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1300000027

第27章 青春无价,学海无涯(3)

要知道,问题是我们探索真知,获得灵感的灯塔。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探索,去寻求,我们才能有新的、不为人知的发现。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思考,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学生看似学懂了某个知识点,但是做题的时候还是不会做呢?其不善于思考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总而言之,不带着问题去学习,将可能成为别人思想的附庸者,也难以突破自我,超越别人。因此,人生于世,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学习。换句话说,就是既要学习,也要思考。二者紧密结合,才能铸就成功的自己。

据说沈括上山看桃花,每当想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便会凝成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了解真相,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伙伴上山去探个究竟。等到了山上,沈括才发现,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这时,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晚呀。正因为沈括爱学习,爱思考问题,并且有着一股执着的求证精神,所以他后来写成了广为人知的《梦溪笔谈》。

可以说,梁先生一生的成就也深深得益于他的问题,他的思考。他一生自学成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终成一代文化大师。然而,他反复强调的自己生来愚钝,天资不高。但是让他欣慰的是,自己爱思考问题,“爱静中思维”,甚至以思考问题为最大的乐趣。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一生的思想宽宏广阔。

众所周知,在梁先生的人生中,其思想曾发生过三大变化。第一时期,因受父亲的影响,他的思想倾向于现实主义,表现为功利主义;第二时期,梁先生从出世思想归入佛家,这时候一心想出家做和尚;第三时期由佛家思想转入儒家思想。用梁先生自己的话来说,“第一个时期可谓是西洋的思想。第二个时期可谓为印度的思想,第三个时期可谓为中国的思想。仿佛世界文化中三个流派,皆在我脑海中巡回了一次。”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切都大大得益于梁先生的思考。据说,因为思考问题,梁先生经常失眠。脑子一开动起来,就很难刹住车。后来到北大教书,因为失眠,他还向学校提出过辞职。每隔一段时间,梁先生便会躲起来安静思考、潜心推究。正因为如此,所以梁先生的学问既有对别人的借鉴与参考,更有自己的判别与特色。

可见,学习中,只有爱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真正受益,而所得的学问才算是真正的学问,才有受用。这不也正是梁先生的学习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吗?所以说,人生于世,我们要惜时如金,勤奋学习,但是也要注重学习的方法,要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并且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学而有成。

一切罪过皆由懒惰中来

梁先生语录:

可是懒惰不振也不行!这种懒散不振,就是机械性、不由自主的下贱性,是从内心的矛盾冲突来。自己虽然也有要强心,但是自己和自己一打起架来,就憧憧无凭,把不住舵,很容易懒散。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就该有这样的态度,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才能积少成多,才能登高望远,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若说学习有诀窍或者说捷径,那么,勤奋就是。试问,一个天天梦想要考上哈佛大学却从来不肯勤奋学习的人,即便是天才,成功又会眷顾多少个这样的人?按常理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没有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个懒人,想要学好,学透彻,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可能还是会有少数那样的天才。但是,也需要惊人的天资。若是没有天分,又懒散,想学好,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也许有的人缺乏某方面的天资,但是,要相信,勤能补拙;也要相信,熟能生巧。

也许有的人天分过人,但是也切勿因此而骄傲自大,沾沾自喜,做一只井底之蛙,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明白,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此一来,我们更应该利用好自己的天分,做一个勤奋的人,孜孜不倦,尽心学习,以求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就是勤奋的魔力之所在。

古人读书、学习,高度评价勤奋。从“凿壁借光”和“悬梁刺股”的典故中,就能发现。古人尚能如此,何况我辈现代人?事实上,在学习上,处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做一个勤奋的人。否则,就如季羡林先生所说的:“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我们都知道,梁先生不是一个天资过人的人,如他自己说,自幼呆笨,六岁时还不会穿背带裤,要妹妹帮他穿,学习成绩也一直是中下等水平。他只有中学文凭,然而,他却被蔡元培先生邀请到北大当讲师,开坛讲座。他一生学贯中西,通古博今,著书立说,终成一代大师。这奇迹般的转变,不能否认,有一定的机缘在其中,但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梁先生的勤奋。

梁先生的学术思想自云是:“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画之根柢”。他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这所有的思想与成就,都是梁先生在自学中用勤奋换来的。古人云,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梁先生就是秉持这样的精神,做到“虽愚必明,虽柔必刚”的。

人生中,不论是青春年华,还是耋耄老年,要在无涯的学海中大有成就,梁先生的勤奋都是我们应当借鉴的宝贵经验。长期如此,自然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精益求精。古今中外,大有建树者,无不如此。而懒惰者,即便是别人替他把饼做好挂在脖子上,他也会饿死。学习中,也是这个道理。真知来自勤奋不懈的学习与自己的领悟,而不可能出于懒懒散散的得过且过。

当然,未必付出了就能有收获,但是不勤奋地、脚踏实地地付出,就一定没有收获。而勤勤恳恳地付出了,至少会问心无愧,会无怨无悔。最主要的是,付出了,就要相信,事在人为。

人生旅途中,我们时常劝诫别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也时常要求自己要“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止”。学,与不学是一种选择。但是,怎么学,是一种态度。勤奋还是懒惰,就是其中之一。既然选择了学,那就应当有学的态度,就应该做一个勤奋的人。不然,如蜻蜓点水般轻轻一碰,浅尝辄止,又有什么意思?反而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不学。况且,这样的做法也无法让自己尝到学问和知识的原味,转而又让自己为此而悔恨、痛苦,这不是庸人自扰吗?

