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200000002

第2章 贝多芬传 (2)

]军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从1796至1797的两年时间里,他将弗里贝格的战斗诗篇谱成了曲,即一首是《出征歌》;一首为合唱曲《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民族》。虽然他歌颂大革命的敌人,但大革命已经征服了世界,更征服了贝多芬的心。从1798年起,奥地利和法国的关系仍旧紧张,可贝多芬却同法国人,及其使馆,甚至是刚到维也纳的贝尔纳多特将军有着密切的往来。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贝多芬倾向于共和的感情更加坚定,而且在他以后的岁月中,这种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施坦豪泽为贝多芬画了一幅肖像,十分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形象。同贝多芬后期的那些画像相比,这幅画像仿佛如盖兰[盖兰(Pierre-Narcissc Guerin,1774—1833),法国名画家。所绘拿破仑像为其年轻时之姿态。

]画的拿破仑画像一般,能够准确地透过那张严峻的脸孔,感受到拿破仑的勃勃野心。画中的贝多芬比实际看起来略显年轻,消瘦的身躯十分挺拔,上衣的高领使他头颈僵直,目光显示出不屑和一点儿紧张。他知道自身的意志所在,更相信自己的力量。1796年,他曾这样写道:“勇敢不屈!即使身体虚弱,可我的才华必将得到成功……二十五岁!这不已经到了吗!我二十五岁了……这一年,我必须将自己显示出来。”[这段时间,贝多芬崭露头角。1795年3月30日,在维也纳首次举行钢琴演奏会。

]伯恩哈德夫人和格林克说贝多芬是高傲的,而且举止粗俗,态度阴郁,说话时还带有浓重的家乡口音。但是,唯有几个密友才真正了解他那隐藏在这种傲然的笨拙下的善良的心。在贝多芬写给韦格勒的信中,开头便是:“譬如说,我发现某位朋友手头拮据:如果我不能在经济上接济他,我只要坐到书桌前,不多一会儿工夫,便能使他摆脱困境……你看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出自贝多芬1801年6月29日致韦格勒的信。1801年左右,贝多芬在写给里斯的信中也提到:“只要我有钱,我就不会让我的朋友有任何匮乏。”

]随后,他继续写道:“我的艺术应该为穷人们做点贡献。”

但是,在1796至1800年之间,苦痛已经敲响了贝多芬的人生大门,它缠住了他,不再离去。贝多芬的耳朵的重听现象越来越严重[1802年,贝多芬在遗嘱中说到自己的耳聋情况已经有六年了,即1796年就有了。我们注意到,在他的作品目录里,只有第一号作品(三支三重奏)是创作于1796年之前。第二号作品头三支钢琴奏鸣曲是1796年3月创作的。由此可见,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他耳聋后创作的。

关于他的耳聋,克洛兹·弗雷斯托医生曾在1905年发表过文章,其中说到贝多芬的这个病是受一般遗传的影响,或许与他母亲的肺病也有关系。当时,贝多芬的耳聋情况日益加重,但他并不是完全听不见,他对低沉和高亢的声音还是有感知的。据说贝多芬在晚年时期,曾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则用牙咬着。作曲时,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听。1810年左右,机械家梅尔策尔为贝多芬特制了一副助听器,至今仍保存在波恩城内的贝多芬博物馆里。]。耳朵里昼夜不停地嗡嗡作响,听力越来越差,内脏也让他痛苦不堪。对于这种情况,他独自忍受了好几年都没对别人讲过,甚至对他最亲爱的朋友也没提过。他总躲着别人,一个人将这个可怕的秘密深藏心底,以免被人发现自己的残疾。直到1801年,他再也无法隐瞒了,他绝望地告诉了他的朋友中的两位:韦格勒医生和阿门达尔牧师。

他在写给阿门达尔牧师的信中写道:

“我最亲爱、善良、真诚的阿门达……我多么希望你能长时间地陪伴在我身边啊!你的贝多芬现在太不幸了。你知道,我自身最高贵的部分——我的听力,它在逐渐下降。当我们在一起的那段时光里,我就发现了一些征兆,但我一直瞒着你和其他人。可是从那之后,情况越来越糟糕了……你说我的病能治好吗?我当然是抱有这种幻想的,但是希望似乎很渺茫。我清楚这类疾病是无法医治的。我不得不悲惨地生活着,逃避我挚爱的、对我的生命来说举足轻重的一切。我生活在一个悲惨、自私的世界里!……我无奈地栖身于凄惨的听天由命之中!当然,我试图要战胜所有的灾祸;可那又怎么可能呢?……”

他在写给韦格勒的信中说:

