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3600000011

第11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5)

首先,广电工作者要根据“三贴近”、“走转改”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特别是要关注弱势群体,“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人民日报评论部:《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人民日报》,2011年5月26日。中国的目标是要建成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温暖的社会。一个社会的实际温度不能靠少数富人和强势群体的感受来判定,而应靠弱势群体的感受来衡量。其次,要继续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广播电视问政一类节目,同时使领导干部述职会、竞聘会及事关公共利益的听证会等直播常态化;使广播电视成为群众的话语平台、参政问政的平台,成为群众同干部交流甚至对其监督的平台。再次,广播电视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汇聚民意、了解民情、反映民声。

总之,广播电视传播既要体现党的主张,又要反映民声,把二者统一起来,一方面使党的主张充分地尊重、体现和反映民声,另一方面又要维护党的方针政策的严肃性。

党的主张和民声的基本方向是一致的,但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因此,在反映民声的过程中,对有些民声要加以理性的甄别和引导,不能超越阶段,不能哗众取宠。要把顶层设计和现阶段的国情实际与改革步骤结合起来,把“大道理”同“小道理”结合起来,从而求得党的主张和人民心声的合理结合、和谐共振。

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的统一

所谓社会舆论,有专家称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基于一定的需要与利益,针对特定的社会现实(如人物、人群、事件、问题、现象等)公开表达的态度、意见、要求和情绪,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而形成的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而所谓舆论引导,指的是相关主体运用大众传媒以新闻舆论的形式倡导、涵化和培育主流价值及思想意识的方法、策略和效能。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存在两个舆论场,即由政府主导的主流舆论场和由民众主导的社会舆论场。广播电视只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的统一,才能协调好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下情上报,上情下达。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现实重要意义

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加之改革的深入,各种矛盾交织交错;还有新媒体的兴起带来的舆论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格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由于舆论导向关乎人心向背,人心向则江山稳,人心背则江山垮,所以几代领导人一再强调要“政治家办报”,提出了导向问题的“福祸论”、“利误论”。习近平同样强调:“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过去谈到舆论导向,往往是指由党和政府主导的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也改变了舆论场的格局。研究表明,现阶段,超过40%新闻的首报者不是传统媒体,而是普通民众通过“自媒体”实现的。普通民众对于各类新闻几乎无处不在的接近性显然使专业媒体望尘莫及。此外,新媒体作为一种独立于传统媒体的力量,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而且成为社会舆论场的主要营造者,对传统媒体营造、倡导、呈现的主流舆论场形成严峻挑战。

媒体这个曾经是传者的传媒、专业者的专利,如今演变成它既是传者的、又是受者的;既是高端的,又是“草根”的,而且新媒体正在由“草根”向“主流”嬗变,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权益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自由表达实现社会参与;而新媒体的出现则使人们的自由表达进入了“低门槛”甚至是“零门槛”时代,使中国进入一个民间思想家、民间评论家辈出的时代,进入了“大嘴小嘴都说话的时代”。正是由于有了互联网,弱者也有了自己发声的机会与平台,普通民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也不再因为“人微”而“言轻”。张振华:《新世纪10年新闻传播理念的诸多变革》,《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第3期。

总之,随着社会舆论场的场强越来越大,如果传统媒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身度外,顾左右而言他,不要说引导舆论,恐怕连固有的阵地都会丧失。因此,传统媒体应积极跟踪、回应社会舆论场,对之加以引导,甚至通过议程设置加以主导。

(二)处理好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的关系,开创舆论引导新格局

胡锦涛在2008年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提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意味着在舆论问题上,要由过去单纯重视和强调传统主流媒体营造的舆论场和舆论导向,向同时关注新兴媒体营造的社会舆论场及其导向的转变;从过去单纯强调舆论导向同时强调必须“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转变。这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传统舆论观的一种丰富和发展,是适应时代变化的新的和更为全面的舆论观的再造与重构。“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首先,在重大活动、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新闻报道上,要寻求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最佳公约数,使不同舆论场的声音能够统一协调起来,达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其次,新兴媒体要主动、积极地配合传统媒体、主要是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主流媒体运用‘美声唱法’,新兴媒体则可以是‘通俗唱法’;主流媒体有时低调一些,新兴媒体不妨张扬一些。第三,既把握好主流媒体的‘正音’,又处理好新兴媒体的‘杂音’”。“网络……出现‘杂音’是正常的,不出现才是反常的。封堵‘杂音’在技术条件上难以办到,在现实中也容易引起误解甚至反感。更何况通过‘杂音’,还可以了解到广大群众的真实想法,汲取群众的智慧,有助于领导层和决策者的正确执政和科学执政。‘杂音’没有不行,太多也不行,太大更不行,关键是如何引导‘杂音’,向‘正音’看齐和靠拢”。程少华:《十六大以来党的新闻思想之拓新》,《声屏世界》,2011年第4期。

