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1800000007

第7章 近现代关于文化的理论反思(6)

在自觉地揭示历史的文化内涵,以及基于文化模式和文明形态来理解人类历史的研究方面,除了斯宾格勒和汤因比之外,我们必须提及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独特研究。他在《历史的起源和目标》中建立了一种基于文化模式和文明形态分析的深刻的历史哲学。雅斯贝尔斯从“人类具有唯一的共同起源和共同目标”这一信念出发,提出历史哲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关于人类历史的统一完整的总观点”;“我们的目标是人类历史的最大包容和最高统一”。而这种研究应当通过对文明形态或文化形态的探讨而得以实现。在这方面,雅斯贝尔斯提出了著名的“轴心期”理论。他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史前、古代、轴心期和科技四个时代,其中,轴心期对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因为,在这一时期奠定了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几种主要的文化精神。雅斯贝尔斯认为,古代历史最早的文明主要有三个,它们几乎同时奠定于公元前三四千年,这就是苏美尔-巴比伦、埃及和爱琴海世界所代表和所开始的后来称之为西方文明的古代文化;雅利安印度河文化;古代中国文化。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古代文明使人开始真正生成,使人类开始从史前进入历史,引起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但是,相比之下,古代文明时期人类文化精神还没有真正达到自觉,尚缺少后来的轴心期所发生的奠定“新人性基础的精神革命”。今天人类的各种主要的文化精神或文化模式是从世界历史的轴心时期开始的。雅斯贝尔斯把这一轴心期定位于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间。他指出,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孔子、老子、印度的佛陀、伊朗的索罗亚斯德、巴勒斯坦的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希腊的荷马、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许多思想巨人先后出现,他们在中国、印度和西方分别奠基了人类精神。雅斯贝尔斯认为,“这个时代的新特点是,世界上所有三个地区的人类都开始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人类体验到世界的恐怖和自身的软弱。他探询根本性的问题。面对空无,他力求解放和拯救。通过在意识上认识自己的限度,他为自己树立了最高目标。他在自我的深奥和超然存在的光辉中感受绝对。”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轴心期对于人类历史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至今还在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的三大主要文化精神得以奠定。不仅如此,也正是这一时期人类文化精神的自觉又奠定了中国、印度和西方三种文化精神的根本性差别,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他认为,轴心期三个地区的文化精神的觉醒的深刻程度是不同的,在西方形成了理性的、具有极大历史感的文化精神,而在中国和印度则形成了“总是在延续它们自己的过去时”的文化模式。雅斯贝尔斯指出,“与中国和印度相比,西方的新开端似乎惹人注目得多。和东方有时变得很弱的精神持续相并列,西方出现了一系列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具体说来,“中国和印度总是在延续它们自己的过去时存活。另一方面,希腊则超出了它自己的过去”。雅斯贝尔斯进一步断言,轴心期三种文化模式的分立,对于这些地区后来的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轴心期的创造性时代之后是剧变和文艺复兴;直至公元1500年,当欧洲迈出其前所未有的步伐时,中国和印度却准确地同时进入了文化衰退。”

面对现代社会的理性文化危机和技术异化,雅斯贝尔斯呼唤一种历史责任感,他强调,历史的共同目标是自由。这种自由是一个开放的历史进程,“自由是人类的时间之路”。为了公共的目标,人类应当追求历史的统一,而正在发生的全球化进程为“人类的真实统一”提供了可能性。然而,所有这一切,多取决于一种新的文化精神的生成,一种真正关切人自身的文化精神的生成。“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对人类未来的关切,然而,有一种以前人们从未感到的关切。这就是对人性本身的关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雅斯贝尔斯一直期待着“第二轴心期”的出现,也就是是希望通过人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精神的重建来推动人类历史的健康发展。

应当说,关于文化的历史性研究,或者关于历史的文化内涵的揭示,是哲学和历史学共同推进的重要理论发展趋势。20世纪,在哲学所营造的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氛围中,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社会科学领域中都出现了告别宏大叙事,自觉地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势。法国的年鉴学派、意大利的微观史学派、德国和奥地利的日常生活史学派、英国的“个案史”学派等,都反对只写重大历史事件和只关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宏大叙事的历史学,而主张把关注中心转向具体的和微观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各个领域,转向文化。例如,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表人物费尔南德·布罗代尔提出了著名的“长时段史学”,这一概念对于20世纪史学的变革具有重大的影响。他认为,在社会现实中,存在着多元的社会时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瞬时性和长时性两种对立的时限。一般说来,传统史学属于短时段历史学,它主要关注事件或政治时间,即历史上的革命、战争等突发现象,因此是一种事件史。而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一些长时段历史现象,主要是结构或自然时间,指历史上在几个世纪中长期不变和变化极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布罗代尔明确反对传统史学的政治事件史,他强调,短时段的历史无法把握和解释历史的稳定现象及其变化,长时段现象才构成历史的深层结构,构成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进程起着决定性和根本的作用。法国年鉴学派新史学的范式意义在于它不再孤立地围绕着大事件等宏观政治来建构自己的历史解释模式,而是把政治现象放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结构等深层次、长时段的历史现实中加以把握,展示了社会政治运动和经济活动的深层次的文化基础,把研究视野从重大历史事件和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宏大叙事,转向具体的和微观的日常生活世界和社会运动的各个领域,并揭示了文化、日常生活等因素的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作用。

