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0700000007

第7章 意象对话疗法的工作机理

心理障碍如何形成是心理病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如何消除心理障碍是心理治疗学的研究重点。对于这两个问题,心理学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意象对话疗法的工作机理自然离不开这些研究成果,也非常感谢前辈的努力。其中,精神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更是我们的思想基础。尽管如此,意象对话仍然需要站在自己的独特角度,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重新解释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性。因为如前所述,任何心理学理论本身也是一个心理现实,而心理现实从来都不是唯一的。

意象对话所看到的心理现实是独特的,也许与其他许多心理学家所看到的心理现实不尽相同,但在实质上也未必冲突。这么做,仅是为了让意象对话这种独特的“治疗语言”能够更便于解释各种心理障碍,进而便于开展治疗工作。

1、心理障碍的形成

(1)创伤与消极意象

在意象对话看来,心理障碍产生过程的第一步,是在早期创伤性心理经验的影响下形成消极的意象。因此,意象对话关于心理障碍的第一个基本命题是:在创伤性心理经验的影响下或反复影响下,人的内心中会形成一些概括性的消极意象。

这里所说的创伤,是指一切对当事人的心理有伤害的事件的经验。这种心理经验极少来自自然灾害,大多源于他人。

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模型都承认,社会文化因素是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指出,本我与社会道德的冲突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父母对儿童的有条件的关心(即“价值条件”)是心理疾病的重要成因。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承载着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功能,所以,社会文化当中不利于个人健康发展的元素也就通过家庭影响到了个体。原生家庭的不良教养方式以及不良的家庭环境则是影响个体的最直接的因素。

影响个体健康成长的因素,不仅仅是某一次单独的巨大创伤,更包括那些看似并不严重,甚至在很多人眼里都称不上“创伤”的小事情,然而,这些所谓小事情对于当事人而言却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对当事人的伤害绝不比某次巨大创伤的影响小。如果这样的日常创伤反复发生,甚至逐年累积,其消极影响很可能是剧烈的。

生活中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在父母看来,某些事根本算不上什么创伤(比如:及时地称赞孩子、给孩子做饭、陪孩子做游戏、去看孩子的运动会或演出……),或者,他们认为自己在努力地“爱”孩子(比如:给孩子很多钱而没时间跟他沟通、替孩子安排学习和生活、百依百顺地溺爱孩子……),但是,对于孩子而言,体会到的却是受伤的感觉,甚至有些孩子坚信父母并不爱自己。这就是心理咨询师们经常告诉父母的一句话:“你给予孩子的,未必是孩子想要的。”

意象对话理论认为,原始精神机构时时刻刻都在运作,并用意象去认知,因而,当遇到创伤性事件并引发某种消极情绪时,当事人的内心就会形成一个消极的意象,这个消极意象象征着当时的内心感受以及他对该遭遇的认知。这个意象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更深层次的基本认知图式。

在意象对话的临床实践中,这样的例证屡见不鲜。

譬如,某个大学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父母给很多钱而没时间陪伴、极少情感沟通的环境里,她的物质生活很富裕,但她的人际交往不顺畅,很容易体验到挫败感,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中,她想象中的自己是一个光着脚站在雪地里的可怜儿童,周围很荒凉。这个意象生动地呈现出当事人的内心感受:“我很冷!”“我好可怜!”“我很孤独!”。读到这里,也许就你能够理解这个孩子为什么活得不快乐了吧。

心理障碍产生的第一步往往发生在生命早期,在那个时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创伤性经验引起的是与形象思维相对应的符号系统——意象的异常,情绪感受难免卷入其中。

皮亚杰在研究象征性游戏时发现,当儿童产生无意识冲突时,比如,性的兴趣、防止忧虑和恐惧、防止被攻击、防止与攻击者在一起、因害怕冒险或争夺而畏缩,他就会“需要一个更直接的象征作用”。

当事人若多次遇到相似的情境,内心的消极意象就会越来越概括化。概括性的消极意象不仅象征某一经历或体验,还象征着他心目中的世界、人生、自我处境和自我现实等等。

同理,假如当事人的生活基本是美好的,或者,即使遇到过创伤性事件,但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或良好的后果,在他心里形成的就是一个概括化的积极意象。拥有积极意象的人,往往都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

概括性的意象,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都存在于潜意识领域。当事人虽然没有意识到,却受之影响。这个基本的心理意象会成为当事人看待周围事物的背景、参考和坐标系。

有的人经常想象到同样的场景,或者,在梦里经常出现同样的主题、人物或情境,有的人干脆多次重复一个梦……这些现象都是潜意识里概括性意象的反映。

意象对话理论认为,任何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都因过去的创伤性经验而形成了概括性的消极意象,这个意象歪曲着他对世界的认知,致使他眼中的“现实”不美好、不乐观,他困在其中,不知如何解脱。

由于各个心理意象的概括性不同,对当事人的影响也是迥然。概括性越高的意象,心理影响也就越强烈、越持久。所以,在实施意象对话治疗的过程中,咨询师可能会随着工作的深度,逐渐发现更具有概括性的心理意象,并对之进行治疗。越是碰触到更深层次、更具概括性的消极意象,治疗也就越深刻,越“治本”,从而使疗效更巩固。

(2)情结的形成

创伤性的经验内容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有组织的结构。消极意象逐渐走向概括化的过程,就是这些内容进行组织化的过程,最终组织化的产物,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心理动力学术语——“情结”(Complex)。

在荣格看来,情结是“一种经常隐匿的、以特定的情调或痛苦的情调为特征的心理内容的团集物”。(参见《荣格全集》第7卷)情结往往有一个基本的主题,与该主题有关的各种心理内容集合到一起。情结比任何其他东西更多地反映了“精神生活的焦点”。