“……我活在一种凄惨的生活里。两年来,我不敢与任何人往来,因为我不能与人交谈:我是一个聋子!如果我所从事的是其他职业,或许还可以维持,但在我干的这一行里,这无疑是一种可怕的情况。对于我的那些敌人,他们又会怎么说!……在剧院里,我必须尽可能地靠近乐队,不然我根本听不见演员们在说些什么。如果我坐得稍微远一点,我甚至连乐器和演唱者的高音都听不见。当别人说话声音很轻时,我几乎听不见;可是当人家大声叫喊时,我又无法忍受……有时,我会诅咒自己的一生,而普鲁塔克引导我要学会听天由命。但可以的话,我更喜欢与命运挑战;然而,在我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我仅仅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听天由命!多么伤心的避难所啊!而这却成为我剩下的唯一出路!”

这一时期,贝多芬将自己这份悲剧式的愁苦表现在了他的一些作品中,例如作品第十三号《悲怆奏鸣曲》(创作于1799年),尤其是作品第十号钢琴曲《第三奏鸣曲》的“广板”(1798年)。事实上,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并不全是愁苦的。他还有许多作品,诸如欢快的《七重奏》(1800年)、清澈的《C大调第一交响乐》(1800年)等,都反映着年轻人的无忧无虑。想来,或许他用了一段时间来让心灵习惯这种痛苦。心灵如此需要欢乐,一旦没有欢乐,它就要自己制造欢乐。当“现在”过于残酷时,它只好活在“过去”里。

过去的幸福时光不会转瞬即逝,即使它不复存在,它的光芒也会长久地照耀着。在维也纳,孤单、痛苦的贝多芬时常沉浸于对故乡的思念之中,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七重奏》中以变奏曲形式出现的“行板”的主题就是一支莱茵地区的歌谣。《C大调交响曲》也是一个描绘莱茵的作品,是青年人笑迎梦幻的诗篇。它是快乐的,也是为爱情苦恼的,人们可以从中品味到取悦心上人的欲念和希望。但是,在某些段落中,在引子里,在低音乐器的明暗对比里,在荒诞古怪的戏曲里,人们万分激动地发现,在那青春的面庞上看得见未来天才的目光。那双眼睛恰如波提切利[波提切利(1445—1510),文艺复兴前,意大利著名画家,《圣家庭》中的婴儿即耶稣,故提及未来的悲剧。

]在《圣家庭》中所画的婴孩的眼睛,而从中也可以窥视到那不久将至的悲剧。

除了这些肉体的痛苦,贝多芬还有一种苦痛。韦格勒医生说,在他眼中,贝多芬始终是一个充满爱,具有强烈热情的人。这种爱一直都是那么的纯洁、无邪,激情和欢愉之间没有丝毫关系。而现代人常常将这两者混淆,这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对爱的愚昧无知,不懂得什么是激情以及如何难得。在贝多芬的心灵中,蕴藏着某种清教徒的东西,他厌恶粗俗的谈论和思想,但对爱情则是深信不疑,有着一丝不苟的看法。据说,贝多芬不能原谅莫扎特,因为莫扎特糟蹋自己的才华去写《唐璜》[唐璜,欧洲传说故事中一位有名的风流浪子,莫扎特曾为歌剧《唐璜》作曲。

]。他的挚友辛德勒肯定地说:“贝多芬一生洁身自爱,从未有过任何道德缺失。”而这样的一个人,似乎生来就要受爱情的欺骗,成为爱情的受害者。的确如此,贝多芬不断痴情地去爱,不停地追逐快乐的梦想,可是当梦想破灭时,随之而来的是无比痛苦与煎熬。他无奈地处在热爱与高傲反抗的交替之中,但仍坚持寻找最丰富的灵感源泉,直到年事已高,他那激昂的性格才隐忍于悲苦之中。  1801年,令贝多芬倾心的对象似乎是茱丽塔·圭恰迪尔,他那支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的乐曲(第二十七号之二,创作于1802年)题名就是献给她的。他在写给韦格勒的信中说道:“现在,我的生活变得有趣多了,而且我开始习惯与别人交流了……我有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一位温柔可爱的姑娘。她爱我,我也很爱她。这是我两年来第一次拥有的幸福时光。”然而,他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首先,这段看似美好的爱情使他真实地感受到自己是个残疾人,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娶这个女子,他进退两难。

