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永忠没有说动王坚,汪德臣也不敢打,只得在石子山上驻扎下来,等待其他两支蒙古军的到来。
带答儿和他的儿子纽璘率另一支蒙古军,从兴元出发,经米仓山入蜀,穿过巴州,沿渠江南下。
还有一支大军是兀良合台率领的大理蒙古军。兀良合台的主要目的是打通大理和四川的通道。由于地形复杂,大理和四川之间山高林密,悬崖绝壁四处阻隔,所以兀良合台的整个行程非常艰难。9月,他来到滇蜀边境的乌蒙,拿下这里的城寨。由于金沙江水势湍急,兀良合台从陆路向石门关进军。10月,他拿下秃刺蛮三寨,挺进宋军事重镇叙州。在这里,他本欲陆路北进嘉定,但是在马湖江遭到宋都统制张实、叙州知州史俊的截击。兀良合台虽然最终把张实军打败了,并缴获了宋军的200艘战船,但是,要突破叙州,凭他这些筋疲力尽的军队,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又改道东进,直扑重庆。由于重庆有宋军严防死守,兀良合台又取消了东进计划,转向北进,顺江来到合州,与汪德臣及帖哥火鲁赤军、带答儿军,会师于钓鱼城前。
三军虽然会师了,但是围攻钓鱼城依然没什么进展。兀良合台由于长途跋涉,军队疲惫不堪,又经过与张实、史俊的大战,损失不小,来到钓鱼城时,已是强弩之末,急需休整。而汪德臣的军队还处在上次被王坚、曹世雄军打败的阴影中,又苦于找不到进攻钓鱼城的办法。忽然又遇到天降大雪,蒙古军粮草不济。所以这一次他们虽来到城下,却并没有发动对钓鱼城的攻击。1257年正月,三路大军各自沿路返回。
蒙古三军,只在钓鱼城下溜了一圈就回去,蒙哥合罕的计划他们只实现了最初的那一步。
在襄樊作战的蒙古军左翼也进攻不畅。本来,襄樊、两淮一带一直是忽必烈在经略,忽必烈已经在那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因为忽必烈的作为引起蒙哥极大的猜忌,所以蒙哥在进行军事部署的时候并没有安排忽必烈,而蒙哥把军权交给了塔察儿。
蒙哥对塔察儿是很信任的,因为蒙哥对塔察儿一家有救命之恩。窝阔台死后,塔察儿的父亲铁木哥曾经想武力夺取汗位,脱列哥那和铁木哥针锋相对,战争一触即发,是蒙哥将这场可能爆发的残酷内耗有惊无险地化解了。后来,贵由上台,还记恨着铁木哥欺负他们母子的事情,派蒙哥和不里去捕杀铁木哥。还是蒙哥骗过不里,采用偷桃换李的办法,把铁木哥藏起来,救了他的性命。所以,塔察儿对蒙哥一直是非常感恩的。
蒙哥在派塔察儿进攻襄樊的时候,曾对他嘱托道:“塔察儿叔叔,朕攻打南家思的主战场放在四川,你这一次去两淮的主要任务是要拖住襄樊南家思的兵力。你拖得越久,四川的进攻就越顺利,所以,你必须拼命攻击,如果能拖住南家思兵力,并拿下樊城和襄阳,朕赏你几块海东青符!”
塔察儿信誓旦旦地向蒙哥保证:“合罕请放心吧,末将这一次去,决不辜负合罕所托!”
塔察儿明白,合罕之所以那么信任他,主要因为合罕正在处理忽必烈,不可能派忽必烈出兵。让他一个人独挑大梁,他心里还是有些畏惧的。毕竟在窝阔台合罕的时候,他已经深刻地领会了这个战场上宋军的生猛。
他之所以敢那样向合罕拍胸脯,并不是他心中有底,而是考虑到孟珙已经去世多年,没有了孟珙,樊城、襄阳等地恐怕要好打得多吧?
显然,塔察儿想错了。樊城和襄阳,曾于1235年被阔出拿下来,但阔出在江陵的战死及孟珙的崛起,让襄樊的战争形势发生了逆转。1239年,已升为京湖安抚制置使的孟珙,打败蒙古军,收复襄阳和樊城。但是,由于襄阳和樊城被蒙古军破坏得非常严重,人员物资严重匮乏,这两个地方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所以孟珙把兵力撤了出来,让给了蒙古人。
1251年,担任宋京湖制置司副都统的高达,趁蒙哥上台忙于清理异己、巩固内部统治的机会,重新收复了襄阳和樊城,并加强了两城的防务,囤积粮草武器,聚集人马,再一次把襄阳、樊城变成两座重要的军事据点。
塔察儿在举兵之前信心不足,治军作风也非常散漫。他的军队专事掠夺财物,满足个人吃喝玩乐。他率领大军南征,走一路扫荡一路。这样的行为引起了南宋军民的极大愤慨,所以他们遇到的抵抗相当顽强。10万蒙古大军围着樊城攻打,几个月下来,愣是拿樊城毫无办法,更别说渡江打襄阳。1257年年初,又遇到连绵阴雨,蒙古军不耐水战,相当狼狈。塔察儿的信心已经完全丧失,当初虽有对蒙哥的保证,奈何打得如此难堪,又不好向蒙哥交代,所以未经请示,便从对樊城的围攻中退了出来。
蒙哥知道后,又羞又怒。羞的是本以为单靠塔察儿就能取胜的,没想到塔察儿如此窝囊。怒的是这个塔察儿攻不下樊城倒也罢了,却不经请示就敢自动撤兵!