荣格在《语言结合的研究》一书中指出,“情结”这个词表示一个已有力比多投入并被它激励起来的概念系统,但即使一时或长久地没有投入力比多,这个系统仍然潜在,准备着可能的动作。

无意识的情结会把一些观察和情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它始终存在。它们可能属于个体无意识,也可能属于集体无意识。例如“救星情结”。荣格说:“整个人类都有这种对救星的期待……在意大利与德国,我们看到的是作为大众心理的救星情结。实际上,救星情结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原型意象,在我们这充满灾难、迷惘的时代,它自然又被激活起来……”

本书主要探讨属于个体无意识的情结。

例如,一个人具有“金钱情结”(money complex),那么,凡是和金钱有关的回忆、联想、情绪、态度等许多的心理内容就都集结在这里,构成一团以金钱为主题的心理能量。一旦其中的一个内容被触动,比如,当他听到“购买”、“钱”这类单词时,他就会被击中,该情结中其他的内容就都会被激活。这个过程仿佛一枚炮弹,能够穿透厚厚的人格伪装层而打进暗层之中。(参见荣格的《关于分析心理学的两篇论文》,第245页和第304页的相关段落)

可是,情结当中的心理内容是怎样集结到一起的呢?对此,意象对话填补了心理动力学的一项理论空白,研究分析了集结的方式及其规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集结的方式。

前面已经探讨过,原始精神机构中联结不同事物的方法是凝缩、改造、启示等。这些方法可以把小的结构联结成较大的结构,然后再用拼凑、扩展或启发等方式组织成整体的结构。情结的形成过程,也是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进行的。

再者,我们看一下集结的基本规律。

在原始精神机构中,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相似性原则”。相似的东西常常被看成是同一的。于是,相似的心理内容会相互结合,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结”。在此过程中,心理世界中各个分散的事件,将根据心理内容的相似性进行分别组合,形成体现不同主题的结构,它们是一串或一簇带有情绪色彩的观念或组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结”。

当心理内容集结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所负载的心理能量也随之集结到一起,从而使这个结构总体带有更大的心理能量。内容汇集得越多,心理能量的总量也就越大,最终形成的情结里面就会汇集很多的某种形式的心理能量。

于是,当现实生活中出现相似的情境时,当事人潜意识中的情结就会被激发,而一经激发,就将携带着该情结所有的情绪能量。也就是说,当事人所体会到的以及释放出来的将是累积的情绪的总和。

情结一旦形成,它所引起的活动大多是自发的。因此,荣格感慨:“不是人支配着情结,而是情结支配着人。”

好在情结中的心理能量是可以被转化的。譬如,前文讲到的“接触转移机制”,就是进行转化的心理机制之一。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并非所有带有“自卑情结”的人都沉溺在自卑的消极状态里,而是有很多人将自卑转化为动力,变得更加勤奋、进取、有毅力,并因此获得某种成功或成就感。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情结,情结是构成人格特点的重要基础。有些情结对人有好处,危害较少,还有一些情结很难用好坏来衡量。作为心理咨询师,更为关注的是那些常常带来不良行为或消极感受的情结,而这些情结正是形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基础。

既然心理能量不会自然消失,情结也不会自然消失,无论我们是否能够意识到情结的存在,它总是存在着,除非我们让它所蕴含的心理能量释放掉或者进行积极转化,情结才会失去控制力。

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的治疗传统保持一致,我们坚信,仅仅消除症状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只有消除引发这些表面症状的深层情结才是“治本”。所以,真正彻底的治疗必然撼动人格,导致人格的改变。

(3)情结、原型与心理意象

仅仅用后天的创伤来解释情结是不够完全的,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先天因素的影响。情结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荣格提出了“原型”(Arche type)的概念。按照他的理解,原型是一代代的人类个体,在经历了非常类似的情境并作出反应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对于世界作出反应的先天性向或潜在倾向。”这些心理内容属于一般人类,具有一种集体的性质。

荣格说,他是借用圣·奥古斯丁的话(参看荣格的《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第5段),把这种集体模型称为“原型”。原型意味着模式(印迹),这是一类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包含神话主题的远古特征。神话主题以纯粹形式出现在童话故事、神话、传奇以及民间传说之中。

他曾例举《奥德赛》中乌利西斯到地狱去请教预言者提瑞希阿斯的故事情节,进而分析英雄和龙的主题的某种变式——“下洞仪式”。这个下洞主题在古代比比皆是,实际上也是全世界共有的现象。它所表现的,是人类有意识的心灵沉潜到无意识深层这一内向心理机制。非个人的心理内容、神话特征,或者换言之原型,正是来自于这些深层无意识。

荣格认为,原型是没有具体意象内容的一些心理反应倾向的总和;原型意象(archetypal image)是某个原型形成的具体意象,是原型的具象化。

意象对话理论认为,原型与本能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都是一种遗传的倾向,都带有一种意向性或欲求,也都有一些反应的倾向。二者的区别在于:其一,本能指动物的固定性的倾向,原型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二,本能的关注重点是行为,原型的关注重点却是体验;其三,原型包含原始的认知。

朱建军教授提出,原型可以被理解为:“在内省中发现的似本能的认识和反应倾向”。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在恋爱的时候有着极为相似的反应,犹如恋爱是一种似本能的倾向。这是因为世世代代的人都在重复着这种倾向,每一次的重复都会加强其力量,以至于“遗传”到后代的身上。即使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少年,当他的潜藏本能中所储存的这部分心理能量被激发时,他就会像他的祖辈们一样激动、兴奋,忍不住把对方想象得很完美,日也思念,夜也牵挂,恨不能时时刻刻都和自己的心上人相依相守……仿佛他是在继续前世的爱。

接下来,我们禁不住要问:原型与情结、与心理意象之间是何关系呢?

