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9800000016

第16章 时光:节气,一株庄稼丈量黑夜的方式(3)

人有善恶,虫也有益虫害虫之分。譬如前面所说的蝗虫,黑压压铺天盖地,洗劫的是村里人的希望和收成。还有那些肚皮溜圆的豆虫,虽然灾难时充当过高蛋白的乳汁,但不能不说是禾苗的天敌,把叶咬成了网,把茎斩断在地。秋日里,桐粮间作的田间,常见一树树吊挂的布袋虫,像一个个黑色的幽灵在田野里穿行。你真的拿它没有办法,据说后来政府出面干预,一斤几毛钱,动员了很多人,一树一树地捉了去,或焚烧,或深埋,终于很难再见到布袋虫黑色的面孔。但随之而来乡下的梧桐树也越来越少,如今广袤的田野上很难再见到几棵。至于什么原因,有人说梧桐树已经退化,也有人说少了布袋虫这样的天敌,梧桐失去了斗志。是或不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在万物衔接的生物链条上,缺了谁都不会再那么完美。

蛙们在歌唱,是因为有了虫类的滋养;蝉们在高歌,是因为有了大树无私的给予,汩汩的汁液像血脉一样流动,才孕育了天籁的音符。有虫的乡村,才是一个完整的乡村,虫们骚扰着庄稼或草木成长的脚步,农人风雨无阻地和虫们展开战争,谁胜谁负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你来我往中交流着彼此对乡村和土地深深的眷恋。

很多人喜欢蝴蝶的美丽,我也一样。在和畅的春风里展开翅膀,用迷幻的眼神审视着如水的时光。它的前身是虫,毛毛虫、大青虫,各种各样一弓一弓来去自由的虫族。你能说它卑微吗?卑微的姿态化身为蝶,牵扯出一片风情。你能忽视它的存在吗?每个村庄的书签里都珍藏着一羽美丽的蝴蝶,那是虫们最炫耀的签名。

一只蟋蟀又开始歌唱了,踏破浓浓的夜色,有月的清凉,有风的絮语。在有虫的乡村走路,每一步都可以静静悄悄,每一步都无限真实。天上飞舞的是蜻蜓与蝴蝶的漫天情思,地上延续着的是蚂蚁们不辞辛劳的奔忙,还有那些浮游的小虫,在波光里快乐地舞蹈,逗弄着鱼儿闪耀的鳞光。

今夜,乡村是一艘华美的方舟,载上所有的庄稼和草木上路。当然,还有我那与虫共舞的乡亲。我也会和我的虫们窃窃私语,说着来路,说着归途,说着眼下每一个真实的日子。

许下一个诺言,共舞此生。

乡村雀之灵

乡间有雀,麻雀的雀。

麻雀不走单。你看一只麻雀先落在了地上,两只,三只,继而呼呼啦啦一大群,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来,落在已经空寂的老场上,扒开草丛,寻觅着草籽或遗落的粮食。这些久居乡间的精灵,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从何方飞来,自从来到了村子里,就一刻不曾离开。

初时,曾不懂麻雀的日子也和人一样艰辛,弄一架木梯,蹑手蹑脚爬上房檐。这是我们已经盯了很久的一个麻雀的家,在傻五家破旧的土屋上,三两只麻雀每日来来回回,衔几茎枯枝衰草,偶尔也衔来一根或红或蓝的破布条儿,急速地掠过我们的视线,像在苍白的天空用彩笔画了一道彩色的杠杠,又转瞬消失。过些日子,麻雀活动的少了,我们便确定屋檐下一定藏着好几个麻雀蛋。轻轻,轻轻,屏住呼吸,一怕一不小心弄破还有些温热的麻雀蛋;二怕像傻五有一年在屋檐下掏麻雀窝时那样摸出来一条红花大蛇,“娘”地一声从梯子上摔下来,半天不省人事。

麻雀蛋是掏出来了,一共几只已经记不清楚。但躲在一旁的麻雀爹娘,凌厉、悲痛、哀伤、急切的叫声却始终挥之不去。它们叽叽喳喳的,大略是在埋怨或叫骂:“你们这帮坏小子,千万不要伤害我们的孩子!”间或一只勇敢的麻雀爱子心切,狠狠地啄在谁的头上,薅下一小撮毛发,留下的却是麻雀一家子永久的痛。人有人言,鸟当然也应该有鸟语。

