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400000045

第45章 不能活在虚假中

问: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本来面目显露出来?

师:我这里有个道具,在座的可能有人见过(师拿出一个模拟人的八层身体——八个“我”的道具——福娃,示范给居士们看)。你们看,他外面套了七层,这是一个他,这是一个他,这是另外一个他……一个套一个,一个套一个,外面一共套了七层,最后这个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才是我们的灵魂。外面套了这么多层——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食、贪睡……怎么能解脱呢!如果把这个贪心拿掉,他就解脱了一层,就轻松一千斤、一万斤了!

你们看,这每一层都是一个人。你们以为这个是万行,这个是万行……其实这些都不是万行,最里面的才是万行。外面的只是万行的贪、万行的嗔、万行的愚痴等等。你们看到的万行,不是真正的万行,而是万行的附属品。所以说学佛要先学空。空掉什么呢?空掉财色名利,乃至种种嗜好,所有的执著都要放下,最里面的这个“真我”才会自由自在。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身上套的远远不止这七层,所以生前真正的本来面目从来没有显露过,更没有发挥过作用。你什么时候把外面这一层层剥去了,她(真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越是心境单纯的人,他说的话往往越有智慧。那是“她”(师指着最里面的一层——真我)说的。你学了很多,其实都是头脑的范畴。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是针对他们(指外面几层的假我),而不是针对里面的真我。我们所学的种种概念始终把我们牢牢地套住,到临终时,我们只能带着累世的执著和嗜好去投胎了。

你们看,我们给自己套了多少层啊!累世的都套上去了,把自己分裂成了无数个。因为这些不是本来面目,所以我们会颠三倒四,前后不一。为什么会活得累呢?就是精力太分散,生生世世遗留下来的恶习太多了!

修行人总说“放下”、“放下”,究竟要放下什么呢?就是这一层又一层的欲望、种种的概念,要把它们都剥开,放下,让本来面目呈现出来,发挥作用。如果外面套的这一层层枷锁不打开,所谓的“发挥”,都是头脑在发挥,而不是内在灵性的力量在发挥。

有的人在外面工作带着面具,回到家里还戴着。所以不仅白天累,晚上也累;不仅在外面累,在家里也累。本来家是一个让人摘掉面具的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你也不敢摘,所以身体不健康,寿命也不长,更没有办法达到天人合一——被这一层层的“我”给隔离开了。

当一个人彻底放下,他的本来面目就出来了,当下就和外面的万事万物融为一体了。如果外表不剥开,这一层层的假我把真我罩住,把“她”和外界分开了,我们总会感到自己的力量不足。因为外面的这些东西把我们的生命之源截断了。虽然外面都是水,都是力量,但是这样一罩下去(师做示范),里面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力就减弱了。如果你把罩子拿掉,内在的真我就和万物同一体了,她就既不增也不减了。我们修行就是把外面这一层又一层的假我拿掉,让本来面目露出来。

我们平时所学的东西,所经历的刻骨铭心的事情,就储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无关紧要、记忆不深的,就储存在我们的第六识里,供这一世受用,没办法带到来世。除非刻骨铭心的东西,才会带到来世受用,在来世发挥作用。所以有时候我们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甚至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潜能,那都是我们第八识里面储存的,过去世遗留下来的。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快速地把前面这七层拿掉,把里面第八层生生世世储存的东西拿出来,做一个清理、整合。为什么我们说修行能开智慧呢?就是因为过去生生世世我们学了很多东西,都储存在第八识里,就像把资料储存在电脑的储存器里一样。所以这一世你什么都不用学,什么都不用做,所谓的“学”只是学一种方法,把外面的七层打开,你就可以享用第八层里面的东西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没读什么书,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很有智慧的原因。

相反,有一部分人读了很多书,仍然没有智慧。因为他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他没有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领悟转化为智慧。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把外面的东西往里面装,是学别人的东西。而智慧是剥掉外面这一层又一层的东西,让里面的东西呈现出来,让“她”发挥作用,让别人来学习“她”。一个是往里输入,一个是往外输出。

为什么说打坐能开智慧呢?打坐就是把外面套的这一层又一层的东西拿掉,让里面的东西发挥作用,所以能开智慧。学知识却相反,是给自己套上一层又一层,使里面灵性的力量发挥不出来,所以没有智慧。

问:古时候的……(录音不清)

师:佛教里面善巧方便惯了。你以为这真的是好事?什么叫好事?什么叫坏事?佛教讲,只要你不伤害对方的心灵,这就是好事。相反,你认为你是好心帮助对方,但结果却伤害了对方的心灵(因为他的层次不够,不能理解),对他来讲,这就是坏事。所以佛教讲要“对机说法”,要先看他是什么样的素质,你再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他,再用什么样的方便去和他沟通——要有慧眼。

问:是不是知识学得越多的人,越难开智慧呢?

