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回来的奏章很简单,关键只有几句话:“不罚无以立军威,重罚无以安湖广。不若分析功过,酌情处置。”
说的话,竟然与梁尔明说的话完全一致。或者说,是与那个站在穆儿身后的少年书生,说的话完全一致。不由想起一句话:英雄所见略同。
铁骑想起了与梁尔明的一番对答。看得出,梁尔明对那个少年书生,是非常赞许的;他甚至认为:“此子恢弘,有宰相之度也。”
想起一年前与廉希宪的一番对答,铁骑又不由微笑起来。一年前,廉希宪曾经说过:“此子可为军师,不可为宰相。”而今天另外一个宰相却说:“此子有宰相之度。”
昨日,他已叫人将近日发生的有关郦君玉的事迹纪录下来,隐匿姓名,传递给贡院里的宰相。他问宰相:此子如此才华,前途如何?
今日必然得到廉希宪的奏折了。其实也不必等到廉希宪的奏章,他也知道廉希宪的回话,不知是“可为子孙相”呢,还是“梢经历练,出将入相”?铁骑如此作为,也不过是想要与臣子开一个玩笑罢了。
他心情很是畅快。第一,是给孙子发现了一个可以做宰相的人才;第二,是因为这个可以做宰相的人才,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自己已经知道了他的来历,可以放心使用了;第三,是因为找到了解决韦勇达问题的途径。
其他的事情,铁骑是不放在心上的。老二从大理寺出来后,他甚至没有去看过一眼。不懂得权谋却拼了老命去争权夺利,这个儿子,铁骑实在头疼。他甚至不想去见他。至于老六,天性如此凉薄,手段如此狠毒,自己之前是太纵容他了。是自己毁了他。
但是铁骑并没有多后悔。世界上很多人做事是永远不后悔的。尽管之前他曾经很看重这个儿子,但是当这个儿子阻碍了他的江山社稷的时候,他手下绝对不会容情。何况这个儿子,甚至想要在自己面前制造花样。
太监进来禀报:“刑部尚书孟大人奉命见驾。”
孟士元又苍老了很多。这几年来,他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先是老朋友一家被诬为通敌叛国,然后是自己的女儿刺喉自杀;好不容易救回一条性命,那刘家的婚姻也完结了,女儿却又突然离家出走。看女儿留下的字,她是想要去边关或者去别的什么地方救自己的公公;但是,她一个弱女子,身体还没有大恢复,吃得消吗?如今,还在人间吗?
妻子整日以泪洗面,身体也是一天比一天差。如今又接上了这么棘手的差使。皇帝要见自己。自己是如实禀报呢,还是为六皇子遮掩一番?
如果摊上的是普通案子,孟士元绝对会本着公心去发掘事实,判断是非。谁不想留一个类似“包青天”的好名声?但是摊上的是皇室案子,这就要先掂着了。
与孟丽君相比较,孟士元的胆子实在不是太大。孟丽君有着侠客的胆略,敢于冒险;但是孟士元,他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看到千秋令名的鼓励,他或者也可以冒生命危险顶撞一下皇帝什么的;但是眼下这件事情……
很可能自己死得莫名其妙,还要留下一个千秋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