简言之:原型是情结的基础。情结往往以一个心理意象的方式储存于心灵深层。原型几乎永远都是以心理意象(即所谓的原始意象)的形式储存于更深的、被荣格称之为集体潜意识的心理层。

具体说来:

当某种心理能量被激发的时候,该能量往往出自某种原型,也可以说是来源于某种本能,并且,当遭遇挫折时,我们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也受到了原型中各种潜在的反应倾向的影响。在原型这个核心的基础上,便产生了情结。

如前所述,意象是原始精神机构最常用的认知符号,所以,情结和原型都离不开意象。

如果有些情结引起心理障碍,那么,这些情结及其与之相关的心理内容都会在意象上得以体现,于是,我们可以通过意象去发现并解决心理障碍。这就是意象对话疗法的最基本的治疗原理。

2、心理障碍的维持

临床实践中,心理咨询师有时会遇到难以消除的心理障碍,意象对话心理师也会遇到难以改变的消极意象。这是因为有些因素维持了心理障碍的存在。主要因素分析如下:

(1)恶性因果循环

在来访者的身上,心理障碍会造成一系列的内外兼具的后果,这些后果又强化了心理障碍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恶性的因果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心理障碍是“因”,因带来果,这些“果”又成为心理障碍的“因”……

心理障碍导致来访者社会适应不良和社会功能受损。当他的生活不顺利、人际交往不顺畅、或者爱情、学习、工作不成功时,就会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这件事便成为新的压力源和新的创伤,这些就可能强化他原有的消极意象(其心理障碍正是建立在这个消极意象的基础上),进而强化了他原有的消极行为模式,心理障碍也得以维持甚至强化。

除此之外,心理障碍还会引发许多内在的消极后果。诸如:产生消极的信念、消极的感受、创造性减弱、灵活性降低、积极的心理资源被掩盖等等。来访者的心理能量受到压抑或者沉溺,自信心就会减弱,不断地产生挫败感和无望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改变自己,也越来越不相信自己可以改变。

最重要的恶性循环,是来访者会自发地寻找到一些并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进行自我保护,暂时性地缓解内心的恐惧、焦虑和痛苦感,而这些方法常常都是带有回避性质的,都是某种形式的自我欺骗,更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如果他的这种消极状态影响到了心理咨询师,使咨询师也产生了类似的“不知所措”、“无可奈何”的感觉,反过来就会使来访者更加确信自己“无可救药”。如此的恶性循环就使得来访者的问题解决变得格外困难,心理治疗也随之变得举步维艰。

(2)执著的倾向

执著是一种心理惯性,倾向于保持原有的状态。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的心理特点,执著使人倾向于用以往的行动方式寻求满足,心理能量保持在原来的形式和方向。

为了说清楚执著,这里需要引入另一个重要概念——“投注”,弗洛伊德对这个概念采用了一个德语单词“Besetzung”,翻译成英文即“投注”(Cathexis)。它是指投向某个人或某件事的心理代表物的心理能量的数量。也就是说,投注是一种纯心理的现象,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心理能量不能通过空间直接投入或传递给外部的客体。它所能够传递的只是各种各样的记忆、思想、感受,以及组成我们所谓的心理代表物的客体的幻想。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投注越大,客体就越“重要”(针对于当事人而言),反之亦然。

我们把心理能量投注到某个人的身上,当这个人离开我们时,我们无法立即将这份心理能量转移到他处。这个心理惯性就是执著。

弗洛伊德很早就注意到了执著对于心理障碍的巨大影响。他在分析神经症时提出,有些人“‘执著(Fixed)’于过去的某一点,不知道自己如何去求得解脱,以致与现在及将来都失去了联系。”

由于执著,消极意象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

例如,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常被冷落,他的内心世界里就会形成一个总是被冷落的消极意象。在意象对话治疗时,当我们引导对方进入想象时,他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自己,诸如:一个小孩子坐在一圈人的中间,但是没有人看他一眼;或者,在他的想象中,自己是一只四处流浪的瘦弱小猫,脏兮兮的,没人喜欢它,也没有谁给他喂东西吃;等等。所以,在他们成人之后,即使周围并没有人真的在冷落他们,他们还是时刻能够体验到自己被冷落了。甚至,在周围许多人看来,已经给予他们很多的关注和重视,可他们仍然不满足,有人愤怒,有人委屈,有人恐慌。

这就是执著在起作用。当事人固守于某个早年形成的消极意象,他的心理现实好像凝固在了那里,以至于他看不到外界的现实,也体会不到不同的感受。

另外,强迫性重复也是一种执著。

有时,我们的潜意识似乎会强迫我们自己去重复某个过去的不幸。在心理治疗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若将这一观点推至极点,我们可以说,既然生物的出现晚于、并产生于无生物,那么执著就不仅仅是人类的心理特点,更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特性。

执著的最后状态,应当也是自然的初始状态。

依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最初的状态中只有两种基本的力量。一种是生本能,是结合的力量;另一种是死本能,是分散的力量。简单地说,前者是吸引,更具有建设性;后者是排斥,更具有破坏性甚至毁灭性。

执著于死本能,正是心理障碍得以维持的根本原因。诚然,我们也不否认,执着于生本能,或者执着于其他的次级的欲望、思想和意象,也会促进心理障碍的持续。

这是因为,执著带来一种倾向性的力量,使得任何心理障碍的模式都富有了自我维持的力量。当我们努力进行了一些改善之后,内心中仍旧存在一种把我们拽回到过去的惯性趋势,特别是面对那些我们不曾经历或很少经历的幸福生活时,我们会因为不大习惯而不太敢去接受,或者不太愿意去尝试。

理智上,我们是非常希望“趋乐避苦”的,而在内心惯性上,有时却是“愿意受苦”的,因为对于“受苦”这件事,至少我们是熟悉的、经历过的。因而,所有的心理咨询师都会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抗。而这恰恰是心理治疗的存在价值:帮助来访者身心合一、内外如一,完整地、幸福地生活。