因此,我们要学,就应当学好,要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要知道,一切罪过皆由懒散中来;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何以自学成才

梁先生语录:

像我这样,以一个中学生而后来任大学讲席者,固然多半出于自学。

梁先生评价自己说:“我自幼呆笨,几乎全部小学时期皆不如人,自十四岁起虽变得好些,也不怎样聪明。讲学问,又全无根底。而后来也居然滥厕学者之林,终幸未至于庸劣下愚……”但是,自19世纪以来,能够入北大教书的人,大都是在名校深造过的人;而天资聪颖,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学习,接受名师的指点的人,最终能如梁先生一样成为文化大师的人,却是屈指可数的。

梁先生让自己成为出入百家,在哲学、佛学、政治学、经济学诸多领域皆有建树的著名学者,诀窍便是自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梁先生是中国学界的一大奇迹。我们不能否认,梁先生自学成才有很大的时代因素,在今天这个重视教育的年代,我们似乎没有自学的必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原因有三。

其一,即便学校教育结束了,但是它不等于学习的结束。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它所强调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我们依靠自己的自觉性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自学。

其二,也许你还是在校的学生,但是要知道,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老师传道授业也不是面面俱到的。换句话说,许多必要的知识,需要我们自己从自学中获得。

其三,学海无涯。世上有许多高峰,是永远到不了终点的。知识之高峰便是其中一座。我们所能做的,便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去到距巅峰更近一些的地方。如此看来,自学是必经之路。

梁先生一生能凭借自学成为一代文化大师,这对我们来说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如何才能如梁先生一样,因自学而成才呢?

梁先生反复强调,“自学最要紧是在生活中有自觉”。这种自觉来自于“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的渴望中,若不然,即便天天有人督促甚至是看守,也难以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更不会自觉地渴望学习,用心学习。所以说,要自学成才,需要有一定的生命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与执着性。此其一。

“读书不是第一件事,第一件事,却是照顾自己身体而如何善用它”。这是梁先生学而有成之后悟出的道理,也是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中获得的人生启示。所以说,我们若想因自学而获益,必须看到身体这一根本,身体就是那个1,少了这个1,后面有多少个0都是徒然。因此,自学的前提条件是要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真正在自学中受益,否则,得不偿失。此其二。

自学也需要惜时。“由于向上心,自知好学,虽没用过苦功,亦从不偷懒。”所以说,自学成才,有生命的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还不够,还需要利用好自己健康的身体,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才能真正收获知识。“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也是这样实现的。此其三。

从梁先生《究元决疑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梁先生是一个因自学而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人。这与他博采众长有着根本的关系。若不是如此,其思想难以如此深刻,其视角难以如此独特。据梁先生自己回忆,他中学时每天必读好几种报刊。这些报刊有中国人编办的,也有外国人编办的;有拥护改良的宣言,也有赞成革命的篇章。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向上心”的书,梁先生都会尽心尽力地去研读。比如佛家的经书,儒家的典籍,经济类的读本,政治类的著述,哲学类的著作等,几乎无所不读。所以,我们自学的时候,也不应当过于偏颇,将自己局限于一家之言。此其四。

梁先生总是说“自己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他常常告诉别人,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思考问题。“爱静中思维”,正因为如此,所以梁先生能让学习服务于解决问题。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学中,梁先生能将学习与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他能成为一代文化大师,自学成才。因此,我们在自学的时候,也应当将“学”与“思”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深的领悟。此其五。

在《谈我的自学》一文中,梁先生坦言相告:我从自身的经历中体会到:学问必经自己求得者,方才切实受用。反之,未曾自求者就不切实,就不会受用。所以说,我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地领悟自己所学的知识,将它们消化,让它们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收获,否则,终究还是要还回给书本的。俗话说:“学来的曲儿唱不得。”它所强调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自学中,我们自己要用心去求真知。“一分自求,一分真得;十分自求,十分真得。”即便是有师承的人,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自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此其六。

不论是青春年华,还是耋耄之年,要通过自学有所收获,甚至是自学成才,都少不了有效的方式,而梁先生正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所以,我们不妨向梁先生学习,不求自学成才,至少要通过自学收获真知。

同类推荐
  • 智慧女人

    智慧女人

    智慧女人之所以智慧,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需要的如何得到,不需要的如何拒绝;她们在得失之间善于权衡,进退之机把握得宜。
  • 人一生要懂得的做人做事(全集)

    人一生要懂得的做人做事(全集)

