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0800000005

第5章 悠悠千年话旌表(3)

1.孝女曹娥投江寻父

东汉时期,有位叫曹娥的女子,是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父亲曹盱是位巫师。有一年五月五日,县里举行迎江神的仪式。曹盱沿江跳舞迎接江神时不幸溺水而亡,尸体一直没有找到。曹娥年仅14岁,沿江大声痛哭,想要寻找尸体,哭声昼夜不绝,这样过了十多天,曹娥投江死去。县长度尚听说曹娥的孝行后,将曹娥改葬在江水南岸道边,并为其立碑,令邯郸淳撰写碑文。从此以后,在地方政府和一些文人学士的倡导和渲染下,曹娥的名声越来越大,被后人视为中国古代孝女的典范。北魏时期的姚女胜少年丧父,没有兄弟,母亲怜爱她,尽心守护养育她。姚女胜六七岁时,就有孝顺之心,别人提到她的父亲,她就哭泣垂泪,邻居们都感到惊异。姚女胜15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她不停地哭泣,好几天滴水不进,因哀伤过度而死。太守崔游为她筑墓树碑,亲自写了碑文,表彰她居住的里巷,还将她比作孝女曹娥,把她居住的里巷改为上虞里。曹娥的事迹影响深远,直到现在,浙江还有曹娥江、曹娥镇等地名。曹娥碑现已不存,碑文见《古文苑》卷十九。现录于下,供读者欣赏。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与周同祖,末胄荒流,爰兹适居。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以汉安二年五月五日时迎五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时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莫之有表。度尚设祭诔之,辞曰:

郁伊孝女,晔晔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仪。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室家,在洽之阳。大礼未施,嗟伤慈父。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是以眇然轻绝,投入沙泥。翩翩孝女,载沉载浮。或泊洲渚,或在中流。或趋湍濑,或逐波涛。千夫失声,悼痛万余。观者填道,云集路衢。泣泪掩涕,惊动国都。是以哀姜哭市,杞崩城隅。或有尅面引镜,剺耳用刀。坐台待水,抱树而烧。于戏孝女,德茂此俦。何者大国,防礼自修。岂况庶贱,露屋草茅。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越梁过宋,比之有殊。哀此贞厉,千载不渝。呜呼哀哉!铭曰:

名勒金石,质之乾坤。岁数历祀,立庙起坟。光于后土,显照天人。生贱死贵,利之义门。何怅华落,飘零早分。葩艳窈窕,永世配神。若尧二女,为湘夫人。时效仿佛,以昭后昆。

2.张敷思母哭父

南朝宋的张敷,生下来母亲就死了。张敷五六岁时,通过询问他人,知道了母亲早亡这件事,虽然他还是个孩子,就常有感伤思念的样子。张敷到了十几岁时,到处寻求母亲的遗物,母亲的遗物几乎都已散失,只得到一把扇子,于是将扇子小心翼翼地收藏在盒子里。每当感伤思念时,就打开盒子对着扇子流泪。看到姨母时,就悲伤抽泣。张敷的父亲亡故后,张敷服丧十多天后,才喝了一些水,丧葬事办完,他仍然不吃盐和蔬菜,身体消瘦得病。张敷的伯父每次劝他,张敷就更为悲痛,哭得死去活来。伯父叹气道:“我本想劝你节哀,可是你却更加悲痛了。”从此伯父也不再去劝他。不到一年,张敷就死了。皇帝听说后旌表他的孝道,追赠侍中,将他居住的地方改名为孝张里。