或许因为麻雀不能像燕子那样,在秋天匆匆往南飞,可以欣赏到很多地方的美丽山水,也能看见更多村子里没有的人和事儿,所以有时候它们就显得有些急躁。春来了,及早褪去温暖的绒毛,换一身便装,一声呼哨,村子里的麻雀就聚集在了一起。在村头的刺槐树上,说哪天槐花儿开,说哪天麦梢儿黄,说哪天村西磨房李家两口子吵了架,还没来得及打扫院子里散落一地的粮食……其实,村子里的很多事情麻雀都知道,能说的不能说的,都被麻雀们传来传去,散落于朝来夕去的风里。小小的村子,小小的家,每天的炊烟照常升起。

有人说麻雀是家贼,这个我不同意。你看这个破破烂烂的村庄啊,一截子一截子的土墙,一口挨着一口的老屋,麻雀们并不嫌弃。冬来了,捡拾被冰雪覆盖的草籽;春来了,捉爬满庄稼的虫子;只有在秋天,人们匆匆忙忙把丰收的粮食运回了家,麻雀才呼呼啦啦飞越十月的天空,散布在空寂的田野上,觅得一星半点果腹的粮食。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也变成了一只麻雀,在村庄与田野之间飞来飞去,会不会有人擎一根竹竿驱赶我瘦弱的身影?会不会有人捆扎出一个骇人的稻草人,衣袂如妖,每天每夜守护在庄稼地里,让我时刻绷紧脆弱的神经?会或者不会,也许用不着思考,住在乡村的屋檐下,这世界对谁来说都不过是一个小人物,一缕清晨的微风,一滴夜幕下的清露,这日子也便有了些生动与滋润。

一只落单的麻雀会不会寂寞,就如一个漂泊的行人,眼看着熟悉的炊烟渐走渐远,耳畔的鸡鸣狗吠渐行渐渺,村庄的轮廓啊,只剩下梦中乡村地理上一个模糊的点,想一想,就觉得落寞与感伤。

所以,我想麻雀是上天安排的精灵吧。眼看着村里的第一座房子盖起,眼看着第一头牛、马或羊被圈进圈里,眼看着第一棵庄稼向着太阳挺直了腰杆,从此茁壮在村庄的视线里。这些,作为一个并不能保守乡村秘密的见证人——麻雀早就说给了天,说给了地,说给了乡间的花花草草和飞虫游鱼。

或许,我们感到好奇的应该是如此小小的生命,为何在乡间栖居了这么久,到今天仍不愿离去。

村后有一小片自留地,母亲用来种植一些诸如芝麻、秫秫或谷子之类的杂粮。母亲说好好看着,别让麻雀糟蹋了粮食。当然,年少的我并不理会这些,在树阴下看一会儿蓝天白云便沉沉睡去。醒来,一只麻雀正在我瘦弱的胸膛上跳来跳去,对衣服上的一粒纽扣发生了兴趣,执拗地啄着。我不动,继而更有几只大了胆子,一边跳过我的身体,一边叽叽喳喳,说着自留地里的庄稼何时才能成熟。

——这也许是麻雀对幸福的定义吧,它并不在乎人的强大或诡异,在这个行动迟缓的村子里,麻雀的眼里只有麻雀,只在意把窝搭在谁家的屋檐下,而不在乎贫穷或富有。然后兢兢业业守护着子孙长大,等翅膀硬了,等会分辨虫子与粮食了,等它们终于可以像父辈一样在田野里转了一圈,日落时还能沿着炊烟的气息找到家了,老的麻雀才会悄然隐匿。

叙述到此,我却有了些疑惑,见过麻雀的卵,却始终未真正看见过麻雀的死亡(猫袭击,或吃了拌了药的种子的除外。鸟的世界当然也会和人一样有很多未卜性)。哪怕是见过一只麻雀的衰老也好,艰难起飞,然后歪歪斜斜刺进一片带血的夕阳——没有,住在乡间的麻雀始终生动在我的脑海里。一如此时,当我站在乡野的风里,审视它们依旧无忧无虑地跳跃或从容低飞。

短短的喙,褐色的羽毛,被风一吹微微张开的尾翼,淡黄的腿脚,纤细,却灵巧,跳跃或飞翔在村庄与田野上。不知为什么,忽然想起杨丽萍的《雀之灵》,姿态优雅从容,曼妙的腰肢,仿佛在一个明媚的清晨苏醒,起舞,随着淙淙的山涧溪水,摇落缤纷花雨。灵巧的手指,不,是一羽孔雀高贵的头颅,尽显鸟族的王者之风,张望春天,张望着群山以外的风景。

