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4900000015

第15章 复合材料的书法传播(5)

战国时期官印已经很流行,《史记?乐毅列传》载:“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注:[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第二十》卷八十,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28页。)战国时期的私印也很流行。“战国姓名印有圆形、方形、长方形、长条形、鸡心形、曲尺形、不规则形等,可以说应有尽有。而刻制的方法有阳刻和阴刻两种,未见阴阳相间的刻法。”(注:王廷洽:《中国古代印章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6~27页。)王廷洽认为:“先秦时代的文献都没有提及玺印制度,正是由于其时各国都没有制定过什么官印制度。即使由于习惯而形成了不成文的制度,也会因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玺印艺术风格。百花齐放的制印艺术可以从晚商、西周、春秋、战国等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来理解,也可以从各诸侯国独具的文字、书法艺术风格来考察。”(注:王廷洽:《中国古代印章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页。)王廷洽进而认为:“传世战国时代的玺印实物较丰富,其时的官印可以分为阴文玺和阳文玺两大类。阳文官印形制较小,有方形也有长方条形;书写工整,线条瘦筋清劲;边框有比印文线条粗者,也有同印文线条一样粗细的,而与文字风格浑然一体,相互呼应;由于印面四角多滚圆,有柔和感,故印家有‘绵里藏针’之称,谓其边框柔软似针,而边内的文字瘦劲如针。”(注:王廷洽:《中国古代印章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1页。)总体而言,先秦玺印多配有宽边,印文笔画纤细,皆为铸造。白文古玺多加边框,或在印玺中间加一竖界格,玺印的材质不同,铸凿兼具。官玺的印文中有官职的名称,形状不统一,印文内容中多有吉语及动物图案。(注:赵海英等主编:《中国艺术百科全书?篆书?篆刻》,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147页。)

东汉卫宏《汉旧仪》卷上云:“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种,以‘皇帝行玺’为凡杂,以‘皇帝之玺’,赐诸侯王书,以‘皇帝信玺’发兵,其征大臣以‘天子行玺’,策拜外国事,以‘天子之玺’。事天地鬼神,以‘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白素里,两端无缝,尺一中约署。”[汉]卫宏:《汉旧仪》卷上,引自(注:[汉]卫宏等:《汉礼器制度伏侯古今注汉官旧仪独断汉旧仪汉仪》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页。)东汉刘熙《释名·释书契》第十九云:“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注:[东汉]刘熙:《释名·释书契第十九》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96页。)秦代始出现玺与印的分野。“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使用的印独称‘玺’,臣民使用的只称‘印’”。(注:朱鸿祥:《篆刻艺术初探》,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1页。)秦印使用的文字为秦篆,其书体和秦石刻、秦汉量中的文字相近。秦代流行白文凿印,印面多有田字格,常见者为正方形,低级官吏所用的印章呈长方形,内有“日”字格,又称为半通印。大小约为一般官印的一半。秦代私印多为长方形,民间亦见圆形或椭圆形印章,内容有任职官姓名、自家姓名以及吉语,此外还常见有格言入印,常见的格言为“敬事”、“和众”、“相想得志”等。(注:赵海英等主编:《中国艺术百科全书·篆书·篆刻》,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147页。)秦汉官印以典淳平正的缪篆为基础,此印风以后一直沿袭到清代。

汉代是中国各类书体齐备的朝代,发展出了草、楷、行等诸多字体,而值得一说的还是汉印。汉代印章改变了先秦玺印的用字风格,采用了平直方正的缪篆和曲折盘绕的鸟虫篆。

印章制度的变化也和手工业技术的发达程度有关。汉代的诸侯王以及王太后的印章时而也称为“玺”。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印文比秦篆中的印文更显得齐整,结体也略显方正平直,风格则典重雄穆。汉代印章艺术极高,足以垂范后世。两汉官印多为铸造的白文印。凿印仅见于军中急用及颁发给少数民族使用的官印。汉私印是古印中数量较多、形式极为丰富的一类,形状各异,朱白兼用,且出现了朱印与白印合为一体者。“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画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画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为私印,未见用于官印。”(注:沈泓:《古董》,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61页。)以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图案为装饰。汉代佚名《三辅黄图》卷三记:“汉宫: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注:[汉]佚名:《三辅黄图》卷三,引自史念海主编,何清谷校注、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三辅黄图校注》卷三,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第150页。)可见汉字的装饰性已经与汉代的建筑文化联为一体。

