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6800000009

第9章 绪论(6)

2.揭示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机制中政府角色的历史变迁和实践逻辑

随着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激增,如何确保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合理性与公正性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各国政府不断出台新的政策进行积极的干预,有些做法(如通过立法对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资助等手段)对于扩大不利群体获得高等教育机会效果明显,并具有很大的普适性。但仍需注意的是,一种“最佳的做法”在一个国家取得成功,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国家也同样会成功。另外,目前国内学者对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属于理论思辨层面,着重于对“公平”概念的阐释和分析,这对于澄清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隔离对于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公平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具有很大的历史性和相对性,对公平问题的讨论必须把它镶嵌在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其二是通过实证的研究,指出城乡、区域、阶层等不同群体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分析对于我们发现和认识存在的问题不无裨益,但是这些研究是一种“横截面”式的研究,在揭示了“是什么”的问题后,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如此”的问题,尽管有些研究者从制度分析的视角进行解释,但却没有说明当时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制度安排。[13]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的研究者很少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政策置于特定的历史场景中进行分析,而国外研究者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多数是一种“场外”的研究,套用西方的理论来对中国的教育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如,国外学者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政策看作一种面向不利群体的大众化的教育,[14]并侧重于从权力争夺的视角分析中国的政策变迁等)。另外,多数国内研究者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属于一种应然的理论建构。正如迪尔凯姆告诫的那样,我们应该抛弃这样一种至今仍然极其流行的习惯,一旦认为一种制度、一种习俗、一种道德准则是好的或坏的,就不加区别地认为它们对于任何类型的社会来说,都是好的或坏的。说一个社会事实是正常的,只是对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一定的社会种而言。要想知道它有没有权力获得这一称呼,只观察它以何种形态出现在同属于这一社会种的大多数中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仔细考察社会在改进化阶段的发展情况。[15]这就提醒我们注意,对于一项政策、一项举措,继而言之对政府的角色的理解,应当置于特定的历史中进行认识。

为了避免在脱离本国国情的情况下,片面移植国外经验而导致“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16]的现象,本书通过纵向的历史分析,把高校招生政策与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如学习苏联经验、学制改革、“大跃进”、反右派、“文化大革命”、市场化等)等结合起来分析,从而展示不同时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机制和特征,揭示问题背后的缘由,即通过提供斯科特的所谓“本地知识”揭示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解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问题上的实践逻辑,为预测改革的走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四)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

1.研究视角——历史比较的视角

研究视角为研究目的所需。所谓研究视角,是指依照一定的规范和范畴整理和建构研究资料,通过这些规范和图式,各种散乱的现象能够具有一定的意义。就本书而言,主要从纵向的历史比较的视角整理和建构分析材料。

如前所述,为了避免研究者不在场的情况下陷入对概念“抽象化”的思辨,或对社会方案“理想化”的建构,本书试图追求一种更为广义的研究路径,即追寻中国社会变迁中存在的问题和实践本身蕴含的逻辑,试图分辨由于研究者的“不在场”,导致理解和分析社会变迁和政府角色演变过程中可能被错失或者被过滤了的变量,从而探求在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政府职能可能改进的路径。这种研究路径更强调一种历史性的研究,强调真正关心一个具体的国家——在本书中就是中国——这一意义上,政府在分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实际的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等。这就需要研究者进入“场内”,进行“在场”的研究。当然,这样并不是否认我们能够借鉴西方学者的观点和已经成型的理论构想,而是如何把“在场”和“不在场”的观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问题。事实上,理解和解释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政策需要不断经历“进入”和“走出”的过程。[17]

无论是“在场”还是“不在场”的研究均需借助文本,因为我们并无可能使时光倒流,进入真正的历史场景之中。这就关涉如何看待事实文本本身,即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马克·布罗赫提出了历史研究是在于重现历史,还是在于建构和分析问题。[18]进一步而言,我们借助历史文本是否能真的“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卡尔指出,我们接触到的历史事实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因为,历史事实不以也不能以纯粹的形式存在,历史事实总是通过记录者的头脑折射出来。中世纪史研究专家巴勒克拉夫指出,我们所读的历史,尽管基于事实,但严格地说,根本不是事实,只是一系列接受下来的判断。历史学家需要对历史事实这一问题进行仔细的研究,对于所有历史学家一样的所谓基本的事实,通常属于历史学家的那类原始材料,而不是历史本身。构建这些基本事实不是依据这些事实本身的任何特性,而是依据历史学家“先验”决定。[19]波普尔同样认为,科学不只是“一堆事实”,它至少是一种搜集,因此要依赖于搜集者的兴趣与观点。同时,根据我们搜集的事实,它们多少与先行的理论有关。[20]

