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1600000011

第11章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1)

第一节 概述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爆发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中古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兴盛,欧洲封建社会内部逐渐产生资本主义因素。意大利由于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在14世纪时,一些交通便利、商业繁荣的沿海城市,如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地,资本主义萌芽先后破土而出。随着资产者阶层势力的壮大,这些地区先后摆脱封建势力的控制,成为享有一定独立自治权的城市共和国。15世纪末,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西方广泛传播,引起航海、印刷、军事技术的划时代变革,促成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使商品经济所必需的国、内外市场空前扩大,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陆续在英、法、德、西班牙等国出现。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新兴资产阶级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在国内残酷压榨、剥削广大手工业者和农民,在海外进行血腥的征服和掠夺;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封建势力的束缚,它自身还未达到足以与封建政权相抗衡,并进而夺取政权的地步,因而不得不同农民、城市市民结成联盟,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但出于其剥削阶级的本质,又对农民、城市平民的起义和革命持恐惧态度,往往同封建势力相妥协。资产阶级主要采取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两种方式进行反封建的思想斗争。

中世纪欧洲的天主教会不仅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同时它本身也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三分之一的地产,因此,“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1]。宗教改革运动由威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1483—1546)首先在德国发起,随后影响到英、法等西欧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第一次大决战,宗教改革对欧洲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与随后出现的托马斯·闵采尔(约1490—1525)领导的农民起义,给封建教会势力以沉重打击。宗教改革后,西欧基督教分裂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或称基督教)和代表封建阶级利益的旧教(或称天主教)两大派。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它与中世纪市民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有着思想上的渊源关系。12—13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和阿拉伯人带来的西亚的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想,给深受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禁锢的西方世界吹进一丝新鲜空气。同时,“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2]。古希腊文化中所反映的富有生气的人世生活,肯定人、赞美人的力量、才能、智慧与创造精神的人本思想,使深受中世纪封建宗教思想禁锢的西方人士眼界大开,颇受启迪。于是,古代文化重新受到人们重视,文化学术界形成一股学习、研究古代文化的热潮。他们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声称要把久已湮灭的古代文化复兴起来,资产阶级学者认为这是古代文化的“再生”。实际上,文艺复兴绝不简单是古代文化的再生,而是新兴资产阶级以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利用古代文化作为反封建斗争的武器,反对封建思想统治,冲破教会神权的束缚,以建立资产阶级新文化。

文艺复兴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恩格斯称赞它“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3]。文艺复兴时期在哲学、政治、军事、宗教、文艺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都涌现出许多资产阶级的卓越代表人物,他们能够不受资产阶级的局限,真诚地以谋求全人类的幸福利益为己任,在时代冒险创新精神的驱动下,在各自领域做出许多开拓性的贡献。在哲学方面,意大利的布鲁诺、英国的培根、法国的蒙田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樊篱,把唯物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则分别在其著作《乌托邦》和《太阳城》中直接把批判矛头对准私有制度,首创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从而为现代思想武库增添了新的社会学说。在自然科学方面,波兰的哥白尼、意大利的伽利略、德国的开普勒也成就非凡,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艺方面,出现了意大利的“艺坛三星”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以及意大利的薄伽丘、法国的拉伯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等一代人文主义宗师,把欧洲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些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巨人”们,大都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在不同专业领域都建树非凡。如达·芬奇既是画家,同时也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马丁·路德不仅是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人物,同时也是现代德国散文的奠基人。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它是文艺复兴期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贯穿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文学的中心思想,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点:

以人权反对天主教神权。在中世纪,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者极力宣扬神的绝对权威,赞美上帝的至高无上,无所不能;而把人则说成是渺小卑微的生物,认为人只能顺从上帝及其在尘世的代表——教会和封建统治者的旨意。实际上,他们所说的神,不过是神化了的封建统治者而已。资产阶级针锋相对,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为本,反对以神为本;以人的自然权利,反对神学教条束缚;他们高歌人的力量、才能和智慧,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把人称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们讴歌的人实际是理想化的资产阶级及其代表。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中世纪天主教会大力宣扬“原罪说”、“来世说”、禁欲主义观念,认为人生而有罪,人的自然欲望即罪恶的渊薮,人生只能禁欲苦行,摒弃一切欲求,忏悔赎罪,来世才能获得天国的幸福。人文主义者则大声疾呼:天国是梦幻,幸福在人间!人生的目的不在来世,而在追求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他们打破宗教教条的桎梏,主张个性自由、解放,“人人可以发财致富”,并把爱情作为幸福的源泉。