汉代还出现了多面印、带钩印、子母印等多种印章形态。印文内容丰富多彩,除姓名外,还保留了吉语,并出现了从前少见的籍贯、表字及“之印”、“私印”、“信印”之类的辅助性文字。汉印的钮制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形态,且极富巧思。两汉私印以白文为多见,西汉则以凿印为多见,东汉铸凿印兼用。汉官印中较突出者为将军印。此类印章用于行军或临时任命,刀凿而成,但字体趣味横生。汉代将军用印称做章。汉代玉印在古印中独树一帜,主要用于贵族佩玉之需。因此,两汉玉印通常制作精良,具有章法谨严、笔势圆转的特征。“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婉转,粗看笔画平方正直,却全无滞板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注:江文编著:《中国艺术品精华赏析》,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第83页。)汉代印章的艺术化内质和文字书写的造型化内涵相得益彰,官方印章在传输信誉观念的同时也将一种威权意识传输出去,并缔造出一种精神与社会的秩序化同构的信息。

印章有缪篆印及鸟虫书印者,在汉印字体造型富有大胆夸张字体者。缪篆印屈曲回绕,鸟虫书印文字环绕多端,且有鱼形鸟头之类的饰物。此类文字最早见于兵器上以及乐器的钟上,名贵者依文字之笔画镶嵌金丝。鸟虫书印仅见于私印,以白文为多见。东汉出现的子母印又称玺印,盛行于魏晋六朝,即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魏晋官私印形制皆袭汉代,但铸造粗糙。少数民族的官印以文字多、刀刻痕迹明显、书风舒放自然见长。南北朝各国官印尺寸略大,文字凿款草率,尚未见到铸制的官印。(注:赵海英等主编:《中国艺术百科全书·篆书·篆刻》,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149页。)朱鸿祥曾对篆刻艺术做过概括:

汉代诸侯、王太后使用的印亦称“玺”,将军印称“章”。唐武则天以“玺”音近“死”,而改称为“宝”。臣民则历代沿用“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谓。(注:朱鸿祥:《篆刻艺术初探》,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1页。)

印章源于刀刻硬质物体的传统,其直接的来源则是雕刻文字,如殷周甲骨文,西周、东周的钟鼎文,秦汉石刻等,印章是刀刻艺术日常化的产物。中国凡雕刻的文字通称为金石,其中蕴含了金属与石材这两类雕刻艺术主要的使用材料。中国的各类玺、印即包括在这种金石文化的体系内。

印章进入政权领域应不晚于战国晚期。先秦和秦汉的官印是权力的象征,大多用于封发简牍之类的物品。将印盖于封泥上,既防私拆,又作信验。纸帛普及后,以印章封泥作为凭信不再流行。民间印章通常用朱色钤盖,在日常生活中起凭信作用,而在书画领域则为书画的题识,逐渐演化成为和书画不同且有紧密相关的一种艺术品。秦始皇定六国后,印章不仅进入政府领域,还成为集权拥有者的权威的象征物。正因为官方印章具有权利法物的威严感,因此,历代政权都十分看重印章,印章也顿时成为权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官印除具有日常交际性的信物作用外,还具有权力象征意义,因此各王朝对玺印的保管都极为严格,而且,即便王朝灭亡后,战败者出于各种动机也要想方设法藏匿印玺。“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按当时惯例,凡在战场上掠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他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用品。其他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姓名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了下来。”(注:吴颐人编著:《篆刻五十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页。)印玺的权力象征意义为其派生出了诸传奇故事。

隋朝以前,官员一直有佩印习俗。《隋书·礼仪》记载:“古佩印皆贮悬之,故有囊称。或带于旁,故班氏谓为旁囊,绶印钮也。今虽不佩印,犹存古制,有佩绶者,通得佩之。无佩则不。今采梁、陈、东齐制,品极尊者,以金织成,二品以上服之。次以银织成,三品已上服之。下以织成,五品已上服之。分为三等。”(注:[唐]魏徵:《隋书·志第七·礼仪七》卷十二,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87页。)隋唐为统一的大帝国,国土面积加大之后,其官印的印面也从原先的一寸左右增大到本朝的两寸左右。官印体积加大使得官印不像秦汉时期那样便于官吏佩带。《隋书·礼仪》载:“又并归于官府,身不自佩,例以铜易之。”(注:[唐]魏徵:《隋书·志第七·礼仪七》卷十二,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85页。)隋朝官印转为官署匣装保管,并永置诸衙署。“隋唐公印为用片状薄铜片盘曲成印文再焊于印面上,故又称蟠条印。”(注:高翠:《琴棋书画与篆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80页。)隋唐官印完成了官印由职官印向官署印的转变。