蒙哥派使者把塔察儿大骂一顿!塔察儿被骂后,痛哭流涕,写信向蒙哥申诉委屈,并发下誓言。蒙哥无可奈何,只好饶了他,让他继续带兵。
蒙古军在四川的进攻不畅,也让蒙哥很生气。从大理进四川,彻底摧毁宋军在四川的防线,而后出夔门入鄂州直捣临安,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战略计划,为何实施起来这么困难?四川的蒙古军究竟是干什么吃的?难道一座小小的钓鱼城就这么厉害,能阻挡蒙古的几十万雄兵?
两条战线的失利,让蒙哥深切地感到,他必须亲自出马了!
不过,他又不能马上就出发。因为那时候,他正派阿蓝答儿钩考汉地官员,事情还没有告一段落,如果在这时候仓促出兵,造成政局动荡,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他决定先派阿答赤到四川督战。他对阿答赤说,去四川后,要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式,每攻下一个城堡,就要采取措施力争保住,不能再落入宋军的手里。
阿答赤到兴元,和带答儿的儿子纽璘会合南下,率蒙古军突破了宋军设在涪江的防线,大败宋四川安抚使刘整军于遂宁箭滩渡,突入成都。
从阔端侵入四川以来,成都就曾多次被蒙古人抢劫蹂躏,这个美丽的古都已变成一片废墟。余玠入主四川后,曾派嘉定知州俞兴兼任成都安抚副使,组织百姓垦地屯田,储备粮草,加固城墙,整修防务,让成都渐渐复苏起来。但是余玠被免官后,汪德臣又于1254年率蒙古军攻破并占领了成都。
这时候,由于余晦无能,遭到了众臣弹劾,宋皇帝赵昀以蒲泽之取代他为四川制置使。
这个余晦,打仗不行,整人却有一套。他被免官的时候还不忘整人。
当初,余晦来四川的时候,阆州兼利州西路安抚使王惟忠听说余晦升迁的消息,笑着对别人说:“呵呵,那个余再五来了!”
“再五”是余晦的小名,王惟忠这句轻蔑的话最后被余晦听到了,他恚恨不已,记下了这个仇恨。在得知南永忠叛变的消息后,余晦觉得机会来了,便隐瞒消息,故意问王惟忠:“你觉得南永忠这个人怎么样啊?”王惟忠说:“勇猛而义气!”
余晦又使出激将法,说:“有人说他不可靠,要投降蒙古,你觉得呢?”
忠厚的王惟忠立马上当,说:“怎么可能,我敢担保!”
余晦笑笑说:“那你写下来!”
后来余晦回临安的时候,为了推卸在紫金山筑城失败的责任,诬告说紫金山的失败全是因为王惟忠通敌造成的,并把他“庇护叛徒”的手书交给赵昀。赵昀一怒之下把王惟忠凌迟处死,余晦也得以从轻处罚。
处死王惟中后果是很严重的,这使得四川的宋军都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从而也让汪德臣、阿答赤等人的攻击变得更加顺利。
蒲泽之上任后,试图有所作为,他决定首先收复成都。他派兵加强了离成都不远的金堂的云顶山城,试图以云顶山城为据点,反攻成都。
云顶山城也是余玠修建的“川中八柱”之一,而余玠之死,起因还就是这座云顶山城。余玠收复兴元,又在嘉定打败汪德臣大军后,四川迎来了蒙古入侵以来最好的时候。为进一步理顺机制,统一军政,余玠决定逐步清理飞扬跋扈的大将,尤其是四川的那些土军阀。他首先将利州路都统制王夔处死,派杨成代替王夔。当时,利州府治已经移居云顶山城。王夔死后,统制姚世安却在部将的拥戴下,自行接任了都统制的职务。余玠大怒,率兵来到云顶山前,制裁姚世安。谁知姚世安根本不惧余玠,组织自己的军队据城抵抗。
这座云顶山城本来就是余玠修建的,自然是易守难攻。再加上余玠不愿自己人打自己人,同时又怕毁坏山上的防守设施,所以最后愤愤撤兵。
姚世安惧怕余玠惩治他,恶人先告状,找人向宰相谢方叔诬告余玠,而谢方叔正想清理前任赵葵的余党,所以就在皇帝赵昀面前参了余玠一本,说余玠在四川当土皇帝,想拥兵自立。糊涂的赵昀立刻免了余玠的职,让余晦取代他。余玠愤而服毒自尽,四川的抗蒙形势急转直下。
在阿答赤和纽璘来到成都前,蒲泽之已率姚世安围住成都,攻打汪德臣留在那里的部队。由于连日阴雨,再加上城里蒙古军顽强抵抗,蒲泽之一直没拿下来。这时候,阿答赤和纽璘已经逼近成都,城中蒙古军趁机出城,里应外合,蒲泽之败走,阿答赤和纽璘追至云顶山城。姚世安溜到云顶山藏起来。蒙古军围住云顶山城才两天,那个进谗言的姚世安就吓坏了,他不好好利用坚固的防御体系,竟灰溜溜下山,投降了蒙古军。