崇尚理性知识,反对蒙昧主义。天主教会、封建统治者推行蒙昧主义愚民哲学。他们排斥科学文化知识,垄断文化教育,只要人们信仰盲从,不要理性思考,企图把人们都培养成统治阶级驯顺的工具。人文主义者把人视作有理性的生物,肯定人的理性和智慧,强调理性的作用,宣扬“知识就是力量”。倡导人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才。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在中世纪,不断爆发封建兼并割据战争,给国家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祸害。正处于发展中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重重封建关卡,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因此希望能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和英明国王,来实现并维护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人文主义在当时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作用,资产阶级以之为武器,批判封建统治和天主教权威,掀起一场波及各个领域的思想文化运动。但他们所推崇的人,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自身及其资产者个人,其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因此,他们在宣扬个性自由解放、爱情幸福时,往往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鼓吹爱情至上;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弱肉强食的关系,甚至主张为达到目的,可不择手段;批判禁欲时,难免流露出纵欲思想;同时,他们轻视人民群众,把希望寄托于贤明君主身上,表现出阶级局限性。

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流是人文主义文学,它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代表着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时它也是希腊文学之后欧洲文学的一次新高峰。其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人文主义为创作的主导思想。人文主义作家有意识地把文学作为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新的思想观念。在他们的创作中,大力宣扬人权、人性、人的现世享受和科学文化知识,主张国家统一;反对神权、神性、禁欲主义、蒙昧主义观念,批判封建割据。从而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方法。人文主义文学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摒弃中世纪象征、梦幻、隐喻的手法,把对历史真实、现实真实的描写与理想的抒发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辅之以浪漫主义想象、夸张等手法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不少作家,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还提出现实主义文艺主张,认为文艺创作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他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莎士比亚)。他们的文艺主张和一系列成功的创作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欧洲现实主义的传统。

第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人文主义作家能够打破中古用拉丁文创作的陈规,采用本地方言写作,表达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作品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他们打破古希腊和古罗马悲、喜剧的界限,把悲、喜剧因素融合在一起,让上、下层人物同台出现,创造出新的戏剧体裁。同时,还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采用本民族喜闻乐见的不同题材(历史、民间传说、故事)和体裁进行创作,促进了民族文学的发展。

三、人文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主要流行三种文学: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民间文学是对中古民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在德国,民间文学创作兴盛一时,出现了以《梯尔·欧伦施皮格尔》和《浮士德博士传》为代表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封建文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已走向穷途末路,但在一些封建势力比较强盛的地区,依然风行一时。一些教会作家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著作、德国僧侣托马斯·肯皮斯的《论模仿基督》在15—16世纪都曾广泛流传,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起到阻碍作用。骑士文学如英国马罗礼的《亚瑟王之死》,在这一时期的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流传甚广。崭新的人文主义文学在民间文学的滋润下成长,在与封建文学的斗争中发展繁荣。人文主义文学是这一时期的主流。

(一)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人文主义文学产生最早的国家,代表着欧洲早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成就。早在14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意大利就产生了第一批人文主义者和早期人文主义文学。这时佛罗伦萨等城市作为全国学术文化活动的中心,作家、艺术家大批涌现,文学创作空前繁荣,代表作家是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最早打出“人文学者”的旗号,提出“人学”和“神学”相对抗,号召人们把对神的研究转向对人的研究,而被人们称作第一个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由意大利语写成的抒情诗集《歌集》。《歌集》主要歌咏诗人对一位美丽少妇劳拉的爱情。作者笔下的劳拉与但丁《新生》中描绘的贝亚德的形象大不相同。贝亚德是一个具有单纯、脱俗的精神美的神性人物,而劳拉则是有血有肉、形体迷人的现实中人。作者“同时爱她的形体和灵魂”,把对劳拉形体美、精神美与自然美的咏赞有机融为一体,表现出作者对人间爱情、现世幸福的大胆追求,对禁欲主义的反抗。诗集中还有一些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渴望和平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诗集中的多数诗篇采用十四行诗形式,优美感人,给后世欧洲抒情诗创作开创了新的道路。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是意大利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1348—1353)主要叙述1348年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流行一场可怕的瘟疫,整个城市十室九空,鸡犬绝迹。10个贵族青年男女为逃避瘟疫,来到乡间别墅,为了消愁解闷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故事百篇。实际上,《十日谈》是用讲故事的形式巧妙辑为一体的短篇小说集。作品的基本主题是大胆揭露、批判天主教会和罗马教廷的黑暗腐败、僧侣的虚伪荒淫及其推行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观念;抨击封建贵族的没落反动以及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肯定商人、手工业者等平民阶级和妇女的聪明勇敢与才智;宣扬个性解放、爱情自由、人人平等,以及天国是梦幻、幸福在人间的现世思想。艺术上《十日谈》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注重人物性格塑造、心理分析和环境描写,结构上采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框形结构手法,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很大影响。作品采用佛罗伦萨方言写成,文笔精练,语言丰富生动,通俗流畅,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十日谈》开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中国古代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本书所收我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第三类是具有讽刺性的。 本书所收我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第三类是具有讽刺性的。
  • 审计学(第三版)

