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1300000007

第7章 严守心门,活在当下(3)

梁先生与人相处,始终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他说:“我总是相信人,我总觉得天下无不可合作之人,我始终抱定这信念而向前迈进,毫不犹疑!”他一再强调:天下肯干的人都是好朋友!大家“各人抱各自那一点去发挥,其对于社会的尽力,在最后的成功上还是相成的——正是相需的”。虽彼此有所不同,但“我们还是不相为碍的,而是朋友”。而对待见解不同的人,他的态度一贯是宽容的,一贯是“和而不同”的;承认有“不同”,但强调的是“和”。

为人能如此,怎能不安?同时要看到,与人相处,能和梁先生一样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既肯定别人,也有自己的立场,这样的人,贵在真,表里如一。而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正因为如此,所以梁先生一生交友甚广,不论是政界还是学术界,都能与人为善。

相比较而言,“文革”中梁先生没怎么受迫害,其子梁培恕先生说这全靠父亲自己的修养。显然,这与梁先生一生与人为善的原则也是密不可分的。

更重要的是,面对“人对人”这一人生大问题时,梁先生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狂狷,而是本着相信别人、肯定别人的信念与人和谐相处。要知道,梁先生一生珍重生活,活在当下,与他的和谐人际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梁先生还是一个注重礼仪之道的人。一生一世,梁先生始终都本着尊重旁人的态度与人相处,以礼相待。

据说,当年梁先生致力于搞乡村建设的时候,有一次,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来了一位四十来岁的留学生,梁先生听说他在西方文化的研究上颇有成就,于是便欣然邀请他来演讲。演讲中,留学生自始至终都在赞美西方文化,否定儒家文化,他认为只有西方文化才能救中国。这番言辞和梁先生的主张大相径庭。大家听了都很是担心,但梁先生没有反感之意,反而认真地听着演讲。谁知这位留学生讲着讲着,说自己对梁先生在邹平的乡村建设中仍然提倡继承传统的事,不敢领教。说着说着,便慢慢弯腰,当着众多师生的面,给梁先生行了一个“封建”的跪拜礼。当时气氛不但紧张,也很凝重,数百双眼睛盯着梁先生,看他如何收场。大家以为,以梁先生的个性,他会大发雷霆,将这位留学生批判一番。谁知梁先生并未动怒,依然以礼相待,面露笑意,心平气和地将这位留学生送出门口。

生活中,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如能像梁先生这般能以礼相待,争执、打架、斗殴等种种现象就不会出现了。最主要的是,我们不但做到了与人相安,更体现了自己的修养,心安不疚,而这,不正是严守心门,活在当下当有的心态吗?

所以说,人生几十年,我们不妨学习梁先生的处世智慧吧,严守心门,始终做一个能与人为善的人,让自己心平气和,与人为安,享受当下的生活。而不是日日与人为敌,钩心斗角,将生活搅得一团糟。要知道,人无大不同,皆可为善。

拂去欲望,留守志气

梁先生语录:

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大的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这句话,成为多少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可以说,古今中外集大成者,无不存有高远之志。有志向,便有目标;有目标,便有方向;有方向,心力之所使,便有迹可循。

荀子曾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若要实现自己的志向,须得有这样的远见,脚踏实地,埋头努力,方能成就自己。

由此可见,立下远大的志向,加之以勤奋与持之以恒的努力,方可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大千世界中,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深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的人们,往往会将志向掷于欲望的乱网中。用梁先生的话说,志向的“背后存个贪的心”。这时候,即便“这样卖力气”“却很不自然,很苦,且难以长进”。对此,梁先生不将此称为“志气”,而是将其归为“欲望”一类。他认为,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

由此可见,欲望与志气看似泾渭分明,但是人们常常被它们所迷惑,而自己却浑然不觉。比如说,一个人期望自己有成就,但是其期望中的成就的表现形式是功成名就:要么得到某种权力,要么荣获某种荣誉,以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求与渴望。为此,人们竭尽心力地付出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梦寐以求的成就。可是,期望的背后存有这样的心,从根本上来看,不叫志气,到底还是欲望。但是,人们往往会误以为这样的欲望是胸有大志的表现。实则不然。

