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4900000011

第11章 有关“道德自我”问题的理论钩沉(4)

(1)精神分析学派对自我的研究。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出现了一个被译作“自我”的概念,即“ego”,这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很多时候,人们把它与自我混为一谈,事实上,由詹姆士开始的西方绝大多数心理学家关于自我的讨论,使用的却是self这个概念。弗洛伊德所创立的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概念指的是人格问题,自我(ego)指人的个性中从本我(id)分化出来、指导个人适应现实社会生活、使个人行为超越简单快乐原则而遵循现实原则的个性部分,它与本我(id)、超我(superego)都被看做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而与自我或自身(self)等是完全不同的。虽然,ego的概念中包含有一定的反省意识的意思,但在弗洛伊德的概念体系中,ego不只有觉察个人自我需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意识环境要求,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调解冲突、维持平衡的功能。弗洛伊德强调ego直接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相联系,当ego不能同时协调本我与超我的相互冲突的要求时,它会发展起各种自我防御机制来解除自我的压力,使机体免遭损害。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自我防御机制是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联系的心理功能,自我功能的发挥,更多情况下也是无意识的。弗洛伊德的自我实际上就只是防御性自我,人们只是在异常的心理活动中才能看到自我的作用。

弗洛伊德的弟子阿德勒和荣格在同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发生分歧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富有特色的思想,分别建立了个性心理学和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性心理学,是弗洛伊德的生物定向的本我心理学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注重自律性自我的心理学,提高了自我的地位,使自我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荣格认为自我是意识域的中心,是我们所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如思维、记忆、情绪、感知觉等。自我的职能是维持日常生活,使我们体验到自身的同一性。他把创造性自我看做是人格的自由部分,是塑造人格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人格的最终目标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表示人格在各方面的和谐、充实和完善。

弗洛伊德逝世以后,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代表了正统的精神分析运动的新发展。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本已蕴含着自我心理学的思想,后经其女儿安娜的过渡,最终由海因兹·哈特曼建立,并经艾里克森等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很重视自我的作用,阐述了自我的防御性功能。她认为,只有自我是可观察的,主张把分析自我作为解决所有精神分析问题的起点,这在自我心理学发展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她对自我防御机制所做的系统的分析,强调了自我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意识功能的主导作用,对自我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哈特曼[41]确立了“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创立起了自我心理学。哈特曼把自我看成是本我的主人,是现实环境的主人,自我能够适应、甚至改造环境,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学起源及其成就规律,从而使弗洛伊德的被动、软弱、受本能控制的自我获得了一种主动力量,使自我在心理生活中发挥首要作用。哈特曼区分了self和ego,指出弗洛伊德自我概念的混乱,认为精神分析特有的自我是一种根据理想来压抑本能的心理结构,是与本我对立的。哈特曼强调自我的活动性,认为自我不仅知觉着内部和外部世界,而且根据这种知觉引发适当的活动,活动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说的是被动的、运动的宣泄,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适应活动,它确保人的生存、抑制和推进本能能量的宣泄。哈特曼重视自我的机能系统,认为自我的机能是以现实关系为中心,知觉、思维、活动、防御等与现实有关的机能是自我的重要机能,自我的根本机能则是适应环境。哈特曼承认自我的独立起源,赋予自我更大的自主性,认为在心理的发展过程中,自我始终有其自主性的发展,这一发展可独立于本能的控制,并影响本能的发展。人在环境和本能面前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人有能力控制环境和本能的力量。

艾里克森强调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自我的独立性,并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理论”,认为自我是个人本体意识同一性的源泉,是个人适应社会环境的保证。艾里克森把自我放在心理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并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整个生命周期,突破了其他自我心理学家仅仅描述幼儿早期人格发展的局限性。

(2)人本主义学派对自我的研究。

被称为“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出现,是对当时盛行于心理学界的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这两股思潮的不满及抗议的结果。他们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决定论,把人看做是外部环境刺激的可怜的牺牲品;谴责精神分析以性本能决定论为特色的生物还原论,把人描绘成禁锢在无意识本能之中的精神病人,而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他们倾向于对“个性”“自我”等的关心与研究,把“自我”看成是能动的、积极向上的统一体,认为“自我”的力量是巨大的,强调自我潜能与人性的充分发挥,为心理学引入了一种新的信念、价值观。人本主义学派对自我研究的核心思想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自我实现是戈尔德斯坦的机体论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戈尔德斯坦把有机体看做是一个整体,认为人类的行为动机主要是由“自我实现”的倾向所驱使的,他把达到最高境界的成就的倾向叫做自我实现,认为自我实现是所有欲望的中心欲望。戈尔德斯坦首创的“自我实现”一词奠定了马斯洛自我实现概念的理论基础。马斯洛以整体和动力的观点探讨人的心理,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动机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我实现的理论。他的一个基本信条是:人拥有一个成长、改进并使他的潜能发挥到最充分的内在驱力。而自我实现的人就是达到了个人发展最高水平并充分实现其潜能的人。不过这样的人确实很少,要达到自我实现,他还必须先满足各种低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如马斯洛所言“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业”[42]。他还指出,如果一个人按照他的需要人格发展得不是很好,也别失望,因为就一事而言,自我实现是出现在毕生改进过程的最后的,“如果我们把成长定义为导致最终自我实现的种种过程,那么就会更加符合观察到的事实,即自我实现在人的一生中自始至终地进行着”[43]。马斯洛把自我实现视为人类内部潜能充分实现的过程,为把自我问题的研究推向实用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我概念是罗杰斯及其他人本主义者的人格理论的核心。罗杰斯指出,我们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我们对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看起来像什么的主观知觉。我们对自己的观点对于我们的人格来说是最重要的。[44]罗杰斯区分了两种自我概念:现实自我(the self)与理想自我(the ideal self)。前者是我认为我是什么样的人,后者是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认为这两种自我概念都很重要,任何一种出现困难都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特别当两者出现严重偏差时,就易于激发心理障碍。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看待世界,这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构成个人的现象场,而现象场的关键部分是自我,它是由个体对“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感知组成的。有时尽管自我已发生了变化,但维系对自我知觉的现象场并没有发生变化,那么,个体就有可能作出歪曲的自我评价,从而产生各种心理疾病。心理治疗的关键就是要维系个体正面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一致性。

