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5500000019

第19章 让麻烦事儿不麻烦的心理策略(4)

(8)最后告诉他:不只是他一个人会犯这种错。这样就将对方放到了群体中去,而心理学家指出,当个体的行为淹没在群体中的时候,即很多人具有相同的行为的时候,个体对这种行为的个人感受就会减弱。你告诉对方有很多人犯和他一样的错误,就能有效化解批评对其“自我”产生的冲击力。

通过这些策略,你就可以“痛快淋漓”地批评对方了,不仅不会得罪对方,而且还能使批评产生最大效用。

9.语言也是武器,让你攻守自如

生活中,与人说话一不留神、就被那些无聊的争辩和缠人的蠢话搅得想抓狂。相信,你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一定拜读过很多书籍,从这些书籍中,你学会了“深呼吸”、“告诉对方你尊重他的感受”等很多“响当当”的方法,然而,你发现这些套路根本就用不上,你照样被对方的话弄得“一个脑袋两个大”。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忽略了这些方法使用的前提,即你和对方“能够”沟通,你们的谈话是理智且有意义的。然而,谁又可能在想要抓狂的时候还能保持理智呢?你们的谈话之所以把你弄得百口莫辩、想要抓狂,不正是因为你“不能”跟对方沟通吗?

那么,当彼此间的沟通已不再理性,你应该用什么策略迅速有效地控制住谈话局面、夺回主动权呢?

在学习策略之前,你不妨先来回忆一下谈话是怎样发展到让自己恼火的地步的,你是不是自己跳进了对方的陷阱里?一般来说,人们常常会犯两个沟通错误,从而使自己陷入窘境中。

(1)面对对方的指责,本能地开始为自己辩护。不过你会发现,不论你怎样辩护都没有用,反而显得自己心虚、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你一定见过那些为自己辩护的人,那么他们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看起来挺内疚的,面对对方的唇枪舌剑似乎只有招架的份儿,而且他们越是招架,对方攻击得越厉害,整个成了一个陪练拳击的沙袋。

为什么无论怎样努力地辩解都无法奏效呢?因为,在人的潜意识中有一种观念,即辩护等于承认了对方的指责,这样一来,无论多么精彩的辩护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有效辩论的头号规则是:绝对不要奋起自卫。一旦你针对对方的指责开始辩护,你就已经认输了。

(2)承认对方观点的“前提”是对的,陷自己于不利的、被动的地位。

比如,对方对你说:“你脸色不好,怎么不好好照顾自己?”你怎么回答他,是否认、解释说你如何如何将自己照顾得很好?这样无疑犯了本能地自己辩护的错误。那承认,说“昨晚熬夜了……”呢?那么对方接着问你:“昨晚为什么熬夜?去哪里疯去了?”……殊途同归,你还是被绕了进去,不得不为自己辩护,最终还是陷入了让你懊恼的口舌混战中,并且势必以“阵亡”告终。

由此可见,当对方对你进行恶意攻击的时候,无论你怎样防守都是防守不住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以攻代守”、“不守而守”呢?这才是使自己免于“阵亡”、取得主控权的策略。

举个例子,你去办事情,却被人随便找了个理由,以“你年龄不够,不能……”挡在了“门”外。此时,千万别跟他念冤枉经,辩护说:“不,我年龄够了,因为……”这样的防守会被对方无理由驳回,让你怒火中烧。你不如反问他:“那么你认为多大年龄才够?”对方面对你的挑衅,也一定会不甘示弱,随便报个数字给你,比如“34”。那么咬住他提供的信息来一阵穷追猛打,问他:“噢,那33岁怎么样?你认为太小了?”对方势必会说,“当然了,比34岁小一天都不行。”你再问:“33和34的差别很大吗?”这时对方给你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要不他就必须得让你顺利地办事。你就接着再问:“33和34有那么大差别啊?它们中间到底差了什么啊?”试想他随口编出来搪塞你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话,他自己能具体地说出“子丑寅卯”来说服你吗?“恶”人在你穷追猛打下自然丑态百出、恼羞成怒、想要抓狂。

这样,你经过强势攻击,不仅夺回了主动权,而且让对方一步一步地走到了绝境,从而不得不认可你的观点。

因此,当有人对你恶言相向时,千万别摆出严密防守的姿态、长篇大论地辩解。切记“最好的防守就是攻击”,把问题丢回给他,请“他”解释为什么“他”的说法是正确的而“你”的观点是错误的,并且用问题误导他,让他辩解得越具体越好。事实上,人们都会觉得就某见解或某信念的细节与人纠缠不清挺蠢的,而对方就做着那样的蠢事。人们都会觉得他太死板、太不可理喻,这样你也就彻底胜利了。

10.当你遭遇暴力

生活中,你不仅有可能碰上让你心里不畅快的麻烦,而且有可能会遭遇到暴力伤害。如果暴力真的找上了门,而你又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之抗衡时,还有什么策略能够使你转危为安呢?