因此,人生于世,我们要辨别欲望与志气,拂去欲望,留守志气,才知道把心搁在哪,才懂得活在当下的要旨。

若不然,轻则只是苦苦追求而无所得,重则因为无所得而痛不欲生,将自己锁在声色名利的樊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殊不知,一切忧劳与烦心,所有对人生与生活的抱怨和不满,都是让志气染上欲望之气的缘故。

对此,梁先生劝诫青年学生要仔细地辨别欲望与志气,否则,“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更不知,欲望面前“自己越不宽松,越不能耐,病就越大”的道理。

所以说,人生在世,我们要立的是真正的志气,而不是取而代之以欲望。有真正的志气,我们才能将心搁在当下。

所谓当下,就是眼前所着手要做的事。比如读书,读书为己,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等,而不是为了一纸通知书,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这样想来,便能把心立足在眼下所读的书中,静心学习,潜心研读。而其中的“颜如玉”“黄金屋”也在某个蓦然回首的时刻,便可自见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立足于当下,拂去欲望,留守志气,是否定欲望的,它与功利主义的人生观是截然相反的。少年时代的梁先生曾是功利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当时的梁先生“以利害得失来说明是非善恶”,后来他发现这样的人生观是不可取的。经过一番思考,他发现,人生的苦乐,多来自向外的寻求。求而不得,便苦;求而有得,便是乐。在这样的框架下,人容易迷失在对声色名利的追慕中,亦苦亦悲,实在不是真正有志气的人的作为。最主要的是,这样的人,难以活在当下,喜怒哀乐,无不来自内心的欲望之中。

后来,在“虽年不过十八九而学问几如老宿”的同学郭人麟——郭师的影响下,梁先生走出了早期的功利思想,开始喜好玄思之哲理,进而进入释家,闭关修炼,向内寻求解脱人生的方式。这与其一直在思考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摒弃功利主义的欲望之后,梁先生心存对人生与社会的关注之情,立志化解人生之苦,劝诫人们向佛家学习,于内寻求解脱自我。而其自身也摒弃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转而把心放在当下,看重当下的生活。期间,在动荡的时局中,他能闭门三年修行,与他看到欲望与志气之辨,以及他对当下生活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说,梁先生能成为一代哲学家、思想家、国学大师,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都得益于他拂去欲望之气后留下的志气,得益于他把心搁在当下。这对我们来说,实乃一种启发。

当今社会,人们难免会沾上某些功利主义的气息,但是,若是能辨别欲望与志气,拂去欲望,留守志气,便能如梁先生一样,活在当下,实现自己的志向。否则,苦苦追求,亦不曾得,进而痛苦,转而发出“生活在别处”的感慨,这是极为不明智的。

同类推荐
  • 拿来就用的博弈论

    拿来就用的博弈论

    我们博,就是博那个我们所期待的结果;我们弈,也是期望能够推动对手往我们期待的方向移动。我们学习博弈,就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顺利地朝着我们期望的目标行进。研究博弈理论以及其中的各种均衡,是经济学家们的事。但是,把博弈论中的精髓拿来为我所用,争取获得每一次竞争和选择的胜利,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的事情。
  • 佛说做事的道理

    佛说做事的道理

    在闹市的尘嚣下,芸芸众生中的你、我、他,辛苦地工作,辗转奔波,如同被鞭绳掌控的陀螺,疲于旋转。在片刻的闲暇时光里,你是否会思考——我们当以什么样的准则去做事,才能更完善地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圆满?人生在世,离不开做事。一个人做事的态度与作风,不仅彰显其人格,亦影响其未来的前途和发展。我们既然来到世上,就必须审慎考量做事的准则,才不会枉费此生。“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是对无尽时空里所包含的万事万物的大智大觉,佛是智慧的化身。我们要想让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做事的准则,同时将事情做得圆满,学习一些佛理中的处世智慧,将大有裨益。
  • 你的心有多宽,未来就能走多远