[1][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1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贺麟、王太庆译,9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李美辉:《自我意识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发展历程》,载《北方论丛》,2005(4)。

[5]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147~14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6]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36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7][法]笛卡儿:《哲学原理》,20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8][英]洛克:《人类理解论》(上),关文运译,316~31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9][美]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382~38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0][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28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1]同上书,282~283页。

[12][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12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3]李美辉:《自我意识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发展历程》,载《北方论丛》,2005(4)。

[14][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等译,115~11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5]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哲学》,64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16]黑格尔把自我意识的发展区分为三个阶段:单个自我意识、承认自我意识、全体自我意识,这些阶段各与主体一定成熟程度和主体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性质相适应。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27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0]《礼记·礼运》。

[21]《西铭论》,见《朱熹集》,56~68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22]《传习录·卷下·陈九川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3]《王阳明全集》,232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4]《庄子·庚桑禁》。

[25]《道德经》19章。

[26]《庄子·大宗师》。

[27]蒋寅:《大历诗人研究》(上),11页,北京,中华书局,1995。

[28]《“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见《***文集》,下,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9]《热风·随感录·三十八》,见《鲁迅全集》,第1卷,31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0]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189~190页,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

[31]鲁迅:《彷徨》,10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2]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下卷,943~964页,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33]Law rence A.Pervin:《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黄希庭主译,592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4]本部分内容借鉴了张丽华、刘晟楠:《两大方法论下的自我研究》中的观点,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35]杨鑫辉:《新编心理学史》,203页,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36]同上书,204页。

[37]Bandura A.Social Learning Theory.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1977.

[38]Bandura A.Socia cognitive theory.In:Vasta R, ed.Annals of Child Development v.6.Greenwich, CT:Jai Press,p.1-60,1989.

[39]Markus.h.Ruvolo.A.Possible selves:Personalized representations of goals.Pervin.L.A Goal Concepts Inter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Hillsdale∶N .J.Lwrence Erllbaum Associates,p.84,1989.

[40]张丽华、刘晟楠:《两大方法论下的自我研究》,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41]张晓静:《自我教育论》,53~56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42][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林方等译,16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3][美]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22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同类推荐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大学译丛)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大学译丛)

    埃利亚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文明的进程》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之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而作者推翻了这种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和日常生活,以小见大。作者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使这部作品成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读本。
  •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赖着你,爱上你

    赖着你,爱上你

    【亲动物体质的天然少女X嗜睡症犬系写手男神!】“我是兽医,不治人!”“可我是单身狗啊!”当花未眠发现高冷作家男神的真面目时,她的三观简直破碎——男神的最大癖好,居然是跟狗抢狗窝睡觉!花未眠表示心很累……内含慕Boss和朱小萌甜蜜婚礼~
  • 独白者(全集)

    独白者(全集)

    心理学博士沈跃曾就职于世界知名心理学实用技术研究所,他是心理学实用技术方面的天才,在微表情、心理分析、心理学技术应用于商业推广等方面都有着极深的造诣。他是测谎专家,更是心理分析大师,每一起复杂诡异的案件都在他专业的触角下拨开层层迷雾,暴露出真相背后血淋淋的人性;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内心敏感、脆弱,崇尚独立自由的人格;他是良师益友,时时处处散发出温情脉脉的人性光辉……全省首富阚四通在从分河返回省城的高速路上遭遇车祸死亡,案发现场离奇诡异,警方经过多方调查后毫无线索。作为心理学家,沈跃的调查思路和方式与警方完全不同。他认为,在毫无线索的情况下进入死者生前的内心世界,从中去寻找答案才是最好的途径……
  • 快穿之绝世宿主