3.张志宽与母连心

唐朝的孝子张志宽,隋朝末年父亲去世,在为父守丧的过程中因悲伤过度而变得瘦骨嶙峋,邻里人常称赞他的孝行。当时有贼寇四处抢掠,因为听说张志宽的好名声,独独不侵犯张志宽居住的地方,邻里百余家因此而免于灾难。后来张志宽做了一里之长,一日忽然心神不宁,急忙跑去找县令,要请假回家。县令看他焦急,问出了什么事情。张志宽说:“我的母亲肯定出什么事情了。过去母亲觉得不舒服,我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我刚才感到心痛,母亲一定是病了。”县令听后很生气,对张志宽说:“你这简直是妖妄之辞!”一怒之下把张志宽关进了监狱。县令派人去看张志宽的母亲,没想到果如张志宽所言。县令非常惊异,宽慰了张志宽,放他去看望母亲。等到母亲去世,张志宽背土筑坟,在墓旁盖了小屋守孝,亲手种植了千余株松柏。唐高祖李渊听说后,派遣使者前往吊唁,旌表了他居住的里巷,还封官赐物给地。

4.刘氏尽心孝顺婆婆

明朝有个刘孝妇,服侍婆婆非常恭谨。有一次婆婆患病,刘氏刺破身体用血和药给婆婆服用。丈夫去世后,刘氏种菜供养婆婆。婆婆后来患病不能动弹,刘氏昼夜侍奉汤药,为婆婆驱赶蚊蝇不离身边。婆婆身体溃烂,席上生出蛆虫,刘氏为她咬掉蛆虫,以后就不再生蛆虫了。婆婆病危时,刘氏割下自己的肉给婆婆吃,婆婆稍微转好了一些,一个月后去世了,棺木停放在屋旁。刘氏想送棺木回乡与公公安葬在一起,但没有这个能力,为此痛哭了五年。明太祖知道后,派人赐给刘氏一套衣服,二十锭钞,令地方官将棺木送回安葬,在刘氏的家门予以表彰,免除了徭役。

5.曹溥孝母

清朝南通州余西场人曹溥,是余西地区家喻户晓的大孝子。4岁时父亲去世,多亏母亲梁氏将其教育成人。曹溥侍奉梁氏非常孝顺。曹溥刚17岁的时候,梁氏瘫痪,卧床七年不能动。曹溥倾尽家资遍寻名医为母亲治病,但都未痊愈。在这七年之中,曹溥日夜陪伴母亲,亲自扶抱着母亲,亲自为母亲调制饮食,脏衣便器亲自洗涤。梁氏去世后,曹溥哀痛至极。以后每逢忌日,都要祭祀母亲,俯地号哭,等曹溥年老时还坚持这样做,对母亲的哀悼,终身如一日。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十三人物志中有曹溥传;在余西场示意图中,明确标注了“皇清旌表孝子曹溥之坊”的位置。嘉定《曹氏家谱》列传中,除详细记述曹溥孝母外,还记录了官员对其表彰:“圣朝以孝治天下,乾隆二十年,蒙督学梦公麟,州守王公继祖给《敦伦风世》匾额,载入盐志;乾隆二十六年,又蒙督学刘公墉,州守张宗衡给《莱衣继美》匾额,加批载入州志,崇祀忠孝祠。”

再来看两个兄弟之间相互友爱的例子,他们在遇到灾祸时都先想着对方。

1.姜肱与弟弟“大被同眠”

东汉时期的彭城人姜肱,与两个弟弟都以孝行闻名当时,彼此间相互关爱,常常同起同睡,结婚了还不忍心分开。“大被同眠”“情重姜肱”都是指的此事,比喻兄弟之间的友爱。姜肱和弟弟有一次夜里赶路遇上盗贼,盗贼想杀人灭口,姜肱兄弟两人都争着去死,盗贼最后把二人都释放了,就抢了些衣服钱财。姜肱学问做得很好,远方的学者三千多人都前来请教。皇帝听说了姜肱的贤孝,想征召姜肱当官,但姜肱不应征聘。皇帝曾想让画工绘下姜肱的样貌,打算宣示朝野。但姜肱谢绝了皇帝的好意,他躺在幽暗之处,用被子把脸遮住,说自己患了头晕症,不能见风,到最后画工也没能见上姜肱一面。