(3)沾染

沾染是在符号化过程中,分辨不足所导致的后果,即混淆了不同领域的内容。沾染是原始精神机构的认识活动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有符号化过程就必定产生或多或少的沾染现象。只不过,过多的沾染会推动心理障碍的维持。

具体说来,沾染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混淆意象和现实知觉。

我们在观察现实时,必然会把过去储存的意象作为模板和参照,因此,我们对现实的知觉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意象的影响。但是,一般来说,我们有能力分辨自己所看到的哪些是意象,哪些包含着现实中的信息。这种能力使得我们可以根据现实去修改原来并不准确的意象。

心理障碍患者过去储存的意象往往都是比较消极的,甚至非常消极。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有可能遇到一些不同于过往的现实事件。比如,在过去的心理经验里,他们有比较严重的爱的缺失感,但是,现在他们遇到了真爱。此时,现实事件与过去的消极意象构成了冲突。如果他们有能力分辨,哪个是当下的现实,哪个是过去的感觉,这二者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那么,他们就有机会修改自己原来的消极意象,相关的心理障碍也会随之改善或消除。

可是,倘若他们分辨意象与现实的能力不够健全或者分辨能力低下,就无法根据当下所遇到的积极事件去修改过去经验留下的消极意象,反而会受到过去经验的沾染,不能清晰地觉察到事实是不同于自己的想象的,就有可能把想象当作现实。

有些清洁强迫症患者,在想象当中,房子里面到处都是垃圾、死猫、病菌等脏东西。这些是意象,象征着内心的肮脏感,是一种想象和感觉,这件事发生在他们的“心房”里,而非现实生活中他们所居住的房子。但是,他们分辨不清,误以为必须不停地对现实中的房子进行清扫和消毒,于是,他们产生了一种困惑:为什么无论怎么卖力,房子总是弄不干净?理性上,他们认为应该已经不用打扫了,可感觉上就是觉得不干净,不打扫就会不舒服。其实,他们不知道,真正需要清扫和消毒的是他们的“心房”。

进一步说,象征是一种意象——“有意义的意象”。当理性源泉不充足时,精神就会产生一种象征,“它自发地产生于无意识,并建立在无意识基础之上。”荣格曾经指出,一种象征,无论是出现在梦中,还是出现在白昼生活里,都具有双重意义:它不仅仅是符号,还是一种推动和促进心理变化和发展的力量。

心理障碍患者将象征当成了现实,也就混淆了意象和现实知觉。

与心理障碍相比,精神病患者的分辨能力更为低下,自知力也完全丧失,以至于会把心里的想象直接当成现实,会把妄想和幻觉都当成是现实。所以,在他们的眼里,“妖魔”、“鬼怪”、“迫害者”都是真正的现实。如此一来,他们也就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无法主动修改自己的消极意象了。

总之,对于心理障碍的形成和维持,消极意象的存在和缺少分辨意象与现实知觉的能力,这二者缺一不可。仅仅具有消极意象而不缺乏分辨力,或者,虽然分辨能力缺失或低下,但未形成消极意象,在这两种情况下,心理障碍都难以形成和维持。

我们人与人之间,在意象和现实知觉的分辨能力上之所以有差异,不仅与先天差异有关,还有一些影响因素,比如:长期的自我关注,与外界联系较少,消极的想象,回避现实困境的心理动机,等等。

第二,混淆过去记忆和当前现实知觉。

当过去的记忆与当前的现实知觉发生沾染时,过去的记忆就会像阴影一样笼罩着当前的事件或情景,也会像一层灰暗的东西覆盖住当前的事件或情景,以至于无法形成关于当下的准确知觉。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这样的喻证。当事人因为曾经受到过蛇的伤害,就会把所有与蛇相类似的东西都认为是可怕的、有危险的、有伤害性的。如果当事人能够分辨清楚,就有机会知道那种可怕的、有危险的和有伤害性的都是过去的记忆,只是由于某种相似,过去的那些感觉被唤起了,被下意识地附着在眼前的事件或情景上。至于眼前的这个事件或情景,还需要自己重新来体会,重新体会到的这个感觉才是当前的现实知觉。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我们曾经有过多少或者多么严重的消极记忆,关键是,我们是否具有分辨能力。

决定我们当前真实感受的,不是那些过往记忆,而是我们区分过往记忆与当前现实的能力!

第三,混淆不同人的心理内容。

这里所说的“不同人”,有时是自己与别人,有时是此人与彼人。这样的混淆都会推动心理障碍的维持。

心理动力学一直都很重视的“移情”现象,就是混淆了不同人的心理内容,或者说是一种沾染现象。

前面讲过,意象可以用“凝缩”等方式进行结合,我们有时会把对于不同的人的意象凝缩为一个意象,然后又用这个凝缩意象去理解很多相似的人。这是一种带有移情性质的沾染。

“投射”也是一种沾染,把自己和别人的心理内容进行了混淆。

还有一种沾染容易出现在心理咨询师的身上。由于人类具有“会心”的基本能力,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感受。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咨询师有时候可以感受到来访者的情绪,此后,这些情绪有可能进入咨询师的内心,即发生某种“侵染”。如果这个咨询师很优秀,具有很好的共情能力,他就有能力分辨清楚:“我只是感受到了来访者的感受,并未唤起我自己的感受,而且我不是他”。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所感受到的情绪说到底是来访者的感受,他犹如一面清澈的镜子照到了那份感觉,真诚地体验到了那份感觉,并向来访者表达了这个感觉。这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所推崇的“共情”。

心理咨询师确实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来访者,也能够减少很多沾染。

意象对话疗法已经研究出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帮助心理咨询师提升共情能力,提升分辨能力。后文详述。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增强心理障碍的维持,诸如:因病获益、觉察力的减弱……

3、心理障碍的消除与化解

意象对话不仅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体系,还是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能够用来消除或化解心理障碍。

(1)心理治疗为何有效?

