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95700000015

第15章 教书育人(2)

少正卯的话的确颇有煽动力和诱惑力,读书不收学费,而且还能当官,这可都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于是,很多人涌向卯坛报名上学,一部分在杏坛读了几天的学生,听到去卯坛读书,今后可以做官,便也离开杏坛涌向卯坛,杏坛原本座无虚席的课堂,逐渐地出现了一些空位,少正卯自以为阴谋得逞,暗暗得意起来。

早在卯坛在建之际,孔子就已洞穿了少正卯有意捣乱的诡计,他胸有成竹沉着应战,眼见学生有所减少,他不慌不忙不为所动,依然按原有计划,认认真真地讲课教学,他反反复复向学生们讲述学习的道理:“学习的目的一是为了懂得做人的道理,做人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君子之德,能够正确地为人处事,拥有安贫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高尚品德;二是学会做事为政的本领,要从修身做起,修身齐家平天下,缺一不可。为政最为主要的是爱民,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富有强盛。要拥有这两种本领,就得努力地扎实地学习…….”

他的讲述亲切感人,他的态度平易近人,他传播的做人与为政的知识,就如一股清泉,汩汩地流入学生们干涸的心田,很多学生听了他的课后,油然而生尊敬之情,甚至已超出了学生对先生的感情,而滋生了弟子与父兄般地亲情,只是这种亲情在每一个弟子心中潜移默化着,在一起倒没感觉到,可一旦离开,这种亲情就凸现出来了。

少正卯虽然也有才学,可对教学却是外行,立教坛办官校,也只是为了与杏坛捣乱,并没有真正将心事放在授课上,因此,一走上教坛,看着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脑子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一时之间不知教什么好,顺手从讲台上拿起一卷竹简,准备照本宣科的读一遍,偏偏这卷书他原来没读过,不知怎么就鬼使神差的出错拿来,人已站在讲台上,也没办法换书,只能将错就错,读起来免不了磕磕碰碰。先生自己没学好,如何教学生,何况那本书原本就十分深奥,学生听起来如听天书,根本就听不懂,从没进过校门的学生倒不知道,以为读书就是这么枯燥无味,便伏在课桌上睡大觉。

可在杏坛上过学的学生感受就大不一样,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卯坛先生的讲课比起杏坛先生来,可就天差地远,坐在课堂上,这些学生自然想起杏坛的好处,更激起对杏坛先生的思念之情,等不到下课,这些学生就悄悄地溜回了杏坛,而且还将坐在身旁卯坛的学生也带了过来。杏坛又兴旺了。

不到两天,卯坛的学生就走了一大半,少正卯心里可就着急了,他想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想拆杏坛的台,哪知道倒给他输送不少学生。不行,我得想出个绝招,一定要将杏坛搞垮。为了静下心想出办法,少正卯扔下那些学生,一个人在街上游荡,忽然看见一位老人拿着一个袋子,里面盛着半袋挨家挨户乞讨来的米,看到米,少正卯心里一动,对,我怎么不从米上打主意呢。季孙氏的仓库里有的是米,这些资源我得好好地利用,于是便命人敲锣打鼓的告示:“凡来卯坛读书,每人补足一升米。”

钱财动人心,听说到卯坛读书有米补助,一些学生看在一升米的份上,又去了卯坛,于是,杏坛再一次出现了空位。

面对再一次的学生流失,孔子依然毫不在意,反而劝慰那些激愤的弟子说:“人各有志,择师随意,来去自由,去返不责。”

他的宽容和博大胸怀,赢得更多人的敬重,杏坛的学生被先生的高尚品德所深深打动,他们来到卯坛,将先生的美德传颂,很快卯坛的学生又大批涌向了杏坛,杏坛的学生又达到了最高峰。