其次,茱丽塔是个风骚、稚气,而且非常自私的人,这让贝多芬很苦恼。1803年11月,茱丽塔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这种爱情是最能摧残心灵的,然而对于贝多芬来说,他的心灵已经被病魔弄得非常脆弱了,这种重击很可能摧毁他的心灵。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几乎到了死亡边缘。他对生命和爱情充满了绝望,他甚至写好了给两个兄弟约翰和卡尔的遗嘱,上面说道:“等我死后才能拆阅并执行。”可以说,这是一种反抗与撕心裂肺的呐喊。这种呐喊真是令人心酸欲碎,他几乎想到要自杀,但幸运的是他那坚韧顽强的道德观念阻止了他。[贝多芬在遗嘱中说:“教育好你们的孩子,只有高尚的德行才能真正使人获得幸福,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当我处于苦难之中时,是道德支撑着我。全亏了我的道德与艺术,我才不至于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贝多芬在写给韦格勒的信中说道:“假如我不知道人只要还有能力去做有意义的事,就不应该轻易结束生命的话,我想我早已离开了人世,而且是自行了断的。”

]可是他痊愈的最后一点希望也都破灭了。“甚至曾经一直支撑着我的那份崇高的勇气也突然消失了。噢,上帝啊,赐我一个真正快乐的日子吧!哪怕只有一天!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快乐的声音了!我的上帝,我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它啊?……永远也见不到了吗?——不,这太残酷了!”

这是临终的悲鸣。但是,贝多芬又活了二十五年。他那坚强的性格使他不屈服于挫折。

“我的体力与智力都比以往有所增加……我的青春,没错,我能够感受到它,它似乎刚刚开始。我每天都在接近我可以预见却又无法确定的目标……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疾病的折磨与困扰,我将要拥抱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什么是休息。可惜的是,我不得不花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去睡觉。但愿我真的能从疾病中得到解脱,即使一半也好。……不,我无法继续忍受下去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无法使我彻底屈服。啊,如果能千百次地享受人生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这种爱情、这种痛楚、这种意志、这种时而沮丧时而骄傲的感情交替、这些深藏内心的悲剧,都反映在他于1802年创作的伟大作品之中:如《丧礼进行曲》(作品第二十六号)、称作《月光曲》的《幻想奏鸣曲》(作品第二十七号)、《第二奏鸣曲》(作品第三十一号),其中还包括雄伟而凄婉的独白式的戏剧化吟诵;献给亚历山大大帝的《小提琴C小调奏鸣曲》(作品第三十号);《克勒策奏鸣曲》(作品第四十七号);根据盖勒特[盖勒特,德国启蒙运动作家、诗人,其作品颇为世人称道。贝多芬曾为他的《宗教圣歌和歌曲》谱曲。

]的歌词编写的六支英勇悲壮的宗教曲(作品第四十八号)。1803年的《第二交响曲》则更多地反映了贝多芬年少时的爱情,从这支乐曲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意志占了上风。一种无法抗御的力量把他的忧郁一扫而光,沸腾的生命力量掀起了音乐的终局。贝多芬渴望拥有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无法挽回:他渴望痊愈,渴求爱情,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在上面提到的这些作品中,有好几部表现出强烈和紧凑的战斗感,这些进行曲使人们的精神为之震撼。这在《第二交响曲》的“快板”和“终曲”中非常明显,特别是在《献给亚历山大大帝的奏鸣曲》的第一章中,激昂壮烈的气概表现得更加突出。这种音乐所蕴涵的英雄气概令人们联想到产生它的那个时代。大革命已经波及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也加入其中。骑士德·塞弗伊德说:“他同挚友在一起时,会很开心地谈论政局,并用超于常人的聪明头脑、清晰明确的目光发表评判。”他将所有的同情都投入到革命思想之中。

同类推荐
  •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山西关夫子——关羽,生前为将、为侯;死后封王、封帝;成圣、成神。他的传记载于史籍,他的故事在说话、话本、小说、稗史以及民间口头演绎流传;他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勾画塑造;他的道德情操被讴歌赞颂;他的“神灵”被膜拜奠祀,以致于“庙食盈寰中,姓名遍妇孺”,成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极高,影响久远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他的崇拜长期不衰。非但如此,就是在国外如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关羽也受到相当的崇敬,有众多的信徒。
  • 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传

    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传

    林家翘先生学贯中西、著作颇丰,被公认为当代国际应用数学泰斗、世界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曾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海森堡猜测”问题。林家翘先生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于晚年返回母校清华大学,主持创立“周培源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为新一代科研人员提供了平台、指明了方向。本书系统梳理了林家翘先生在求学与科研各个阶段的经历,全方位展现了这位学术大师的人生轨迹。全书约10万字,分14章。
  •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希腊文学大家,古罗马文学大家,意大利古代文学大家,英国古代文学大家,法国古代文学大家等世界古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神秘刘家