    你的心有多宽,未来就能走多远

    如果说年少的梦想是飘在天空的一朵云,那么现在的我们扎根于大地,就是将梦想冶炼成努力建造一座前往天国的天梯。总有一天,我们会触摸到云朵,低头微笑着看向满是血与泪的大地,轻轻的说一声:辛苦了,那个努力的自己。关于青春和梦想,我们所向披靡,关于泥泞和花开,我们始终选择相信:所有流过的泪,都是条渡你的河,越是泥泞,越是别人无法企及的风景。
  • 老狐狸经全集(下)

    老狐狸经全集(下)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 恰到好处的孤独

    恰到好处的孤独

    《恰到好处的孤独》收录的文章写于不同时期,可能是散文,可能是杂文,也可能是小说,有些可能是真实的事情,有些可能是我做的梦,我的幻想。但所有的这一切,对于一个趋向于内心的人来说,都是真实的,是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嗯,我就是想要好好看看自己,想知道自己与世界是如何相处的,我想要自己所理解的生活是怎样的。如果你对一个孤独者的生活和臆想有兴趣,并且不嫌啰嗦的话,不妨一看,希望这些文字能带给你一些好的感受。
热门推荐
  • 一路向医

    一路向医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那,医学的尽头是什么?王铮,一步步的向着医学的尽头,艰难前行。686864088,群号。
  • 凤魅江山

    凤魅江山

    她是拥有绝世芳容的异族少女,身负血海深仇,手握令人垂涎的宝藏秘密;他是统帅千军的帝国战王,为她甘愿放弃皇位争夺,甚至不惜起兵造反;他是深谙权谋的俊美帝王,却为她拱手让出万里江山,历尽艰险,至死不悔命运的捉弄。世事的纠结,他们最终又将走向何处…………
  • 欧德记

    欧德记

    一队七人正在寻找灵石,欧德是队长,一名魔器士。魔器士可以通过与器物感应,控制魔器,进行战斗。欧德的魔器是一个球,一个白色光球。什么是灵石?他们为何要寻找灵石?灵石有什么用处?队中七人是谁?他们是魔法士,魔兽士,魔战士,魔传士,还是魔器士?在这魔间乱世,欧德将如何凭借一只白色光球,造就一段传奇,开创一个时代……
  • 剑指图南

    剑指图南

    早年山炎三分魁、常、亭三境,十多年后,一白胡子老头送走三个少年踏上习武之路,定下三年之期。三年期过,少年聚首少一人,长大就是各有各的路去走,不要恨离别。旧事新仇,天地之大,却无处为家。我宁愿做个无忧少年郎,不谈爱恨,不为世事所驱,我只要一壶酒,好友共饮就已足够。
  • 从北京到曼德勒

    从北京到曼德勒

    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籍老师。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庄士敦,1898年赴中国,先后在香港、威海卫的英殖民政府任职,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他十分热衷旅行,在游历的同时实地考察当地的风土习俗、社情民意,写出大量关于中国的著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研究价值。《从北京到曼德勒》是庄士敦的一部长途旅行探险记。游历的时间为1906年上半年,途经北京、华北、武汉,上溯扬子江进入四川。以后全靠骑行或步行翻山越岭,跨越云南西北部,进入缅甸,旅行终点为缅甸的曼德勒。在这本书里,我们能了解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真实样貌,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山川河流、自然风物、人文景观、宗教文化等等,在庄士敦的笔下都有十分详细的记录,可读性和史料价值都非常高。在书中,庄士敦对中国的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认为西方世界应该对东方的文化传统给予应有的尊重。
  • 三国杀之王