少正卯不甘心和季平子的家臣阳虎商量,又采用封官许愿发放俸禄的办法来抢夺生源,两人甚至不顾廉耻,站在杏坛前面,拦住学生,强拉硬扯软硬兼施逼使学生去卯坛,使杏坛的学生又有所减少。不过,强扭的瓜不甜,少正卯虽然拉走了学生的人,可是无法留住学生们的心,由于他们办学事起仓促,没有计划,也没有一定的教材,而是临时起意,上课时拿着什么讲什么,显得杂乱无章,毫无条理,因此,不可能让学生学到东西,更不可能吸引学生。卯坛开坛几个月,虽然采取了不少的卑鄙手段,也耗费了季孙氏的不少钱财,可惜最后还是逃脱不了散伙的结局,而杏坛在卯坛的衬托下,声誉越来越高,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学堂越办越兴旺。

启示: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朱熹是中国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据说他小时候就十分聪明,他四岁时,他的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是天。”他问父亲:“天上有什么东西呢?”他的父亲听他这么问,十分吃惊,知道他是一个肯动脑子的好孩子。他五岁就开始读书,喜欢一个人抬头仰望着浩渺的太空,常常苦苦思索着:这天的四边之外,是什么东西呢。别人告诉他天的四方是无边无际的,他却一个人琢磨着,这天边也应该有个尽头。有时为了思考这个问题,想得就如生了病一般。就因为他勤于思考,学习进步得很快,八岁就能读懂《孝经》了,而且还在书上题字自勉:“苦不如此,便不成人。”他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遗命他:“绩溪胡宪、白水刘勉之、刘彦屏山刘子晖三人,学有渊源,汝往事之。”他按照父亲的遗命,前往求学。这三人都是道学家,而且还醉心于佛学,因此他既热衷于道学,同时对佛学也有浓厚兴趣。

十八岁,他参加建州乡贡中举;第二年,又登进士第。二十二岁,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二十四岁,又往受学于延平李侗。这时他虽以儒家经典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佛家、道家,也无不问津。因为他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其政见又与当权者相违背,所以他的仕途之路,极不平坦,常被无缘无故地罢免官职。

官场既然不顺,他便一头钻进理学中去了。他在故里修起“寒泉精舍”,住此十余年,编写了大量的道学书籍,并从事讲学活动,而且生徒盈门。他十分满足这种生活,甚至对朝廷屡诏不应。

他在四十九岁那年。朝廷再次启用他,出任“知南康军”,他尽管重新入仕,却依然难以割舍自己的教学生涯。于是,他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了“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即《白鹿洞书院揭示》: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这个简短的学规,不仅是集儒家经典成语于一体,十分方便学生们记忆和背诵,更重要的是他制定了教学方针和学生守则:第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上,是让学生明确“义理”,并把它见之于身心修养,以达到人人自觉维护“义理”的最终目的;第二,它要求学生按学、问、思、辨的“为学之序”去“穷理”、“笃行”;第三,它指明了修身、处事、接物之要,作为实际生活与思想教育的准绳。

他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在他的一生中,从政断断续续加起来只有九年,而从教却整整五十载,他每到一处,总忘不了举办学校,因此在白鹿洞书院、紫阳书堂、考亭书院等处讲学。他还亲自编写教材,致力于著书立说,成为孔子之后的最伟大的教育家。

二、有教无类

故事1、子路拜师

这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孔子为了给弟子们讲《诗》中的《采薇》篇,便领着弟子们到野外采风,一路上蜂飞蝶舞,秋菊飘香,煞是喜人。一行人来到一棵大树下,他指着地里的薇菜正准备讲解,忽然一阵声响,从树上跳下一人来,手持利剑舞出一朵剑花,瞪着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身边的弟子一见,立即拥上前,将他拦在身后,正准备拔剑与那人拼斗。

他挥手制止住弟子们的冲动,毫无畏惧的迎上前,两眼打量着眼前这位不速之客,只见这人身材高大,满脸浓浓的络腮胡须,目光锐利精光四射,看上去倒像是一名孔武有力的壮士,只是那身穿着,颇为异类:盔胄上插着一根长长的野鸡毛,全身披着一件兽皮缀成的外衣。乍一望去,就如一个半人半兽的怪物,十分恐怖。

他微微一笑双手抱拳施礼道:“这位壮士,在下姓孔名丘,字仲尼,携弟子们来此采风,请教尊姓大名,不知壮士拦下我们,有何赐教。”