    此书着重分析和阐述做人做事的基本方法与途径,书中理论精辟、案例生动、取材广泛。如果您能把此书吃透,并能娴熟地运用书中提供的方法,就一定能使您在事业上找到成功,在经济上找到财富,在爱情上得到美满,在人生中找到幸福。我们真诚地希望此书能够成为您成就大事业的得力助手!
  • 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善待失意,十年磨一剑,方成大器! 活出诗意,悠悠人生路,浪漫栖居!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是老祖宗用鲜血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
  • 好口才让你如鱼得水

    好口才让你如鱼得水

    口才是金,它能让你如鱼得水,助你迈向成功。本书从实际出发,对做人办事所需要的口才知识做了完备详尽的介绍。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许你星光万里

    许你星光万里

    尤修是谁?歌王?影帝?天才?不,他是上帝的宠儿!生了一张人神共愤的脸也就算了,偏偏才华方面也无可挑剔,他是新声代冠军歌手,他是亚洲最年轻的影帝,不仅如此,在写歌、编曲、导演方面倒也做的一样令人羡煞。他拥有绝佳的身份,父亲是世界级别的著名悬疑推理小说家,母亲则是意大利著名财团的大小姐,出生便拥有无数光环的他,今天居然被记者偷拍!发现尤修霸气搂住某女子肩膀,表情超宠!疑似恋情曝光?片段一:由某知情人士透露尤修已经和该绯闻女子表白,已经确定关系:“我哥其实是个二货加白痴,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嫂子我作为妹妹很满意。”片段二:甜品店尤修的某位好友意外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在跟一位不认识的女子同桌吃甜点,尤修居然求投喂![你是我的万里星光,照耀了我与你余生的璀璨星空!]
  • 风光大嫁:首席总裁宠娇妻

    风光大嫁:首席总裁宠娇妻

    展凝曾经是南仲谦万里挑一的宠爱。一场变故,十六年杳无音讯,她痛失双亲。十六年后,她阴差阳错进了他的公司。她说是狭路相逢,他笑当再续前缘。一路兜兜转转,见过许多的人,却没有一个如他般成为她心口剜掉的肉,一想起来就心疼。这一生弯弯绕绕,走过漫长的路,却没有一段能媲美和她在一起的时光,一不小心就铭记。人生数载,离经叛道有时,悲喜交加有时。南仲谦,数你最难忘。
  • 徐生有你

    徐生有你

    阳光和雨,陈曈徐霂我懒得写简介了,努力码文,小甜饼
  • 教你打手球·橄榄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打手球·橄榄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球类体育运动的起源很早,中国在2300年前,即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足球运动,当时的足球叫“蹴鞠,至汉代,蹴鞠运动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了专业足球队、竞赛规则,还设立了裁判员。汉代,我国的踢毽子运动也十分盛行,至清末,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不仅用踢毽子锻炼身体,而且还把它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相提并论,可见对其的宠爱程度。
  • 怎样延长你的寿命

    怎样延长你的寿命

    书中内容涉及生物学、昆虫学、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美食学、历史学、文学,讲解深入浅出,所提供的养生方法简单易用。因此,对许多读者而言,本书又是一本养生书,书中对影响寿命的因素及如何延长寿命这个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提供了延长寿命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对读者大有益处。 本书虽然为研究性著作,然而论断精辟,文风简练,语言流畅。正是如此,编者才敢将这盘佳肴精细加工,以飨读者。全书包括老年的研究,动物的寿命,自然死亡的研究,以及人类的寿命能延长吗?四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从生命的本质上为读者解释养生和长寿的秘诀。
  • 校花与学霸

    校花与学霸

    如果我更鸡贼一点,会这样写:“这是一个极擅社交的美女在总裁班钓金龟的故事。”现实是,我是个老实人,其实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学霸学会社交,校花走向实力派。另附女主曾十分后悔唱过的两段顺口溜:我是学霸,从小学习顶呱呱,在学校一路称霸,不想实力被颜值拖垮,一出象牙塔,就折戟沉沙……我是校花,从小颜值开挂,是学校最靓的花。气质洋气又优雅,人见人爱人人夸,朋友遍天下。一出象牙塔,颜值助力,职场开挂……
  • 倾恋

    倾恋

    刁娅娅知道,她和他的相遇,或许已是太迟了,但只有她自己了解,不真正占有才是爱情最美的地方,她在寻觅一条不妨碍他人又不伤害自己的路,可是能吗?
  • 绝版剑神

    绝版剑神

    当一款崭新的虚拟网游来袭……一个不知名的网瘾少年却将其玩到了登峰造极之境。至于他到底是怎么玩的?又在这游戏里干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不过,当他退出网游界之后,有一句话却赋予了他至高无上的荣耀。林瑾走后,再无剑神……喜欢此书的可以加扣群:182976628,大家可以在群里随意交流,谢谢!
  • 世间最美的色彩

    世间最美的色彩

    “他是个瞎子。”“真是可惜这张脸了。”“毫无用处的废人。”……他温柔对待这世界上每一个事物,但……却没有人温柔待他直到……她,出现了。她成为了他的全部,成为了他的唯一。他第一次有了想要看看这世界的想法,想要好好守着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