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98100000008

第8章 改变孩子的有效激励(1)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需求,孩子们当然也不例外。故而,多数情况下,批评的负面影响远比正面影响要大。在孩子们身上,合理地运用激励,并且随着孩子年龄和心态的变化调整激励的具体手段,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激励的基本构成

前文中曾经提到,学龄前期孩子,会简单地把大人,特别是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当成真实的自己;而对学龄初期的孩子来说,父母和老师的评价仍然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语言上的打击也会让他们失去自信心,但由于此时他们已经懂得分辨哪些评价是对自己有利的,因此,师长的负面评价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们通常是敏感的,因此,批评常常会伤害到他们弱小的自尊心,而正面的肯定和激励,则是每一个孩子都乐于接受的,很多孩子会因为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而改善自己的行为,去迎合父母和老师认为正确的观点。

善意的微笑赢得信赖

由于传统观念使然,中国的父母常常会有对孩子要“严加管教”的意识,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比较顽皮的孩子,更相信“黄荆条子出好人”,害怕“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可否认,威胁性的手段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有一些父母自觉不自觉地就多加运用。但是,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否有益呢?孩子被打骂“震慑”住了,是否就等于他们认同了这种做法,理解了父母的意图呢?

新疆乌鲁木齐教委曾在学生中作过一个调查,有一道题是“当父母打你时,你心里的想法是什么?”答案有三:“A.改;B.怕;C.恨”。结果,60%的学生选择C,40%选择B,而选A的一个都没有。

试想,心里对父母的“教育”怀着“恨”的情绪的孩子,如何建立起开朗向上的心境,如何能培养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若要培养出充满爱心、心态良好的孩子,就应当为他创造一个和谐、乐观、宽容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首先,从最简单的微笑开始。

放学了,阿当回家比平时晚了一个小时,满头大汗不说,衣服也被汗水打湿了,裤子上还沾了许多尘土。阿当的妈妈有些惊讶,以为孩子和谁打架了,她镇定了一下情绪,用平和、关心的口气问儿子:“怎么出了这么汗?今天有体育课吗?”

阿当本来有点担心回家晚了会被妈妈骂,现在见妈妈表情很和蔼,说道:“不是,是我们班级搞足球比赛,”然后又有点得意地补充道:“我们班三比二赢了三班呢。”

阿当的妈妈笑了笑,赞许地说:“你们很厉害啊,要比很多场吗?”

“恩,总有十几场吧,我们高年级的是一组,和同年级的比完了,还要和三、五年级的比赛。我们班的实力最强了,一定能得第一。我可是我们球队的主力呢。”

“那很好啊,”阿当的妈妈虽然有些担心这样持续地活动会影响到学习,还是微笑着对孩子说,“有奖杯吗?我等着看你拿奖啊。”

“有的。”阿当得到妈妈的赞赏,更加滔滔不绝地解释起来,奖杯是什么样的,奖品又是什么,其他班级有哪些队员比较厉害等等。

阿当的妈妈耐心地听完了儿子的话,说道:“这场比赛要持续很长时间吧,那么你这段时间要加强锻炼,早上不能赖床,要起来跑跑步喔。”

阿当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一定一定。”

“还有,吃过饭,洗一洗,快去做功课,体育固然重要,也不能影响学习啊。”

“遵命!”阿当精神地答应着。晚饭后,他收拾收拾,就乖乖地做功课去了。

当然,阿当的学习并没有因为比赛而受到影响,而且他还从此改掉了早上赖床的坏毛病。

阿当的妈妈尽管也担心课外活动会让孩子无心学习,但却用微笑和信任,让阿当非常乐于和妈妈沟通,同时,还不失时机地对阿当进行了教育,不过分沉溺于体育活动,还让他改掉了赖床的坏习惯。假如阿当的妈妈对儿子的快乐不予理睬,甚至只顾批评儿子不务正业,阿当有什么想法,当然也不会再和妈妈交流心得体会。日后,阿当参与什么活动时,很可能会躲着父母。

亲切和蔼的面容总是更能让人乐于接近。要想孩子不回避父母的教育,用微笑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是第一个步骤。

没有人愿意让人注意到自己的缺点。在父母的批评和严厉态度面前,孩子最有可能出现的反应,就是紧紧关上心灵的大门,因为害怕父母看到自己的“缺点”,怕父母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有什么不满意。长此以往,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必定出现问题。

不能吝惜的赞美

“人无完人”,再怎么聪明可爱的孩子,都会有缺点。父母和老师的心理,往往是怕姑息放纵,让小缺点发展成大问题,所谓“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教育当然要从纠正每一个错误开始。

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误,但对于纠正缺点的方式方法,必须要注意到孩子的心理特点。

一个小女孩儿才学会说话,可是,她对zh、ch、sh几个发音总是把握得不好,不是搞混了,就是发成z、c、s。父母纠正过几次,却没有效果。

有一天晚饭时,小女孩儿又在“词饭词饭”地叫时,女孩儿的爸爸终于忍不住发作了:“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是‘吃饭’不是‘词饭’!你再给我说一遍!”

