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200000049

第49章 信佛与学佛(2)

如果我不建寺庙,还去读书,或者到外面去讲经说法,得到的可能是另一种感受。但是我通过建寺庙,接触了各种不同层次的人,在与这些人接触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我始终处在同一个环境中、同一个层次里,过着同一种形式的生活,我体验到的只能是同一种感受。

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让我们去感受的,不要留恋它,也不要拒绝它。实际上你拒绝不了,也留不住。用佛教的观念来讲,一切都是无常的,不会恒久不变。譬如你们这帮朋友来了,我能拒绝不见你们吗?即使我把你们拒绝了,从另外一个地方又来了一些人,是不是还是拒绝不了?反过来,我想留你们,留得住吗?留一天两天,时间久了,你们还是要走。既然有来,就有去。

过去寺院里有这样一句话:铁打的寺庙,流水的僧。寺庙是不动的,但寺庙里的僧人一年就换了好几拨!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把心转到我们做人做事方面去观察,你就会发现:你喜欢的事,你也留不了多久;你厌恶的事,你也不需要回避,它自然会走掉。一切都是无常的!只要你的心不随着境转,就不会被境所牵。你只要保持平静的心态,站在旁边看着它,用心去观察它就行了。不知道讲这些你们听懂了没有?(答:听懂了。)

你们来到东华寺,想学习佛法,可是这里的条件比较差,如果你能适应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就可以住下;如果你不适应,就被东华寺的环境淘汰了。你说是万行把你淘汰了,那你就冤枉万行了!再过三年,这里又是一种新的环境,你来了以后还是要适应,不能适应,还是要被新的环境所淘汰。

人啊,永远都是要去适应环境的,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我们!譬如天气热了,我们就把衣服脱掉一层;天气冷了,就穿上一层。你不能一年四季就穿一层衣服,让老天爷来适应你,这怎么可能呢?只有我们去适应天气的变化,适应老天爷!

学佛、做人就是这样,永远是我们去适应它,而不是让它来适应我们。我们适应它,就能生存下来,就可以发展,结果还是它适应了我们。第一步,是我们先去适应它。最后,还是它适应了我们,为我们所用。

当我们两个僵持不下的时候,我退一步,结果我们两个达成了协议,最后我的理想也达成了。你说是谁适应了谁呢?如果我们两个僵持不下,我就是不让步,结果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最后两个人的理想都无法实现,都失败了。

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因为一点点不和,一点点意见不一致,就不交流,不做事了。有时候虽然双方有不同的意见、有分歧,但是更多的理念还是相同的。为什么我们不把那些不合不同先放到一边,不把相同的部分先做完呢?我们不能因为一件小事谈不拢,就连大事也不做了。

譬如你拜一位师父,或者看一位师父的书,可能会因为师父说的某一句话不符合你的思想,你不喜欢听,就把这本书扔了,把这位师父和他的整个理论都否定了。可是,你觉得不中听的这句话,对别人而言恰恰点中了他的要害,被他奉为至理名言!

我们学佛的人有一个通病,总喜欢说佛有多伟大,多了不起。实际上这只是对佛教徒而言。基督教徒、天主教徒、道教徒就不说释迦牟尼佛伟大,是不是?人家说基督耶稣伟大,穆罕默德伟大,太上老君伟大。可见伟大不伟大,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站在自己信仰的角度讲的。如果抛弃了信仰的框框再来看,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对的!

学佛,要把过去的成见,也就是已经形成的概念全部打破,从中跳出来,才能解脱。所谓的没有解脱,不是谁把我们束缚、捆绑起来,而是我们固有的成见,过去形成的种种概念把我们套得太牢了!

譬如我们佛教有一个规矩:和尚不能跟人握手。当初我落发的时候,我师父就告诉我说当和尚是有许多规矩的,不能握手,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我说我学佛第一步就不遵守这个规矩。所以我这个和尚与人见了面,也合掌,也握手。只要对方把手伸过来,我绝对不会回避,不会说:“阿弥陀佛,和尚不能握手!”只要对方把手伸过来,我马上也把手伸过去。你合掌,我也合掌;你握手,我也握手。

有的人见了面非要握手。实际上加持不一定要接触,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彼此能量一交换,就加持对方了,并不一定要握手。

还有一种学佛的人,自己吃素,也要求家人都吃素;自己的筷子、碗不让别人碰,别人碰了,就气得要死,觉得别人的业障都跑到他身上去了!这样的表现,你的家人、朋友怎么会接受你呢?我不知道你的忌讳,碰了你的碗,碰了你的筷子,你就把我骂一顿,或者嘴上没骂,肚子气得鼓鼓的,还在抱怨。带着这样的心态,怎么能把佛学好呢?别人又怎么会跟你学佛呢?学佛本来就是要替众生消业障的!