幕落。幕落之后那是一个灵魂亲爱的故乡,因了孔雀的美丽,并注入了一个人的血脉,化成世间最美的图腾。

——而我的麻雀呢,孱弱,卑微而渺小,不是站在枝头嘈嘈杂杂,就是风一样掠过乡村的屋顶。当我再一次审视这些居住在乡间的精灵时,心头竟充满了温馨与牵挂。我不得不说,在一个地方居住了太久,很多事物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生命个体,在一只麻雀的身上,也能看见袅袅的炊烟,也能听到熟悉的乡音,甚至一回头,重新过滤曾经的来路去路,生命里留下的仍是一片纯净天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庄不大,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

雀之灵。我用笨拙的笔触将一棵棵庄稼复活,把屋檐描绘成暖色调的背景。交响是风,是所有榆树、槐树、梧桐树叶衬托的绿色音符,小河水流淌着单弦琴的清脆,雨打瓦当奏出的是细碎的鼓点,还有院落,还有老墙,还有空荡荡的场院,乡村的每一个空隙都填满了麻雀翩飞的身影:短短的喙,褐色的羽毛,被风一吹微微张开的尾翼,淡黄的腿脚……

在我这根孤单的指挥棒尚未戛然而止的短暂瞬间,在我寂静的乡村舞台中央,聆听着心底那最深情的一曲——乡村雀之灵。

第一片雪花

第一片雪花落下来的时候,村子里很静,平常出来嬉戏追逐的鸡们早上了架,进了笼,抬头望望昏黄的天空,默不作声。要下雪了,天为什么那么黄呢?那些飘过村庄上空的白云去了哪里?那片能把村子照得透明瓦亮的蓝汪汪的天呢?还有西天那群如娘做晚炊时烧出来的彤彤霞光呢?此时,俱已湮灭了消息,在静静等待第一片雪花的降临。

一只谁家的狗,追着撵着一个拾荒的老汉,老汉不慌不忙,把狗皮帽子反戴了,朝狗做了一个极为滑稽的鬼脸,狗就怏怏而回,然后抖了抖身上的皮毛,钻进路旁的一个柴草窠里,久久不肯出来。至于这些,第一片雪花看得真切,打从天上飘下来的那一刻,就听见了鸡鸣狗跳,所以,来不及招呼其他的姊妹,只一个人翩然飘落。

第一片雪花要落到哪里?当然是安静的村庄。

入冬的水有些凉,被冷霜憔悴了容颜的小草,一夜间迅速逃离,只留下一片野生的枸杞,在风中摇曳。那些果,小小的,红红的,像一个个飘摇在初冬的红灯笼,炫耀着光芒,成了小河滩上点燃的最后一抹色彩,在柔软地歌唱。小河里的水很清澈,再昏黄的天空也能看见有着水草飘摇的河底,鱼儿们大都躲了起来,或者藏进岁月的暗处,守望着第一片雪花带来的洁白。应该是吧,怕淙淙的小河也怀了这样的心事?要不,你看它即便走得那么匆忙,也要把自己打扮成一面镜子的模样,夜里映照冷冷的月光和闪烁的星辰;村里人还没睁开眼睛,它就开始擦拭自己,然后拂着河岸上野草垂下的丝丝长发,做成一帧古朴典雅的镜框,或者,再漂上一枚黄黄的叶子,点缀着澄明的情思。静静的河水倾听着,永远流淌不尽的时光倾听着,第一片雪花飘落的信息。没有谁告诉过小河,聪明的小河比谁都知道,那一片来自天国的精灵,一准会在小河的上空落下,咯咯地笑着,惊醒了鱼儿的清梦,而后通报所有的族类——冬天来了,不如一起走进一片雪白的童话。

第一片雪花总是很恬静,也许本来就是天国最宠爱的一个儿女,寂寞了一春一夏又一秋,在今天偷偷溜出清冷的后花园。后花园里的确很美,有盛开的琼花,也有冰清玉洁的玉树。第一片雪花才不贪恋这些呢,趁着天母刚刚把云彩收起、把日头藏起的瞬间,走出了那个没有烟火气息的宫殿。所以说,第一片雪花肯定是一位袅娜的仙子,衣袂翩翩,向往着冷暖人间。

也许这条路很坎坷,可你看她穿越浮华的身姿多么绰约,绝不会沾染俗世的恶薄;也许这条路太遥远,可你看第一片雪花飘舞的轨迹,是一条多么完美的曲线。也许过不了今夜,等村子里的鸡鸣再次响起,等那条有点不近人情的狗从黎明的柴草窠里醒来,一树树玉树琼花,将会装扮了整个村子。你去问,每一束洁白的枝条都羞怯不语;你去找,哪一朵晶莹才是第一片雪花的笑容?不如醉一回吧,唱一曲一剪寒梅,唱一曲温柔的雪绒花,就当是打听到了第一片雪花的消息。咯吱,咯吱,把脚印从村子里蜿蜒到村外的田野,去倾听麦苗轻柔的呼吸。