    神秘刘家

    故事很精彩,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都是从这一个一个自己写出来的,非常不容易啊。
  • 员工心理健康呵护与自我疏导

    员工心理健康呵护与自我疏导

    随着社会压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健康影响人生。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及时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呵护与自我疏导,是十分必要的。本书从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各方面心理问题着手,让读者以阳光的心态看待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从而赢得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人生。
  • 我的银红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银红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主要收录了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年生活的文章,包括当时留学热的时代背景、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生活、选择梵文专业的前情后果,并对其倾注近十年的热情和辛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还回顾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的生活状态,着力描写自己在轰炸和饥饿的交相压迫下坚持完成学业,以及遭遇美好的情愫并怀念德国师友等内容。
  • 快穿治愈反派男神

    快穿治愈反派男神

    风铃突然猝死,被强迫绑定了一个系统,为了治愈反派男神维护世界稳定,她遇到各路男神,残暴王爷,呆萌魔尊,妖媚国师,禁欲和尚,霸道总裁,末世丧尸王,腹黑阎王,霸道小狐狸,.....可是为什么最后都是他一个人呀,你还想逃到哪里去,1v1
  • 惊世第一魅妃:巅峰元素师

    惊世第一魅妃:巅峰元素师

    洛清瑶,贵为天命贵女,为守护家族陨落,重生成废物邪眸少女!什么,天命魔体,妖眸祸世,本小姐阴你终身难忘!什么,阳寿已尽,天生煞星!本小姐先送你上路!这一世她必遮掩绝世风华,做个彻彻底底的恶女!又有谁知晓,诡异的双眸逆天改命,融合万物元素,天下万兽臣服于她!她曾以为她绝情绝爱,却不想被腹黑男缠住,“小清清,你抚摸了我的身,看了我洁白的肌肤……”“师兄,你发誓过绝不娶我!”“嫁给我,或者昭告天下,你怀了我的孩子!”某女嘴角抽搐,“滚——本小姐何时怀了你的孩子!”
  • 吾家冰山笑了

    吾家冰山笑了

    前世,她到死也没能得到他的爱,自诩为最薄情的他其实最痴情;重生后再次睁开眼睛,她看到了自己团子似的身板,身体里还多了个智脑系统,哦不!是智障系统!“小智,能别在我脑袋里吃薯片吗?”“不可以,系统也有吃零食的权利!”于是脑内响起了一阵咔哧咔哧啃薯片的声音。【系统】智脑0:我是来帮助你弥补前世的遗憾,实现你未曾实现的你和他的……羁绊。寒莫琛:“你也是被父母抛弃的吗?刚巧,我也是。”寒阡晓:“那我们还有家吗?”寒莫琛:“你来了,就有了。”我不要未来,只要你来。
  • 禅定荒野

    禅定荒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 异龙传之俾格米龙骑士

    异龙传之俾格米龙骑士

    “昨天,我被一个龙从动物园的笼子里给劫走了。”自从皮皮被人贩子从丛林的家中卖到动物园之后,她的世界就只剩下一方围栏,在这围栏里,她和她的朋友巨猿作为动物园一景而存在。她梦想成为人类,梦想终有一天逃到笼子外面的那个世界去。谁能想到,一个晚上,巨龙扎东把她劫走,从此她开始了新的人生。皮皮骑在龙背上穿过岛之世界来到了她的新学校——居然藏在火山里!在这所专门培育龙骑士的学校里,吹响了皮皮传奇经历的序曲。学校的日子一波三折,而龙刺客也紧随而至。他们穿过大裂缝漂流到一座岛上,目标就是将所有的龙赶尽杀绝。现在,小小的皮皮需要拿出最大的勇气来。因为她是俾格米龙骑士,而这将是属于她的传奇。
  •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连纯慧这本《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以音乐人的视角解读西方音乐,尤其是欧洲古典和浪漫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众多的爱乐者近距离感受西方音乐人聚集于一本书所产生的共鸣。作者连纯慧让读者随音乐家的人生故事而翻腾起伏,共享音乐里你我也会经历的无常人生,并进一步阐述音乐名作的意境及其创作背后的艰难心路历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所揭示的人性与音符交织的艺术热情。
  • 南河古话

    南河古话

    全书共16万字,收录了《南河谣》、《刺猬告状》、《猴王抢亲》、《罗大人的亲家》、《蜘蛛精深潭捞金船》、《大雁往南飞》、《牯牛坟》、《驴头狼》等作品,荟萃了鄂西北地区的风俗、语言、自然环境、民间传说等。作者写得亦真亦幻,妙趣横生,可谓一部百读不厌的民间神话集、鄂西文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