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君去了相府之后与梁相说了些什么,我们就不必要记叙了。只知道她从相府出来后,又连夜去了赵云如的府邸。
第三日政事堂里,铁穆果然聚集了宰相们,讨论御史们所提议的禁止报纸发行的问题。
赵廉毫不客气,先上前发言,直接呈报这报纸之事给朝廷带来的害处。——在这一场战役中,他真被报纸整惨了。以下犯上啦,以民干政啦,影响朝廷决策啦,影响朝廷威望啦……凡是说得出的理由,他都说了。不过就是言辞典雅委婉一些而已。看样子,为了今天这一篇发言,他可准备了很长时间了。
赵云如看了梁尔明一眼,后者却是专心致志的听着,嘴角不时微微露出笑意。一时不明白这老狐狸想些什么,难道他会任凭赵廉将他女婿的心血毁掉不成?
徐康看着这两老头,不由露出一个微笑。这么好的攻击赵廉机会,赵云如是肯定不会放过的;不过这老头却希望梁尔明来打第一炮。各怀着小心思呢,自己看好戏就可以了。
赵廉说了半天,总算结束了;铁穆看着下面的四个臣子,问:“卿家可赞成赵相看法?”
赵云如看了梁尔明一眼,终于上前说话:“因为此事,臣正要向皇上贺喜呢。臣的看法,与御史台诸公的看法,有些不同。”
铁穆听这个臣子这样弯弯绕,知道他要与赵廉唱对台戏了。虽然心中已有看法,但是他很喜欢看着臣子们相互辩驳——看他们相互辩驳的情景,就会产生一种天下尽在我手心里的豪迈——于是便笑道:“尽管说来。却又何喜之有?”
赵云如道:“臣以为,三皇五帝时代,能够实现天下大治,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三皇五帝如何圣明,真正原因,却在与当时国家疆域尚小,百姓稀少。小国寡民,中间并无多少官吏,下情上达之路,极为通畅。百姓有事,甚至可以直接求见国君。而随着人口增多,国家疆域扩大,为了管理方便,却是设置了层层官吏。官吏层层设置,百姓再无上告之路。虽然国家明确国法,但是总有贪赃枉法甚至鱼肉百姓的败类存在。只要有一个这样的败类存在,便有一方百姓受苦。虽然皇上圣明,但是总有不能明辨的时候。”
这话委婉中听。铁穆道:“正是如此。朕有时想,朕虽然尽朕之能耐,日理万机,但是只怕还有遗漏的事情,或者被蒙蔽的事情。”
四个宰相一齐鞠躬,道:“皇上有如此想法,实是万民之福。”
赵云如继续将话说下去:“皇上与政事堂的诸位大人,都是有一腔为民之心;然而公务繁忙,处理奏折尚且不暇,哪里有时间去过问民间民生?下官无才,想要问赵相一个问题,不知是否唐突?”
众人都不知他要问什么问题,赵廉脑子急速运转,却依旧找不着方向。还正思忖着,铁穆已经开口说话:“只要不涉及隐私,赵相必定知无不言。”
既然皇帝已经开了金口,赵廉只好鞠躬道:“谨遵圣命。”
其余两个宰相,看见赵云如找了赵廉单挑,不由都竖立起耳朵,瞪大眼睛,等着看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