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100000031

第31章 信仰是学佛的根本

你们说作为一个出家人,最根本要具备的是什么?希望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现在心中就有答案:作为一个出家人或者在家信徒,乃至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深信因果。尤其是出家人,如果不信因果,一切免谈。即使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修行,也只能像《楞严经》上讲的:“上品魔王,中品魔子,下品魔民。”

你会说:“我有‘道’,不就有了因果吗?”比如练气功的人特别刻苦,比我们修行人还用功。但不信因果,把气功当成“道”来修。结果功夫高的着魔、附体了;次的,感到气脉的流动,以为气脉通了,实际上并未真通;再次者,有气感,能治一点小病。这也是“道”,叫旁门左道。因果比道还重要。

佛教中有三贤,首先第一步是“十信”,具备十信,就是不退菩萨,根本不需要“十住”“十行”“十回向”,就能往生西方净土。不会念佛,不烧香,不拜佛,没关系,只要深信,临终往生西方没有问题。自古以来成就的人,一靠信力,二靠愿力,三靠功夫。三个是一个根,深信是基础。

你们身边所接触的道友,是否有的平常不烧香,不诵经,甚至“吊儿郎当”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从辽宁来的三个比丘尼,其中两个人投入修行的时间特别多。另一个只是干干活,但她深信三世因果,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问自己符不符合一个出家人的要求。所以她身心的反应非常明显,而且有好多好的反应。其他两个人不理解,问我为什么。我说你们只顾修福了,六祖讲:“愚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民间有句流行的俗语:“吃斋不吃斋,只要心不歪。”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修行人的心态,尤其是出家人。有些没有信仰的人,心态、人品比我们还要好。一个人的心态如何,可以欺骗别人,绝对欺骗不了自己。实际世界上不存在什么“被骗”,都是自己骗自己。一个人心态不超越,功夫上投入再多,也只能说是“功夫”,绝对出不了智慧,智慧的根源在于心态的转变和超越。一个人只有心态转变了,禅定功夫才上得去。心态不转变,功夫可以出来,但上不去。就像一棵种在花盆里的树苗,如果不把它移出花盆,栽到土地上,它永远也无法长成一棵大树。

为什么说菩萨永远是菩萨,罗汉永远是罗汉?罗汉必须回小向大,才能成为菩萨。你说在罗汉的基础上继续修,不就是菩萨了吗?绝对不行。犹如建大楼,十层楼的地基,想加盖到一百层高是不行的,必须将十层的地基挖出来,重新打一百层的地基才行。想修成菩萨,必须把罗汉的心态推翻掉,从头再培养菩萨的心态。菩萨与罗汉的区别,关键就在于发心。

每天盘腿静坐,修成了,充其量只是个阿罗汉。菩萨虽然每天不盘腿,可心态已是菩萨。只是禅定功夫不够,一旦修禅定,是很快的。就像花盆里和土地上的树苗相比,后者不受花盆的局限。菩萨不受时空的局限。开山的和尚都是菩萨再来,一个凡夫绝对开不了山。即便是一个凡夫,只要他发了开山的愿,就已经是一个菩萨了(愿力和果位不同。比如在座的发了菩萨的愿,就是菩萨了,但还未证得菩萨的果位。)

佛教讲:“未修道,先发愿。”那么“发愿”和“欲望”有什么区别呢?比如我想讲经说法,或者我想创建一座寺庙当大和尚,这是欲望还是愿力?(有人答:是欲望!)怎么知道是欲望呢?从语言上根本分不清,只有起心动念的人自己知道。

比如大家来到我们寺庙,有的人一看到庙里忙得不得了,就想帮忙;有的人想要权力,也来做事。如果你不具备慧眼,根本分不清每个人干活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只有他本人心里清楚。甚至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认为是来帮庙里排忧解难的。

无论出于哪种心态,为三宝做事都有福报。只不过不是真发心,福报外面会带着一个“紧箍咒”。如果是无私地为寺庙做事,就会如同一束亮光,照亮虚空。因为他的心态是光明的,十方鬼神都知道,都敬重。

