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100000015

第15章 入定的四个层次

上次讲了怎样入定,同时讲了死亡的过程与入定是一样的。今天接着上一堂课,讲怎样从定中出来。同时讲在死亡的过程中怎么清醒过来,与从定中如何出来的过程也是一样的。

首先把入定的过程再讲一遍:首先感觉到身体逐渐消失,接着感觉到呼吸逐渐由粗变细,接着感觉到念头逐渐减少,乃至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即是进入定中了。

那么,怎么出定呢?通常是在入定前动一个念头,告诉自己要入定多久(比如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时间一到,自然会出定。如果入定前没有动念,没有把出定的时间输入头脑,又没有外人引出,自己是很难出定的,必须靠别人帮助。

中国的修行人有一种弹指的方法,当看到同修入定出不来了,就在他耳边三弹指叫他出定。由此发明了引磬。“引磬”,顾名思义,就是把人从甚深的禅定中唤醒、引出而使用的磬。你们现在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入定的过程:先想着自己的身体空掉了,接着呼吸由粗变细,渐渐没有了,接着念头也没有了,只有灵明的觉知存在……

出定和入定的感觉恰恰相反,首先是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渐渐存在了,接着是感觉到自己有呼吸了,再接着是感觉到有念头了,会分析、判断了。当这三种现象出现时,眼睛一睁开,就发现自己又真实地存在了。

为什么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突然入定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突然出定的呢?这种情况静坐的人经常会出现。在打坐的过程中突然空掉了,刚感觉空掉,这种感觉又突然没有了(即恢复了对身体、呼吸和念头的觉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去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来的。佛门里经常让修禅者参一个话头,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你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会知道将来要到哪里去。之所以不知道将来要到哪里去,就是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同样,当你把握了入定,自然会知道如何出定。

在最初阶段,通常在定中住十分钟,就要赶快出定,然后再入定十分钟。这样出—入—出—入,反复十几次、几十次之后,你自然就掌握了入定、出定的技巧。一般人不知道方法,在定中住上几个小时,被外界的人突然唤醒后,就入不了定了。因为在定中住得太久,把怎么入定给忘了。

平常人在梦中也会入定,只是不知道这是在修行。比如你从梦中醒来,身体没有动,不知不觉又睡着了,接着做梦。如果身体动了,翻了个身,就很难接着做刚才的梦了。入定、出定和做梦是一样的。如果你会修行,可以在睡梦中训练自己(梦中一样可以成就),时间久了就会入定、出定了。

有些人天生就知道自己是怎么入睡、怎么醒来的。就像大家早晨慢慢醒来时,前几秒钟感觉不到身体和呼吸的存在,只有微细的念头。慢慢地,才感觉到身体的存在、呼吸的存在、念头的出现。这时候就要翻身了。

你们会问,身体这关没有过,腿疼能不能入定?身体这关未过,一样可以入定。既然在睡梦中能入定,就没有理由不能入定,因为能睡就能入定。只是有一点区别,身体气脉没打通的人,出定后会全身疼痛。在入定时是由重到轻,身体逐渐消失,所以感觉不到疼痛。而出定时是由细到粗,进一步感觉到身体的存在,所以出定后身体会疼痛。

为什么说掌握了入定、住定、出定的修行人,就掌握了生死?这句话绝对正确。因为入定的过程与死亡的过程一样。当一个人住在定中时,他的神识走了。同样,当一个人死亡后,他的神识也走了。

学佛的人都知道一个词语——“中阴身”。什么叫中阴身?离开前一个身体,还未进入后一个身体,中间的这个东西就叫中阴身。但对于能把握的人就不叫中阴身了,叫什么呢?古今中外的修行人给它起了不计其数的名字,各教各派都有不同的叫法,最通俗的叫法是“灵魂”。虽然佛教不承认有“灵魂”,但有另外的名称。

入定分为四个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前三禅都有身体的存在、喜悦的存在。初禅是身体空掉了。在打坐的过程中,如果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只有呼吸、杂念存在,说明已进入初禅。随着功夫的加深,杂念少了,呼吸减弱了,进一步不存在了,说明已进入二禅。再接下来,微细的念头也没有了,可知已进入三禅。