那人眼睛朝上一翻,十分傲慢地说:“我找的就是你——孔丘。”说到这里,那人停顿一下:“我乃鲁之卞人(今山东泗水县),姓仲名由,字子路。”

他双手一拱:“原来是子路壮士,失敬失敬。”

“有什么可敬的,我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子路说得十分坦率、直白:“听人说你是一个很有学问,会治国又爱民的能人,我可不是轻易相信别人的,于是,便偷偷跟在你们后面,谁知这一路跟来,却令我大为失望。”说到这里将手中剑扬了扬:“治国也好,安民也好,靠的是这个,只有用它才能除暴安良,哪能象你们这样,成天游山玩水,满口兮呀兮的念叨着,又如何为民伸冤,为国除害,不能做到这点,如何治国,更遑论爱民了。”

他静静地听对方把话说完,这才含笑说道:“子路壮士精神可嘉立意可圈可点,令丘十分佩服。”说到这里,微微一顿,话锋一转:“可是天下已经乱了很久,到处是刀光剑影,你争我斗的,天天争来斗去,恶人却有增无减。人民却因为战争的拖累,田园荒芜无人耕种,孤儿寡母无人抚养,到处烽火连天,遍野白骨垒垒,这些人也是依靠的手中刀剑,可是这暴除了么?民又能得到安宁么?”

听了他的话,子路陷入深深沉思之中:“对方说得没错,光凭手中刀、鞘中剑能够除暴安良么,自己一路走来,沿途抱打不平,也帮了不少平民百姓,可是越帮事越忙,越抱不平,不平之事越多,凭一己之力,别说除暴安良,就是抱打不平也打不了。”想到这里,他垂下了手中之剑,有些困惑地问:“那么依你之见,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回答得十分肯定,似乎已经过深思熟虑。

“仁政,什么叫仁。”子路更加茫然,心有所疑便脱口而问。

“克己复礼为仁。”他非常干脆地说。

“如何才能做到呢?”子路的疑惑更深,求知欲也更强,不知不觉中已经完全收敛了刚才的傲慢,眼里充满了对于学问的渴求。

“每个人都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符合仁爱的原则,那么这就是仁了。”他耐心解释。

“哦——”子路有所领悟,但还是不太明了,又道:“我这个人很笨,还请先生明示。”

“好!”他点了点头,进一步解释说:“比如现在,你拿着剑指着我,我也拿着刀指着你,这样剑尖对刀锋继而会发生争执,甚至兵戎相见,其结果无非是你死我亡,流血横尸,这就不是仁了。仁就是爱人,就是用自己的爱心帮助人、关心人、爱护人,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做,就不会有纷争更不会发生战争,那么国家就能享受稳定,百姓生活就能安宁,只有人人安居乐业,国家才能走向太平盛世。”

子路宛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一下子拜倒在地:“恳请先生收下我这个愚笨的学生。”孔子点了点头,俯身双手将子路扶了起来。

故事2、冉耕入学

孔子安然地坐在前面,欣然接受着新入学的学生行拜师之礼,只听“扑通”一阵声响从学堂后院传来,紧接着就听到有人在呻吟。曾点、颜路立即跑了过去,不一会两人搀扶着一位少年一瘸一瘸的走了过来。

“怎么回事?”他问,眼睛盯着瘸腿少年打量着。

颜路走上前,指着瘸腿少年介绍着:“先生这个人叫禾兔,原来是东街张家的奴隶,他很想来上学,平常没事的时候就在后院的墙上听先生讲课,刚才就是他爬在墙头听到新入学的学生行礼,一时心痒难熬,就在墙头上模仿行礼拜师的动作,谁想因动作过大,不知怎么就摔下去了。他原来和学生一起放过牛,可是个老实人呢,不过他是一个孤儿,很穷,一下子还没凑足学费。”

禾兔不顾腿的疼痛,瘸着腿往前一步,“噗”地一下跪倒在地,满脸泪痕地苦苦哀求道:“小人很早就想拜师求学,只是一直是奴隶身份,不敢造次,前两天我卖身为奴的日期已满,现在小人已是庶、庶民了,就请先生开,开恩,收下小人吧。”禾兔心里十分紧张,讲起话来有些结结巴巴,脸上却透露出乞求的神情。