总体说来,意象对话以及其他所有的心理疗法之所以有效,大致包括如下原因:

A、心理咨询师给来访者提供所缺少的心理要素。

马斯洛指出:“对于我们需要碘和维生素C这样的说法,任何人都不会产生疑问。我要提醒你们,我们有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需要爱的证据。”除了爱,我们人还需要其他一些心理要素,诸如:尊重、理解、接纳、认可、自由等等。为了安全舒适、健康快乐地生活,我们还离不开必要的生活知识与社会技能。

缺乏这些要素就会构成创伤,而创伤正是形成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想消除心理障碍,一个心理疗法就必须有能力消除这些“缺乏”,给来访者提供他们所缺少的心理要素。做到了这一点,就具有了心理疗效。

针对来访者的不同情况,我们给予不同的心理要素。

当来访者的心理障碍不是很严重的时候,他们对于接受这些心理要素的阻抗也不会很大,咨询师只需单纯地给予就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

如果来访者缺少的仅是一些交往技巧或生活知识,直接提供给他们就行了。比如,行为疗法在这方面就很有经验。

如果来访者缺少的是情感的满足,需要更多的关心、支持、鼓励、认可、理解或爱,真诚地给予他们这些心理要素,就可以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

假如来访者的心理障碍比较严重,他们对于直接接受所缺失的心理要素存在阻抗,咨询师只是单纯地给予就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这个时候,就需要咨询师做更多的工作,如:增加来访者的自知、引导情绪释放、化解情结、消解消极意象等等,这部分内容会在下文有所阐述。

B、让来访者有机会表达和释放。

很多来访者都需要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在精神层面进行崭新的“新陈代谢”。除了需要补充精神营养之外,还需要将凝滞的或残存的精神代谢物进行疏导和释放。对于意象对话心理师来说,就是要引导来访者带着自知去宣泄消极情绪、表达内心感受、释放某个被压抑的心理能量。

请注意,在这个环节上,意象对话疗法非常强调“带着自知”!甚至认为,缺乏自知的情绪宣泄很可能具有危害性,可能会强化不恰当的、过度的心理获益,比如,可能会导致情绪泛滥、人我界限混乱、以情绪发泄作为新的心理防御机制,等等。

C、引导来访者自我探索。

在心理治疗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如果仅仅是引导来访者进行了情绪的释放,即使是在“带着自知”的情况下,来访者所获得的大多都是一段时间内的顺畅感和放松感。为了让心理疗效更加持久、稳固,还需要引导来访者深入地探索自我。

在心理咨询室里,来访者可以享受巨大的自由,甚至是从未感受过的自由,比如:说出真心话而不会被指责,表达真实的感受而不会被评价,即便有了“不好的”、“坏的”想法或念头,咨询师都能够真诚地接纳和理解,并通过各种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进行梳理和分析。这种真诚、宽容的沟通环境,就为来访者提供了深入探索自我、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从而促使来访者健康地自我成长。

D、用适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替代不适当的。

当一个人的脑海里存在不合理的信念,或者产生了歪曲的、偏激的认知,就会导致消极情感情绪的发生,继而行为也会变得不适当。因此,合理情绪疗法告诉我们,应该找到来访者的不合理的观念和想法,用合理的观念和想法代替不合理的,用积极的情感情绪代替消极的,用适当的行为代替不适当的。

左右人的情感情绪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人对事件的态度和解释。所以,用适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去替代不适当的,总是具有心理疗效的。

E、增进自知,并削弱或化解情结。

从“治本”的角度来说,仅用上述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增进来访者的自知。

当他们有能力明白自己的“结”到底是什么,能够了解自己的内心活动规律与特点,特别是能够了解原始精神机构的活动方式,才能够勇敢地接受来自心理治疗师以及外界给予的各种积极的情感,内心的自我阻碍才会消除。换言之,只有在自知的前提下,固着的情结才会被削弱或者化解。“结”被解开了,心理能量才有机会自由流动。

F、来访者有机会超越自我,并真正接触他人。

在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看来,所有的人都被封锁在一个监狱里,这个监狱就是“自我”。我之所以感到孤独,是因为“自我”的牢房中只有我一个人。

只有心与心的相遇——“会心”的交流,人生方能获得意义感以及真正的满足,这将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罗杰斯把这种情境比喻为:单身牢房的囚犯听到了隔壁犯人敲墙的声音。

咨询师要为来访者提供这样“会心”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走出“自我”的拘禁,超越自我,学会有效沟通,学会真正接触他人,以使现实生活变得更加自信、快乐。

以上所阐述的,是所有心理疗法奏效的原因。意象对话也不例外,它能够消除心理障碍,必定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在这个问题上,意象对话与其他疗法的差异并不在于咨访双方所交流的内容,而是在于交流的方式和深度。意象对话疗法运用原始的认知方式,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替代日常的语言交流,在人格深层上与来访者进行沟通。

与其他疗法一样,意象对话也有自己的治疗重点,在消除心理障碍方面尤为如此。下面,就主要的方法做一个简要介绍:

(2)介入积极因素,改变恶性循环。

心理障碍患者总是陷在一个恶性循环里。曾经的创伤性事件使他们形成了不适当的认知和行为,不良的内心环境带动了客观外在环境的消极变化,形成新的创伤性经验……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当新的、积极的因素介入其中时,旧有的恶性循环就会被打破,或者发生改变。在心理咨询室里,这个新的、积极的因素,就是心理治疗师向来访者提供的他们所缺乏的心理要素,如:关心、尊重、理解、接纳、支持等。在使用意象对话疗法时,我们是在来访者的人格深层真诚地传达这些关心、尊重、理解、接纳、支持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积极因素,就是帮助来访者不再回避问题,不再用消极的方式处理问题,而是勇敢面对,学会新的有效的行动。