    三国杀之王

    为了变成有钱人,生活艰辛的沈焰无奈之下,参加了仙人举办的“三国杀大赛”与其他参赛者一样,沈焰得到了属于自己的三国武将辅佐,只不过,竟是四个娇媚可爱的女孩……很长一段时间里,沈焰都要和她们一同生活,一同战斗激烈地角逐即将开始,究竟谁才是三国杀之王
  • 椋川之笑

    椋川之笑

    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于人生,并且爱他。施椋川暴躁易怒,家世显赫,是云城一中人人都不敢惹小霸王,众人怕他惧他,又忍不住偷偷仰慕他。直到有一天,他褪去了一身的刺,眉眼温柔又专注的抱她。众人恍然明白,施椋川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于她,并且爱她。
  • 五代

    五代

    “蔡东藩中华史”系列是蔡东藩所著历史演义的白话版,全书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5万字。其内容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最。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 新世界:求生之路

    新世界:求生之路

    在未来的新世界,一款真实的游戏悄然问世……财富、权利、力量……等等你想要的,在这游戏异世都能将之追求。活在游戏中的网瘾少年,为寻求自己的生存之道,在这异世展开了一场不一样的冒险。
  • 狂帝的金牌王后

    狂帝的金牌王后

    被父亲当做利益的棋子出卖,被卑鄙狡诈名义上的夫君射成重伤,沈蘅芜想,为了自由,她付出的代价着实有些大。常言道,上天总是公平的。告别了一个目不识珠的渣男,却也给她送来了一个绝世极品好男人。只不过,这男人的来头也忒大了些。渣男是淮北的太子,可这男人竟是淮南至尊无上的王。传言他俊美如天神,心狠如魔鬼,一张俊脸吸引了无数的贵族小姐蜂拥而上,一把御剑却也砍断了无数妄想者的人头。传言他不近女色,不好男风,不苟言笑,不设后宫,天下为重。传言还说什么?传言就是屁!!【片段一,关于独宠】“王后娘娘,母仪天下该有凤尊的风范,要雨露均沾,我淮南一国才能振兴。”“君臣的关系需要裙带关系的帮助,王后这般识大体,一定明白老妇的话。”“王后娘娘……”……耳边听着一众贵夫人的说教,蘅芜抬了抬眼,朝刚刚走进梧桐殿的男人说道:“好吵。”“平时对付我的手段哪里去了,还是你懒得张嘴,等我回来赶人?”慕非止毫不避讳的在众人面前和她咬耳朵。“慕非止,刚才那句话是你儿子同你说的。”窝在男人的怀里,沈蘅芜的手轻轻的放在小腹上,眸中闪着狡黠。男人一听,周身的气场立马变了,他抱着蘅芜起身,语气极冷的朝身后的黑鹰吩咐道:“给我把她们的舌头全割了。”“……““每家再送去十名姬妾。”既然他们有胆子做,那就让他们尝尝后院失火的滋味。“王上恕罪啊!”一群贵夫人吓得跪倒一片。男人抱着女人停住脚步,想了想,就在众人以为有转机的时候,他忽然道:“吵吵闹闹会扰了王后和小王子的清静,算了,全斩了吧!”“……”【片段二,关于情敌】两国交战,渣男看着跟在淮南王身边,一袭战袍的女人,咬牙说道:“沈蘅芜,我还没有休了你,按照这天下的礼法,你仍旧是我秦玄戈的正妃。”某男坐在一旁,慵懒的将手中的弓对准渣男,很是随意的说道:“礼法?还不如我一箭射死你,这样在礼法上你就成了她的亡夫。”有时候,对待情敌就是要这样暴力,直接。。【片段三,关于小禽兽】经过腹黑大禽兽夜以继日的努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禽兽就这样华丽丽的诞生了。“父王,你为什么要和娘亲亲亲?”小娃娃费劲的爬上男人的腿,软软的身子趴在他的膝盖上,仰着一张精致的小脸,好奇的问道。“为了生小妹妹。“男人批阅着奏章,面色不改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