师:如果他有悟性,能活学活用,知识就有利于他智慧的开发。如果把知识学死了,则会阻碍智慧的开发,让他变成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教条主义者,在他身上看不到灵性的闪光。

“不怕聪明能误人,就怕聪明未透顶。”透顶了,知识就变成了智慧,它不仅不会束缚你的手脚,还能帮你伸展手脚,让你更好地发挥。本来知识是用来帮助我们成长的,如果你学得不好,就容易被它束缚。所以不怕你知识学得多,就怕你没有穷尽。

佛门里有一个名词叫“文字障”,意思是你不能领会经文的真义,反而障碍你修道了。按传统佛教的教学手法,师父根本不让徒弟读书,而是让他放下外缘,老老实实跟在师父身边,按他的要求去做。等你做到一定程度,有了智慧,他才让你去读书,告诉你读什么书。你没有判别能力,他就不让你读书,而是让你先空掉,空掉一层又一层,一直空到第八层,他才说:“可以去读书了。”这时候你已经证得了无师智,有分别、判断能力了。

如果用佛的理念和标准来衡量,我们每个人都会自卑,都会觉得自己修得不好。我经常告诉我们东华寺的出家人说:“如果跟佛比,跟祖师比,我们什么都不是,都没办法活下去了。如果跟世间人比,还活得下去,还比较欣慰。”

学佛之后,不要总拿佛的标准和理念去衡量世间人,应该以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讲过一句话:“在道言道,在商言商。”你到一个新的环境,如果人家都不是学佛的,就你一个人学佛,你还得按他们的规则去做事。如果你做事真的完全符合世间的规则,那也符合道。因为佛教有一句话:“无论人道还是佛道,原本就是一个道。”问题是我们连人道也不能完全遵守。真正做人的规则是符合佛道的。每一个道都是相通的,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如果每个人都能把佛学思想活学活用在生活中,整个世界都会变得非常和谐、安定,佛法就真的造福人类了。

问:如果我们动一个念头,希望得到明师的指点,是不是也把自己给套住了?

师:对明师过于执著和依赖,也是往自己身上套枷锁。就像一个孩子对父母过于执著和依赖就没办法成长一样。所以对明师不能过于执著和依赖。明师只是给你指点方向,路是靠你自己走的。如果你拜的师父是一个明师,他会把你放出去,不让你一直待在他身边。如果你一直待在他身边,你永远都无法成长,你也不会认识你的师父。等你离开师父自己出去闯社会时,你就认识你师父了;等你多拜几个“名师”,你就认识你师父了。

过去的丛林,也就是寺庙有一种制度:你在这个寺庙参学了三年就必须走,不走就迁你的单,把你打出去。因为你一直待在一个寺庙,就没有新的思想、新的动力了,而且久住一个地方容易生惰性。所以学上三年以后,就要你到其他寺庙去参学。

问:觉和照的区别,能不能请师父举例说明?

师:“觉”是觉察到。“照”是照顾到,控制住,降伏了。修行就是在这两者之间转来转去。一种人既能觉察,也能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也就是说既能觉知,又做得了主。还有一种人,他能意识到自己产生了嗔恨心,但是控制不了自己,主宰不了自己,只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让自己的情绪爆发出来,所以往往会坏事。还有一种人,他觉察不到自己的嗔恨心生起来了,但是别人一提醒,他马上就意识到,并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还有一种人,他没有觉知力,你就是告诉了他,他还是主宰不了自己的身口意。

在日常生活中,这几种情况在我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时时刻刻处在觉照之中。丢失了觉照,就丢失了道。各宗各派的法门,说一千道一万,就两个字——觉照。不带有觉照功用的法门就不是法门。法门一定是带有“觉照”这个功用的。你说你诵经,诵经也需要觉照,你对经书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及其含义,自己诵经时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动作,都要清清楚楚。你说你拜佛,你对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对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也一样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觉照”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个法门。如果你会用“觉照”二字,所有的法门都不需要了,你做任何事,对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言行举止都是觉照。

问:任何事情的成败都是天意吗?