2.郎方贵兄弟争死

隋朝时期的郎方贵是淮南人,和堂弟郎双贵一起居住。开皇年间,郎方贵因为外出遇上下雨,淮水水位泛长,在渡口借渡时,船工发怒,把郎方贵的手臂打折了。郎方贵回到家中,郎双贵看到哥哥的手臂大吃一惊,赶紧问是怎么回事。郎方贵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弟弟。郎双贵越想越气愤,于是跑去渡口找到那名船工为哥哥解气,没想到一气之下将船工殴打致死。守渡口的人捉到郎双贵送到县官那里。县官询问具体情况,认为郎方贵应当负主要责任,应当被处死,郎双贵连坐,应当流放。兄弟二人争着做首犯,县官不能决断,于是把兄弟二人送到了上一级的州府。兄弟争着把罪过揽到自己身上,州官也不能定断,二人争着要投水自尽。州官把这些情况上报给皇帝,皇帝听到后感到很惊异,特别宽恕了兄弟二人的罪过,还旌表了他们的门闾,赐帛百段。郎方贵后来还做了州主簿。

(三)累世同居

累世同居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家庭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小农家庭来说,他们是“大家庭”,几世同居,过着财产公有、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集体生活,被称为“义门”,奉为社会楷模。史书中还有“累世同爨”、“同居合爨”等说法。“爨”是指灶,“同爨”、“合爨”、“共爨”等都指同灶炊食,一起同居,不分家,都是指的这种大家族。宋朝时期,有户陈姓大家族,十三世同居,长幼有七百余口,不雇一个佣人,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和睦,没有一个人乱传闲话。陈家每次吃饭时,大家都一起坐在一个大厅堂里吃饭。陈家养了一百多只狗,也都在一个槽子里吃食,如果有一只狗还没来,这一群狗都会等它,不肯先吃。数百人同居共食的大家庭,要有相应家规约束才能保证家庭生活有序有效地运行。陈家就有家法来规范子孙,有专门管事的人员,还建立了书堂教诲儿孙。

在正史中,这种累世同居的记述多放到《孝友传》和《孝义传》中,其实仍与孝悌观念密不可分。孝是敬顺父母,悌指友爱兄弟,一个人如果能善待父母兄弟,推而广之,就能忠君爱国。而且这种大家庭对周边的居民有着较大的影响,政府还可以通过这些大家庭加强对地域的控制,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这种同居的大家族给予嘉奖。以下是几个同居大家庭的例子。

1.张公艺百“忍”持家

郓州寿张人张公艺,正德修身,礼让齐家,从北齐至唐朝九代不曾分家,在北齐、隋朝、唐朝都曾被旌表。唐高宗去泰山封禅路经郓州,早听说张公艺一家的大名,便前往张公艺家,想询问为何能九世同居,家道还如此仁善和睦。张公艺听说了皇帝的来意,随即让人取来纸笔,书写了一百多个“忍”字。高宗看后感慨万千,为之流涕,赐给张家丝织品作为褒奖。张公艺是我国历史上治家有方的典范。据说他的族人曾把张公艺一生中忍让的事迹记录下来,写了一部《张公百忍全书》,其中的《百忍歌》在民间流传很广。

2.刘君良六院共一庖

刘君良是瀛州饶阳县人,四世同居,族兄弟之间就如同亲兄弟,家门之内即使是一斗粟一尺布都无所私。隋朝大业末年,天下闹饥荒,刘君良的妻子劝刘君良与兄弟分居。妻子怕刘君良不同意,于是想了个办法,窃取院子中树上的幼鸟,交错放在巢中,使群鸟争斗鸣叫。家里人都感到奇怪,妻子这时对刘君良说:“天下就要大乱了,在这争斗之年,禽鸟尚且争斗不相容,何况人呢。”刘君良听从了妻子的建议,与兄弟分居。一个多月后,刘君良才知道中了妻子的诡计。半夜里,刘君良揪着妻子的头发大呼:“你是破家之贼啊。”他召集来各位兄弟,涕泪交加以实相告,当天晚上就休掉了妻子,又与兄弟们同住在一起,情谊与当初一样。此时天下大乱,乡人们都依着刘君良家修筑土城,有数百座之多,因此命为义成堡。唐朝武德年间,深州别驾杨弘业到刘君良家中,看到六院共用一个厨房,子弟都很有礼节,赞叹而去。贞观六年(632),刘君良一家被旌表。