在三禅,身心会产生许多反应。通常最明显的反应是有喜有乐。“喜”是心理反应,“乐”是生理反应。能进入三禅的人,从外在的生理现象看,即便80岁的老人,身体的柔软度也和小孩子一样,绝对不会僵硬。因为四加行的第一加行——“暖相”出现了。

人的身体之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发硬,是因为暖相渐渐没有了。为什么小孩子冬天睡在大人的怀里,大人会感到暖融融的,像一团火一样,而大人却没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小孩子的暖相还存在。当我们的身体出现暖相后,身上的筋就会变得柔软。

为什么小孩子摔一跤,爬起来就走;老人一摔倒就容易伤筋骨折,几个月都爬不起来呢?越是坚硬的东西,摔在地上越容易破碎、受损。越是柔软的东西越不容易受损。庄子说过:“会道者虽跌扑而不伤。”如果坐禅坐得好,即便在冬天,手脚也是暖融融的。如果下座的时候手脚冰凉,说明身体的这股力量还没有苏醒。

进入二禅,最明显的一个反应就是怕周围的声音,对周围的声音特别敏感。因为当一个人的呼吸由粗变细时,连自己的心跳声、血液流动声都听得到。这种内在的安静超过了外在,所以对外在的声音特别敏感。之所以有的人你大声喊他,他也听不见,就是因为他的头脑很复杂,内在很散乱。当一个人接近二禅时,你喊他不需要大声,只要轻声一叫,他就能听见。因为他身心宁静的磁场延伸得很广,甚至把你也包容进去了,所以你轻声一叫,他就听见了。如果内在的宁静还没有产生,声音即使响到你耳边,你也听不见。

处在三禅时,最明显的反应是不愿意思考,也就是念头很难产生。这时动一个念头都会感到身心很累。这时候也会有念头,但是自然产生的,不是刻意想的。因为起心动念需要一股力量,心念不起就意味着这股力量处于定中,也即所谓的气定则神闲。

为什么有的人打坐一个小时就感到很疲劳,想伸伸懒腰,躺下休息;而有的人疲劳时只要静坐一个小时,疲劳就消除了,就感到很轻松呢?因为前者打坐的时候,身心绷得紧紧的,这意味着他打坐是身心工作了一个小时,所以会很想下座休息。而后者打坐的时候很放松,身体在这一个小时中得到了休息。前者是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后者是处于高质量的休息状态。为什么修行好的古人一天睡一个小时,精力就很充沛了?因为在这一个小时中,他身体的阴、阳合二为一,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当进入四禅时,六根已关闭,受、想、行、识已尽,唯有灵明的觉知存在。这个“知”不是故意生起的,而是自然存在。“知”即《心经》中讲的“照”。此时你已成为一面镜子,任何人来到你这面镜子前,内在是什么样子,都会清清楚楚地显现。之所以现在你看不清别人,是因为你没有把自己修成一面镜子。有一天你修成了一面镜子,就会看清来到你面前的每一个人,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佛教讲的“四禅”实际上是所有教派都走的一条路,是所有教派共同的修法。在佛教未出现之前,印度的瑜伽教派就已描绘过“四禅八定”的境界和反应,和后来释迦佛描绘的是一样的。因为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古人还是今人,身心都没有多大变化。现在的人修炼同样要经过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修完也不能完全掌握生死。但要了生死,必须经过四禅八定。

你们会问:怎么入定?如果你没有把身体、呼吸、思想调好,是无法入定的。住在一禅,要把身体的姿势调好;二禅,要把呼吸调好;三禅,要把意念调好。现在的人都不知道如何调身、调息、调意念,所以不能入定。

深吸一口气,停在那儿,是什么境界?没有杂念,心内灵灵明明,身心高度放松。但不到1分钟,5秒钟一过,又有了杂念。但是你可以在这5秒之内进入初禅。一个人入定,一定是在吸气时,而不是在呼气时。念头是在呼气时才产生。

有的人通过多年死坐,也能进入三禅。但不知道是怎么进去的,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出来。同样,住在定中,也不知自己是在定中。坐了几个小时,出定后不知道这几个小时是怎么过去的。这几个小时中有入定、住定、出定,但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今天讲的听懂了没有?听完了,回去后最好能再坐半个小时,把讲的内容回忆一遍:入定是哪三种反应?为什么不能入定?入定后为什么不能出定?为什么感受不到住定?学会了入定、住定、出定,也就掌握了死亡。实际上入定、住定、出定就是在训练死亡。因为入定、住定、出定的过程和死亡的过程一模一样。入睡、住睡、出睡也是一样的道理(指圣人的睡)。

问:进入三摩地,是否胎息停止了?