什么叫“境界”?什么叫“功夫”?很少有人去参究,往往会理解为是某种东西。“境界”是指心灵上的,也就是世俗所讲的思想上的、无形的。而“功夫”呢,是身体上的一种反应。

道教的张紫阳曾经说过,“背后有光犹为幻,脚踏莲花未为真”。背后有光,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是有生有灭的,既然能生出来,就能灭掉。“境界”也是累生累劫修来的。

就像有的人生来就大方,这不是学来的。而有的人生来就小气,如果周围的人都大方,他也会学着大方,但来得不自然,关键时刻还是牺牲他人,成就自己。而生来大方的人,关键时刻会牺牲自己,成就他人。比如出家人来到寺庙,一部分不大方,一部分大方,关键时刻,不大方的非牺牲庙里的利益不可,而大方的一定会牺牲自己,维护寺庙的利益。

后者即便功夫不高,这样的行为和心态,以后也会让自己受用(指后半生或来世)。而前者不修行,不改变,容量就会越来越小。比如现在是一个直径50公分的花盆,来世就变成了一个直径30公分的花盆。

一个真修道的人,绝不会因环境优劣而改变自己。一个乘愿再来的人,绝不会因环境优劣而改变愿力(志向)。一个有愿力的人,无论环境好与差,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态。无论环境如何,他的内心都会不断地变化,向好的方面转变。

一个人来到一个道场,如果因为这个道场的道风不好,就失去道心。那么到了一个道风好的道场,他也会改变自己的心态,同样会失去道心。北方人就是北方人,南方人就是南方人,不会因为你到了南方或北方而改变。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中国人,永远不会失去自己的本色。

中国有句俗语:“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多数都逃脱不了这三句话。现在出国的年轻人,多数也逃脱不了这三句话。一个没当过官的人,一旦当了官,就会变得忘乎所以。一个没见过钱的人,一旦见了钱,头脑就会发昏。这就是思想境界。

“功夫”是慢慢修来的,“境界”刹那间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如果愿意努力修功夫,身体又比较健康,一至三年一定会有大成就。可是到了一定层次,就会原地踏步。虽然他没有停止努力,但已经无法再前进了。越往上升,越困难。上面不是靠时间的积累,而是靠思想、心态的转变。

一个人如果把人生看透了,无非是“财、色、名、利”四个字。没钱的人到最后是两手空空,有钱的人到最后也是两手空空;没名气的最后会死,有名气的最后也会死。世界上唯独“死亡”最公平,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不会因为你是达官显贵,死亡就不找你,也不会因为你贫穷低贱,死亡就看不上你,人人都会经历死亡。

实际上对人而言,一切事物都是“经历”,而不是“占有”。世间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你能真正占有,它会来,也会去。只有当事情发生时,用心去经历它,尝试它,过后才不会留恋。就像没吃过苹果,一旦有了,又没有用心去吃,过后一定会留恋。如果用心品尝了,就会超越而放下。对一件事,只要用心去经历和尝试,就会超越。如果还留恋,说明还没有用心去尝试。

时间不等人,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推掉,更不能往自己身上拉。有形的,用眼观;无形的,用心灵去感受。什么是无形的?骂你或者称赞你,这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有声音。还有更微妙的,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只有达到甚深禅定时,用心灵才能感受到。但又无法诉说,因为它已经超越了语言所能描绘的范畴。

好多修行人都觉得自己笨,实际上在修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笨,没有天生的修行人。只不过有的人修学得早一些,有的修学得晚一些;有的肯用功,有的不肯用功;有的会用功,有的不会用功。无论哪一类人,修学五年、十年、二十年,都会有从量到质的变化。

就像你身边有个人喜欢聊天、吹牛,而你每天都在默默地用功,十年后,你和他之间就是天壤之别。时间一拉长,你们之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又如有人说:“某某没读过书。”或者“某某只读过两年书。”那只是他没有上过学,或者上学的时间很短,实际上他可能手不释卷,从未离开过书。而有的人虽然在学校里读了很多年,但离开学校后就没再摸过书。差别就在这里。

如果目前你们有一点点禅定功夫,之后放弃了修行,时间久了,连这一点点功夫也会无影无踪。为什么佛祖开悟以后,每天都和弟子们一起打坐、讲经论道呢?经中记载他们都是:托钵、吃饭、洗足、打坐。为什么要打坐呢?打坐这么重要吗?前面刚刚讲过心态很重要,为什么佛又这么执著打坐呢?