为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新世纪以来,广播电视一方面加强新媒体建设,使之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种新手段;同时密切关注社会网络舆情,有的加以利用,有的加以回应和引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广电提升其引导力、影响力之必须,是“正确引导舆论”和“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前提和基础。而“舆论引导能力”包括从业人员的党性原则、政策水平、人文情怀、知识层野、业务素质、专业技能、沟通和引导艺术等多个方面。这些都对广播电视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与国际无关的纯国内问题越来越少,与国内无关的纯国际问题也越来越少。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见。另外,随着卫星、网络等新技术的普遍运用,广电传播已经打破了国与国的物理疆界,无论从技术层面、从传播地域层面,还是从传播的主观对象和实际对象上讲,内宣、外宣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彼此的同一性越来越明显。即便是内宣,即便是地方台,只要节目上了星,特别是上了网,实际也都成了外宣。因此,在信息全球化环境下,所谓的“内宣”再也不是自家人办给自家人看、自家人听,再也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在全世界面前,地方的传播、地方的事态都是整个国家形象的一个“细部”参见任陇婵:《统筹内宣外宣大局突破二元宣传结构》,《声屏世界》,2009年第1期。都是世界把脉中国的依据,因此,即便是对内广播电视,也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种背景和两种语境,要跳出本地看本地,跳出中国看中国;报道国内问题时要有国际的考量,报道国际问题时要有国内的视点。使报道在两种语境下都做到得体表达,赢得双重效果。

在“内宣外宣化”的当代,中国广播电视传播“既要有中国视角,又要有世界视角;既要有中国思维,又要有世界思维;既要讲‘中国话’,又要讲‘世界语’;既要唱‘中国调’,又要唱‘国际歌’……从而增强同世界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效果。”张振华:《奥运传播理念九题》,载《道法之问》,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版,第119页。正如习近平所言:“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第三节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功能

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监视周围环境,联系社会各部分以适应周围环境,一代代传承社会文化。”简单来说,可概括为:监视功能、联系功能和传承文化功能。监视功能指的是大众传播帮助人们持续地、及时地注意环境的变化,这种功能通过向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来完成,这类信息中主要是那些危机情况和与经济、公众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新闻;联系功能指的是大众传播“指示人们应如何对周围发生的事件作出反应”【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347—348页。在大众传播中发挥监视功能、联系功能的主要是言论信息;传承文化功能指的是大众传播通过对知识和社会规范的传播,使之在社会成员中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后来,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Charles Wright)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一书中,又补充了大众传播的另外一个功能即提供娱乐的功能,指大众传播通过传播娱乐性信息来提供娱乐,让人们放松身心。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在《传播学概论》(1982)一书中,将以上四种传播的功能概括为:雷达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如今,“四功能说”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得到广泛认可。

一、积极监测环境,推进民主政治

新闻传播是广播电视传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从普遍意义上来说,新闻传播就是借助特定的媒介所完成的信息流动过程,从而使人们完成对其生存环境的了解和监测。具体而言,新闻传播是新的信息借助于一定的传播媒介存在并反映现存的社会关系的内容,表现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即为某种新鲜事物的传递与散播。古代先民通过口耳相传传播信息;后来人们逐渐学会用火石,烽火便成为外敌入侵时紧急行动的信号;伴随社会进步,《邸报》等早期报纸雏形出现,信息传递呈现纸质化,出现了以专门交流信息为主的专业新闻活动;伴随技术革命,广播和电视等新兴电子媒体问世,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容量,扩大了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随着广播电视影响力的加强,其新闻传播已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流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中国,这尤其体现在对于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上。

(一)广播电视新闻对环境的监测

广播电视以其特有的技术和专业化的信息处理优势,提供着最新、最活、最快的新闻信息,跟踪热点新闻事件,及时进行深度报道,从而完成对人们生存、发展环境的监测。广播电视新闻对环境的监测功能主要体现为信息传播、社会控制和舆论监督三个方面。

1.信息传播

1964年,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一个流传甚广的判断:“媒介即是信息。”【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3页。广播电视新闻能够迅速发展的驱动力正是基于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急剧增长。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信息及时、鲜活、容量大,通过“汇天下之精华”,传播一切值得传播的信息。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各类节目,人们可以对自己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总体上有基本的把握,帮助人们扩大认知领域。