关于文化的知识论研究、价值论研究、生存论研究和历史性研究是近现代文化理论中的几种主要研究范式,它们或是专注于文化现象和文化形式自身特征的实证性描述,或是致力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内涵的自觉揭示,或是聚焦于人的生存方式和本质特征来把握文化的规定性,或是深入到历史运动的深层次来揭示文化的演进机制和社会历史功能。尽管这几种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范式尚没有涵盖近现代关于文化的丰富理解,尽管这些文化理论对于文化的理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是,这几种文化理论在近现代人类关于自身文化规定性的自觉反思中的确具有代表性,它们涉及文化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等多种理论学科,从多方面多层面挖掘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这些理论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近现代文化自觉的普遍性,同时也清晰地看到文化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功能。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研究上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不仅涉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众多领域,而且在许多领域都实现了理论创新和突破。而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思想革命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核心的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就在于根本超越了建立在传统分工基础之上,以“解释世界”为特征的纯理论形态的学说,是一种以人的劳动、现实的生产活动,即人的实践为现实基础而说明人类社会的生成与分裂,以及扬弃这些分裂和对立,使人类获得解放的革命的和批判的学说。这一社会历史理论的宗旨是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是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学说不是由给定的理论范畴和命题构成的抽象的哲学理论体系,而是一种立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超越本性之上的理性批判与反思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以“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为己任的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

文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极大地丰富了他们关于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本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以及社会历史运动的理解。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的实践本质和自由的对象化活动为基础来把握文化的本质,以人类社会存在和社会历史进程为场域来揭示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在更加宽阔的视野中理解文化的社会历史方位和作用的文化理论,其理论定位和价值追求都远远高于他们同时代,以及后人关于文化的理解,从而在文化理解上也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广度和深度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及后来的经典思想家并没有像上述文化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家那样从某一个侧面或者维度对文化作专门的研究,没有形成具体的专门化的文化理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不关心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而只是标明马克思恩格斯理解文化问题方式具有独特性,他们不是就文化而讨论文化,而是在更大的视域中把握文化问题。由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具有其他文化理论所不可比拟的理论广度和深度。

1.关于文化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贯穿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全过程。如果我们把达尔文进化论问世后人类学和文化学的兴起作为西方自觉的文化反思和文化研究的开端,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的思考要早于这些文化学家和人类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了系统阐述进化论思想的《物种起源》一书,推动了人类关于自身的文化起源的探讨,而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人类学著作当数泰勒于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于1877年发表的《古代社会》。而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创立了自己的唯物史观,其中包含着他们对于文化问题的思考。马克思恩格斯不是在实证科学的意义上探讨具体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式,而是承载了西方理性精神的人文传统,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传统,更多地从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特征的视角来理解文化,因而,他们早期比较多地关注自我意识、自由理性、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人的实践特征等,这里突出强调的是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精神。

同类推荐
  •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观阴明道:一本不一样的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修身处世的古老“东方圣经”。本书作者通过几年的研读,从原文入手,结合老子生平和当时的文化背景,重新编排了《道德经》的篇章,并结合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书中提出的修道、养德、立国思想做出了更加透彻的解释,解读出一本与众不同的《道德经》。
  •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生不过一念间:南怀瑾的15堂人生智慧课

    人的一生是一场修行,总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南怀瑾先生将人生归结为三个阶段: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并不断求索的问题。在本书中,通过南怀瑾先生对国学经典的讲解,对儒、道、佛经典智慧的归纳,从做人的大智慧到生活中的小问题,深入浅出,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在你人生路上指点迷津,为你讲述大得大失间的智慧。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抱怨的艺术

    抱怨的艺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的越来越便利,可是抱怨却越来越多。人们一面认定“抱怨无用”,一面却又在现实中抑制不住地抱怨连连。其实,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压抑自我、克制抱怨,而在于积极寻找一种有效的抱怨方法,不让人反感,却又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心理学家盖伊·温奇博士在本书中提出了诸多简单而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判断哪些事情值得抱怨,如何用鼓励合作的方式表达抱怨,以及如何*终解决我们的问题。他的建议本质上是一种既利己又利他的沟通术。
  • 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二辑 )(套装共5册)

    犹太智慧典藏书系(第二辑 )(套装共5册)

