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
飞机场边上,一家从沦陷区转移来的兵工厂,跟飞机修理厂紧靠在一起。兵工厂任务很重,不仅要生产枪支弹药,还要负责修复大量损坏的枪炮武器,从前线运来的废枪废炮,在厂房里堆积如山。
这天上午,火炮修理车间的主任张勇少校,背着手,巡视着踱进一个工作间,一个满身油污、军帽歪戴的修理兵,在张勇面前“啪”地立正:“报告长官!”
这个兵是修理班一班长、上士高山虎。张勇问:“什么事儿?”
“长官你来看,我有一项发明。”高山虎伸出油腻腻的手,拉着张勇走到车间后面的试炮场。那里摆着一门四零山炮,炮膛部位,附着一个铁皮箱子。
高山虎问:“长官,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像冲锋枪一样,既可以点射,又可以连发的火炮吗?”
张勇说:“不管什么火炮,都是填一发,打一发,那有能点射连发的?难道你这门炮有那个功能?”
高山虎说:“长官你看着。”说着打开炮膛部位附着的铁皮箱子,往里面填装了二十来枚炮弹,把炮口对着几百米之外的靶位,扳下了一下铁皮箱子上的一个小手柄,只听这边“嗖”的一声响过,远处靶位上,“轰”地就腾起一团烟雾。高山虎如此发射了三枚炮弹,果然跟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的点射原理相似。
张勇来了兴趣,说:“有点意思。如果我军现在的火炮都有这个功能,何愁消灭不了小鬼子?你刚才说,这炮还能连发?”
高山虎在那个手柄上拴了一根长长的绳子,说:“连发我还没试过,理论上是没问题的。为了安全,我们离远些。”他捋着绳子,拉着张勇走到安全距离,卧下后,猛地把绳子一拽,“轰轰轰……”一阵爆炸声过后,硝烟散尽,见山炮位置周围,散了满地的铁块弹片,山炮当然早没了影儿。那十几枚炮弹,在铁皮箱子里炸膛了!
张勇从地上爬起来,对着高山虎的屁股就是一脚,骂道:“他妈的,你想要老子的命?”
战争年代,这样的事故不算什么大事儿。
二
从东北到海南岛,日寇已占领了我半壁河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再加上国军的严防死守,日寇难以突破西南“天险”,才使偏安于重庆的国家机器,勉强得以运转。
越南、缅甸等一些东南亚国家,早被日寇攻陷。日寇从缅甸向云南推进时,遭到远征军李弥部的顽强抵抗,他们企图杀入中国西南“后院”的脚步,又受到阻碍。其时日军的空中力量,远胜国军,地面难突破,就从空中对我后方一些城市进行破坏。日机从缅甸机场起飞,常对昆明、贵阳、重庆等城市实施轰炸。国军航空队和美国援华“飞虎队”,对日机进行了有力的还击,双方三国的飞机,损失都很惨重。
飞机修理厂需要增加技术力量,高山虎因为脑子活,又上过中学,就被抽调了过去。那时飞机的科技含量,当然不能跟现在同日而语。没过多长时间,高山虎就成了一名出色的飞机修理机械师,并从士兵提为军官,担任了一个飞机修理组组长,可以独立组织修理人员对整架战伤飞机进行修复工作。
1945年初的一个上午,“呜呜呜呜……”,尖锐的防空警报响彻山城,日机又来轰炸了。重庆是国民政府所在地,机场上停放的战斗机,以及驻守的飞行员,都是国军空中力量的精华。飞行员们毫不含糊,在飞行一大队大队长熊俊中校的率领下,轰轰隆隆,十架机身涂有青天白日徽的美产战斗机,依次腾空而起,向敌机迎去。
二战期间,世界各国的战斗机,都是螺旋桨式,在机载武器装备以及作战性能上,也没有太大的差距。那时的战斗机,没有“空对空”航炮,当然更没有“空空”或“空地”导弹。机载武器主要是对地炸弹和远射机枪。对地炸弹的用途,是对地面目标实施轰炸;远射机枪的用途,一是对敌机进行攻击,二是对地面之敌进行扫射。那时中日间的空战,发生过因远射机枪的子弹打光后,飞行员打开舱门,拔出手枪,在空中互相射击的场面。
日军飞机对我国后方一些城市的轰炸,一次少则出动三两架,多则五六架。这次国军出动十架去拦截,原以为在火力上会占优势。但飞行员们升空后发现,此次来犯的,是一个庞大的空中编队,在数量上,是我方的两倍有余。大队长熊俊一边迎敌,一边将情况报告给地面指挥部。
当时重庆机场的飞机不少,但未升空的,只有八架具有作战性能,其他的都在修理和待修之中。
如果空中拦截不力,地面防空火炮对敌机是构不成太大威胁的,若让那么大个机群,飞到重庆城上空,那后果不堪设想!航空支队司令唐文治少将,毅然命令剩下的八架战斗机,全部升空参战。
八名飞行员接到命令,快速攀上各自的飞机,排在第一位的飞行二大队长启动发动机,刚要滑上主跑道,忽然接到指挥员命令:前方有障碍物,暂停起飞!他在座舱里一看,见前方不远处,飞机修理厂通往机场主跑道之间的飞机牵引道上,一架旧飞机,正在快速地滑向主跑道。
在塔台上亲自指挥的唐文治急了,连问左右:“那是谁?是哪个飞行员?”副官忙去清点人数,发现除了已升空的、和即将升空的十八名飞行员,其他待命的飞行员都在位。副官又打电话到飞机修理厂,一番折腾过后,待唐文治弄清那个开飞机的人,并不是飞行员,而是机械师高山虎时,高山虎已驾机升空几分钟了。
三
修理飞机不同于修理汽车。修理人员把飞机修好后,都要由专业试飞员来试飞,机械师那是万万不能把飞机开上天去的。
因抗战需要,国军飞行学员的学制,由先前的三年缩短为一年半。就是说,飞行员至少要经过一年半的专业培训,才能基本掌握驾驶飞机的技能。
而高山虎,因为修理飞机的需要,仅仅是在理论了解飞机的驾驶程序,他竟然就开着一架飞机升空了!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其实,驾驶飞机与驾驶汽车,有一个相同点:只要懂得理论,开动并不难。难的是,开动后的安全性。飞行员们学习飞行,最难过的一关不是怎么升空,而是升空后怎样安全返航。驾机着陆,要有相当的飞行技巧,很多飞行学员,起飞和空中动作没说的,但就是过不了最后着陆那一关,最终被淘汰。
高山虎没经过一次实际飞行训练,如果他的飞机侥幸没被敌机击毁,他要驾机安全返航,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弃机跳伞。而从战斗机内跳伞,那也需要技巧,跳出那一瞬间,飞机的飞行状态、飞行员的跳伞动作,那都是有讲究的。看来,高山虎驾机升空,已存了必死之念。
地面上的八架飞机,只升空了四架,远郊的空战好像已经结束了。先前升空的10架飞机,安全返航八架。
熊俊一出座舱,就问迎上他的唐文治:“长官,28号是谁驾驶的?如果不是他,我们今天的损失可能就惨重了!我军有飞机装备了那么先进的武器,我怎么不知道?如果现在有一百架那样的飞机,我们就有绝对制空权了。”
唐文治说:“驾驶28号机的不是飞行员,是机械师高山虎。你刚才说,那架飞机装上什么先进武器了?”