事实上,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心理动机,暴力也不例外。只要能够瓦解对方的心理动机,其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了。就暴力而言,其心理动机无外乎有两个:一是为了物质利益,比如:钱、手机、珠宝首饰等;二是为了精神胜利,比如:逞威风、泄愤等。

如果你碰上的是第一种情况,那么不能不说是不幸中的大幸。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况且“千金散尽还复来”,因此只要他要的东西不是你,给他又何妨。如果你遇上的是第二种情况,那就要趁早溜之大吉了,毕竟好汉不吃眼前亏。虽然这样做会有些“丢脸”,但是与“肿脸”比较起来,还是丢脸比较合算。按照以下这些心理策略去做,可以使自己逃脱。

(1)有一个你根本不认识的家伙对你干了一件很没“品”的事,比如:故意踩你一脚,挡你的道儿,又或者用力地撞你一下……你很生气,你又没招惹他,他凭什么这样对你。尽管你想还击他,但是还是请深呼吸、默念“后果”吧!想想自己躺在医院里、浑身裹满纱布的惨样儿,何苦自找罪受呢?何况你的还击除了让自己被人教训得更丢脸之外,并不能让你的心好过一点儿。

(2)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那么其心理动机通常有这几种情况:①逞威风,那你就索性承认他“很权威、很厉害、很威风”,你可以对他说“是我不对,我很抱歉”,然后就可以安全地脱身了。②他想让你品尝一下他的心理感受,如愤怒、痛苦、沮丧、卑微等,此时,你可以采用“比对方更讨厌你自己”、自己“鞭笞”自己的策略。他,茬儿也找过了,已经让你感到“痛苦”了,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心理动机已经不存在了,你也就安全了。

当然,这样做着实可能会造成心理失衡,因此你不妨进行以下自我心理调整。问自己:“他存心找茬儿吗?也许只是碰巧?他不喜欢我吗?他为什么不喜欢我?他想在我面前显示他比我强大……”然后给自己一个不受对方挑衅、一走了之的理由:“他存心找茬儿,我的还击正是他所期望的。我才不要让他如愿,就是不还击,让他郁闷去吧。”、“他不喜欢我,是因为我比他优秀。优秀者要有优秀者的风度,我怎么能和低劣者一般见识?”、“真正强大的人根本不必向别人证明、在别人面前显示,因此我才是真正的强者。”……经过这一番心理调适,你自然能够心安理得、神清气爽地“脚底抹油”了。

(3)当以上两条“以退为进”的策略无法起到作用时,你不妨试一试“疯子”策略。老话说:“别跟疯子争”。所以,尽你所能,让他相信你是他惹不起的“疯子”,比如:乱喊乱叫、扯着嗓门吼、跟不存在的人说话等。

要知道,对方之所以敢这样明目张胆地跟你叫板,他一定有一个坚实的心理基础,即:相信自己是赢家。如果这个心理基础动摇了,那么心理动机也就自然跟着减弱了,不足以导致暴力行为了。

如果上面的策略统统无效,忍让不行,躲又躲不过,那就只好“先下手为强”了。你不喜欢战争,然而当战争已经是避无可避时,那就抛开一切顾忌吧。这样即使你最后不是他的对手,至少也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好惹的。

同类推荐
  • 25分之1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

    25分之1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

    尽管微表情稍纵即逝,但只要你掌握窍门,细心观察,仍然可以锁定这1/25秒的瞬间,让对手无处遁形。《1/25秒的智慧:瞬间的心灵穿越》收集了各种微表情,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说明,手把手地教你捕捉、分析、研判陌生人的微表情,交给你一个“阅读放大器”。而此时你就会发现,读懂人心不再是难事!这不是教你做“心灵神偷”,而是要将你打造成“读心达人”。
  • 墨菲学.2

    墨菲学.2

    墨菲学又译为墨菲定律,也有人诙谐地称它为“倒霉定律”。墨菲定律是以一个叫爱德华·A.墨菲的人命名的。1949年,他到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参与美国空军的MX981火箭减速超重实验。他和同事们一起进行了实验,以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一个实验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在受试者上方,而不可思议的是,负责装配的同事把这16个加速度计全都装反了!沮丧的墨菲不经意间开了这个同事一个玩笑:“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很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会有人按这种方法去做。”这句话被称为“墨菲定律”,并被表述为:“如果一件事有可能出错,它就一定会出错。”从此,墨菲定律迅速流传,扩散到世界各地,并演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后来,“墨菲定律”被收入《韦氏国际词典》,与“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一起被称为20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
  • 你是自己的全世界

    你是自己的全世界

    你身边肯定有一类人,或者你就是这样的人,总被人评价“这人挺好”,但其实你自己并不想这样。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却经常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心思敏感,不自觉地去猜测对方的想法,担心被别人讨厌……具备讨好型人格特征的人往往过得很累,明明自己也不愿意这样,但却总是下意识习惯性地去迎合对方、取悦别人。因而时常觉得自卑,甚至讨厌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包袱和社交压力。
  • 25分之1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