    审计学(第三版)

    本书按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要求,全面阐述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重点阐述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审计测试和审计报告编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重视风险导向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 教你学歇后语(上)

    教你学歇后语(上)

    语言文字的简称就是语文。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 木偶奇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木偶奇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青少年最应该懂得的100条人生哲理

    青少年最应该懂得的100条人生哲理

    展示自我篇”则针对阻碍人们表现最美好的自己的诸多因素,为青少年朋友打开通向阳光的大门;“投入社会篇”与青少年朋友联手展望未来,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享受生活篇”是一杯茉莉香片,让青少年朋友在忙碌里环顾左右,享受真诚的友谊和情感,让生活更充实。
  • 秋蝉若思

    秋蝉若思

    夸父部战胜并吞并了完颜部,原本锦衣玉食的完颜公主柳本欣茹忽然狼狈不堪。在其表哥的帮助下逃到了真颜地界。而夸父部为了斩草除根派出了出身不好的四王子归之尘剿杀。在攻伐之间,归之尘无意获悉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恰逢夸父君主病危。归之尘班师回朝,韬光养晦,精心布置,在夸父主死后,一举夺袭,在朝堂内部中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当仇恨有了利益的驱使,战争就无法避免了。归之尘和柳本欣茹之间的决战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一场恶战天崩地裂,最终疮痍满目在哀嚎遍地中收场。爱她的人和她爱的人都离她而去,独留下柳本欣茹的坚强和无尽悲伤。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为乐趣而读书

    为乐趣而读书

    读书之乐乐何如?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为乐趣而读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谈论读书方法,有的分享读书之趣,有的回忆书海琐事……不一样的文字,一样的纸墨情结。一起走进这个书海世界吧,聆听作者独步书林的内心独白,体会畅游书海的真正乐趣,感悟书籍之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魅力。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三十三次

    三十三次

    方茜接到警方电话,得知丈夫死了。随后方茜一直重复经历丈夫死的那一天,想找出丈夫死因,她苦苦追寻答案,却也迷失在了其中……
  •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本书是女诗人娜夜近年来所创作的诗作的结集。分“在这苍茫的人世上”“大于诗的事物”“阳光照旧了世界”“在时间的左边”“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5辑,收入其作品193首。对于娜夜而言,她的诗歌细小而开阔,自我而又具有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与真切恍惚的“现实感”。而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和“现实感”并不是外在于诗人的,而恰恰是与生命感受为一体的。娜夜的诗歌因为要寻找“真相”所以不能不尖锐和具有沉暗惊悸的痛感,甚至这份尖锐和痛感并不是瞬间到来的,而是缓冲式的递增——如小小的芒刺或针尖的缓慢接近。这份尖锐不只是对外在事物或整个生活环境甚至历史文化语境的探寻和揭示,也是对自身命运的省思与盘诘。
  • 问仙录

    问仙录

    难道武侠,真的已经没落?已经无人问津?他叫莫小忍,江湖散人的三好浪人,好色,好赌,尤为好奇;莫小忍有很多朋友,寒刀温凉,剑客魏不畏,老实和尚施大海......可朋友太多,就意味着麻烦太多。最近的麻烦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多年沉寂的武林似乎也涌动了起来。白玉观音,月老红尘,寻龙尺,名剑离辰......太多太多,可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跟一个人有关,而那人的目的,更是惊世骇俗。整个武林,都随着他的跳动,疯狂了起来。
  • 负情是你的名

    负情是你的名

    【四海阁,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林若初可能是被交往五年的初恋刺激了,才会睡到了慕浩这个男人的床上。发现初恋早就和女上司有一腿,结婚喜帖也很干脆的递到她的桌上。而慕浩心中早已有了青梅竹马。为了面子,她一怒之下嫁给了慕浩。当初恋依旧不死心的缠着林若初不放,她只淡淡说了一句:“既然负了我,就别负了别人。”她不甘心,却必须要甘心。当知道慕浩最爱的女人嫁给了别人,她安慰道:“你需要我。”她不舍得,却不得不舍得。她因为初恋忘却了爱情,却因为慕浩明白了爱情。这是一条不归路。负情到底是谁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