例如:一个抑郁的来访者正在想象:“我走在沙漠中,四周没有任何生命,我孤独地走着,但是没有任何目的……我知道将发生的是什么,那就是我死掉,而我对这并不害怕。”

意象对话心理师可以这样表达情感支持:“往前走,走就有希望,很多探险者都是在这种情况下终于找到生机的。再说,即使是沙漠,也不会什么都没有。你仔细看看,也许会有小虫子或者小草……”

意象对话心理师还可以更直接地表达:“我想帮助你,我感到自己像一个救援者,正带着水和食物寻找你。”

这个来访者如果在过去的生活环境中十分缺乏爱,而在心理治疗中得到了,这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机会——一个体验情感满足的机会,一个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机会,一个增加心理自由度的机会,那么,她心底原有的那个恶性循环就会被打破。

刚开始时,来访者可能很难一下子接受咨询师所给予的全部的爱,而只是接受了一部分的爱,甚至是一小部分,但她的情绪会由于这种接受而得以改善,情绪的改善又会让她对世界的看法产生或多或少的改变。当她带着这些改善和改变走出咨询室,进入现实生活时,她的行为必然会有所变化,这样的改变就会令她的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改善,从而进一步打破恶性循环。

在咨访双方的共同坚持和持续努力下,积极的转变逐渐增多,新的积极的循环逐渐建立起来。

在这个改变恶性循环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可能性”。通过积极因素的介入,让来访者体验到某种新的可能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3)消极意象自然地转化为积极意象。

情结、消极的体验、消极的观念、不合理的认知、有问题的人格特点都可以体现在意象上。所以,意象对话疗法侧重于关注消极意象,并试图将消极意象自然地转化为积极意象。

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界定:“消极意象”;“自然地”;“积极意象”。

“消极意象”是指看起来不美好不健康、不利于来访者健康发展的意象。它们在形象上大多是让人产生消极感受的意象,如:恐惧、厌恶、愤怒、哀伤、内疚等,但也有一些意象虽然在形象上没有直接表现出不美好,在其象征意义上却是不健康的,如:整洁得一尘不染的房子、黄金别墅、水晶做的透明房子、完美至极的坟墓等。

“自然地”是意象对话的治疗理念之一,是指尽可能运用来访者自身的心理资源,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换言之,不允许意象对话心理师将自己的意愿或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一般情况下,也禁止意象对话心理师使用替代方法,直接用积极意象替代消极意象。因为这里面带有压抑和回避的态度,不利于真正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也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当然,在临床上我们很容易看到,“强加”和“替代”只是临时抱佛脚,一时的掩盖而已,来访者的问题还会以其他形式的消极意象再次呈现。

“积极意象”是指有生命、有生机、看起来更美好、更健康的意象,但又不是好到极致/过分/不正常。这里面也渗透着意象对话的一个治疗理念:我们希望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障碍,过上更自信更快乐的生活,但不追求极致。

前面讲过,消极意象在概括性上是分层次的。

低层次的消极意象是高层次消极意象产生的基础。消除了低层次的消极意象,就可以削弱更高层次消极意象的力量。同样,那些更高层次的消极意象也会努力抵御这种改变,企图还原我们改过的那些低层次消极意象。因而,转变消极意象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往往需要意象对话心理师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当消极意象转化为积极意象之后,所携带的心理能量也会随之转化为积极的心理能量。例如,来访者在意象中用“喷火的孔雀”代表内心的愤怒,在意象对话心理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愤怒可以转化成勇气。于是,不自知的愤怒发泄被转变为有自知的勇敢的表达。并且,意象对话心理师还须指导来访者学会建设性的表达。

(4)化解消极意象。

消极意象转化为积极意象固然有其优越性,但是,这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更不是唯一的。其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心理能量的转化从来都不彻底。从一种消极情绪转化为另一种消极情绪,心理能量不会完全转化,总会留下些许残余。同理,从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从消极意象转化为积极意象,心理能量均不会完全地、彻底地转化,必有残留。因此,转化之后的积极意象仍然或多或少地带有消极的成分。

第二,化消极意象为积极意象,形式上确实是转化了,心理能量却没有回复到自由的状态。因为消极意象所携带的心理能量原本就是被固结的、被束缚的、被压抑或被裹胁的——不自由的能量。只有消解消极意象本身,心理能量才能获得自由。

故此,对待消极意象更好的方式,是消解消极意象,解开这个意象所代表的情结。

第三,化消极意象为积极意象,可以消除一般的心理障碍,但是,来访者的心理能量容易固结于快乐,处于轻度的心理不健康,这是不利于来访者自我实现的。

只有心理能量自由的人,才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当我们探讨如何消除心理障碍的时候,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个价值观的问题:积极乐观就是心理健康吗?

有些心理治疗理论认为是这样的,积极、乐观代表一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治疗重点便是怎样将来访者的心态转变成积极乐观的。意象对话认为并不尽然,甚至有些情境下的所谓积极乐观反而是不健康的。

在意象对话看来,真正的心理健康者无所谓积极或消极,重点在于他总是能够如实地认识这个世界。诚然,我们承认,如果一定要从积极和消极这个维度来看世界,这个世界总体上是偏于积极的,因而,心理健康者总体上是快乐的。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化解消极意象的方法。