    《智慧六讲:犹太人的精英教育》:犹太精英教育的核心有六大价值观:没有灵魂的人永远不会忏悔,过有节制的生活、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智慧、问号代表一切、捍卫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思想能不能烤出面包。《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幽默是犹太人面对黑暗和苦难的心灵鸡汤。透过那些浸泡在苦涩中的“含泪的笑话”,犹太人调侃和嘲弄权力与神圣,讽刺和批判人类的劣根性,从而抵抗和超越世俗生活的悲苦与无聊。《傻瓜哲学:犹太大师的生命智慧》:犹太人有一种悲剧式的自嘲和傻瓜哲学,他们只嘲弄自己,变成真正的“傻瓜”。取名傻瓜哲学其实有自嘲的意味,与中国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异曲同工。《修补世界:犹太人创造力的奥妙》:本书通过对群星璀璨的犹太精英成功智慧的深刻剖析,揭示了犹太人独特的价值观和伟大理想,让人在先进的理念和最优的实践中感受到犹太精英成功的奥秘。《天堂的钥匙:<塔木德>精要解读》:本书是从国内的羊皮卷《塔木德》和新编译的《塔木德启蒙书》一书中精选出来的智慧格言。
热门推荐
  • 妙探皇妃:烟花碎

    妙探皇妃:烟花碎

    一句“此情不过烟花碎”带她穿越到了天朝二十五年,半途遇险成为了东汶的和亲公主。 错落的时空,她步步为营,聪慧过人,屡屡破解棘手迷案,却破不了命中注定双生情劫……冥冥之中,谁在操控着她和他的命运,迟来的真爱,能否扭转乾坤?(每日八更以上)    
  • 沙漠之城

    沙漠之城

    埃及,一个充满了妖艳而疯狂气息的沙漠之域。旅行探险家本尼西本想在这里体验一番奇妙的异域风情,探寻传说中的法老秘宝,却意外地被骗入地底洞穴,命悬一线。正当他想方设法、挣扎求生之时,愕然发现在这无垠的沙海之下,竟掩埋着具具血骨寒尸,匪帮的掠夺、部族的仇恨、“复仇之子”的追杀……周旋于这种种邪恶阴谋之中的本尼西,究竟能否逃出生天,并拯救被困于牢笼之中的无辜灵魂?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书里讲的事,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小事。但是,生活并不是由大事组成的。这些事,并不枯燥,认真看,每一个都非常有意思,如果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都去做了,生活的质量就变了。
  • 樱花醉梦已碎

    樱花醉梦已碎

    生命只是一连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之后又浮现。我终将遗忘梦境中的那些路径、山峦与田野,遗忘那些永远不能实现的梦。我将这些遗忘的梦境变成我青春的赌注,你,怎是都我输。
  • 唐朝的驿站

    唐朝的驿站

    本书是夏坚勇散文自选集,分为三辑:第一辑收录了夏坚勇的历史文化散文作品,如《唐朝的驿站》《白居易做过的几道模拟题》等,第二辑主要收录一系列乡村怀恋等日常生活化的散文作品,如《童声合唱》《三种草》《怀念小屋》等,第三辑收录《英雄赋》《战争赋》两篇鸿篇巨制的文化散文,力图全方位呈现夏坚勇散文的艺术特点。夏坚勇是重要的文化散文代表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既厚重大方,又简洁温暖,拥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品格,他无疑是当下散文中重要的代表之一。
  • 道德真经传

    道德真经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有情剑客

    有情剑客

    一个人,一壶酒,一剑天涯;爱与恨,生与死,谁对谁错;一场阴谋,一场悲伤,怎样解脱……
  • 大赖

    大赖

    大赖是一条狗,相伴了我们一家人十多年,尽管它已经死去了几十年,但和它相处的那些日子,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大黑死了大赖的妈妈叫大黑,一窝下了五个狗娃儿,黑不溜秋像五个皮球蛋。自打这五个宝贝出生后,我们兄妹仨就成天守在狗窝边上,连每日三顿饭都是端着碗坐在狗窝门口吃的。根据这几个小东西的特征和习性,我们分别给它们起了名儿——皮蛋,毛毛,肉肉,大赖,小乖。小狗们出月的时候,家里来了大舅舅,把小乖抱走了。大黑在窝里嚎叫了几天,声音非常悲戚。在它的嚎叫声稍稍安静了一些时,村里的二干妈拿二升软米换走了肉肉,三干大用一帽壳鸡蛋换走了皮蛋。
  • 甜蜜宠婚:萌妻,要翻身

    甜蜜宠婚:萌妻,要翻身

    重生在这个穷的叮当响的年代,宁小南只想赚钱养妹妹,报复狼心狗肺的渣亲戚,却意外的遇见未来权势滔天的沈先生。彼时的沈黎还是个父母不详、受人欺负、流着鼻涕、动不动就哭的小包子。有大腿自然提前抱,后台硬才好赚大钱,宁小南打了十二万分的鸡血保护这位未来的大佬,护着护着,小包子变成小奶狗,黏着她不放,甚至长大后还要娶她?嫁还是不嫁?不等她回答,然后一脸坏笑:“不用你嫁,我嫁你。”本文欢脱向,男主人前面瘫人后二哈,女主人畜无害切开黑。群号:483634131,欢迎勾搭!
  • 理想与成功(漫漫求知路)

    理想与成功(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