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孟丽君提出了这个阴谋——总的来说是四个字:祸水东引。
帖木尔有野心,大元就成全他的野心。帖木尔一直羡慕着中原的文化,大元就将中原文化双手送上。帖木尔一直想要改进他们的武器,实现他的征战野心,那大元朝就将百炼钢技术,借昭华公主的手,偷渡给他。
帖木尔当然不知道,经过几年研究,铁穆手里,已经有了更先进的技术——灌钢技术。原先的百炼钢技术,元朝已经根本不稀罕。但是,元朝严密封锁消息,这帖木尔,根本不知道而已。
得到了这个技术,帖木尔必定想用这个技术来装备他的军队。要装备他的军队,必定要找到好的矿山。现在蒙古的境内,虽然也有矿山,但是就蒙古人的那点勘探水平,只能够判定一些裸露地表的。昭华公主带来的工匠,自然也不会很积极的去寻找蒙古境内的矿产。
这时候,昭华公主告诉他:东边倭国境内,有丰富的铁矿与银矿。
帖木尔暂时也许不想远渡重洋打一场艰苦的征服战;但是他必定经不起铁矿与银矿的诱惑。这时候,昭华公主送给他一颗定心丸:船只制造技术。
蒙古人素来只会在马上征战,不习水性。听到有船只制造技术,帖木尔的两只眼睛,必定放光。然后,他必定迫不及待的开始制造船只,制造大元奉送的最先进的战舰。
制造船只,必定要用到大量木材。蒙古境内少有森林,而大元的国力不弱,没有必胜的筹码,帖木尔不会轻易向大元索要木材。这样,要木材,只有两个主意:一个是向西,向其他三个汗国索要;一个是向东,向东边长白山区的后金民族索要。既然准备船只是打算要东渡,那向后金索要成为最佳选择。后金民族虽然彪悍,但是必定打不过强大的蒙古帝国。从此之后,仇怨就像种子一样埋藏在人的心里。后金会成为蒙古人背后的一颗不定时爆炸的炸弹,会成为元朝收拾蒙古时候的助手。
倭国虽然弱小,但是强龙难斗地头蛇。孟丽君读过历史,知道倭国与蒙古之间,也曾发生过一场战争。那场战争,以蒙古败退而告终。现在,孟丽君送给蒙古人一系列技术,希望借助技术的力量,增加蒙古人的分量——最好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从此之后,蒙古人国力大损,几十年之内,再无窥视中原的力量。
而在这几十年之内,孟丽君的汉化工作,必定取得一些效果。派遣教师,传授儒家文化,派遣和尚,宣传佛家思想。传授儒家文化,培养一批向往着汉家的少年;这些少年,几十年后,必定会成为蒙古人的中坚力量。如果蒙古人被真正汉化,那么,这蒙古的广袤土地,大元很可能实现不治而治。即使不能实现不治而治,等战事发生时候,这些人,有一部分,会在中间摇摆——那就够了。
而宣传佛家思想,是比较毒辣的一招。佛家讲究的是因果报应,讲究的是今生修行,期待来生的善果。如果这个素来彪悍的民族接受了这些思想,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接受了这种思想,那么,草原之狼就有变成草原之羊的可能。
其中最毒辣的一招,还不是将佛教送进蒙古。而是——谁也看不起眼的房屋建造技术。
长期以来,中原皇帝,始终不能够将北方的游牧民族如何。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北方的游牧民族想要入侵中原,很容易,因为重要的城市都摆在那里,有固定的进攻目标;中原民族如果想要反击很难,因为你不知道游牧民族聚居在哪里。即使今天知道他们集结在哪里,但是等你前去的时候,很有可能扑个空——他们又搬家了。
传授建造房屋的技术,甚至帮助蒙古人建设都城,就等于将蒙古人捆绑在土地上。从此,都城巍峨,游牧民族再也不能随意搬迁,大元军队,就有了固定的打击对象。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帖木尔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年轻人。昭华带来工匠,而且提醒他要建设华丽的都城,要建设两个三个陪都,而且暗示了陪都的军事作用——帖木尔必然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帖木尔必定要大兴土木。
但是,建造一个都城并非易事。工匠与技术,还是次要条件。最重要的,是人力。且不论其他,要建造都城,必定要用到夯土与木材,还有石头。但是茫茫草原,茫茫戈壁,找木材不是易事。就是容易找到的石材,要搬运过来,也不是易事,更无论其他了。所花费的力量,绝对不能轻视。帖木尔属下的忽必烈汗国,力量必定不足以支撑。他必定要向其余几个汗国索要。蒙古几个汗国,虽然都尊帖木尔为天可汗,但是其实都各自为政。帖木尔如若要向这几个汗国强行摊派,必定会激化几个汗国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那就是在蒙古内部,埋伏下一颗不安定的种子。
虽然这一招,可以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孟丽君到底担心。如果有熟悉中原历史的人在,必定会阻止帖木尔这一行动。因为,秦始皇因建造长城、阿房宫而亡国,隋炀帝因开凿大运河而亡身,这样的例子太多了——那么,很可能,其他事情里隐藏的阴谋,也会被看破。
但是,几乎所有参与这件事情的人,都赞成实施这一计划。
强自按捺下心中的不安,谢绝了皇帝一起用膳的邀请,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