师:停止了。《俱舍论》和《华严经》都有论述。四禅八定的境界,在我们身上都出现过多次!一旦捕捉到一次,就会依循这个记忆,不断地出现。比如我知道有个姿势能进入梦境,就用这个道理来修禅,偶尔捕捉到初禅、二禅、三禅,就会根据这个记忆不断地演习。当进入四禅再出来后,才发现三禅与四禅有很大区别。

问:入定以后知道自己在哪里吗?

师:真正的入定是知道自己在哪里的。有的人入定后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那是因为在入定的过程中,他的正念没有提起来。不过刚开始入定的人,前几次入定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的。所以刚开始入定时,定十分钟就要出来几分钟,然后再进去十分钟,再出来……如此反复训练。就像你们进这个山洞一样,在里面待十分钟就赶快出去,在外面待几分钟又赶紧进来,再待十分钟又出去……如果进来后住上几年,就会忘了如何出去,如何再进来。

问:四禅八定是修行唯一的一条路吗?

师:四禅八定是共法,是各教派共同修炼的方法。四禅八定修完以后就开始分了,就是不共法了。

问:打坐时昏沉是怎么回事?怎么对治?

师:昏沉是一个过程,是身体运行的规律。有的人刚开始坐禅很清醒,接着就昏沉,过后又很清醒。有的人则越坐越昏沉,甚至不打坐也昏沉。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当生理的力量从下往上升时,头部不缺氧,就不会昏沉。当这股力量从上往下行时,头部就缺氧,就会昏沉。这个过程会持续地重复,究竟要重复几个来回,因人而异。

昏沉的时候,深吸一口气到丹田,不要马上呼出去,气就会冲到头部,头部补充了氧气,就不会昏沉了。

问:躺着能不能进入禅定?

师:可以。但如果功夫浅就很容易睡着,功夫深则没有问题。印度、缅甸就有好多和尚是用吉祥卧入定。躺着入定,起码要前三禅修完了才可以。牛头懒融禅师修的就是睡禅。我有个师叔从不打坐,成天躺着,但绝不会睡着。躺着更容易放松,但一般人躺下就睡着了。

为什么古人都是采用“打坐”入定,而不是“打卧”入定?因为打坐的姿势最符合我们的生理特点,时间最持久,也最容易入定。所以古人都不坐凳子,而是跪着或者把腿一盘。这时候下半身就不需要能量了,这样的姿势就把能量直接往上逼到头部,所以头脑特别清醒。腿部消耗的能量是全身的3/5,当腿盘起来,这3/5的能量就供给了上半身使用。

子时,人体的全身之气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上半身的阳气和下半身的阴气交会,在放松的状态下,大约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和合的过程。之后,又从中间往四面八方散去。所以子时打坐容易出现种种境界。但功夫差的人子时打坐会影响身体,最好休息。老参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同类推荐
  • 挺胸的意味:利他

    挺胸的意味:利他

    本书分为政治人的胸襟、处众、认知世间等三卷,探讨了社会价值观以及如何处众融和等问题,讲佛家之经意,又融合修身治国平天下之实践,通俗而易懂。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楼观道源流考

    楼观道源流考

    《楼观道源流考》是一部见解独到、特色鲜明、风格别具的书,是一部有重要学术价位的书籍。新版不但增加厂不少新资料、新内容,而且它使初版的著述风格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我觉得,这种著述风格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就是“实”。本书内容包括:研究楼观道的史料依凭、楼观道的历史演变和道法承传、楼观道的宗派特征。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热门推荐
  • 长燕