这其中就涉及研究者与文本或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在此,卡尔指出,历史学家在事实面前既不是卑微的奴隶,也不是专制的暴君。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就像任何正在从事研究的历史学家知道的一样,当他在思考和写作时,假如他停下来想想他正从事的一切,就会意识到历史学家从事的工作是一个不断地让事实适合于解释,让解释适合于事实的过程。让一方处于比另一方更重要的地位,这是不可能的。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无休止的对话。[21]

在分析了研究者与研究材料之间的关系之后,还面临的问题是研究者应当如何建构研究材料。卢卡奇在总结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具体的总体,它的意思就是要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整体全面的理解,不能以单纯的自然因素来揭示历史,而是要将主体与客体的全部社会运动作为历史的基础,突出人类物质存在活动的实践性、社会性。如果我们要理解某个特别的历史事件或过程,那么我们就必须把他看作一个具体的整体的一个方面。他批判了在历史研究中把每一个被考察的历史对象变成一个不变的单子的做法。在这样的逻辑框架下,这个单子和其他单子是不产生相互作用的。它虽然因而保持了一种个体的独特性,但这种独特性却仅仅是事实的独特性。价值关系丝毫也不改变这种结构……就像这种个体的历史单子的相互关系是一种表面的、只是对它的简单的事实性加以描述的关系一样,它们和指导挑选的价值关系原则的关系也是纯事实的、偶然的。[22]具体到本书中,主要侧重于对政策文本和历史事件的建构和分析。这就需要对政策文本的阐释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探讨文字或话语的分析,而有必要把政策文本当作一种社会实践来理解,因为作为一份记载着政府在特定时空所作的一种权威价值分配的政策文本,它必然对社会现实及相关个人的存在产生深刻的影响,即政策文本蕴涵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及权力的含义。[23]

但在对史料进行具体的解释和分析时,似乎又存在两种不同的路径。有学者比较了传统史学和新史学的差异。[24]事实上,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在本书中对两种方式各有取舍,互有侧重。在研究对象上和史料范围上主要集中在“政治”主题以及政策文本、统计数据方面,其他资料辅之;在研究方向上,把自上而下的观察方式与自下而上的观察方式结合起来;在解释模式上,侧重结构分析,辅之以对事件的叙述。

同类推荐
  • 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

    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

    《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是“班主任千字妙文”系列中的感悟幸福篇。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然而幸福并非只有一面。《班主任感悟幸福100篇千字妙文》收录的100篇千字妙文,从教育事业、专业成长、开展活动、唤醒心灵、融合沟通、享受生活、获得回报等七个方面探寻了教师幸福的来源,阅读这些文章,或许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审视自己教育生涯的崭新视角,于忙碌之中重新发现点点滴滴的幸福。
  • 胡适讲国学

    胡适讲国学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其对国学的通彻见解,让他人恐之不及。《大师讲国学文库:胡适讲国学》全面收录了胡适先生精华的国学理论,结集了多篇胡适先生在国学领域的不同文章,其内容更是涉及诸子百家、文学等多个领域,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国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
  • 我所理解的医疗体制与医患关系

    我所理解的医疗体制与医患关系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今天的医疗模式是千百年来随着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发展而来的。看病之难与贵已成公众热点话题。柯杨教授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医药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积极参与、组织专家分析总结医院状况、提出独到见解。在本讲柯校长从医疗体系角度、法律政策、医学教育等探讨医患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既符合医疗规律又满足群众需要的有效、高效医疗体制与运行机制。
  • 中国近代“新民”思想研究

