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2600000004

第4章 现代教育理念(3)

他4岁的儿子一看见这个棒球就说:“太好了,我们可以玩投球游戏了!”他一听就非常生气,指着孩子的鼻子教训道:“我们不能碰这个棒球,永远不能!”儿子问他:“为什么不能碰呢?”他知道无法和一个4岁的孩子讲明这个棒球的特殊来历,只能告诉他:“因为这上面有签名,我们不能玩有签名的棒球。”但是几周之后,他正在家里批改作业,儿子进屋对他说:“爸爸,我们能玩会儿棒球吗?”他说:“当然可以,乖儿子,咱们玩投球游戏吧。”儿子又问:“我们是不是可以玩那个特殊的棒球——你叔叔送的棒球?”这个老师说:“不行!我跟你说过,不能玩这个棒球!”但是儿子拿出那个棒球说:“不,现在可以玩了!爸爸,我已经把上面的签名全都擦掉了。”

这位老师当时非常生气,气得简直想杀了他的儿子,因为这个弥足珍贵的棒球就这样被孩子毁了。可是他马上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因为当时他跟孩子说了,这个球上面有签名,所以不能玩。现在孩子把球上面的字都擦掉了,自然就可以玩了。这位教师对我说:“雷夫,后来我就一直带着这个球,提醒自己,在教学的时候必须琢磨孩子是怎么想的,而不是仅从教师的角度考虑。”

[1]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31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同上书,32页。

[3]《根叔讲述大学精神》,载《北京晨报》,2012.08.24。

[4]曹永收:《老师,请叫我的名字》,载《中国教育报》,2008.01.24。

[5]苏霍姆林斯基:《给学生以成功的乐趣》,转引自沈志冲主编:《教师修养文萃》,50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6]潘洪亮等:《情境·教育·启迪——教育学教学例话集锦》,37页,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

[7]冀晓萍:《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载《人民教育》,2013(1)。

[8]刘菲:《我终于找回了自尊》,转引自沈志冲主编:《教师修养文萃》,135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9]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30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0]吴式颖等:《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103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1]张杰:《宠之害》,载《教师博览》,2003(8)。

[12]凯斯特纳:《开学致词》,载《教师博览》,2003(8)。

[13]季羡林:《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载《光明日报》,1999.01.14。

[14]陈勇:《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58~59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第二节 教育的博爱化与个性化

一、教育的博爱化

(一)涵养师爱——“教育无他耳,惟爱与榜样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语)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语)

“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苏霍姆林斯基语)

“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解放军爱武器,那么教师就应该爱学生。”(特级教师斯霞语)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唯一的力量。

教师对学生的爱,称之为教育爱。教育爱是在教育劳动实践中产生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自觉、真诚、普遍、持久的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和献身精神的爱,是人世间一种极具魅力的特殊的爱。这种爱,与父母子女之爱、兄弟手足之爱、亲朋好友之爱虽有相似之处,但又大不相同:它既不是基于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也不是出自任何形式的个人需求,而是体现着社会发展寄予教师的重托。人类社会要得到延续和发展,上一代人就要对下一代人寄予希望。这种人世间最为博大的情感,最终必然通过教师的劳动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出来。

1.教育爱,内涵丰富而深刻

(1)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

许多教师的心始终都依恋着学生,同学生在一起就觉得心情愉快,离开了学生就觉得若有所失。北京市著名的小学特级教师霍懋征这样讲述自己的体验:“我一见到学生,一到课堂上,就来神了;我想学校,想学生,不能离开他们去休息。”上海交大二附中李首民校长在谈到学生时,口口声声称作“我的孩子”“我们的孩子”。试想,校长也好,老师也好,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对待,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不能成的?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从教这么多年,每天第一个踏进这块我熟悉的校园,但是一直到今天,我没有觉得这是一个老的校园。只要在这个校园里,一接触我自己的学生,我就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内心深处的感情的冲动。我不是没有其他的机会,我可以到外贸公司当总经理,到政府机关当局长,但是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使我真正产生激情的,是我的工作对象,一旦失去了我的工作对象,我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我自己也不敢想象。”

(2)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感

教师总是怀着体贴、爱护的心情去观察和认识学生的言行,即使是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也能够从积极的、发展的角度去理解。许多优秀教师都具备这样一种特殊的本领:只要一走进教室,一来到学生之中,就能够不动声色地、迅速地觉察到学生们情绪上细微的变化,时刻与学生保持心灵沟通。