《楞严经》上讲:“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意思是山河大地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也就是告诉我们心与物是一体的、同源的,修心就是在修身,修身就是在修心。作为初学者,改变不了身体,可以转变心态。只有达到很高境界的人,才能达到身心同体、心物同源。

好多人不知道怎么修,我也曾尝试过好多次,想给大家一个“无为”的方法。什么是“无为”呢?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必须看清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善恶看得清清楚楚。如果能这样用功,只要半年,功夫就会上路。

如果做不到,只好去打坐(有为法):脊柱拉直,重力落在膝盖上,视线落在前方一米左右处。接着调匀呼吸:深吸一口气,停5秒左右,再呼气。用鼻或口呼气均可。若心烦气躁,则用鼻吸口呼。因为用鼻吸,吸入的气少而缓;用口呼,呼出的气多且猛。也可以在一上座时就用鼻猛吸,用口猛呼几口,之后再改为自然呼吸。

接着开始调思想。因为不给我们的头脑一点事情做,它就会胡思乱想。就像一个人没事干就会去串门聊天一样。找什么事做呢?平时念佛,就念佛;平时持咒,就持咒;平时观想,就观想……默念时,心和耳都必须听得清清楚楚;观想时,莲花也要观得清清楚楚;同时,妄想也要看得清清楚楚。

怎么观莲花呢?头是莲花苞,脖子是莲花杆,身体不存在了,观想莲花瞬间就绽开了,莲台上坐着或者站着某尊佛,或者某位菩萨,或者你崇敬的师父。如果有根器、有魄力,可以直接观想成自己。莲台上坐着的人与你一模一样,同一个方向。妄想起了,重新观想一次。如果观想不出来,就干脆念“六字真言”。

无论哪种方法,能修的是人,所修的是方法。因为你无法使用“能”,只能借用“所”,让身心达到协调。无论修哪种方法,身心都会有反应。懂得对治,就对治;不懂,就不管它,挺一段时间,它自然会消失。

问:坐禅还需不需要看经?

师:“久坐必生禅”这句话害人匪浅。修禅宗最需要通达理论。只有理论通达了,功夫才上得去。如果你修习坐禅,《圆觉经》《楞伽经》一定要读。经上会告诉你如何对治昏沉、散乱、掉举。

同类推荐
  •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你忙,我忙,他忙。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身心疲惫,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黑弥撒:末世信仰与乌托邦的终结

    黑弥撒:末世信仰与乌托邦的终结

    本书为英国著名学者约翰·格雷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和震撼力的著作。在书中,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各种预示末世宗教与乌托邦的由来及发展,并对这些曾造成人类巨大灾难的激进思想的实质进行分析和评价。此外,作者还尖锐地批判了当今美国盛行的新保守主义思想,指出它是现代末日预示荒谬言论的最新表现,最终也将破灭。
  •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增补本)

    本书从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思想史、文学史、美学史、教育史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唐代士大夫与佛教的种种关系、士大夫与佛教的相互影响、士大夫奉佛的方式和原因等问题,所得结论多为人所未言,纠正了一些习焉不察的流行说法。
  • 人生的锦囊:真理

    人生的锦囊:真理

    本书分为人生的智慧、生命的真谛、开发自我、人我之间等四卷,着重谈论人生的探讨,生活的看法,个人的修炼及人际关系的修养等。全书文字通俗,讲述人生哲理,常引用生活经验与历史故事,对于劝人为善,戒除诸恶,有启发意义。
热门推荐
  • 为爱繁华误入秋

    为爱繁华误入秋

    《为爱繁华误入秋》收录了郁达夫所著的最经典、最纯美、最精致的作品,包括小说和散文。书中的小说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有的注重内心的纷争与苦闷描写,有的侧重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书中的散文,无论是游记还是写景的散文,也深深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全书内容香艳而沉郁,语言感伤而率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思想风貌、创作风格以及浓郁的浪漫主义倾向。
  • 一个人的微战争