意象对话主要是通过引导来访者在有觉知的状态下,让消极意象中的心理能量得以释放,从而化解消极意象,还心理能量以自由。

一般说来,当来访者已经形成心理障碍的时候,其心理能量已经经过了不止一次的转化。所以,意象对话心理师通常从来访者当前的情绪和心态切入(很多时候,这里所说的当前的情绪和心态都附着在一个具体的消极意象上),先引导他觉察自己的情绪、欲望等,再解除压抑,让情绪、欲望等得以充分的表达和释放。完成了这一步,来访者就比较容易意识到自己当前的这个情绪是从什么情绪转化而来的。然后,意象对话心理师继续引导来访者去觉察那个更本原的情绪,去除压抑,使其得以充分的释放和表达……如此循序渐进,直到找到来访者形成心理问题的最初的根源,并加以解决。此时,这个情绪及其生根发芽的情结才算是得到充分的化解。

这个过程仿佛是分层的——一层一层地呈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的过程中,意象对话强调,每一步都要做“透”,每一步都要有自知,有觉察,尽可能充分地释放和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用意象对话疗法解决了情结之后,来访者可能会出现“意义空虚”,因此,需要治疗师稍微提前些做一点“意义寻求”的工作。

(5)以“返本归原”为治疗原则,减少执著。

执著是心理障碍得以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减少执著也是消除心理障碍的重要途径。

对于执著,意象对话疗法的原则是:“返本归原”。

来访者执著于某个意象、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种行为方式,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换句话说,为了满足某种需求,他们找到了一个方式或手段,这个方式或手段就是他所执著的对象。当他把“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方式或手段”混淆时,心理能量就固结在了这些对象上,而“忘记了”自己的真实需求。

为了消除心理障碍,意象对话心理师就需要引导来访者看到这个事实,将这二者区分开来,然后,回归到自己的真实需求上。

来访者所执著的某个意象、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种行为方式,都可以用意象的方式来呈现。其中,人和行为方式往往表现为人格意象,所以,仍然可以用意象进行调节。通过觉察和减少执著,这些意象所携带的心理能量就能够“返本归原”,回到自己的起点了。

看上去,完成这件事似乎很简单,实际上,想让一个人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不容易,在心理咨询室里尤其如此。

当来访者很难“返本归原”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沾染”(下文即述),通过引导来访者找到相似性而转移自己的心理能量。这部分心理能量的方向并未发生改变,只是不再让它固守于一个目标,而是尽可能地回到起点,通过灵活性的增加而使“执著”开始松动并得以化解。

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通过引导,来访者发现其实他真正想要的是“甜”的感觉,以前只知道吃白糖,现在知道了,但一时改不过来,放不下白糖。我们就可以帮助他发现,其实吃奶糖、水果糖、棒棒糖、巧克力、奶油蛋糕……都可以获得“甜”的感觉。甚至可以直接告知:你要的是“甜”,又不是白糖,何必只抓着白糖不放呢。

(6)减少沾染,提高觉察力和分辨力。

沾染是心理障碍得以形成和维持的另一要素。通过减少沾染,提高来访者的觉察力和分辨力,能够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

“现实检验”是自知力的重要内涵之一。整个心理动力学都十分重视现实检验,意象对话疗法秉承了这一观点,主张“现实检验”是消除心理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现实检验可以消除意象和两旁现实之间的沾染,意象对话把这个过程叫做“区分想象与现实”。其目的在于增强来访者现实知觉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不断的分辨和觉察,来访者就越来越有能力去判断哪个是想象,哪个是现实,就越有机会根据当下的现实去塑造新的意象,当反映现实越来越准确时,心理健康程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注意的是:

其一,区分想象与现实,是减少沾染的核心内容。

其二,区分来访者对自我的感受和别人的感受,以及自我意象和他人知觉意象,都是减少沾染的重要内容。

其三,区分过去记忆与当前知觉,也是减少沾染的必要工作之一。

其四,在意象对话治疗中,我们并非任何时候,只要发现沾染就立即减少或消除,有的时候,我们会利用沾染推进治疗,以达到某些治疗目的(上文已提及此例)。

因此,实际的意象对话治疗是灵活生动的,不会“执著”于某个僵死的固定程序。但原则是不变的:以来访者为中心。

(7)寻找并启动来访者自身积极的心理资源。

意象对话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丰富的心理资源,即使是心理障碍患者,甚至是精神疾病患者,也仍然具有这样的心理资源。

不容置疑,心理治疗师是精神层面的“引导”者。我们都知道,“引导”一词的英文表达是leadout,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治疗师的重要工作就是“引导”出来访者原本就具有的生命力及其积极的心灵资源。这也正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颇具魅力的要义之一。

因而,意象对话在治疗过程中格外强调:要努力寻找并启动来访者自身积极的心理资源。

这里,引用荣格的一段话:

“我一直以为,生命就像是一种植物,依赖地下的根系供给养分。真正的生命隐藏在根系里。我们看到的地面以上的部分只能存活一个夏季,然后会归于枯萎——它的生命何其短暂!生命和文明永远更迭交替,这使我们感到一切都是一场虚空。但是,我也始终有这样的感觉: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之中,总有一种东西存活在我们脚下,我们只看到花开花落,而生命的树根却岿然不动,万古长青。”

(8)运用共情的态度。

罗杰斯提出,共情本身就具有心理治疗效果。

对于共情,罗杰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述。他认为,心理治疗师应该尽最大努力深入来访者的内心,试图和要表达的态度同生共存而不是仅仅观察它们。这是通过最深层的、持续的、主动的对来访者情绪的关注,排除了任何其他种类的关注而达到的。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的理解是understand with,而非understand about。

这种心与心的相遇,本身就是一种喜悦和力量的源泉。意象对话非常赞赏这一点。

当来访者在咨询师那里发现另一个真诚的自我时,他会处于一种“与自我对话”的状态,他“看到自己的态度、困惑、矛盾、感情、知觉被另一个人精确地表达,但是剥离了它们附带的情绪,为接纳已经感知到的自我的所有部分铺平了道路,自我的重组以及更高的自我整合功能就此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3页)