3.张闰叔侄互谦互让

张闰是延安延长县人,八代不曾分家,家中有一百多口人,没有碎语闲言。每天,姑娘和媳妇们聚集在一间屋子里做针线活,做完后就收集起来存在一间库房内,各自的屋中都没有私藏。家中有幼童啼哭时,伯母叔母们看到了就抱起孩子,给孩子喂食。家中的某个媳妇回娘家探亲时,其他的媳妇就共同给留下的孩子哺乳。大家在一起亲密无间,女人们不在意谁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们被大人们一起抚养,也弄不清谁是自己的母亲。张闰的兄长张显去世后,张闰便把家中事务托付给侄儿张聚。张聚推辞道:“叔叔,您才是父亲辈,叔叔应当主持家中事务。”张闰说:“侄子是嫡长子,兄长去世后,侄子应当继承,管理张家。”两人谦让推辞了很久,终于托付给了张聚。张家良好的家风令人羡慕,即使官宦之家也自叹不如。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朝廷旌表了张家。

4.“孝义之门”浦江郑家

浦江人郑濂一家,也是世代住在一起不分家的大家庭。祖上曾被旌为“义门”,还曾被表为“东浙第一家”。每遇战祸的时候,因为家族的好名声,郑家往往避过灾祸,还能保全附近的居民。郑家经宋、元、明三朝,历时三百多年。

按照郑氏家法,由一个人来管理家族中的事务。郑濂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他的弟兄们也因此逐渐显赫。郑濂去京城,太祖问他如何治理才能使家族长久地维持下去。郑濂回答说:“恭谨地遵守祖训,不听妇人之言。”太祖认为很有道理,还赐给他水果。郑濂拜谢了赏赐,把水果揣在怀中回到家中,将水果剖开分给家人。太祖听说这件事后很是赞叹,想要赐给郑濂官职,郑濂以自己年老而推托掉了。

有人状告郑家人结交奸人,官吏来郑家抓人,郑家兄弟六个都争着想去,郑濂的弟弟郑湜主动跟着官吏前往京师认罪。当时郑濂在京师,告诉郑湜说:“我是长兄,应当去顶罪。”郑湜说:“哥哥您年纪大了,还是我自己去吧。”两个人争着要入狱。太祖听说这事召见了二人,说道:“有这样品行的人,可能跟着别人去犯罪吗?”于是就宽恕了他们,并马上提拔郑湜为官,还命令他推举几人做官。郑湜推举同郡的王应等五个人,太祖都赏赐了官职。郑湜后来当官很有声誉。

同类推荐
  • 古寺之谜

    古寺之谜

    悬空寺作为现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为什么能悬而不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古已有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究竟源自何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屋脊上的“白宫”最初是为女人而建?杭州灵隐寺中是否有那位传说中的济公?雍亲王的府邸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庙,是出于孝心还是另有目的?法门寺何以能使整个大唐帝国疯狂,它的地宫中埋藏了怎样的天机? 千年古寺,衍生无限传说:匪夷所思的佛像传奇,珍贵无比的佛家法器,趣味浓郁的佛国典故,神奇诡秘的佛教传说。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探索中国二十座著名古寺。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世纪大讲堂:中国的困惑

    世纪大讲堂:中国的困惑

    《世纪大讲堂》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档坚守“思想性、学术性”,有着强烈文化抱负的周播节目,在中国文化界、传媒界有着极高的口碑。本书以“经济转型、宪政反思、医疗改革、教育回归本质”等社会焦点问题为核心,与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一起反思中国三十年改革取得的经验与成绩,并对其中的社会冲突矛盾和未来前行路途中的困惑进行思考。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山东大鼓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哲人孔子传