师:任何一件事,我想做,你想做,这就是我们的内因,我们内在的想法。但是,光有想法还不够,还要看外在的环境和条件,也就是看外在的种种因素是否具足。条件都具足了,内因便通过外因起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想做的事是否符合世间的规则,是否符合道。同时,事情的成败还有赖于第三种力量——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把握。世间上有一句话:“凡事天助,人助,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就。”这里所说的“天助”就是这第三种力量。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凡是属于我们能力范围的,我们都要把它发挥到极限,把它做到位,做到最好,这样,天地才会助我们。如果我们自身都不努力,天会来助我们吗?天助唯一的条件是:你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才来。

你要向明师求法,先把本分工作做好,把心态调好,留出空间,明师的力量自然就进去了。你自身的环境不搞好,明师去了也没用。社会上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

问: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您所说的“觉”和“照”来时刻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也是一种修行工具吗?

师:这是最高的工具。但是最高的工具不是人人都会用。你们每个人的素质都不一样,所以我教给你们的方法,交给你们的工具也都不一样。佛教讲要“对机说法”就是这个意思。

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一天早上释迦牟尼佛在打坐,他的侍者阿难在他旁边做事。这时候来了一个人问佛说:“佛祖啊,请问您老人家,我杀了人有没有因果,有没有报应啊?”佛祖说:“没有。”他马上跪下来磕头感谢,然后走了。接着又来了一个人,问了同样的问题。佛祖说:“有。”他赶快趴下来磕头,忏悔,然后也走了。接着又来了第三个人,他也问了同样的问题。佛祖说:“有,也没有。”这个人也磕了头走了。阿难在旁边觉得莫名其妙,说:“您老人家是不是糊涂了!同样一个问题怎么给了三个不同的答案呢?”释迦牟尼佛说:“你是个傻子,我懒得跟你说。”阿难说:“您老人家慈悲慈悲,告诉我吧。您不告诉我,要是人家问我这个问题,我说错了,有损您老人家形象啊!”听他这么一说,佛祖心想:“嗯,有道理,你是代表我呀,我得给你解释清楚。”于是便说:“第一个人来问我这个问题,他很有负罪感,非常自责,而且已经到了他承受的极限,已经快崩溃,快活不下去了。所以我对他说没有因果,他就如释重负了。第二个人不信因果,无恶不作,什么都敢干,所以我就说有因果,有报应。他一听,害怕了,以后就会约束他的行为。第三个人正好处在他们中间,似信非信,时信时不信,有些信有些不信。所以针对这三种病,我开了三个方子。佛祖这一说,阿难恍然大悟。”

这就是对机说法。所以我们学佛,要有智慧才能学好,否则,越学,把自己的手脚束缚得越紧。本来学佛是为了伸展自己的手脚,结果你一学,手脚反倒被捆绑起来了,这怎么能叫学佛呢?这样怎么能开智慧呢?

问:阿难不是很有智慧吗?为什么您刚才讲的这个故事,这个道理他会不明白呢?

师:他们这是演戏给我们这帮蠢人看哪!

同类推荐
  •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的修习在于独抒灵性的思考,这并不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不是说树立一种好的模式,然后跟着去做就行了。正如东施效颦的可笑在于东施只知道西施捂着自己的胸口楚楚可怜,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这种美是因人而异,不可复制的,同样的动作发生在她身上就显得很丑。盲目去模仿别人,会失去自己应有的特色,所有对于他人的成功和经验,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 观心:金刚经心释

    观心:金刚经心释

    榜样和化身!他望着蓝色海边的高贵身影,欣喜若狂地相信他已经拥抱着美本身,这一形象是上帝构思的产物,是寓于人类心灵的纯洁完美的形象,是值得尊崇的人类形象和画像……书里说,太阳使理智和记忆混乱迷失,使人的灵魂因为纯粹的快乐和执着眷恋它所照射的最美丽的物体而忘乎所以,迷失方向:是的,它只有借助于某个物体,才有可能达到更离的境界。爱神模仿数学家,为了把抽象的概念传授给迟钝的孩子,必须借助于具体的的模型:上帝也采用这种方式,为了向我们展示其伟大,利用年轻人的形体和肤色,使概念上的东西可视化,引起人们对美的反思,使我们在看到后既满怀忧伤,又燃起希望之火。
热门推荐
  • 夫君我来也

    夫君我来也

    一朝穿越,夫君是潇洒非凡玉树临风的大人,她喜欢他,心悦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锲而不舍的追逐,夫君大人终于看到了无比可爱无比动人的她。既然有机缘来到这个世界,她一定要把握住机会,紧紧抓牢眼前之人,风雨同舟,共同进退!
  • 这个剑仙不太萌