    中国近代“新民”思想研究

    “新民”一词,自其出现之日起,就有明确的伦理内涵,它奠定了新民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伦理基调。近代思想家们把新民作为拯救国家的出路,他们以进化论与功利主义为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以批判国民性为其现实选择,开始了着眼于人的重塑的近代伦理精神的重建过程。新民思想经历了由国家之新民到个体之新民的发展,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终于具有了终极价值。研究新民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从九个方面介绍了制定策划方案写作、广告文案策划写作、企业内部管理策划写作、经营目标及方针策划的写作、市场调查策划的写作、经营战略策划的写作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赶仗佬

    赶仗佬

    雪是昨天晚上开始下的。它们似乎怀揣着一颗善良的心,等人们熟睡之后就开始行动。所以第二天,当人们打开大门的时候,满世界的皑皑白雪就给人们送上了无以言说的惊喜。“阿格咋呀,这么大的雪呀!”杰成一打开大门,就被白雪带给他的惊喜紧紧地抱住了。因为他是落雁山的赶仗佬,名气比那里的风还大,不仅吹遍了几条山谷,甚至吹到了更远的城市里。因为来了稀客的农户,城市里的野味餐馆,都常找他弄山里的野味。所以他最盼望的,就是下雪。只有下雪,他才能进山赶到更多的野物。所以满山的大雪,就是他的财富,就是从他心里涌出来的甜蜜微笑。
  • 缘由

    缘由

    48岁的罗伯特深爱着他的妻子莫妮卡和女儿詹妮。然而一场发生在珠穆朗玛峰的悲剧却改变了罗伯特的一切。作为一名职业的登山家和擅长激励的演讲家。他登顶过许多大山,也帮助他人登临他们想要到达的高峰。如今,面临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攀登,罗伯特苦苦挣扎于自己内心的理念和道德标准,当他的家庭生活经历无数的狂乱不安然后近乎崩塌的时候,他不再是一名给予他人帮助的人,相反,他成了接受帮助的人,这种转变如同将忿怒徐徐注入他的身体,也让他将自己最亲爱的人推到了一边。詹妮接到了爸爸的私人日记,而这本日记是爸爸承诺在他死后才会让她继承的东西,对詹妮来说,找到爸爸,这是一场跟时间的赛跑,只是希望这一切都还来得及……
  • 雾拢香

    雾拢香

    天地混沌,尚无天道轮回。后天界大统,初立其制,为正道,平乱。掌轮回,握天机。
  • 我的甜味生活

    我的甜味生活

    顾糖结婚了!对方是一个她根本不认识的陌生人,帅气多金,可心里有一个白月光,她以为,她的婚后生活会过得特别苦,现实却是意想不到的甜。南宫莫原本的生活是无味的,加入顾糖以后,混搭出不一样的甜蜜。
  • 难得的心思

    难得的心思

    桌子上放着一沓书稿,是同仁徐志良即将付梓的新闻评论集《难得的心思》。翻看书稿,不禁为志良感到高兴。为他的收获,更为他的耕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系统逼我做超人

    系统逼我做超人

    别人的系统给个无敌金手指啥的,而且还附带撒娇卖萌暖被窝。这个破山寨系统倒好,除了给点辣条就是棒棒糖,没事还威胁吃不完就滚回去重修……什么浪漫满屋,都与我渐行渐远!
  • 青梅小甜妻,竹马远一点

    青梅小甜妻,竹马远一点

    从小学就开始翘课,上课吃东西,拿粉笔砸老师……在别人眼里,她是一个样样都会的无良少女而他是一个温柔的佳公子,家世好样貌好学历好性格好什么都好的十全十美的男人。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但是实际如何.....怕也只有她才知道了。
  • 岁月的坚果

    岁月的坚果

    “端上一盘岁月的坚果/轻轻敲开一颗,蓦然发现/青翠翠的色彩和记忆/亮晶晶的幽默和基因。”像我们这个年龄段写诗的人,一颗心已经被岁月的风霜磨砺成为一颗坚果,外表是坚硬的,内在仍然是柔软的,甚至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如此。
  • 人面花诡传

    人面花诡传

    孤女翡翠是恶魔寨一个女奴,莫名被选为祭品,剖心之后却没有死!从此以后,一系列惊悚怪异的事情,在恶魔寨爆发了。恶魔寨,湮灭在死亡的花海中!——这其实就是一个女鬼的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