女孩儿可怜巴巴地看了爸爸好半天,怯生生地说:“疵饭……”

“是吃饭!”爸爸大声叫道,“你今天必须把‘吃饭’、‘十四’、‘四十’几个词说清楚,不然就别想吃饭!”

说完,一个词一个词地叫女儿跟着他念,然后又让女儿自己重复几遍。直到他觉得满意了,才让孩子去吃饭。

从此以后,女孩儿每当说话说到与zh、ch、sh有关的字,特别是“吃”、“十”、“四”等字时,总要先愣一愣,想一想再说出口。天长日久,说起话来竟然变得结结巴巴。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强化”效应。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一种行为或观念不断地被强调,就会在人的头脑中形成强化作用,从而导致这种行为不断重复或这种观念在心里扎根。

比如说,当孩子无意识地扔东西时,大人不断对他说“为什么要乱扔东西”,孩子当时可能被制止了,但从此知道了自己所做的是“乱扔东西”的行为,并且会引起大人的注意,以后当他想要引起注意时,就会有意识地“乱扔东西”,甚至有可能因此养成这种坏习惯。

强化还会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比如,孩子的字写得不好,如果大人不断对他说“你的字写得难看”,孩子心里会认为自己真的写不好字,越写越是不能写好。

反之,大人有意地强调孩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孩子会更加快速地向着正确方向前进。

小祥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是,他非常不喜欢看书,大人教他识字,他也只要坐几分钟,就会找借口走开。

难道孩子有阅读障碍吗?小祥的父母非常着急,这样子到了学校里怎么能专心听讲呢?不能专心听讲,又怎么能跟得上学习进度?

多次教育无效之后,他们决定带小祥去看心理医生。

在小祥的父母介绍孩子的情况时,医生拿了一本漫画书给小祥,让他打发时间。听小祥父母说完,医生笑了笑,对他们说:“我看你们是过于担心了吧。我看,小祥刚才不是一直在看书吗?他怎么可能有阅读障碍呢?”

事实上,小祥刚刚只是翻看那本书上的图画,而且时间一长,已经有点觉得不耐烦,开始东张西望了,可是听到医生这句话,他又低下头,显得很认真地翻起那本书来。

小祥的父母有点惊奇,不过听到医生这么说,心里还是有点高兴,又和医生聊起孩子平时的表现来:这孩子反应快,也很勤快,就是读书识字时不用心。

医生一再安慰:孩子年纪还小,识字的事不要急功近利,要慢慢来。

之后,医生让小祥到房间外去玩儿一会儿。然后私下对他的父母讲了心理暗示和强化作用的道理,并且告诉他们,读书的事要按照孩子的程度,循序渐进。让他们先给小祥看一些小孩子感兴趣的,文字比较少的图画书,并且对他喜欢读书的行为多多赞赏。然后再慢慢地引导他看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书。

回家后,小祥的父母照医生的话去做,果然,不久之后,小祥就不满足于情节简单的漫画,父母又按照医生的建议,给他看一些连环画。过了一段时间,小祥又主动要求看一点“字书”。在小祥入学之后,不管是上课,还是父母教小祥识字,他不但不感到烦躁,反而非常愉快,而且还学着查字典。由于他是班里比较早开始读以文字为主的“大书”的,他还得到班里同学的羡慕的眼光,使得小祥更加主动地增加阅读量,语文成绩也节节上升。

及时赞赏孩子的成绩,让孩子感到自己的优点被重视,他们会更加乐于让自己的优点体现得更为突出。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上,对孩子的进步及时加以强调,进行真诚的称赞,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并且,由赞赏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真心赏识和热切期望,能传递给孩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会促进孩子智能发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强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励孩子奋发向上,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奖励带来的礼遇

说起奖励,最直接的联想就是物质上的引诱。在孩子从婴儿时期开始,父母们就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这样的引诱。

四岁的小男孩儿和小朋友们玩泥沙,玩儿得满手满脸脏兮兮的。回到家里,却直接坐到沙发上看电视,不肯去洗干净。妈妈于是拿出一块美味的蛋糕,举到孩子面前,说:“宝宝乖,去洗手洗脸,换件干净衣服,然后来吃蛋糕。”