    这个剑仙不太萌

    可能和你想像中的女生不同,秦玥独立、果断,甚至双手沾满鲜血。但也正是如此,她才能成为一名睥睨修仙界的剑修,并且手刃“那个人”。————————————————如果不是那块石头,秦玥不会穿越,并且在一条奇怪的路上越走越远。无数次命悬一线也让她一步步靠近真相。那块石头到底是什么?真的属于她吗?仿佛被操纵着的人生背后藏着什么?为什么有人不认识原主却认识她?修剑之途阴谋重重,既然萌不起来,那就只有……
  • 逆天成凤:神帝,别过来

    逆天成凤:神帝,别过来

    堂堂仙药谷大小姐一朝穿越,成了上官家族的耻辱之名?天生废材,毫无灵力?上官雪儿微眯着眸一勾手:来,姐教你怎么玩游戏。一朝觉醒,惊艳天下,身怀至宝,丹药灵符信手拈来,谁敢惹她,揍得他满地找牙!他,风华绝代,杀伐果断,所到之处万物惶恐,唯独对她失了心迷了魂,只想宠她上天!
  • 最后爱情

    最后爱情

    中国民间医生皇甫林,在科里白旅游期间,以祖传的平衡医学治愈了首相之子法赫米,又邂逅其妹艾米娜,并坠入爱河。与此同时,邻国伊亚特的一场病毒战争正在秘密酝酿之中!陨冰降落之后,两国突发灾疫,国际救援组织束手无策。在波谲云诡的战争环境下,皇甫林以平衡医学战胜了病毒,也凭智慧和勇敢赢得了爱情。
  • 木木,我们私奔吧

    木木,我们私奔吧

    谁是谁身边的过路人?白木木总会问自己,自己会不会有一天也成为沈遥身边的过路人,成为他曾经最熟悉的陌生人。时光氤氲着每个人,当所有的人在这场离合中浮浮沉沉后,终于沈遥收起他懒散的目光,用深邃的眼神望着木木时,他才第一次感觉到,她只是她。
  • 赤天破

    赤天破

    这个大陆,人类灵智最高,与龙族,武兽族,精灵族并称四大灵族,修炼者更是高高在上,人体、经脉自称天体、天脉,修炼出来的力量称为天力,与天相关…修不成神终是凡,炼不入化终是空。天道不公逆天行,超凡入神我独尊!有人说,从悬崖掉下去时,不要灰心,或许悬崖下有大机遇!但是赤焱(后改名齐焱)不同,人家跳悬崖求机遇,他偷看未婚妻被追杀迷路得到机遇,一个强制收徒的人…
  • 魔术师谋杀

    魔术师谋杀

    从广州调回古城刑警大队的夏子成,收到网名为“杀人狂魔”的留言,即将开始一场诡谲的杀戮之旅。第二天,他们却遇到离奇的死亡案件。死者真的是残酷成性的“杀人狂魔”所杀吗?还是和饕餮——神话传说的龙之九子之一有着紧密的关联?随着死者身份的揭开,一段职场四角恋逐渐拉开帷幕,随之而来的是神秘的魔术师出现。他成了本案的最大嫌疑人,但是他却有不在场的完美证明。他到底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杀害死者的呢?死?的身份又暗藏着怎样的玄机?一段白领生活的真实挽歌,结局却是出人意料,催人泪下……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星河寻缥缈

    星河寻缥缈

    别的小孩五岁都在玩泥巴呢,亦星河五岁的时候就会带娃了,那个娃是隔壁家的奶团子,小小的萌萌的,可爱的不行。亦星河表示这么可爱以后就当我媳妇吧!但万万没想到,还没等到奶团子长大,他们就搬家了。缥缈听妈妈说以前隔壁住者个特别帅的小哥哥,她特别喜欢粘着人家。缥缈对此很不屑,再帅也逃不过她那脸盲症。再见面时,缥缈是被迫来到母校表演的打工人,亦星河是被邀请来母校演讲的大帅比。预知后事,请看正文……【男女双C,很甜无虐,女主吉他大师,男主闷骚逗比霸总。】
  • 我在苍梧山算卦的那几年

    我在苍梧山算卦的那几年

    因为原作者的咕咕咕,世界意识需要人去补全--路人甲之一的某不可言说派系的。。。厨房帮工,湛清清,就被迫传送至现代去体验了现代的人生,然而,就这么过了几年,她逐渐适应了现代生活并且享受的时候。。世界意识她,补全了!!湛清清:有话好说我还想把玛丽学园看完!!世界意识:不(捂嘴)你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