    哲人孔子传

    本书更主要从《论语》取材,参酌《史记》《孔子家语》《四书》《春秋》等典籍,加上推论引证,排出孔子一生言行的时序,夹叙夹议至圣在华夏文明集大成复创新局的不朽地位。针对一些旧说也提出质疑,而孔子从年轻至耄耋,一生思想的蜕变历程也依经解经,清晰呈现,合乎夫子自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绝色商娇

    穿越之绝色商娇

    “对,就是这样。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为了防止宇宙被坏,为了,呵呵,说大了,重来一遍!!为了前世未完成的梦想,为了今生绚烂的未来,为了这世界因我而精彩,我,韩思思,郑重决定,要做一个巾帼商人,我要赚遍世间财富,我要——我还要——”~给你不一样的穿越感受,构架恢弘的架空大作,“推荐+收藏”,你在还等什么?
  • 心怀野念

    心怀野念

    日常生活里有一种慢性毒素,中了这种毒的人会渐渐对一切失去渴望,他们机械地生活,内心麻木,没有任何激情与冲动;对一切事物懒于关注,惰于思考。作者西门媚以多年专栏作家之透彻笔力,将生活的话题一一道来。她想把她的作品写给心怀野念的人看,这些人可能是少数,但是存在,存在于不同的群体,只因为一些内心的野念,他们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他们生机勃勃,与众不同。
  • 医妃火辣辣:王爷宠不停

    医妃火辣辣:王爷宠不停

    救了他,爱上他,倾尽一切的嫁给他。她是他的正妻,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他伤害,甚至险被他打死,心灰意冷。从此天高海阔,凭借一身医术,天下任她逍遥。当真相被揭开,他终于悔恨不已,想要挽回却已无她的踪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开挂的炮灰

    开挂的炮灰

    一天不秀,浑身难受,秀啊秀,秀成了一代传奇。这是一本主角掌控了异变之书,一时秀一时爽,一直秀一直爽的故事。最开始,宁远被尊称为【宁先生】,后来大家觉得他是【当代宁树人】,再后来他是【传奇】……他是【守护神】……最后人类共称他【宁师】。多年后,但凡涉及异变的书或资料,开头必有《宁师曽言》或者《宁师曰》等等。他制定了修炼规则,他解惑授道、他测绘了精神世界,他阐述了无数未知,他……他只想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一个得到了金手指的炮灰。————PS:已有完本精品老书《洪荒之妖皇逆天》,欢迎雅正。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我家男神有点皮

    我家男神有点皮

    失败的婚姻=一个能说会道刁钻多事的婆婆+一个爱胸爱腿妈都对的丈夫。25岁的童话甩掉了衣冠禽兽沈某人,被父母又一次催促嫁人相亲。这次的相亲对象,是一个在C市最高档的咖啡厅点了杯冰水的男人。
  • 劝行乐

    劝行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魂武至尊

    魂武至尊

    天朝高中生意外穿越到灵武大陆,附身在凌家废物少爷身上,阴差阳错开启魂珠,得远古强者传承,逆天修炼,踏天而行,碎日月,断星辰,历诸天劫难,独战八方强者,我要这天地为我而颤抖,我要这万族美女因我而失眠……。
  • 山楂树的春天

    山楂树的春天

    著作收录了霍虎勇学生时代创作及发表的223首诗歌,是一部独具青春魅力的诗集。 出生于农村的霍虎勇朴素而真诚,他的笔调深沉,辛辣,平实。这位才华出众的青年诗人有着众多的读者群,尤其他的情诗颇受年轻男女喜爱,甚至捧为经典。
  • 血铭缘前

    血铭缘前

    莫名其妙的车祸,莫名其妙的穿越,是选择听天由命,梦沉他乡吗?还是选择窥破迷雾,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