.cn/blogcon userid=naomi&file=1158933452/2007-12-06.

三、问题、视角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1.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机制的基本特征

不同时期,高等教育分配机制具有不同的特征,描述和澄清不同时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机制是本书的基础和前提。本书依据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标准,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按照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来分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大致对应1950—1957年);第二个阶段,政治标准成为主导(大致对应1958—1976年,不包括调整时期);第三个阶段,学术标准被重新确立并且逐步向多元化标准转变(大致对应1977年至今)。这样的划分没有遵循严格的时间顺序,而是把那些表现出共同特征的事件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本书的研究重点是公立普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问题,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相对于成人教育、民办高等教育而言,无论在规模、质量还是影响力上,它都具有更多的优势和典型性。对于政府而言,它更能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对于个人而言,它更直接地影响着个人的升迁和流动。[1]在中国其他类型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迟缓的情况下,这一特征体现得更加明显。

2.探究支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机制的制度建设及其价值、理念

即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标准和具体运行机制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任何外显的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存在的合理性只能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寻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当然不能例外,要理清其中的发展脉络,必须回归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中去,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本书力图通过历史事件和事实来分析和比较“毛泽东时代”与“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制度建设,以及高校招生政策背后的价值、理念的差异。这就需要对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和“毛泽东时代”的教育方针以及“文化大革命”之后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针进行分析和比较。

同类推荐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 班主任男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

    班主任男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

    《班主任男生教育100个千字妙招》是“班主任千字妙招”系列中的男生教育篇。德育专家张万祥从激发阳刚之气、培养责任意识、挖掘潜在能力、抵制种种诱惑、疏导叛逆毛躁、叩开封闭心扉、点亮一盏心灯等七个方面,精选了100个男生教育的实用小妙招,帮助广大一线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巧破男生教育困局,在让男生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学业、人格双丰收的同时,自己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

    《学做工:工人阶级子弟为何继承父业(人文与社会译丛)》是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第一部分是生动通俗的民族志的深度描写,第二部分是精辟透彻的理论分析。作者通过展现一个工业城镇里12个出身工人阶级家庭的男孩从毕业前18个月到工作后半年这段时期内的学习生活经历,向我们解释了工人阶级子弟之所以继承父业,不仅是社会结构性因素再生产的结果,更是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做出反叛的一种反讽新文化生产的结果。
  •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这是中国第一部现场记录留守儿童内心成长的非虚构书,本书通过采访留守在黔南平浪,三都的孩子,和他们在福建霞浦下浒渔排打工的父母的生存状态,真实的记录了当下农村农民进城,孩子逼迫留守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留守儿童在今天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是必须解决和考虑的中国社会问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热门推荐
  • 情深不问归期

    情深不问归期

    她和他本是两个平行世界,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仇人。在时光中辗转,在辗转中反复……两颗相爱的心,该如何靠近?
  • 焚天帝皇

    焚天帝皇

    一代守护者石炎,重生在灵火大陆却惨遭灭门,凶手更是青梅竹马的女子,这让他一怒焚天,血战六合八荒,踏上崛起之路。他的经历印证了灵火大陆上流传万古的话:举头三尺为王,三尺以上为神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

    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

    青少年成长必备的人生锦囊,引用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的语录及成功的例子,概括了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实现理想的学习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应对变化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
  • 帝霖

    帝霖

    【寻妖少女×纯情道长】时光变迁,妖怪鬼神已然成为了传说,殊不知妖一直在人们身边。叶澜卿为了祖母遗愿,接手委托事务所,寻找传说的妖。却不想漫漫寻妖路会遇见顾泯这个道长,生活开始变得不一样了起来。她在寻妖,亦在寻人心……嘘,小点声,他们就听见……
  • 重生后我只想和离不想种田

    重生后我只想和离不想种田

    白瑾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噩梦。她于及笄之年嫁给了琅琊村的汉子赵寒,赵寒其人,虽面如冠玉,但心如恶……
  • 王家营志

    王家营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正如本书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沃尔特·皮特金教授所言:本书主要写给那些整天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读不了几篇文章,而自己又因此很不满意、觉得自己读书太少的成年人。”尽管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如何读书的训导,但真正来讲,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读书。本书作者根据读物的不同类型,阐述了一些高效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如:通读,不要只读局部;读长句子,不要只读字词。先了解最广泛的含义,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去细读。阅读是一种方式,因此,它应当遵循学习规律,这便是这些规律中的首要规律。快速而有效地阅读,就是用一种快速而有把握的方式去掌握书面符号所表达的意思。
  • 流水高山诗系情:那些令人仰慕的文人友情

    流水高山诗系情:那些令人仰慕的文人友情

    《流水高山诗系情:那些令人仰慕的文人友情》是作者王秀杰写的关于中国历史上伟大友情的故事。包括李白杜甫的友谊,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的故事,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情,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友情,欧阳修与梅尧臣的友情,王安石与苏轼的友情,辛弃疾与陈亮的友情,陆游与范成大的友情,顾炎武与归庄、傅山的友情,林则徐与邓廷桢、魏源的友情,秋瑾与吴芝瑛、徐自华的友情。
  • 三载伴君行

    三载伴君行

    第一世她为他所情伤,饮下忘川苦水,只愿来世不遇;第二世重活为一代皇后虞鸾歌,身中奇毒,因得罪圣上三载深锁冷宫,沦为阶下囚。造化弄人,帝王落水,她搭手相救。二人同行水上,流水清风千百流转,转的尽是藏匿的深情。某狗皇帝背地里道,“孤的皇后这么温柔定不会害人。”她助帝王病愈,撒手皇宫,誓今世再无瓜葛。辞别不过一载,因南疆之乱,又回朝廷。“我食言了,我放不下你,亦放不下黎民百姓。”帝王出征离朝期间,贵妃诬陷她擅用巫术害人,伪造圣旨命她死。“君要妾亡,臣妾不得不亡。”穹长帝五年,一代皇后自刎而亡,以告天下。巧得机缘,她窥得前生事,忆起种种……五载云谲波诡,大岚山寨主名震江湖,一代帝王落发为僧。古寺,酌酒奉君。“殿下,我救你两次,你共是欠我两条命了。”她的第三世,爱也好,恨也好,尽皆冰释。君可与妾执子之手,我愿同行。蓦然回首,她叹道,“三世如三载啊”。『缓更』温柔皇后(飒寨主)×暴虐君王(妖般魅颜狐狸大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