    快穿之绝世宿主

    身为除了吃喝玩乐就喜欢宅在家里的女主,曲艺希,在某天被一个系统砸中,成功成为穿越三千世界的攻略者,在各种各样的美男面前,她是否还能保持万年不变的单身贵族?【“希宝,你是我的!”霸道的占有欲,“希宝,希望你明白,除了我,没人能陪伴你左右!”“希宝,攻略我,或者,我攻略你,结局都一样,你只能是我的!”】曲艺希:“……”超级自恋又变/态的对象?她很嫌弃的好不好?!PS:女主性格不定,内心戏很足,男主均为同一人!!不虐~喜欢的扣个评分加收藏哟!欢迎吐槽~~新人开坑!
  • 落天歌之封瞳兮篇

    落天歌之封瞳兮篇

    一场爱与被爱的游戏孰是孰非盖棺定论.“封瞳兮和臣子染,下辈子一定一定要在一起。”“商芜,你又可知没有辛渃的央林帝是永远不会笑的。”“锦琴和曲世华缘,曲落空留漫庭伤。”“我想用余生,带着她走下去,哪怕是我白了头发,她依旧芳华。”“我囚禁了你的人,你却困住了我的心”“我们这些人都是被诅咒过的人,终究要为这场爱的游戏付出代价。”“我们往往无法预料,最后在一起的人是不是最初爱过的那个人。即使这样,义无反顾。”他们活在一个叫落天大陆的世界,成就他们的故事。极北极寒之地有岛名盈璃,落天大陆与之以瑶阁之水相隔,逢有缘人得以入内。实际上,盈璃非岛,瑶阁对岸,乃一间陋室,隐于茫茫大雾之中。陋室之内,唯有一张床,一套桌椅,一台电脑而已。有一位姑娘静静的看着窗外,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
  • 死刑报告

    死刑报告

    《死刑报告》是一部很有深度、很有力度的长篇小说。小说所写的是死刑案,但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人性的关怀,作家所呼吁的是,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尊严,而刑罚的本质不是要让罪犯受辱,更不是对罪犯实施肉体上的折磨,去追求那种“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复仇效果,而是要引起罪犯内心的忏悔,使之回归社会、重新做人。小说将“辛普森案件”纳入其中,使作品有了一种观照,也就构成了中西方刑罚观念的一种比较与参照,让非法学界的读者将大有收益。
  •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如果一段爱情从一开始就知道它结束的日期,那爱的一路会是什么样子?《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盛开在大学校园里,倒数计时的爱情故事。小说以男女主人公何乐、桃子之间一段纯真纯美的校园恋情为主线,真实再现了温馨浪漫、精彩纷呈的大学校园生活。以极其幽默谐趣的笔调、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室友、老师、恋人、学长、校工等等校园角色的众生相,他们的喜怒哀乐、欢笑眼泪、梦想激情……
  • 爱波超能力

    爱波超能力

    左晓瑶正躺在沙发上,对着电视屏幕上的美食节目垂涎欲滴,哥哥左潘增突然切换了频道。晓瑶刚要发飙,却被切换的电视情节吸引了,只见这情节里男女主人公刚刚决定步入婚姻殿堂,女主却因为车祸离开了,男主哭的死去活来。“真可怜,虽然剧情俗套,但是如果摊上这样的事情还真是令人伤心不已”哥哥不禁慨叹。“如果有人能操控这一切就好了,我是说,假如我是爱神的话,绝对不会让这些情节发生”晓瑶肯定的说道,语气充满骄傲。“呦,那你撞一下试试?”哥哥指着电视背景墙。结果,这么一撞她回到了18岁,而且拥有了“爱波超能力”……
  • 夏倍上校:傅雷译讽刺小说集

    夏倍上校:傅雷译讽刺小说集

    本书收录了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的三篇讽刺小说,著名翻译家傅雷译,行文流畅,文笔传神。在《夏倍上校》中,妻子为了虚荣、金钱、地位,不惜指丈夫为冒名顶替,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奥诺丽纳》中,奥诺丽纳因为追求想入非非的爱情,对人生抱着不可能的奢望,终于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亚尔培·萨伐龙》则描写了一位年轻律师在湖边爱上已婚意大利公主的故事。每则小说都有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正人君子与牛鬼蛇神杂然并列,令人读后有啼笑皆非之感。
  • 皇上追妾:贵妃回家吧

    皇上追妾:贵妃回家吧

    “女人,要想在朕的后宫中呆的久一点,就要时刻记得聪明点!”他,昌盛王朝年少有为的君王。“皇上,臣妾不爱你,可以呆在冷宫。”她,清远王朝唯一的一个身为遗孤的郡主。在被冷落、抛弃、绝望后,敏安悄然放弃,却发现自己怀孕了。五年后,却不想偶遇。“女人,跟朕回宫,朕许你圣宠不衰。”敏安还未做声,只听一个奶声奶气的童音对着眼前男人霸气的说道,“男人,她是我的女人,不能跟你回宫。”云霄天暴怒,抓起眼前挑衅他的小屁孩,“女人,你敢拐走朕的孩子!”“男人,我不是你的种的,我是从我女人肚子里出来的。“云霄天嘴角抽搐,“小子,你是朕的,你口中的女人也是朕的女人。”只见小鬼有样学样,“男人,想要我的女人,除非你放弃你窝里的那群森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怕我的女人回去受伤。”某女满脸黑线......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