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君看着如此急切的君王,不由悄悄叹息了一声……听侍郎上前禀报:“一万把马刀,有新有旧。新的都是钢刀,大约有四千来把;其余都是旧的。震天雷的制造工序,实在麻烦,所以,现在库房之中,也只有三百余枚而已。火药大约一千来斤。大炮……”
孟丽君上前一步,说道:“皇上,大炮制造,非常麻烦。我们现在还缺乏一个精细的标尺,所以一切制造,都要靠工匠的感觉。只要有一毫之差,就要发回重造。况且大炮对于钢铁质量,要求也太高。如今虽然能出钢水,但是能不能出好钢,还要看看运气。所以,最快的速度,也只能是一个月一尊,再多是不能够了。不过,臣以为,这武器装备,精良与否,对于大战能否取胜,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铁穆点头:“正是如此。不过东西总要准备充足一些。——兵部现在有多少战马?”
另外一个侍郎迟疑了片刻,才上前说道:“皇上恕罪。近年来,各地的养马场,增加的马匹数量,其实不多。如今在前线服役的,有一万多匹;尚在马场的,有三万匹。”
“四万匹马?”铁穆不由完全怔住——自己国家,居然只拿得出四万匹马?
“皇上。”梁尔明站了出来,他终于决定要说话了:“臣以为,对蒙古的战事,不可不防,但是也不可太行慌张,行动失措,反而惹起战事。如今之计,能和则和,不能和再战,我们不能主动惹起战端。”
“梁相之言差了!”站出来的,却是赵廉,“蒙古窥视我边境,由来已久。宰相焉可抱着这等息事宁人的想法?如今蒙古不顾之前约定,擅自集结,正是给我们一个极好的借口。如今粮食完足,兵甲亦备,为什么不趁此机会,一举歼灭外患,给边境四十年清平?更何况这些新式武器,还没有真正演习的机会,为何不趁此演练一番?”
“赵大人。”说话的是同样姓赵的赵云如,“兵者,国家之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如今我方虽然占据上风,但是蒙古骑兵,岂同凡响?万一不可速战速决,只怕将国家拖进一个深渊之中!”
赵云如说话没有避忌,铁穆不由皱起眉头——这“深渊”一词,让他难过了。眼睛转过徐康:“徐相之见如何?”
徐康沉吟片刻,说道:“臣不习军事,不知此战是否是必胜之战。如果是必胜之战,那么即使投入二十万兵力,亦要为之;如果不是必胜之战,还是要慎重考虑。”
孟丽君不由浮起一个微笑。这才叫老狐狸呢。说话滴水不漏,不得罪皇帝,又将自己的意思分说明白。要知道,谁敢说这一场战役是必胜之战?
他不说反对,却将反对之意说明白了。显然,铁穆也听明白了,皱了皱眉头,说道:“只怕静以待变,却失去先机……皇甫将军,若将二十万人交到你手中,你却有几成把握?”
这问的直接了。一直没有说话的皇甫少华,骤得皇帝亲口点名,却不由心中一只小鹿砰砰乱跳。
从金声说“北边蒙古出现集结迹象”的那一句话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的蛰伏期结束了。只要有战争,皇帝就将重新起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