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5200000001

第1章 序章

世上什么东西最能激发人的力量?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是仇恨。

仇恨对人之力量的激发,较爱情更强烈,也更持久。而且,仇恨是可以转变的。可以发愤图强转变为事业心,也可以由一已之仇恨转为嫉恶如仇,对整个集团、社会制度的仇恨,并立志消灭之。一此即是部分人从事革命事业之动机。

爱与仇,是人性的两极,常发生冲突,因而成了文学一个永恒的母题。《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以一千种版本重新演绎。爱尔兰女作家艾·丽·伏尼契写的《牛虻》和巴金的处女作《灭亡》中的主人公亚瑟·勃尔顿(范里斯·列瓦雷士)和杜大心内心面临的最大冲突,也是仇恨与爱情的冲突的异化:革命与爱情的冲突,政治责任心(道义、良知的具体化)和人性(以爱情为最突出的人性代表与体现)的冲突。可以说,爱与仇这两道光芒,在文学的瀑布所飞腾出的每一道水流与水珠上,都反射出它绚丽的光彩。

作为反映人类生活状态的虚拟化生活的武侠小说,势必写到爱情与仇恨的冲突。恩仇、情义、情理、情礼之冲突,都缘于爱情与仇恨(痛苦与耻辱感)这一对矛盾。于此,武侠文学名家均有上乘的文字描写与境界营造。如金庸小说写陈家洛、余鱼同(《书剑江山》,又名《书剑恩仇录》),梁羽生小说写张丹枫(《萍踪侠影》),古龙小说写李寻欢、阿飞(《多情剑客无情剑》)等。我在这部题为《武痴情魔引》的小说中,写心切父仇的少年欲习武报仇但遇到无由情魔来扰的故事。习武复仇之义、理、责任心,遇上爱情这难以摄伏的心魔,到底孰胜孰负,这是一个未知的命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这两极矛盾的对立变化中,自黑格尔以降的文学家、哲学家所说的“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性格”,即由此出矣!文学是人学。其文学描写之精彩处,即在此。

写《神魔武林正传·武痴情魔引》,我正蛰居上海莘庄公园与江左家居“茧庐”。时年正迫而立之年的我,方自行伍与江湖上退出,自然心内长留情感创伤。此一份情,于书中虽极力淡化,但犹有一二雪泥鸿爪存焉。江湖夜雨十年灯。夜雨剑评楼上,除了“醉里挑灯看剑”的不息的侠心,还有深藏于心的痴情。从这一点上说,《神魔武林正传》三部曲之结尾那首自填的《雨霖铃》,正是当时内心的写照。今录于兹,以同怀念,怀念各人心中一份至性至情——

情深化血,

看无人处,

暗吐随灭。

此生历历恩怨,

难杯酒里,摩挲加批。

不尽相思如网,竟难展眉结。

忆夜夜、倩笑秋波,

叵奈天教两分别!

伊人一去心如铁,

纵多情、万语千言说!

风吹梦中归路,

方月白,笛声悲切!

自是华年,

菱镜空惊见鬓如雪!

念此意、尺素谁传?

空负肝肠热!

《神魔武林正传·武痴情魔引》是三部曲之首,这一“引”便引出一部波澜起伏的武侠传奇来。正传,外传,别传,前传,后传,神魔武林的传奇是写不完的。正因传奇永存,所以梦就会永远做下去,情也就会永远魅惑每一颗年青的心灵。

陈天下

一九九八年五月

同类推荐
  • 鳖有洞天

    鳖有洞天

    怎样才能获得自由?“我”提出疑问。即将毕业,身处异乡,经历过两段与纯粹自由者的爱情后,“我”却发现自己与自由渐行渐远。一直以来都成长在别人的目光中,并在独木桥上努力奔跑,当“我”接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后,发现自己竟然失去了获得自由的能力。“我”游走于边界之上,在理想与规则中间苦闷地挣扎。穿插于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我”被人引领着发现,原来这样的挣扎并非“我”一个人在经历。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我”发现自己竟从未曾孤独过。这样的发现令“我”感动,也让“我”明白如何能够通向自由。我们不是敌人,而是只是一个阵队中向前迈步的人群。因此我们不需要让目光成为枷锁,我们不用畏惧,我们从不孤独。怎样才能获得自由?爱别人吧。什么是爱?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就是“我”能想到最好的爱。
  • 万古云霄

    万古云霄

    昔日魔教“昊天教”教主古云霄统领江湖各大门派会盟,打着“覆魔教,诛皇甫”的旗号行进在会稽山间。“魔教”自是昊天教,而那“皇甫”是清微派白无瑕真人的弟子皇甫青云,洒脱不羁,侠影仙踪,不料受自己堕入魔教的师叔策反,入了昊天教。先挟持各派掌门,后回师门逼死师父,坐上魔教教主之位。本为侠义之士的皇甫青云几日之间沦为恶魔,是其本性如此,还是另有隐情?浩浩荡荡的队伍上得会稽山,“正”“魔”两道正面对峙,勾起了一众儿女情长、恩恩怨怨的旧事旧情,同时从皇甫青云口中得知了惊人的真相。
  • 小宛的奋斗史