    25分之1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

    《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一书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微表情心理学”丛书中的一本。《1/25秒的智慧——当心被自己出卖》是站在保护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角度,意在帮助读者弄清楚在社交活动中究竟哪些表情和动作会出卖我们的内心想法,并提醒读者注意,在今后的社交中如何少做或不做出类似的表情和动作,从而不把我们的内心想法展露给对方。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的介绍学着去洞悉别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在社交活动中掌握主动权。
  • 犯罪心理学·第二季(国外卷)

    犯罪心理学·第二季(国外卷)

    《犯罪心理学:第二季(国外卷)》这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给读者介绍了犯罪心理学的知识。《犯罪心理学:第二季(国外卷)》所选的都是震全的最有代表性的大案要案,诸如绿河连环人案、“棋盘手”皮丘什金、韩国食人魔柳永哲、“黑色大丽花”惨案、“辛普森妻案”等。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檀卿传

    檀卿传

    栏楹湖边“烟姐儿,你御二哥来了。”湖面的倒影从眼底慢慢浮起,女孩子转过头来,“姐姐莫再唤我烟姐儿罢。”“那唤你什么才好?”少年轻快的嗓音从园外传来,“我可进来了。”话音刚落,白袍的少年便出现在园口。“唤什么不好?都是你。”傅兰祈笑道。“祈儿姐姐说的对,烟姐儿可不就是你吗?”檀卿看着已近在咫尺的少年。“若你要不喜,不唤就是了。”少年略微撇了撇嘴,“让我想想,那我便唤你卿卿可好?”檀卿抬眸,眼与少年相撞。少年瞳孔漆黑,眼底流光。“我并无不喜。”女孩子转过身子,面向湖面。
  • 暴怒君王

    暴怒君王

    前世沉默坚韧的小人物,却在生命走到今天的最后一刻找到了心底的那团愤怒之火,从而穿越到异界,成为了一名具有野蛮人血统的孤儿。如果我不够愤怒,就无法守护你!——野蛮人之王雷恩斯特
  • 大贼

    大贼

    一梦千年,往昔的硝烟早已随风飘散。悠悠万载,灾变的世界到底经历了多少创伤。无尽的海域中,究竟藏着怎样的秘辛,前赴后继。韩枭说,我只是想安静的做个海盗,天下事,莫提。
  • 小西天

    小西天

    小说描写了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纠缠的束缚与挣脱的故事。家庭破碎的夏宇,带着心中的无限阴霾与对幸福的渴望来到一所寄宿学校,结识对音乐执著追求的一直流浪的谭夕和玩世不恭的强子。爸爸的再婚使他与家庭的关系愈加恶化,后来与楼兰相爱,楼兰一直想把夏宇从黑梦中带出,但最后自己却深陷其中。直到晗的介入,使夏宇与楼兰的感情破碎。楼兰伤心,决定出走解脱这些痛苦,遇到了同样流浪的谭夕,这才发觉自己想要的竟然是爱。时过境迁,当那群少年逐渐长大时,经历了成长的阵痛与蜕变,再去回忆那些往事,就像一个已经过去的黑梦。而梦的前方,是对理想的不断追索。
  • 大卫·科波菲尔(经典译林)(全集)

    大卫·科波菲尔(经典译林)(全集)

    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代表作。主人公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继父对他和母亲横加虐待。母亲不久去世,科波菲尔沦为孤儿,他找到了姨婆,在她的监护下开始新的生活。世事变迁,亲情友爱令人欢欣,风波和伤痛予人磨练,科波菲尔最终成为一名成功作家,并与至亲爱人幸福地结合。作品言语诙谐,爱憎分明,情节曲折,画卷宏大,体现了狄更斯一贯的风格。是狄更斯爱好者们的必读杰作。
  • 我的大牌老婆

    我的大牌老婆

    我闭眼,只因你怕我。我睁眼,只为你屠尽万敌.........
  • 桃园

    桃园

    废名的禅学思想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桃园》也是他第一阶段的代表作,这一时期,废名的小说整体上远离现实和社会问题,几乎难以在其中找到作家对于现实人生的哀愁或抗议。到《桃园》的时候,废名写得很熟了,精心构建了一个“桃源世界”,但其实这个世界却蕴含着生活的大悲苦,颇为晦涩,是一本表面充满美与爱,实际上在讲善与恶、理想与现实激烈对抗之后的悲剧性结局,是一本让人能体会到痛苦的书,书中象征与隐喻随处可见,在废名的著作中很少见。
  • 魔法少年物语

    魔法少年物语

    沙雕会传染,这是真的吗?不知道啊,但两个正常人接触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一说,倒是真的。就例如赵梦想与狗蛋一样,多好的男青年啊,怎么好好的就变成沙雕了。还有也不知翠儿能够坚持多久?新书《天下一帝》希望大家也能来捧捧场。
  • 昆虫记:圆网蛛的电线报(第9卷)

    昆虫记:圆网蛛的电线报(第9卷)

    中国唯一全译插图本跨越两个世纪的传世经典献给所有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读者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诈取、被杀、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绝望,它们永远生机勃勃。卷九:圆网蛛的电线,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吃东西是为了活下去,而我们人类中的一部分人,活着的目的只是为了吃东西。——法布尔《昆虫记第九卷: 圆网蛛的电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