熊俊说,他们迎上敌机后,立即用机上的远射机枪,和敌人展开了激战。见敌机的正面火力凶猛,熊俊就拐弯想转到敌机的侧翼去,刚调过方向,忽见一架飞机摇摇晃晃地从机场方向往战场飞来。那架飞机时而平飞,时而左摆,时而右摆,有一刻还差点仰翻过去。那架飞机不像是在躲避攻击,而是像在进行空中特技表演。他想,那是哪个小子?这个时候还有心思玩花样!突然,那驾飞机的机头喷出一串烟火,又一串烟火,一连喷出了十来串烟火后,敌机群中,有一架坠毁,有一架在空中爆炸解体。
那时战斗机的油箱部位,都装有防弹钢板,远射机枪一般不容易击中油箱。熊俊疑惑:那架飞机上装的是什么先进武器,难道是火炮?
但见敌机群纷纷掉头,向南逃窜。那架飞机摇摇摆摆越过国军的机群,追了上去。熊俊看清楚了,那是前段时间他们大队送去修理的28号飞机。
熊俊说:“28号机速度太慢,是不大可能追上敌机的。如果高山虎的驾驶技术稍好点儿,打得再准些,敌机的损失一定非常惨重。可惜他打得没什么准头,机头冒了十多串烟火,才击中两架敌机。”
国军飞行员击落了一架敌机,己方被击落两架,加上高山虎击毁的两架敌机,此次空战,敌我双方战机损失及人员伤亡比例,均为3:2。
暂时没算上还不知下落的28号机和高山虎。
四
飞机修理厂的有关人员,全被叫到唐文治将军面前。厂长和车间主任们,都不清楚高山虎是怎么改装28号飞机的。一个修理兵说:“前天我们才把28号飞机修复。昨天高组长说:‘咱们组有一项绝密任务,就是给这架飞机安装一门冲锋炮,成功后,保证一家伙轰他好几架小鬼子的飞机下来。这是一项新技术,大家千万要保密!’他带领我们去兵工厂抬了一门没有炮座、只有炮身的四零旧山炮过来,然后拆下了飞机上的远射机枪,再把无座山炮安装了上去。高组长修理飞机的技术非常好,但没想到他还会开飞机。”
唐文治派出了一个连的搜寻部队,一路向南,去搜寻28号飞机和高山虎。28号飞机,那无疑是百分之百的坠毁。高山虎是个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万幸跳伞成功,找他回来,可让他对飞机上安装火炮的技术,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就算高山虎死了,找到飞机残骸,看看他对山炮是怎么改进的,弄清楚了,将这个技术在全军推广,会有重大意义。
一个月后,在川滇交界的群山中,搜寻部队找到了两架飞机的残骸,一架是28号飞机,另一架是日机,两架飞机坠毁的地点只相隔一千多米。28号飞机的前半截,被炸得粉碎,那门无座四零山炮,成了无数块废铁。
在28号飞机残骸附近,搜寻人员发现了一根细长的钢绳。
据分析,高山虎在感觉驾驭不住飞机时,果断地跳了伞,在跳出座舱的时候,拽住了那根细钢绳。细钢绳的另一端,是固定在“冲锋炮”“连发”手柄上的,他跳出的同时,也把“冲锋炮”的手柄拽到“连发”的位置。炮膛里剩余的炮弹,有几枚发射了出去,击中了前面一架敌机,另有几枚在飞机里炸了膛。
高山虎到底没有完全攻克火炮“连发”技术。所以,在没跳出座舱前,他不敢用手直接扳下“连发”手柄。
附近只找到一具遗骸,那是日军飞行员的。收搜人员一直没有找到高山虎。
高山虎是贵阳人,在两年前,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一家八口,全被日机投下的炸弹炸死了。
数年后,美国才开始在战斗机上安装航空火炮,航炮可点射,可连发,弹舱可容200枚以上的炮弹,这种战斗机称为“歼击机”。
高山虎的发明,其实科技含量并不太高。倒是他只懂一些飞行理论,就敢把飞机飞上天,那才是一个奇迹。
导致奇迹发生的原因,是国恨、家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