由于共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专业素养,与心理治疗师的人格修养有关,所以,不是想共情就能做到的,倘若刻意地去表现共情,反而会损害咨访关系,降低疗效。因而,治疗师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自我成长。

在共情方面,意象对话的优点是显著的。如果用日常用语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误解,或者不易被理解。但是,当一个人用生动形象的意象来传达内心感受时,我们只要聚精会神地去感受他描述出来的那个意象,或者根据对方的描述去想象,相对地就比较容易感受到对方,容易体会到他的情绪,这种状态是有利于到达共情的。

为了更好地做到共情,意象对话疗法还鼓励咨询师,注意在意象的细节上与来访者进行核实,然后根据对方的描述不断地修正自己脑海中的想象,不断地去贴近其想象,努力地去理解和体会那个意象所传达的感受。这样做,不仅真诚地传递着我们的关心、尊重与接纳,还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共情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来访者。

同类推荐
  • 打破谎言,还原真相

    打破谎言,还原真相

    人类的心理活动非常微妙,但是从表情里往往会流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比如遇到高兴的事,面部肌肉就会松弛。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够仔细,便能够发现人们的面部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情。通常,一个人内心往哪个方向想,他的注意力就会在哪里集中,这是人最原始的反应。而人的注意力集中之处,往往又会从眼神中表现出来,从眉毛上流露出来,从鼻子和嘴巴上反映出来。所以,即使你再能伪装,也难以避免表情的“背叛”。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表情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所在。
  • 读懂童年:曲韵儿童心理课

    读懂童年:曲韵儿童心理课

    本书从儿童的行为、情绪、交际、身体和生理等因素入手,讲解儿童表面问题所暗含的心理原因,从而帮助父母解决问题,使孩子更好地成长。
  • 执行的效力(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执行的效力(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开掘心理,发挥潜能,追求人生的最大成功和幸福,这就是全面推出这套书的主旨。
  • 逆思维心理学

    逆思维心理学

    本书教你打破惯性思维,学会逆思倒想,你定会摆脱平庸,创造奇迹!
  • 你的素质决定你的年薪

    你的素质决定你的年薪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员工的素质才是真正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可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就是员工素质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提升员工的素质作为当务之急。在企业中,员工能否获得较高的薪酬,获得企业的青睐,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不仅受能力、机遇、人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员工自身素质的制约.员工只有修炼自己,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高素质的员工,才能获得自己理想的薪资待遇。每个员工都要记住:工作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年薪也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热门推荐
  • 楚剑客

    楚剑客

    大楚立国七百年。威服四海,万国来朝。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有儒家大贤,踏月狂歌,明月出关山,万丈豪情。有佛教圣僧,身骑白马,取得真经归来,精诚所至。有道门真仙,阳神化鹤,御览万里山河,丹歌惊鸿。更有那快意风流的江湖,剑道宗师,天山论剑,剑光照耀十九州。盛世大楚,煌煌烨烨,羽衣卿相临终前却留下谶语:荧惑守心,天下大乱!这一日,姑苏城南,有位少年仗剑远游想去看一眼她所说的江湖。
  • 亿万总裁名下妻

    亿万总裁名下妻

    喜欢的人,有了未婚妻,还让她陪着一起试婚纱?她该怎么做?他会选择谁?
  • 八荒剑帝

    八荒剑帝

    戮魔屠万神,大荒我为尊。战六合八荒,傲九天风云。荒帝怒,天下枯,苍生墓。昔日强者,一朝陨落,借体重生,必将掀起这武蛮大陆的血雨腥风!
  • 你是我最美的存在

    你是我最美的存在

    他与她从小相识从小呵护她她自幼双亲离异不懂情他也在慢慢养成路上一步步的将她圈入怀中
  • 携系统的穿越

    携系统的穿越

    穿越呵,对我来说只是家常便饭,(新手上路不喜勿喷)
  • 香山县乡土志

    香山县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卡宾枪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卡宾枪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枪械是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单兵作战武器。随着信息化作战的发展,枪械的种类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从第一支左轮手枪的诞生,到为了适应沟壕战斗而产生的冲锋枪,从第一款自动手枪的出现,到迷你机枪喷射出的强大火舌,等等,枪械正以越来越完美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展示着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揭开现代枪械的神秘面纱,让你简直大开眼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光头魔王屠杀多元宇宙

    光头魔王屠杀多元宇宙

    霍格沃兹,一个魔法的世界。这里没有花俏炫丽的斗气,有的只是那繁衍至巅峰的魔法。在这个世界,有三个绝世强者。一个是霍格沃兹的校长邓布利多。一个是食死徒的老大伏地魔汤姆。至于最后一个强者,周酒。那是一个让所有人都闻风丧胆的光头大魔王。对他而言,没有敌人是不能一拳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拳。在耀眼的阳光下,一颗卤蛋一样的脑袋在闪闪发光。一拳之下,众生平等.....--------赫敏:“周酒,听说你有一个能让人变身的魔咒,能教给我吗。”周酒:“当然可以了,小赫敏,咒语就是巴啦啦能量—沙罗沙罗—小魔仙—全身变。”哈利:“周酒,你为什么这么强?”周酒:“因为光头强啊!”罗恩:“周酒情圣,能教我一些追女孩的技巧吗?”周酒:“当然可以了,首先你得剃个光头。”此时,有着一头靓丽金发的马尔福走过。周酒摸了摸六根清净的大光头:“马尔福,你又欠打了是不是?”
  • 掌控穿越女:娘子不好惹

    掌控穿越女:娘子不好惹

    从阴沟里掉下去,她不过就看了场好戏,居然就要赖上她,让她负责?好吧,负责就负责。乖乖,居然丢下她去询花问柳,也不看看她是谁,不去助兴她就不叫莫芜茨。什么,让她为他解决难题?行,就怕你没有这个本事。嗯哼?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当她好欺负?那就让他见识她莫芜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