而此时不是,此时的第一片雪花还在天上飞舞,你看不见她的模样,也听不见她的私语。田野里也很静,静得只剩下麦苗绿油油的眼神,它们也在张望昏黄的天空。路边的杨柳,好像站得更高了,只为能第一个看见第一片雪花的笑容。我蹲下去,田埂子上的野草在朔风中屏住了呼吸。我想笑,你们这些调皮的家伙可没有第一片雪花的勇气哩!只会等着燕子呢喃,只能等待东风捎来春天的消息,才牵着手,并着肩,爬满了沟渠小河边,然后汇集在田野里歌唱,累弯爹的脊梁,压弯娘的腰。

麦子多听话啊,秋风刮来的时候就睁开了多情的眼睛,和村子不远不近,诉说着不眠不休的情感。爹说,等吧,“牛马年好种田”,来年一准有个好收成;娘说,是哩,昨夜做了一个金黄色的梦,梦里的麦子会说话,像极了小儿子小时候的哭声。我咋就没听见呢?所以把视线笃定地投向天空。也许第一片雪花知道,年年播种,年年收获,雪花从来没迟到过节气。也许第一片雪花除了羞怯,还留有一份小小的矜持,飘啊摇啊的旅程,留给我那么多牵挂。

是啊,庄稼人有哪个不想念雪花的消息?像一片片洁白的纸笺漫天飘洒,认真地书写每一个春夏秋冬。春来了,第一片雪花和所有的姊妹顺流而下,给春风让路,给鲜艳的花朵腾开枝条,好让整个村子都写满春天的浓情蜜意。然后雪藏,留给村庄一大片思念的空间,弹奏昂扬的夏或恢弘的秋,等待小雪。

同类推荐
  • 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

    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

    《家·国·天下:我和我的共和国七十年》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家·国·天下”系列三部曲之国卷。本书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用文字见证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七十年来大时代的变迁。本书的文字,都是梁晓声精心整理出来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浓浓的家国情怀。本书主要收录了梁晓声老师精心梳理出来的从当知青开始到现在的伴随着共和国历史成长的七旬人生轨迹,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自身成长过程的感慨、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欣慰之情。
  •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内容简介: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一种幸福。万古江山一壶酒,千年岁月现行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授倾心审读。
  • 只要七日暖

    只要七日暖

    《只要7日暖》是周海亮继《送你一度温暖》之后的又一部情感散文集,这本集子延续了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和主题,注重底层人生的苦难抒写,并且在这些小人物的世界和内心寻找发现生命的闪光点,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既是生活的疾贫者,需要人们来关怀、关注,同时这些人又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精神的布道者。在这《只要7日暖》里,所叙述的事情和主人公大多都是失业者,残疾者,爱情事业上的失败者,但这些人身上却有着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善良品质。在这些纯朴甚至是忧伤的故事后面,闪烁着温馨可人的光辉,让人感受到了我们这个物质时代弥足珍贵的温馨。
  • 每一次分开都要好好告别

    每一次分开都要好好告别

    这是一本可以让人读懂珍惜的书。人生就是不停地告别,与亲人、与朋友、与过去、与自己。面对每一次的别离,我们都要好好告别。因为每次分开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相见时,要心存感激,像第一次那样。书中记录了50余个生活中的平凡故事,从这些朴实的文字中,可以让我们感悟到:不论是爱情、婚姻还是亲情,都需要我们有耐心并付出时间去探索、去守候、去珍惜。生命原本是一场远行,谁与你相知,谁与你相爱,谁与你相处,谁与你擦肩,都是一场美丽的缘分。缘在,珍惜。就算终有一散,也不要辜负彼此的相遇。
  • 城之北歌如潮

    城之北歌如潮

    本书是为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由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杯”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结集,书稿体裁主要由诗歌和散文组成。作品用充满激情和韵味的文字,记录了城市变迁、心性纯净与生态自然间的和谐统一。作者以大气和真情,把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与一方大地人的生活喜悦紧紧相联,从不同角度,把美好写进了百姓的生活,信念化作了说不尽的欢乐幸福,唱不完的追求梦想。
热门推荐
  • 千金嫡女:谁都别惹我

