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个学生,孟丽君的心中,忍不住一阵抽痛。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马上做好准备,预防蝗灾发生!
现在已经是春天,蝗虫已经从土地里孵化出来。很快它们就会长出翅膀,学会飞翔了!
如果长城沿线的土地,都受到蝗虫的攻击……
那后果,不堪设想!
首先是长城沿线的老百姓将失去生活来源,这移民大计也就要夭折;其次是长城沿线的士兵的粮食问题,将难以解决,国家防线,将更加脆弱;再就是这国家的经济体系……
孟丽君头脑里,一片纷乱。
很快就得到了确切消息。去年秋天,蒙古的部分地方,确实发生了蝗灾。不过蒙古可汗,却生怕大元趁火打劫,就严密的封锁了消息。而现在,蝗虫已经出土。
告诉皇帝,还是不告诉皇帝?
告诉皇帝与宰相们,早做防备,这是应该的。
但是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泄露自己有消息渠道的事实。沉思了很久,孟丽君也没有得到合适方案。正在实验室里思忖的时候,接到了皇帝的旨意。心中知道,是皇帝知道消息了。
“皇上!”恭谨行礼,看了周围的大臣,已经知道事情的孟丽君还要问一句:“是前线有事吗?”
“你的预料,竟然是对的……”很难得的,铁穆的脸上,竟然流露出些许悔意,说道,“皇甫将军奇袭失败,落入敌人网中,如今生死不明。而蒙古却以此为由,大举进攻我边塞。边塞告急,如今却没有万全之策。请卿家前来,就是要卿家也想想对策。”
孟丽君走近地图,宰相与尚书,还有几个侍郎正在议论纷纷,却是一个主意也无。徐康是主战的,理由是事已至此,用甘词厚币请求蒙古退兵,未免失笑于天下;赵廉却是主和的,理由是国家现在,没有一战的实力。兵部两个侍郎,却是神情激昂,直接指斥赵廉误国。
梁尔明、赵云如两个人,却始终在听别人说话,没有插嘴。
孟丽君听众人议论,渐渐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当下对铁穆道:“皇上,臣的意思,是要战!”
“要战?”赵廉说话:“四十万大军集结,并非易事,况且,必须要有钱粮支撑!”
赵云如也说道:“明堂,主战之事,不可轻易开口。三年五年纠结下来,这国库民生,只怕都耽误了。”
孟丽君道:“臣的意思,战是为了不战。战,不是以彻底击垮蒙古为目标,而是——以战促和,换取边境,三年和平!”
“以战促和?”铁穆的神态里,也有许多怀疑:“如何以战促和?要知道,蒙古可汗,现在已经占据了道义上的优势。他们的兵力,已经全部集结完毕,又占据了时机上的优势……以战促和,首先是要让蒙古失去优势,不得不许和!这……”
“事情难为,但并非不可为。”孟丽君躬身道:“皇上,这事情,是可以做的。根据一些商人传递来的消息,这蒙古部分地方,去年很有可能,发生了极其严重的蝗灾。这蒙古,现在还没有与我们决战的实力。他们大军集结,不过是有所索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