(3)教育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感

教师总是对学生寄予殷切的期望,对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智能、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点滴进步,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他们始终相信学生是可以教育的,时刻准备用自己心中的火种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生命之火;即使是对于那些各方面暂时还比较落后的学生,也决不轻言放弃。

(4)教育爱表现为教师愿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奉献的热忱

只要对学生的成长有好处,教师都会心甘情愿地贡献出自己全部的知识和能力,贡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和年华。尽管教师的劳动很难得到精确计算,尽管教师的工作往往与财富、权力、名声无缘,但他们却无怨无悔,一心只把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当作自己最大的安慰和最高奖赏。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经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

2.教育爱的巨大作用——爱是阳光,爱是雨露

相关链接

爱,可以改变一切[1]

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美国大学教授,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果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

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学生继续做后续调查,看昔日这些男孩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除了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这位老师仍然健在,虽然年迈但仍然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微笑着回答:“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1)爱可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

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生动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发展预测”,得到了校方的同意和支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郑重地向教师们提交了一份“具有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并要求教师们保密。实际上,这份名单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科学依据,完全是由他们随意确定的,其中甚至包括了一些已被老师厌弃的学生。8个月以后,他们俩重新来到这所学校,发现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智力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而且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对老师感情深厚。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只是由于两位心理学家利用自己的“权威性谎言”调动了教师们对那一部分学生的特殊感情,从而为这些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较好的客观条件。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它说明,教师的爱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最为可贵的阳光和雨露。

(2)爱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畅通的桥梁

教育并不是一个教师简单生硬地把知识和真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在精神上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只有当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气氛和谐、渠道畅通的时候,一切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如果师生之间互相对立、矛盾重重、渠道堵塞,教育就非遭到失败不可。因此,一个好教师必须善于用真诚的爱去开辟通向学生的道路,架起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

为了沟通师生关系,一些教师长期以来所推崇的手段是“权威效应”。他们不懂得、也不愿意与学生平等相处,却一味迷信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提要求你服从”的教育方法。有些教师就这样对实习生“传经送宝”:“现在的中学生呐,调皮得很,千万不要跟他们嬉皮笑脸。一见面,你们就要拿出点威严来,不然以后他们就不会听你的。”

其实,教师威信的确立,必须基于对学生真诚的爱。只有从爱学生出发,坚持以自身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一篇题为《一串泪珠的故事》的文章,记述了一件十分感人的“小事”:

一位教师领着几名三年级小学生排练话剧,他本人演“爸爸”,一名学生演知道认错的“儿子”。但这名学生从小失去了父亲,从未体验过父爱,脾气倔强,演到认错时本应当抱住“爸爸”痛哭,可他却总是流不出眼泪来。一次,他们在老师宿舍里排练。当老师出去给学生买食品时,这个学生出于好奇,拆坏了桌上的一只闹钟,心情非常紧张,惊恐地等待着受训和挨罚。可老师回来问清了缘由后,却撕下一大块鸡肉塞给他,并说:“你的钻研精神很好。这是给你的奖赏,未来的科学家!”这充满着宽容、爱心和期望的亲切态度和话语,使那个学生顿时觉得心头热流涌动。第二天演出时,他刚说完“爸爸,我错了”这句台词,一串泪珠就禁不住夺眶而出。“爸爸”的心情也很激动,紧紧抱住了“儿子”。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爱是教育的最高权威,是师生之间最牢固的连接点,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教育渠道才会畅通无障。

(3)爱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因

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包括自尊感、求知欲、意志力等。一方面需要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怀有对学生的爱。缺乏爱的具体方法,是没有灵魂的、形式主义的方法,在实践中是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的。正如英国思想家罗素所说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的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催化剂”,它时时激发着学生内在的活力,不断转化为学生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亲其师,信其道”。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任课教师如果在感情上同学生非常亲近,学生就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随之对他所教的课程越来越产生兴趣,学习成绩也就会越来越好。与此相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感情,冷若冰霜,甚至态度粗暴,学生对他所教的课程逐渐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下降。

由此可见,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只限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当始终带着对学生的爱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二)爱是一门值得修炼不止的艺术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问他们所教的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2]

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我们认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技巧。

同类推荐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第三只眼睛看教育:5位海外华人学者的教育省察

    第三只眼睛看教育:5位海外华人学者的教育省察

    本书除主编外,另邀请4位海外学者(薛涌等),立足中国教育的现况,以国际的视野,对中国教育的诸多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解释,旨在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此书5位作者皆博览群书,但不书生意气,目光锐利,但笔端温情理性。
  • 2014至2015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点探析(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4至2015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热点探析(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全角度解析上海市人才与就业问题,系统概述了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发展方面的热点问题,具体包括劳动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发育状况、劳动关系调整与发展状况,薪酬制度的变迁及其特征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信仰告白