    一个人的微战争

    本书是一部富有浓郁军旅特色的散文集,全书共四十一个不同的小故事。从那些最不经意的地方入手,折射当代军营生活的侧面——面对冒烟的炸弹、战友的暴毙,思考武器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思考战争的命运,书中处处透出悲悯的情怀。陌生化是该书一大特色,作为一名曾经的武器操作手,作者巧妙地把人带进一个个陌生的领地,阅读该书犹如一次陌生的心灵旅行。书中没有波澜壮阔的大场面,处处都似一个人的微战争,让人看到那最不经意背后的人性光辉,看到不一样的军营,以及军营背后神秘而真实的生活,一切未知等待读者亲自揭秘……
  • 引心剑魂

    引心剑魂

    这是一个武者隐藏在凡人间生活的故事。是一个玄学家族的太子,大学时期度过青春的故事。在这个轮轴转的世界,暗流涌动,一些不甘于平静的实力开始作妖时,他们的生活能否这样平静下去?在这个被金钱与权势支配的世界,没有家族经济补给的禹邵,能否继续维持家族的形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树大好除妖

    树大好除妖

    好大一棵树,神灵来依附。任尔妖魔鬼怪恐怖,只需一念降服。
  • 带你去南极

    带你去南极

    唐景亮在临时设置的讲台上向学生讲述“闲”字的含义时,一阵眩晕,差点站立不稳。投影仪上,打出的是“闲”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到繁体汉字、简体汉字的字形。客观地说,这个字从最初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现在,并没有多少变化,就是门里有根木头。门里这根木头,是干什么的?唐景亮用食指指着屏幕上的字形说:“古人以前回到家,就用一根柱子顶住门板,这是为了安全。安全了,人在家里,就可以放松自己,闲了。这根柱子,保证着人们的安全和休闲,因为,古代可没有我们现在咣当一碰惊心动魄的防盗门。”学生哄的一声笑了。台下也有老师发出了嗡嗡的笑声。
  • 异行僵尸

    异行僵尸

    说—当将臣和鸿钧同时命令大军前往混沌界后————“咻!———”随着眼前一阵白光闪过,同时身体猛地一颤,紧接着众人便感觉自己的脚上传来一阵踩实之感!浑身肌肉猛然绷紧,紧接着众人便左右巡视自己的四周,但随即,众人先是在惊讶了下后,紧接着便一脸戒备之色的看着自己的前面!
  • 快穿之繁花予卿

    快穿之繁花予卿

    “将一世繁花赠予卿”我万万年的人生一丝趣味也无,直到遇见你,我想,我的人生,不会无趣了。何其有幸遇见你,此后,我只属于你。
  • 邪少的钻石新妻

    邪少的钻石新妻

    唐君尧,唐氏集团新任总裁,一个35岁的钻石王老五。回国后的一场商业聚会,居然让他老妈捡到了一个10岁的孙子,也就是他的儿子。什么,给自己生个儿子的女人,居然是这么个丑女?她,沈倩怡,业内首席设计师,一个32岁的单身女人。身材偏胖,生性迷糊,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不得已他决定跟她结婚,可是在婚礼上,这个肥胖的丑女居然敢逃婚?唐君尧怒火中烧,发誓一定要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丑女抓回来,居然不懂得珍惜他这个钻石王老五,简直是没眼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内线0a

    内线0a

    故事根据许嵩歌曲内线改编:她是敌人派遣到他身边的细作,来到他身边只为完成主上交给她的任务,以此来换取家人的平安。在两人的相处中她用她的“爱”慢慢融化了他那颗坚硬无比的心。使他逐渐对她卸下心防,陷入她所编织的温柔陷阱当中,在一步步取得了他所有的信任后,最终如愿以偿的杀了他。可是当任务完成,她却后悔了,看到他死在自己面前时,心痛到无以复加。那一刻,她才明白,原来她是爱他的。只可惜,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像他那样无条件的对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