孩子闻到蛋糕的香味儿,高高兴兴地去洗漱了。

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尽管看上去有点类似于马戏团里训练小动物时的做法。不过,对于年纪幼小的孩子,越是直接的刺激,越容易得到孩子的回应。假如孩子的妈妈这时候和他讲爱清洁、讲卫生的大道理,小孩多半会不知所云,充耳不闻。

即使是对于年纪较大的孩子赞赏常常也需要物质奖励的配合。如前文中小祥的例子里,小祥的父母除了夸奖孩子爱读书,这种口头的赞赏,当然必须同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及时提供孩子需要的书籍,这样,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才是完整的。

当然,对于学龄期的孩子施以物质奖励,不能再像对待三、四岁的小孩子一样,直接地引诱,而应该更多地注重与精神层面的激励相结合。

一对夫妇趁双休日与朋友郊游,想到13岁的女儿独自一人呆在家里,令人不放心,于是带上女儿一起玩儿。到了目的地,大人们找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往茶馆里一坐,就开始打麻将。女儿一个人在周围逛了逛,因没有人陪伴,不敢走远,但坐在茶馆里看大人打牌又十分无聊。在耐着性子呆了半天之后,终于向父母提出要回家。

而父母打牌正打到兴头上,开始自然是不予理会,但女儿不停地抱怨,众人劝说也不肯听。父母经不住纠缠,又不愿意就此带女儿回家令大家扫兴。于是,父亲从口袋里摸出钱包,抽出一张50元的钞票对女儿说:“你乖乖地坐一会儿,等大家打完这几圈再走,爸爸奖励你50元。”

女儿仍然不买账,不肯收下钱,也没有停止抱怨。夫妇俩在朋友面前被女儿扫了面子,更加不肯牵就女儿,便摆出父母的架子,恶狠狠地对她说:“你想回去就自己走,自己到外面找公共汽车去!”茶馆所在地距离公路还有很长的路程,女儿一个人哪儿敢自己去找车?见父母态度强硬地责备她,禁不住哭了起来。

结果,一干人等牌也没玩儿好,景也没看成,早早地就不欢而散。

这对夫妇的做法显然非常不妥,他们将物质引诱用在将要进入青春期的女儿身上,而且不顾时间场合。而13岁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看法已经能作出明确的判断。女儿一方面认为自己的“正当要求”没有达到,另一方面,在众多外人面前,被父母直接用金钱来刺激,也觉得有伤自己的自尊。这种公开贿赂式的奖励,效果当然非常不理想。

虽然以上这个事例比较极端,但有类似想法和行为的父母并不罕见。在如今独生子女被家里当成宝贝,而家庭物质条件又大为提高的情况下,用贿赂来刺激孩子,把贿赂当奖励,是许多父母常常在做的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或听到周围做父母的人,对孩子们说:“期末考试多少分就给你买XX”“考上了大学都给你买XX”之类的话。

不能说贿赂绝对是无效的,而且正是因为这种贿赂的有效性比较高,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手段的父母,不知不觉地会依赖起这种简单的方式。

从孩子的方面来讲,也会产生依赖性。从小用贿赂来刺激的孩子,在失去这种刺激时,就会很失望,失去做事的动力。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只认钱、不认人,思想行为有偏差的孩子来。

父母应该认识到,物质的奖励仅仅是奖励的一个方面。激励孩子的根本在于,要激发起孩子做事的动机,让孩子不断进步,从长远上改善孩子的习惯,而且动机是事先和孩子达成的某种共识,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和孩子讨价还价。

同类推荐
  • 无敌青春期: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青春期礼物

    无敌青春期: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青春期礼物

    本书从关注男女孩们步入青春期后必然会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开始,如身体第二性征出现、对异性情感的萌动等,提醒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可能遭遇的各种诱惑和危险,帮助青少年走出青春期的误区,培养应对挫折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只要父母善于发掘,精心培养,善加引导,多多支持,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毕加索”,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莫扎特”。总之,只要有兴趣,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
  •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好妈妈从讲故事开始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本社会之书,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一本生命之书。本书精选了许多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些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切合孩子的心理。而故事以外的悟语,更像是一盏盏智慧的明灯,把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技巧、人生的建议通过妈妈之口娓娓道来,引导孩子去思索、去感悟。而且,本书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篇文章的后都配有一个“妈妈锦囊”,为每一位妈妈提供切实的解决技巧。愿在那些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妈妈种下的是正直善良的品格种子,结出的是令人欣喜的美德之果,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 告诉孩子,你要有点心计

