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着有什么用呢?以后算总账么?”孟丽君笑着问。
“至少也要留一个副本啊。”依语不服气的道:“这事情要报给朝廷的……”
“依语。你知道,我们来河北,才几天功夫?你看公子,一直与你在一起,却哪里有时间去计算什么账目?”
依语惊异的看着公子:“难道……”
孟丽君微笑点头:“是啊。虽然我带了很多账房先生来,但是才一两天功夫,又没有现成的账目,哪里来得及计算清楚?不过是摆了很多账本的架子,骗骗人罢了。如果不将他们烧掉,万一哪个不服气的家伙要来看总账,那我不是糟糕了?”
“那您算那个江大人的账目,却一清二楚。”
“江大人……”孟丽君笑了起来,道:“这个江大人,是河北官员中,唯一一个算是清廉的。我昨天报的那一串数据,全都是假的。”
依语睁大了眼睛。
“江大人……”
孟丽君微笑。这江大人叫江寒风,当年,是自己在琼崖培养出来的书生之一。这个江寒风父母双亡,叔叔却在琼州。他来琼州投奔叔叔,在自己的帐下读了两年书,然后回原籍考试。不过他在琼州呆的时间不长,他自己本人也没有向外人炫耀过与郦君玉的关系,知道这事情的人不多。要他出演这样一场戏,也真为难了他。可他偏偏一句话都没有说,就答应了。
前面禀告:“有一个书生,名叫余有声,前来求见。”
孟丽君微笑着看了依语一眼。
依语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虽然风尘仆仆,但是余有声站在厅堂里,孟丽君仍然觉得眼前一亮。
与前日所见不同,这余有声,丝毫不掩饰自己身上的光彩;孟丽君不由微笑起来,上前一步,道:“余先生,远来辛苦。”
见到孟丽君,余有声神色有两分诧异;随即变为正常,说道:“见过郦大人。学生特来投奔,望大人收录。”
“先生免礼。当日见面,未曾深谈。却不知先生何方人氏?可有功名?可曾有字?”
余有声躬身道:“学生本地人氏,未曾进学。先前也曾浪荡四方,直到最近,听说家乡蝗灾,才赶回来,希望能尽绵薄之力。不想在茶铺之中,得见大人,实乃幸事。学生字一鸣。”
“一鸣既然有心为民办实事,那实是百姓之幸。”孟丽君微笑,“却不知一鸣擅长什么?”
余有声神色端庄,道:“学生所学,也不过是一些腐儒学问而已。然而少年时候,兴之所至,也学习了一些兵家墨家的学问。学生听闻大人在临安办学,有意传授墨家学问,广大墨家遗风,本也有心前去求教。但是由于家乡饥荒,就耽搁了。”
“一鸣却是一个有心之人呢。”孟丽君点头赞许,道:“既然如此,一鸣对于这场饥荒,有何高见,请及时告知与我。现在却有一件要紧的事情,要一鸣帮忙去办。”
余有声慌忙站了起来,说道:“大人吩咐。”
孟丽君道:“本官初至这里,诸事都不十分清楚。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查清此地,府库之中,到底有多少余粮。哪些粮食是分配给百姓了,哪些是给暴民抢夺走了,账目上需要弄清楚。有声既然是本地之人,就替本官将此事担当起来。我这里却有十多个账房先生,可供一鸣安排调配。不过此事却需要秘密进行,本官给的借口,也只是调配府库粮食,统一安排赈灾而已。”
余有声听孟丽君一见面就予以这样的重任,不由有几分诧异;但是心却腾腾的热起来,说道:“但凭吩咐,学生不敢辞。”
孟丽君颔首,微笑道:“有一鸣这样的人,实乃国家之幸事!”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