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做的激烈的斗争,铁穆的额头已经冒出细汗:“朕不过是随口开一个玩笑而已,爱卿何必如此当真!”
“为人君者,一言一行,当出郑重。”见皇帝道歉,孟丽君才松了一口气,道,“臣不敢抱怨皇上口出戏言,但是如若流传出去,皇上恐怕要使天下士子失望。”这叫乘胜追击。
铁穆见孟丽君居然摆起面孔教训起自己来了,而且句句都是正理,不由啼笑皆非,点头称是。虚怀若谷的君王,绝对不能留下任何话柄,给孟丽君其他劝谏机会。转过话题,讨论起政事来:“这临安的谣言,该如何平息?卿家所说的办法,果然有效么?”
虽然边塞之事,已经告一段落,蒙古士兵,也开始逐渐撤退,但是,临安城内,依旧人心惶惶。
在战争之初,朝廷做错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严厉禁止任何报纸透露任何有关战争的消息。皇甫少华已经吃了败仗,蒙古大军已经压在前线,但是官方报纸依然在粉饰太平。老百姓到底都是有眼睛的。大批的军人开赴前线,大批军需运往北方,老百姓,很容易猜测出事实。官方报纸上越是粉饰太平,民间百姓越是不信。越是不信,对于战败的猜测就越发的离奇。
而民办报纸,虽然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其中有些记者,也知道一些确切的内幕消息,但是就两年前的那件事情,大家都还心有余悸。谁也不想给自己报纸带来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
所以,虽然朝廷严密封锁了兵败的消息,但是战争的发生总是催人心慌。尽管前线战事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民间百姓,大部分百姓,依旧在猜测前线在发生着多少激烈的战争。甚至有临安富户,已经开始着手收拾东西。
临安,天子脚下,人心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百姓,更是难以想象的心慌。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有有心人想要趁乱取事,只怕就要造成大乱。
只要朝廷愿意适当开放消息在报纸上登载,这些谣言,都能够渐渐平息。也许有一些有见识的人不完全相信报纸上的消息,但是绝大多数百姓,都对文字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处理适当,这个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作为一个有现代思想的女性,孟丽君一直认为,一个政权,应该对公众负责,应该实行透明化管理至少是半透明化管理。老百姓有权利知道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政府,到底在做些什么。
但是在家天下的时代,这种思想,只能隐藏在心底。她能做的,只能是悄悄的撒播种子,然后,静悄悄的等待。等待着种子发芽成长,等待着幼芽长成参天大树,等待着参天大树撒播种子,在大元的土地上,形成郁郁葱葱的树林。
但是水到渠成的那一天,自己是万万等不到了。
早在兵败之初,孟丽君就曾想过这个问题。当时她就曾想过,要劝告皇帝,放开对报纸的禁制。但是,想着两年前的事情,孟丽君到底有些胆怯了。
与几年前的血气方刚只凭着一身血气做事不同,现在的孟丽君,是冷静下来了。这也许是一种幸运,也许是一种不幸。现在考虑事情,她更多的考虑到自己:这样做,对自己的前程,到底有没有坏处。毕竟,如果我的前程受到影响,那么我毕生的心愿都将化为泡影。她为自己辩解说。面对着重新得到的信任,孟丽君不觉迟疑——她不想重新失去机会。而现在,自己所有的机会,都牵系在皇帝的信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