    信仰告白

    信仰是当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是社会信仰状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这100余篇文章选自大学生课堂习作,真实地记录了当代大学生对信仰困惑、思考、探索,无论简短还是略长,无论朴素还是高调,无论稚嫩还是充满禅意,都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标记。
热门推荐
  • 我的升级空间

    我的升级空间

    意外获得随身空间,还能无限升级!山中一甲子,空间已千年。
  • 沧海一笑:跨国奇案女主角的传奇人生

    沧海一笑:跨国奇案女主角的传奇人生

    新中国成立后,一场诉讼时间达21年、涉案金额多(1984年的30亿元人民币)、取证难度大的跨国经济大案,揭开了一段隐藏在历史夹缝中的传奇,故事从民国初年一位少女抗拒裹脚、远赴日本求婚开始……为了爱情,她接受了荒谬的条件,改用丈夫已逝前妻的名字。她曾与土肥原贤二、张作霖、溥仪、婉容、裕仁天皇等人有过近距离接触。丈夫死后,她顶着汉奸老婆的恶名与儿孙艰苦度日。古稀之年,她莫名地成为了骗子们争相冒充的对象,神奇般地成为一场跨国经济大案的女主角。从民国初年到伪满洲国,从抗战胜利到改革开放,从珠光宝气到贫困潦倒,从改名换姓到做回自己,六十六年的时间跨度,一桩桩惊世骇俗的传奇经历。她的一生注定要震撼世人……当代著名学者、大书画家范曾先生曾被她的事迹所打动,并为她题写“依然故我”四个大字。该书完稿后,范曾先生再次为该书题字“沧海一笑”。
  • 我们再结一次婚

    我们再结一次婚

    某天的民政局,他与她在清晨相遇,从日上中天等到日落黄昏,他的未婚妻没来。从人渐熙攘到人渐消散,她没等到男朋友前来。工作人员见他们坐一起又偶尔的交谈,始终不来办手续。不免从最初的诧异到最后的熟视无睹。“我说两位,我们要下班了,你们是办还是不办啊。”“办。”两人异口同声。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本书综合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名人家教成功经验,如卡尔·威特、比尔·盖茨、肯尼迪、林肯、爱因斯坦、罗斯福等,并吸收了很多教育专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意见。书中或以教育小场景揭示家教盲点,或通过成长小故事给人启迪,同时加上深刻的分析,相信定能让你茅塞顿开。
  • 从斗破开始的女装少年

    从斗破开始的女装少年

    云岚转生在了遮天世界!却又穿越到了斗破世界!云韵:师弟我们什么时候订婚啊!薰儿:跟你三年,你竟然是个男的!萧炎:师傅!你辣到我眼睛了,我破碎的心!
  • 观世音菩萨救苦经

    观世音菩萨救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下为聘

    天下为聘

    一个医术和战术天才的重生,注定要翱翔九天!纵横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皇袍加身

    皇袍加身

    新书【升级技能】希望大家支持如果整个世界的居民都是从地球穿越过来的怎么办?如果地球上的所有常识在这个世界行不通怎么办?真有这样的世界吗?有,那就是地狱。科学的尽头就是迷信,而人死的那一刻就已经超越了科学。地狱里的科学家已经绝种了,因为地球上的知识在这里根本行不通。这个世界有海水,但烧不出盐,想要盐?去打怪。
  • 霸总人设又又又崩了

    霸总人设又又又崩了

    回国后,简星的宗旨是:抱粗腿、狠打脸、狂虐渣。半道捡了只小包子,小包子软萌可爱嘴超甜:“小姐姐,都说我们长得像,那你嫁给我爹地当我妈咪好不好,你这么好看,全世界只有我家老言才配得上你!”简星摆手:“不了不了,听说和老男人谈恋爱,是要坐牢的。”某“老男人”:“婚姻这座牢,你逃不掉了。”
  • 恶毒女配的佛系登顶记录

    恶毒女配的佛系登顶记录

    问,一个过气女星如果穿书成为了恶毒女配会做什么?你以为她会努力奋发向上争取登顶?不不不,努力是不可能的,永远不可能的,只有佛系才是人生的唯一。“曲小姐,有传闻说你与威森尔集团的总裁盛景严已经秘密交往,请问是真的吗?”假的假的都是假的,她逃命都来不及,还敢和他交往?[傲娇可靠大灰狼本性总裁x佛系吐槽役脱线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