    告诉孩子,你要有点心计

    本书将教你最有用的教子法则:告诉孩子,要认清坏人的真面目,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对孩子说,要做最好的自己,父母其实很爱自己的。让孩子明白,将来的路总得自己去走,心中有爱就不会害怕。让孩子懂得,有些事你一定要去做,因为成功是用汗水换来的。
  • 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结合女孩的特性,依据现代社会教育的现状,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详尽地阐述了培养优秀女孩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如培养女孩积极向上的习惯,培养女孩热爱生活的习惯,培养女孩正确的审美习惯,培养女孩自立自强的习惯等,内容丰富且贴近生活,为父母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教育方案。
热门推荐
  • 转身说爱我

    转身说爱我

    四年前,一起长大的竹马毫无征兆出国,四年后,这位竹马忽然回国并提出结婚。他知她有心结。好,他慢慢解。只是,一天,一月,一年……他进一步,她退一步,终于无路可退,逼近了死胡同。直到她那部小说拍成的电影被他改了名,他才说出了心里的那句话:转身说爱我,秦沐。只是她从不知道……
  • 任务系统面板

    任务系统面板

    简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只不过是个无情的系统面板
  • 蚀骨宠婚:嚣张宝宝纯情妈

    蚀骨宠婚:嚣张宝宝纯情妈

    她嫁给他,非处儿,为钱。他娶她,不过是需要一个妻子罢了,妻子这称谓,可以让他名正言顺的在婚房里风流快活。这场婚姻,她不亏,他也赚了。那时赫连轩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娶的女人不止是非处儿,还以二十一岁的‘高龄’养着一个六岁的小包子。若知道,他绝对不会任由自己喜当了爹。至少,也多少为难她一下下?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我家竹马超凶的

    我家竹马超凶的

    萧晗首次搬家就捞到了一个帅气,闷骚却又暖心的青梅竹马。她哭,他陪着她哭,她闹,他陪着她闹。后来萧晗独自出国四年,谁都不知道那四年他是疯了般的想她,是如何的愤怒。但当她回来后,那软糯糯的一句“我回来了”就熄灭他心底的怒火。于是季绍寒将她拥在怀中,低声喃喃道:“既然回来了就不会再让你走了。”从此以后,季绍寒便朝着宠妻的道路一去不复返了。读者交流群:422800896(本人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能提些意见,不喜者,勿喷,谢谢。)
  • 爱来时相许千年

    爱来时相许千年

    你一句戏说余生不负,我相许千年不弃。中元节的夜晚,景墨在十里桥上遇见言瑶,白衣飘飘,腰间玲珑悦耳,回眸一笑的瞬间,惊鸿一蹩,迷了景墨的眼,情愫在景墨心里悄然生长。时隔三月。再次相见。玄灵宫上,言瑶白衣胜雪,负手而立,眼神冷冽:“景墨,是我青箫峰弟子,看谁敢动他一根头发。”……多年后。景墨问言瑶为什么收他做徒弟,言瑶悄然轻笑:“徒弟?景墨,你确定不是童养夫?”景墨宠溺一笑:“十里清风十里路,步步清风永相随。”
  • 弦歌一曲赠欢颜

    弦歌一曲赠欢颜

    流氓不可怕,有文化的流氓不可怕;面瘫很可怕,不要脸的面瘫更可怕!本文讲述的是一个面瘫少年死皮赖脸追求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嚣张跋扈的小太妹的故事。“如果那个人是你,舍下脸面又何妨。”
  • 概念核心

    概念核心

    为了督促自己经常写,所以发上来了,拿动画、漫画、特摄作品的能力在异世界开外挂的老套故事,有这方面爱好又不介意更新慢的朋友可以看看能力方面以特摄和日漫为主,美漫为辅,国漫特色太鲜明很难与西幻背景兼容,请见谅。 话说因为是用过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占的坑改名的缘故,分类好像不太对啊顺便电脑端上面那个“热血少年一往无前”是什么鬼,挂在那里好刺眼多看空我.jpg
  • 穿越明朝做鹰犬

    穿越明朝做鹰犬

    承诺不可轻易下,泡妞还需靠走心。装逼遭雷劈本书讲述的是主人翁遭雷劈后穿越到明朝所发生的故事,且看小少如何描绘一个21世纪的废材青年在大明朝的挣扎生存
  • 暖婚喻少甜妻

    暖婚喻少甜妻

    喻南溟做过两件最失败事第一件是在单牧牧十八岁时放走了她第二件是在单牧牧二十四岁时又放走她骄傲的喻南溟把单牧牧捉了回来扼杀了第三次的发生单牧牧:“喻总,我们似乎不怎么熟”喻南溟却步步紧逼与墙角,单手撑在单牧牧左脑边,毫不犹豫的亲了上去“唔”喻南溟你这个坏蛋!(甜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