我们学佛,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就代表了佛的形象,代表了佛的手、佛的口、佛的心!众生不了解佛,只能通过我们佛教徒来了解。所以我们佛教徒的心态和言行非常重要!

譬如你是我的徒弟,有些人不了解万行,要通过他的徒弟来了解,如果你这个徒弟了解师父,你跟他们沟通之后,可能他们就了解你师父了。如果你不了解你师父,别人通过你了解到的有关你师父的信息,可能就不正确。所以我们学佛,首先要了解佛。如果你了解的不对,就容易让受你影响的人误解佛教!

好了吧,今天就讲这么多,我也不知道自己讲得对不对!

问:三界未成的时候,也有很多生命。如果这个生命原来就是三界内形成的,不是在三界外形成的,那他修行有没有可能突破三界呢?究竟有没有生命是在三界内形成的呢?

师:三界以内的生命也是从三界以外来的。从三界以外来到这里,又把三界以内的带走。它们互相在这里转。一个力量在转,转到下面是三界以内,再转到上面就是三界以外。所谓“六道轮回”——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这个圆形的东西就这样在六道中转来转去,你想停都停不住!

问:我们不知道自己以前是谁,如果它是三界以内形成的,修道也出不了三界,不就白修了吗?还修得了吗?

师:修得了!

问:那就是每个人都有希望了?

师:都有希望!我们本身就是来自三界以外的生命体,来到这个三界以内的娑婆世界干什么呢?就是净化这个娑婆世界,加持这个娑婆世界!可是由于长期留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自身形成了很多贪、嗔、痴的习气,结果把自己的使命忘掉了!

譬如,你们本来是要到东华寺来做义工的,可是你到这儿以后,看到东华寺的人都很懒,不干活,你们也不干活了,你们忘掉自己最初来东华寺的目的了。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们被境转了。如果你的灵性没有完全沉睡,还处于苏醒状态,你来到东华寺,哪怕这里的人都不干活,你一个人还是一样干。因为你知道你来东华寺的目的是什么,最初的动机、出发点是什么,你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而凡夫呢,本来是带着很强的道心来的,结果一到这儿,就被环境同化了,忘掉自己最初的目的了。

我们从三界以外来到三界以内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持娑婆世界,净化娑婆世界,唤醒娑婆世界的众生。也就是说,我们本来是要度众生的,结果反被众生度了!

问:出了三界以后,那些高层次的生命,除了您刚才说的是来加持这个三界以内的生命的以外,有没有因为它变坏了,发沉了而掉下来的呢?

师:没有变坏的。就是说我们在座的将来都必须回到三界以外的天。三界以内有天,三界以外也有天。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就是三界以外的天!为什么我们现在走不了呢?因为沾染三界以内的习气太重了,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

你放不下你的丈夫,就会因为你的丈夫而轮回,还要再来;你放不下你的子女,也要再来;放不下你那一百平米的房屋,还要再来!为什么轮回呢?就是因为你有所住、有所贪恋、有所放不下。你对什么放不下,就会因为什么而轮回!

你在娑婆世界有一样爱好,就会因为这一样爱好而轮回!你的理想多、抱负大,如果这一生没有实现,下一生还要回来实现你的理想、抱负!譬如我要建东华寺,如果我这辈子建不成,下辈子还要回来继续建东华寺。如果我不是这种心态,我活着的时候建,死了就不管了,我就不会因为东华寺没建好而轮回,而再来。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量理宝藏论释(全集)

    量理宝藏论释(全集)

    《量理宝藏论释》属于佛学五部大论之因明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经由索达吉堪布多年精心翻译而成。市场上目前无专业和系统的作品,该作品具有出版价值,属于常销书。佛学“五部大论” 是三乘佛教综合知识和哲学理论高度概括性的教课书。五部大论是指:《因明》、《般若》、《中观》、《俱舍》、《戒律》等五部内学显宗经典理论。 本稿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诠释了人世间从宏观到微观的世界应该以什么为正确的丈量工具,什么是颠倒,错误和犹豫识;本稿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观点尖锐,各派系辩论尖锐深刻,从字里行间让我们体会中国历代智者们对甚深真理智慧地探索和论证,是极为难得的著作。对于探求名言真相,寻求正理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完整汇集因明正理的宝典;对于现代社会妄念纷飞的人们来说,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双慧眼,通过这双慧眼可以看透社会的真相,从而踏上智慧之道。
  • 修行诸法:洗心禅3