    千金嫡女:谁都别惹我

    全身异能的她穿越到一个任人欺负的将军府嫡女身上,二娘,二妹的狠毒她一下子给灭了,收了紫色眸子的妖孽弟弟,带着两个呆萌美男侍卫,开始报复欺负她的人,来一个送死的,她收了,来一个又一个美男,有点招架不住,跑到哪里又来一个,又来一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最强妖兽

    重生最强妖兽

    【精品完本】天穹大陆第一仙尊遭人暗算,重生为蛇,逆天化龙!生而为妖,当斩天下人!【书友群:565412325】
  • 我在进化

    我在进化

    外科医生杨立发现自家的衣柜后突然出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突如其来的死亡袭击让杨立对这个异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探索之中,越来越多的诡异世界出现在了地球......群号:727197228
  • 荔枝红了

    荔枝红了

    本书为散文集,作者将广东增城的乡村风情描写得如诗如画,包括他走访的十多家古村落,他对童年时在乡村经历的回忆,他对增城乡间的历史文化名人的回顾,以及从立春到立冬的年节风情,描摹出一幅年年相约荔枝红的岭南风情。
  • 快递之王:顺丰掌门人王卫

    快递之王:顺丰掌门人王卫

    他是王卫。一个务实的勇者,一个在能吃苦的年纪不选择安逸的人。22时岁带着6个员工往返深港两地送快件,带领顺丰从“老鼠会”时期,走街串巷,满腿伤疤。三年后他垄断了华南地区快递业务。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务实者。2002年,顺丰已经包揽了深港货运70%的业务,但市领导却还不知道有一个叫王卫的人在这座城市里开办了一家行业龙头企业。他在不到40岁就拥有了一家年营业额达到120亿的公司——顺丰速运。王卫成就了一段商界传奇,起初只有高中毕业的他,如今已成为快递行业不容小视的商业精英。王卫始终做一个淡定的信佛人,面对自己的成功,他也只是轻描淡写,认为这是一场“因缘际会”。
  • 斩龙(全8册)

    斩龙(全8册)

    一个退伍的特种兵李逍遥,偶然一次机会成为了绝世美女的贴身保镖,陪着美女大小姐一同进入了炙手可热的游戏世界,为了铸造斩龙行会在游戏里的辉煌,为了创造一个属于英雄的年代,李逍遥凭着一身智谋与虎胆,执剑天下,扫清污浊、荡尽不平,最终登上了一代天王的宝座,并且抱得美人归。这是一个属于热血英雄的传说,一个群雄并起、烽火连城的虚拟年代,讲述你从未听闻过的事,做你从未想过的事。游戏与现实细腻的交织,柔情与刚毅讲述传奇人生,在这里,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黑暗永远遮不住光明。侠肝义胆,群雄并起的江湖情怀不再只是梦境,正义和英雄的力量沸腾着每一位读者的血液,体验前所未有的侠义青春。
  • 九天魔皇

    九天魔皇

    白夜,性别:男,爱好:女,身份:异界人。他天性善良,却屠戮苍生,他出身地球,却震慑诸天!万界争锋,吾主沉浮。 新书《我在识海种了一颗豆》已发,欢迎观看。
  • 犹太人智慧全书

    犹太人智慧全书

    犹太民族并非上帝的宠儿,他们的成功是由苦难的历史铸就的。犹太民族长期饱受躁躏、放逐、杀戮,面对一次次灭绝之灾,他们在挣扎中流放,在苦难中生存,他们为了不被灭亡,在长期的流离逃难过程中,融合和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智慧精髓,并运用来开创自己的生存空间。在把所有民族优秀智慧融合和实践的基础上,犹太人在成功、信仰、教育、财富、经商、谈判、生存、生活、婚姻、处世、幽默等方面,创造并发展了一套属于自己独特而非凡的犹太智慧,这就是犹太民族发展历史和生存内核中最伟大、最神奇的力量。本书全面揭示了犹太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读者很好地学习和应用犹太人长期积累下来的财富智慧和成功经验,做生活和事业的赢家。
  • 韩先生,我想请你结个婚

    韩先生,我想请你结个婚

    黑暗中,她为救他,成了他的女人,他却隔天清晨匆匆离去。六年后,她进入他的公司,与他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识,但一切却悄然发生改变,他有了自己爱的人,她有了爱自己的人......她带着女儿疲于奔命,他重新进入她的生活,当他决定娶她时,她却淡淡一笑,转身离开……
  • 我恐多情损梵行

    我恐多情损梵行

    世间难得双全法,失了佛心负了情。终是孤魂难渡奈何桥,化作青石看前世今生,终是还不完的情,爱不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