同类推荐
  • 单读14:世界的水手

    单读14:世界的水手

    本辑专题围绕“世界的水手”主题,邀请五位当代澳大利亚作者亮相,组成澳大利亚文学特辑,他们包括著名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杰拉尔丁·布鲁克斯,《辛德勒名单》原著小说作者托马斯·基尼利,澳大利亚少年文学大师约翰·马斯登,往返于中澳之间的学者尼古拉斯·周思,著名插画家布朗温·班克罗夫特,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当代澳大利文学的一个切面,反思本土性与世界性、边缘与中心等诸多文学命题,试图回答,在一个日益保守的、民族主义化的年代里,如何重新想象一个拥有全球化精神的世界。访谈、散文、诗歌、评论等栏目均扣住这个命题追问:独家刊登学者戴锦华的长篇专访,站在一个中国人的立场,纵论人性的困境和文明的未来;旅英作家王梆发来对英国乡村的细致观察,研究英国脱欧背后的深层原因;旅居北京的阿根廷作家吉耶尔莫·布拉沃,是西语世界新锐的短篇小说创作者,这是他的作品首次在中文世界完整亮相;云也退创作的以色列纪行,吴瑶推荐的全球最新书情,都在本期《单读》中继续连载;李娟书写新疆的散文,学者凌越以“世界的胎记”为题创作的诗歌,李静对于契诃夫的长评,杨庆祥对于中国急速发展的慨叹,都将在不同的层面,重新梳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 社会信息论域下的社会真相

    社会信息论域下的社会真相

    站在世纪之初的门槛,社会信息的创制、传播与实现的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时代演化的重要尺度,于是,社会信息与社会真相的关联研究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本书涉及内容广泛,可以满足普通读者了解社会信息所具有的强大认知与实践功能,并可为相关理论工作者提供借鉴。
  • 雷锋精神探索与实践

    雷锋精神探索与实践

    本书汇集了全国研究雷锋的专家学者的文章,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雷锋精神和雷锋精神的实质,进一步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和时代意义,介绍了在学雷锋活动中走在前列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
热门推荐
  • 束缚的少年

    束缚的少年

    这是一个关乎我、信仰和家庭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幽默中带有辛酸,诙谐中充满感伤,生动呈现了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蜕变历程:单纯美好的童年时光,躁动不安、渴望自由的少年岁月,以及成年后远离家乡,在爱的旅程中寻找自我。
  • 皇家幼儿园

    皇家幼儿园

    各位朝中的大叔大哥们,把你家的儿子女儿都交给本公主教育吧!保证师资力量雄厚,宰相大人教历史,状元郎教诗书,还有将军大人负责兵法,连女孩子的女工都是太后亲自教导。哪里去找这么厉害的幼儿园?快来速速报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十字星城

    十字星城

    人类与机械城的战争已经进行了百年,战士李鑫岩被机械部队定点清除却没有死,被特别行动组抢救后改造成了机械生命体。然而随后被安排进入特别行动组之后的李鑫岩,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成了一个工具,一个人类妄图破解机械城防御体系的工具。与此同时,偶然遇到机械战士斯特罗格,彻底改变了李鑫岩对机械城的理解,面对昔日的一切,怎么办?当科幻遇上玄幻会是什么感觉?
  • 嫁入豪门77天后

    嫁入豪门77天后

    嫁入豪门77天后,她那已经的老公回来了!传言中相貌丑陋,凶残暴戾的男人,实际上俊美腹黑,智商超群。人前正儿八经、高冷孤傲,人后苏话连篇、撩无底线……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山野荒人周烙狂

    山野荒人周烙狂

    周烙狂,字不堪,号山野荒人。人们喜欢称呼为:箩筐,飘哥,周老爷,二爷,陛下,老莱衣。爱惜天地万物之灵,常与万物生灵对饮。笑点低,总是自己把自己逗笑。一生都融在大周里,想用大周建立出一种不一样的情怀。诗词歌赋文,都放上来玩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巅武神

    绝巅武神

    老者抱着一个小孩站在山顶。“爷爷,你能一拳打倒这座大山吗?”天真稚嫩的童音响起。老者哑然笑道:“真是孩子啊,哪有人能一拳打倒大山?”…………若干年后,耸入云端山巅上。一个身影负手而立,嘴角露出一缕笑意。白皙的手指微微弹动,顷刻间面前一座座巨山化作尘埃………………这是一个稚嫩少年成长为绝巅强者的故事……
  • 重生影后来驾到

    重生影后来驾到

    一觉醒来,做为十八线小明星的唐宁,竟然重新到了一个和地球平行的世界!要说重生就重生吧,有个好的身世的话,自已也就不说什么了,可是她没有想到自已竟然悲催的投身在一个酒吧驻唱歌手身上,而且还是被人人都嫌弃的歌手,想想就知道有多悲催了!不过俗话说的好,风水轮流转,驻唱歌手怎么样?看唐宁如何叱咤风云,登上巅峰,成为新一代的影后!结局一对一,宠文,放心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