接着,阿答赤和纽璘又率领蒙古军取得彭州、汉州、绵州、怀安等地,四川北部的藏羌族群也都纷纷降附蒙古。可以说,整个川北与川西,都落入了蒙古人的手里。
再说兀良合台,由于从大理出兵四川的路线崎岖难行,加上宋军已在沿途的险要地段修筑了工事,布下了重兵,他想要再走这条路已经相当困难了。蒙哥让他改由广西进入宋境,攻打潭州。
定下了从广西入宋境的路线后,兀良合台决定先拿下安南。因为大理和广西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安南、自杞、特磨等国家和部落。
兀良合台首先派出两个使者出使安南,命令安南投降。
那时候安南李朝式微,权臣建立了陈朝,皇帝名叫陈日煚。陈日煚虽然知道蒙古人厉害,但作为陈朝的开国皇帝,皇位还没坐热呢,怎肯轻易投降。于是,他下令把蒙古使者捆了,丢入大牢关起来。他御驾亲征,在红河边上摆开象兵阵形,誓要和兀良合台决一死战。
兀良合台久等不见使者回来,不禁大怒,率大军挺入安南境内,推进到红河边上。看到安南人依靠红河天险在岸边的布防,他把军队分成三部分,命令大将彻彻都率领一支,从下游渡河。他给彻彻都安排的任务是要控制下游的所有船只,切断安南军的海上退路,避免安南人乘船逃跑。又命令他儿子阿术率领一支别动队,从上游渡河,迂回到安南军队的后面,切断安南在陆上的退路。他亲自率主力部队,从正面渡河,发动对安南的进攻。
进攻开始了,蒙古人岸边的掩护部队先向安南军发射一通石弹,打乱安南军的布阵。蒙古人的回回炮威力无比,巨大的石弹落在安南的阵地里,使其深受打击。安南军赶紧驱动象阵往后退,企图退到蒙古人的射程之外。但阿术已经从后面率军掩杀过来,堵住了其去路。安南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一时乱成一团。蒙古人趁乱开始渡河。他们把羊皮筏子放进水里,一个羊皮筏子上坐两个人,一个射击,一个划行。羊皮筏子又轻又快,一时间,整个红河里密密麻麻的全是蒙古渡河兵。
安南人曾把宋军打得落花流水,但他们哪里见过这样训练有素、配合密切、步调一致、行动迅速的蒙古军!很快,蒙古军就抢滩登陆,和乱成一团的安南军短兵相接。安南军的象阵在阵地进攻时是极具威力的,但他们被蒙古军两面夹击,乱了阵脚,不但发挥不出威力,还自相冲击。安南军迅速溃败了。陈日煚进退失据,只好沿着河岸向下游寻船逃跑。
这时候,彻彻都也已经控制了所有船只。但是,当他看见安南军溃退下来的时候,一时贪功,率军迎面冲击。结果被安南军夺下部分船只,陈日煚趁机乘船逃到海上去了。
兀良合台非常生气,这个彻彻都不按计划行事,致使安南皇帝逃脱。他严厉处置了彻彻都,率军继续往安南的国都升龙挺进。
由于陈日煚已乘船逃走,兀良合台这一路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很快就拿下了升龙城。在升龙的大牢里,他找到了两名使者,其中一名已死去。兀良合台大怒,下令屠城。一座繁华的都市瞬间变成人间地狱。
首都沦陷,安南人陷入一片悲痛之中,大将陈国峻组织部队东下勤王,想切断兀良合台回归大理的路,并和陈日煚及太子陈光昺收集残部两面夹击,将兀良合台困死在升龙城。那时候,兀良合台的人马已经消耗太多,再加上瘟疫流行,兀良合台审时度势,留下两名使者在升龙继续劝慰陈日煚投降,他带领大军迅速撤退,在陈国峻切断他的去路之前,回到大理,避免了灭顶之灾。
陈日煚回到升龙城后,看到升龙已是一座鬼城,悲愤之下,喝令左右把那两个蒙古使者绑了,但是想杀又不敢,于是就这么捆着还给蒙古军,并遣使表示愿意称臣。兀良合台志在南宋,对安南缚还使者的行为警告了一番,便接受了乞和,同时命令安南借道,派出签军随同蒙古军北上征讨南宋。
因为没有完全征服安南,而安南人又记恨着蒙古人在升龙的屠城,所以他们表面答应从征,实际上却拖拖沓沓,逡巡不前,这也给兀良合台的进攻带来了极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