    修行诸法:洗心禅3

    眼睛所见受物质世界限制,如何达到心所见而无所不及?何又为佛家“五”眼?如何禅坐,才能由身体的平静达到心灵的静谧?贤宗法师尽毕生修行所悟,引据佛家典籍,为读者们讲述如何看透尘世苦难,开阔心境,收获快乐人生。
热门推荐
  • 三生之毓秀钟灵

    三生之毓秀钟灵

    简介:“这就是传说中的三生树,可并无开花结果…”少女有些失落,在旁的少年却拉起她的手“无开花无结果,也没有关系,此生有你便好。”说完又拉着兴趣不高的她许愿,并没有人注意到,苍天大树的枝繁叶茂处一朵花苞悄然绽放…
  • 玄天邪皇

    玄天邪皇

    浩瀚世间,无尽传奇。修炼一途,逆天而行,与天夺命,超脱生死,呼风唤雨,执掌天时。人魔少年,偶获奇缘,逆境突破,强势崛起,独战天下……
  • 其实这样挺好

    其实这样挺好

    这一场青春的约会,竹灵爽约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活泼,生动,唯有他,很难得看到他对谁笑,但是今天,对她笑了。单就这一笑,误了竹灵“终身”
  • 魔帝宠妃:逆天三小姐

    魔帝宠妃:逆天三小姐

    【新文,求推荐,谢谢】作为22世纪的神女,她蔑视天下众生,却被所谓神的大义,失去了生命和自己最爱的弟弟,重生异世大陆,虚无圣殿在手,神兽朝拜,神器只是装饰品,站在世界巅峰,却遇到了他,第一次相遇,叶若漓只想逃跑,第二次相遇,他为她而甘愿默默无闻,第三次,他为她而杀人!这一生,他会与她!叶若漓:我想杀人怎么办某妖孽:乖,我来,会脏手叶若漓:我饿了某妖孽:来人,做不好饭,头别要了叶若漓:我不喜欢你了某妖孽:我会把你的桃花连根拔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半暖:你的景色我的流年

    半暖:你的景色我的流年

    未婚夫的劈腿,情敌嚣张的闹上门,让都市女子在失去恋人的同时,失去了对爱情的信仰,面对男朋友的狡辩,嚣张的情敌挑衅,女主忍无可忍的逆反,毫不犹豫地故意跟别的男人,表现恩爱,游离在爱情的游戏当中。演戏结束,各回各家,各找各爹妈,女主本来以为,她跟一夜情(一夜盖着棉被纯聊天感情)的对象,交集只会一次,谁知道,再一次邂逅,一回生,二回熟,喝醉酒,滚个床单(又是盖着棉被纯睡觉)几次三番盖着棉被纯聊天的交流中,爱情的火花,悄然的摩擦出来!这位集成熟,稳重,温柔,体贴的男人,一步步的开始用阴谋,阳谋等计谋,将女主这个这个张牙舞爪的小绵羊,圈养在家中,慢慢的收入怀里,装进心里,揉进骨子里……
  • 东北修真者

    东北修真者

    我,东北的,穿越来的,咋的,有问题?有问题问,问也不能嘞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虚渺烟华

    虚渺烟华

    “命运是否凄惨,你与我说的不算!”活着,一个多么困难又多么无奈的字眼啊,或许有的人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些,还会大言不惭地笑道:“那又有什么难的啊?”的确,命运是如此的不公,命运对有的人如此的厚爱有加,却对有的人如此的辛酸刻薄,一直以来,因为命运的捉弄,很多人为“活着”这个字眼拼上了性命,即使他们无力回天,至少他们也违抗过命运!
  • 欢花孽缘

    欢花孽缘

    苏柔起身过来,错开慕晓语到了宫门处,望着白泽山的方向,吟唱道:“十里长亭霜满天,渔家灯火此时明。行人已离东江外,轻抱琵琶细拨弦。世人皆言送别苦,你说是送的人苦还是走的人苦?”慕晓语转过身与她并肩而立,余光打量这个女人。良久才说:“送的人不苦,走的人也不苦,看的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