他被少年求学的诚心所感动,走上前将少年扶起:“孔丘早就有言在先,要广收弟子,不分年龄大小,不管身份贵贱,只要你愿意来学,就不会拒绝,有教无类,即便你是奴隶,我也同样招收。至于学费嘛,对于真心想学习的人来说,这不是大问题,有多少算多少,没有也没关系,只是……”

“先生,您放心我已准备了五只野鸭,剩下五只我保证在十天里交上来。”听到先生话锋一转,禾兔着急了,以为因为学费不足不肯收他,因此没等先生把话说完,就插话说道。

知道少年会错了意,孔子浅浅一笑,说:“只是这禾兔的名字不好,你姓什么,先生给你重新取个名字。”

“我姓冉。”听先生这么一说,悬着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地,禾兔急忙说道。

同类推荐
  • 改变你一生的小故事

    改变你一生的小故事

    《改变你一生的小故事》精选上百个通俗易懂、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内容涵盖梦想、心灵、情商、生命、爱情、做人、处世、幸福、进取等各方面,犹如打开一扇扇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窗户。当你沉醉于故事中的情节、品味永不磨灭的人生哲理的时候,自然也就获得了一次感悟人生、洞明世事、提升自我、改变命运的机会。
  • 性格与人际关系

    性格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与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好的人,可以通过借力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人际关系恶劣的人,在达到目标的路上得到的只是阻力。性格主要是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中发展和形成的,也是在与他人相处与交往中得以显现的。因此,知道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基本上就能了解他的人际关系的状况。
  • 秘密背后的秘密

    秘密背后的秘密

    本书是由两本启发世界级畅销书《秘密》的经典《万能金钥:心想事成的24堂课》和《失落的致富法则》组成。如果没有《失落的致富法则》,就不可能有超级畅销书《秘密》的出现!《万能金钥》在《秘密》一书中共被提到19次!本书讲求实务,而非哲理;是一本实战教本,而非理论专著。本书专为迫切需要用钱的人撰写、本书也特别为一些至今仍没有时间、方法或机会去仔细探究形上学,但却希望运用这些研究结果、科学结论作为行动基础的人撰写,他们并不需要亲身参与导出这些结论的过程。
  • 感恩企业,珍惜工作

    感恩企业,珍惜工作

    每个人都面临着严酷的职场竞争压力,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工作是需要珍惜的,也感受到了企业提供给我们的机遇和生存空间的重要性。企业是平台,感恩是它前进的动力源泉;工作是礼物,珍惜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面对眼前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只有在感恩中,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只有在珍惜里,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懂得感恩和珍惜不仅是做人的本分,也是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大智慧。
  • 最受欢迎的哈佛沟通课(去梯言系列)

    最受欢迎的哈佛沟通课(去梯言系列)

    以精练生动的语言,结合丰富典型的案例,从沟通的基本功修炼,到沟通准则的把握,再到社交、职场、酒宴、公关、会议、演讲、辩论等各种重要情境场合的沟通策略,全面解读了哈佛沟通课理论体系和实践运用之道,让你掌握哈佛沟通课的的无穷奥妙,增强自我影响力,改变他人心意,创造双赢的沟通,轻松达成人生愿望。
热门推荐
  • 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悦读成长系列:不可不读的最励志的成才故事》能带领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让它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穿越之原来爱在等待

    穿越之原来爱在等待

    两世的情缘都让雨霏伤心,难道雅欣的血咒一直应验在自己的身上吗?本以为只要自己放弃爱情,就能活的潇洒一些,可是,为什么自己总是纠葛在情感上面,不能自拔?本以为可以放弃心中的痛,可是,又为什么一牵动,全身都在痛?
  • 皇上:饶了臣妾吧!

    皇上:饶了臣妾吧!