    小宛的奋斗史

    那天我刚开手机,随着手机开机叮叮咚咚的音乐声,跟着就是迫不及待嘀的一声,我看,进来一条短信,是外甥女的。她的手机号我存是存着,可是很少联系。只是逢年过节回老家碰上了聚聚。只知道她在外地打拼,并且成了家,有了孩子。我打开短信看:姨,很久没和你联系了,很想你,想去你那住些日子,不知你方便吗?我连想都没想就回:啥时候来?别看平时我们联系得少,毕竟有浓于水的血缘关系,得知她想来,我的心里嗖的一下,甜蜜指数迅速升高,涌上来些亲情带来的甜蜜。
  • 汤姆索亚历险记(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 于1876年。小说描述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丰富多彩的浪漫生 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 了种种冒险的事。《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虽是为儿童写的,但又是一本写给所 有人看的读物。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的:“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 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子看的书就将它束 之高阁。”因为阅读这部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 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 神秘旅行客

    神秘旅行客

    当晏云被救起并经景区卫生所医治返回到宾馆后,那轮如薄纸般的弯月,如影随形地悄然跟了进来。“我没事,仅是擦破点皮。”受到惊吓脸色苍白的晏云朝前来探望她的人说。“没事就好。”率团的导游小姐袁小月如释重负地长长地嘘出一口气,“假如真要出点什么事,那我可就……”她不无后怕的心绪实难平静下来。“是啊!”大家都为晏云能够平安回来感到欣慰。“你是怎么从山上摔下去的?”作为旅游团成员之一的林丹,看着她头上的纱布问。
热门推荐
  • 光棍村畸恋

    光棍村畸恋

    石头夼村地处大山腹地,山高田薄,道路崎岖,是鲁西南有名的穷村之一。因为穷,老一辈村里的光棍就多,能娶上媳妇的寥寥无几,因此石头夼村又被人称为“光棍村”。近些年,村里的状况有些改变,年轻后生没人愿意再待在村里啃黄土地,考不上学的就外出打工,拼搏几年后,又在父母的帮助下,倾其所有,在城里贷款买房,成家立业,变成半个城里人,渐渐地光棍村也就名不副实了。光棍村里有弟兄俩,哥哥叫刘洪军,弟弟叫刘洪兵。哥儿俩从小就死了娘,父亲刘守礼勒紧腰带,把他俩拉扯大,又好不容易供他们读完了高中,便回家务农。
  • 池鱼塘和

    池鱼塘和

    (暂无男主谁不曾像赤子般天真烂漫,只是经历了一生坎坷,可惜我们都抵不过世俗的折磨。走走停停,愿明日之我,山河重振。写下过去的故事,留给以后还能怀念。
  • 晨雨初听

    晨雨初听

    本书是余秋雨的散文集,收有《青年人的阅读》、《寻找文化现场》、《一个王朝的背影》、《遥远的绝响》、《最后的课程》、《人生的最后智慧》等文章。这是为学生编选的一本书,青年学生读点文学,学点写作,主要不是为了今后当作家。当文学被看成是一种非职业性的人生素养,当写作被看成是一种跨专业的社会性训练,它们反而会真正重要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的专业作家拥有一个更广阔的接受平台。
  • 君临群星

    君临群星

    无垠星空,浩瀚宇宙。他如光漂泊,居无定所。一个个超凡之力被他剥离,遗弃在星空。一世又一世的记忆被割舍,消散与无形。他又一次以灵的姿态出现,降临在一颗蔚蓝星球上。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 艾先生的直播日记

    艾先生的直播日记

    只是艾先生的直播故事,是小橙子的可以尽情了解。
  • 云飞夕阳卷烟霞

    云飞夕阳卷烟霞

    生恩、养恩、育恩哪个恩情最重要,生母、养母、继母哪个母亲最可爱?尊重与爱恨之间的交换,不过随着岁月的变迁而变迁,随着心理的成熟而变化。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童年,需要怎样的爱护,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
  • 徐树铮(北洋风云人物)

    徐树铮(北洋风云人物)

    少时读书不成,卖布蚀本,又不愿继承父业,人称“曹三傻子”。愤而从戎,结“袁”而上,方成直系首领。成为北方霸主后,曹锟广敛钱财,家资无数,权力欲极盛,总想弄个总统干干。曹锟重金“贿选”,留下千古骂名。本书正是以“贿选”为核心,记述了曹锟“贿选”前后的起起伏伏。
  • 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守岛英雄

    守岛英雄

    八十年代中叶,处于黄海前哨的蔚山岛的驻军撤防了,这里设立一个民兵哨,由沿岸派民兵守护。然而,岛上恶劣的生活环境让人望而却步。民兵排长王伟先毅然承担起守岛的任务。为了祖国的领土,他同自己的妻子默默坚守在那个无水无电,且自然环境恶劣的孤岛上,并且一守就是三十年,演绎出一幕幕感人的事迹,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谨以此书向那些捍卫国家海疆领土的平凡英雄致敬!
  • 险象环生

    险象环生

    《险象环生》身负重案的在押人员吕龙借住院之机,杀死看守民警脱逃;提供破案线索的死刑犯霍英国在雷电交加的雨夜不明不白地死去;直接导致霍英国死亡的在押人员卢春江轻而易举地逃脱了罪责,而当晚值班的民警却割腕自杀……看守所民警杨爽隐约感到这一系列非常事件有着某种联系。他逐渐逼近真相,但来自看守所内外的压力却使他举步维艰……作者长期工作在公安一线,狱警生涯的丰富阅历使他的作品反映出的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搏斗更具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