    长燕

    她,来历成迷,能力卓越,一双墨瞳看透世间万物,又有谁知道,那双深沉眼眸里的光芒来自于他?安居在乡野,一朝入世,追随他的脚步,只愿做他手中的剑,不灭的盾。他,长燕显赫世家嫡幼子,游手好闲,性格多变,却有着一统天下的野心,但只有他知道,长燕是弄来送给她的聘礼。长燕,一个古老而奇特的世界,有着一个古老而奇特的国家,名唤长燕。长燕里来又长燕,长阑里去又燕凛。——沈长阑:公子,我只是个小人物,要不得这么大阵仗吧?燕凛:夫人别闹,嫁我岂是小事情,夫人若是不愿嫁,娶我可好?沈长阑:……好。燕凛:那,夫人的聘礼呢?沈长阑:没有,就一支簪,你可要?燕凛揽她入怀:当然要,不过夫人的聘礼太过贵重,还是为夫以长燕为聘求娶夫人为好。沈长阑:你爱咋地咋地吧。燕凛:这样的话,夫人咱们回房如何。沈长阑:……——他出生平都燕家,向来不喜女人在自己面前乱晃,唯独见到她,破了例,变成了自己在她面前乱晃。见到她的第一晚,他抱了她;回到平都的第一天,他轻薄了她;让她出手的某一天,他算计了她;后来,她成了他的妻,以长燕为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七零娇妻有空间

    七零娇妻有空间

    重生的林竹玖,年龄十八岁,家里穷哈哈。人设太差,揭不开锅,食不果腹,环境太差,苦逼说不出话。还好技能满分,还自带空间与预言能力。看谁不爽就瞄谁,见谁嘚瑟就让她摔断腿!只要做事稳当,咱就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走的宽广。丑小鸭蜕变美天鹅。撩男神,小娇妻发家致富忙。
  • 春之狩左岸天下

    春之狩左岸天下

    作为一名科技人员,以及要把爱人找回来的决心,她来到穿梭器显示的奇妙坐标点。要命的是任务还没完成,怎么遇到了一个超级大魔王?一口一个本王本王,请恕我直言,你在我眼里就只是个吉吉国王好吗?不过,他一次次的救自己?是为什么?明明最开始的时候怕自己泄露他的秘密恨不得把自己杀之而后快。这人有多想当皇帝?越接触越觉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南宫懿儿:女帝逍遥

    南宫懿儿:女帝逍遥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推虫子新书:倾绝天下:地狱新爵修罗女皇!结婚当天她死在了自己老公和最好的姐妹晴的手上。重生后,却再次看到长着和晴一模一样的脸。她能否过的了自己内心的那一关。是让仇恨横行呢?还是重新寻找新的快乐。。。前世伤了心,这世能否把心补回?渴望像风一样自由,于是开始她的学习如何站在别人束缚不了的地方。然后再实现自己的梦想,风一样的。。。。
  • 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

    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沧海之约

    沧海之约

    在A国重返亚太、推进再平衡战略为背景,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进行角逐,以陈江丰、林珊为代表的中国情报人员以亚盟博览会为契机,与B国特工人员程超、阮月娥展开了隐秘展现的情报较量,运用智慧,创造性地提出解决争端的新机制,阻止了战争的爆发,达成了不带武器的合约,破解了A国的围堵战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解决岛争提供了新思路。
  • 小峰游记

    小峰游记

    我是一个小学三年级调皮捣蛋的孩子,只因为眼睛不好一早辍学,跟随他人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一事无成,听过很多民间真人真事,每一个故事都是邪与正,成功与失败,词句不是很恰当,也有很多错别字,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中华人士特多,重姓名的也是数不胜数,希望大家伙包涵将就着看。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国年间,讲述了一个孤儿祖孙三代刚正不阿、爷爷曾经在官府衙门当差,只因为他看不惯官府中的做为,就辞去了捕快职务,回家做起了粮食商贩,他在一次洪水救人中山体滑坡不幸身亡、父亲被好心人收养,为路见不平而离开了家乡、夫妻也被歹人残害、他一日游千家、遇见种种不平事、总用金玉良言劝说恶人改邪归正、他为了别人的为难,而不惜自己的生命去救人,他好事做了千千万,大难遇了万千回,总是化险为夷。我是一个流浪哇,生来不见我的娘,四岁爹爹也死亡,留下我一人在流浪,夏天我好过,吃的是野菜和树叶,冬天我难熬,十冬腊月天,浑身五布片,头上戴草帽,脚下草鞋穿,身披草衣来挡寒,太阳公公落西山,我就草垛里钻,太阳公公冲我笑,我肚中也咕咕叫,挎着篮子去讨饭,财主家的门口不敢看,只好去那穷苦人家把饭讨,他们吃的也是干烂草,何时可有挡寒的小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