    大婚之夜,新娘变成了旁观者,看着新郎和丫鬟洞房,就因为新娘是丑女吗?别人牙被打掉了和着血,吞进肚子里,风妃偏不,牙掉了我偏偏和着血吐出来!谁敢咬皇上的屁股?风妃就敢!厉害吧!
  • 隆灵传

    隆灵传

    “隆灵儿,你仙魔不分,竟然为了一个天魔伤了你同门师兄!”“仙魔不分?哼……那你告诉我何为仙何为魔?”“他修炼的是魔功,走的是魔道,还弑杀这么多人就是魔!仙家之人修的是道法,走的普世仙道!惘你修仙千年竟然连这个都不知!”“普世仙道?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笑的笑话。既然你说你们走的是普世之道,那请问你们的功德在哪里呢?”“……”“我告诉你们,在我眼中能为我一人而负天下者便是仙,为了所谓的大道而负我者就是魔!”“荒谬!隆灵儿,今天你若敢带走这天魔便是与整个仙界为敌!”“与整个仙界为敌么?那好,本公主今日起便是魔界之人!”
  • 妾无双-

    妾无双-

    传闻夜学士府的二小姐奇丑无比,又懒又蠢又多病却自小与英俊潇洒、才高八斗的尚书李延宗订亲,世人皆道一株仙草插在牛粪上。大婚前夕,李延宗爱上画舫花魁,舍却万金只为退婚迎娶美娇娘从此夜府二小姐成了风迎国最大的笑柄,再无人敢娶。传闻九皇子又傻又痴又多灾,出生时克死生母,任何人伺候他超过三个月均莫名其妙的暴毙所有和他订亲的女子非死即伤,传闻中的天煞孤星既使贵为一国皇子也无人敢嫁。皇恩浩荡,一纸圣诣成全了蠢女和傻皇子从此,又懒又丑又蠢又多病的夜二小姐和又傻又痴又多灾的九皇子便成了一家人从此,风迎国的皇宫开始鸡飞狗跳,妃嫔才人宫女太监无一安生且看这一对遭天下人嫌弃的男女如何玩转后宫,又是如何笑傲苍生《王爷让偶轻薄一下》已上市,实体书名《腹黑王爷要调教》,各大新华书店有售,淘宝网购买地址:http://m.pgsk.com/m.pgsk.com?id=13651536912&prt=1319273300778&prc=3推荐某夜的新文《悍妾当家》谢谢亲们的支持!-------------------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强嫁》:《枭妃》:《劣妻》:某夜唯唯一一本现代文。《丑妃无敌》:丑女不丑,帅哥很帅《坏坏相公倒霉妻》:温馨与阴谋共存《娘子你别太嚣张》: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反串《夫君,女子不好欺!》:《错惹狂帝》:《王爷让偶轻薄下》:已签约出版《七小姐》:连载中--------------------推荐朋友的文:《“娘娘”夫君》卫的文很特别,好看《主母无才》风的文很轻松,有趣《九师妹》开水的火文,超好看《笨女人》《天才丑妃》楠的文很有自己的特色娘子《重生之高门奴妻》
  • 国师大师惹不起

    国师大师惹不起

    林钰,神医世家之后,一朝穿越成身份不明的弃女父不详,母亡故。身份被人顶替,还要暗杀她?养父救人致残,刚穿越就被人退婚?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若不整得那些人身败名裂,求死不能,岂不是当她是好欺负主。
  • 贾大山小说精选集

    贾大山小说精选集

    本书收录了英年早逝的作家贾大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取经》《花市》、《梦庄纪事》《莲池老人》等一批短篇佳作。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其中《取经》荣获全国首届短篇小说奖。他创作于70年代的《取经》等作品,主要以政治视角写基层干部;80年代“梦庄纪事”系列则不再直接写政治,而是写生活于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普通农民的人性及人情;90年代之后的作品意在发掘人性的共通之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变身全能少女

    变身全能少女

    咸鱼就是咸鱼,就算拥有拯救世界的力量也是一条可以拯救世界的咸鱼,你只能选择多加点盐或者洒点水来调整它的咸淡。
  • 证道末法

    证道末法

    当伽利略比萨斜塔的实验出现错误,两个铁球不再同时落地时,牛顿的地心引力学失效时,末法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