隋印大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横画多折叠的所谓九叠文入印,借以填满印面。由于纸张普及,朱文印逐渐代替白文印。官印印背出现了年号凿款。唐代印章的钮式也有所改变,鼻钮升高,钮穿向竖长方形发展。唐代后期印穿演化为橛钮。参见(注:曹锦炎:《古代玺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134页。)唐代印章的背面多刻有楷书书写的印文,如唐代“武夷县之印”的背款刻有“武夷县之印”五字,以便于使用,不再如隋朝的官印背后凿有造印时间。参见(注:曹锦炎:《古代玺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131页。)唐代还出现了鉴藏印和斋馆印,两者属于新的印章类别。

同类推荐
  •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芭蕾舞剧欣赏》主要内容包括:关不住的女儿、仙女、吉赛尔、海盗、葛蓓莉娅、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舞姬、仙女们等。
  • 艺术故事总动员

    艺术故事总动员

    《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3季):艺术故事总动员》在章精选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大师,通过对这些艺术家的传奇人生和艺术作品的介绍,让青少年朋友领略这些大师的个人魅力。海明威的传奇人生让人们领略了硬汉精神,贝多芬的艰难创作之路为人们奏响了英雄交响曲,浪漫天才毕加索的爱情之路让人们了解到天才的另一种人生,鲁迅在黑暗中的孜孜求索、千锤百炼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民族魂……艺术家是艺术的诠释者,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品正是其理念的集中体现。意志的较量《老人与海》、迷人的《蒙娜丽莎》、天下行书《兰亭序》、的雕像《大卫》、超凡的游历《神曲》、美好绮丽的《安徒生童话》、强悍的命运之音《命运交响曲》……这些被发掘出的艺术瑰宝,将在《青少年科普故事大本营(第3季):艺术故事总动员》第二章为青少年朋友做详尽介绍。
  •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

    《大观艺术丛书:山色如墨》主要内容是描写了作者的画很有创意,给人一种遍历天下的感觉,在构图上全部突出了背后的特殊旨趣,作品在画面上的整体面貌上,依然传递出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其中所体味到的那种感觉,可能这也是这作吕比较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吧。
  • 摄影入门:知道这些就够了

    摄影入门:知道这些就够了

    本书简明扼要,但又涉及到摄影知识与技巧的方方面面。若你是摄影爱好者,本书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 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入论文17篇,对戏曲与戏曲文学的性质和特征、戏曲塑造形象的方法、戏曲结构的美学特征、戏曲的抒情性、戏曲语言的特点等,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其中,《戏曲结构的美学特征》发表于1980年,首次提出戏曲的“点线结合的结构形式”。认为中国戏曲与中国的绘画、建筑一样,运用的都是同西方的焦点透视法完全不同的散点透视法,在情节布局上,“以一条主线作为整个剧情的中轴线,并且围绕这条中轴线安排容量不同的场子”,“形成纵向发展的点线分明的组合形式”。这与欧洲写实话剧的团块组合结构形式是大异其趣的。此文相继被收入《戏剧美学论文集》、《戏曲美学论文集》。
热门推荐
  • 想得开才能放得下

    想得开才能放得下

    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他们有着轻盈的人生态度。如果我们能将感情、事业、生死的事情想开一点,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其实有很多该放下却未放下的东西。这些东西,妨碍了我们愉悦的心情,让我们变成一个常常连自己都觉得可怜的人。想开点,放下些。想开、放下是一种有弹性的生活方式。一个想得开的人,不仅放得下,而且挺得住。这样说来,想得开真是一枚开心果、一粒解烦丹、一道欢喜禅。
  • 新史学讲演录

    新史学讲演录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历史研究的观念和手段却与日俱进。本书据著者近年在北京大学等校的讲演写成,阐述并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史研究的种种趋新的倾向:一、突破“大写历史”的理念和以民族国家为历史研究中心的方式;二、注重以往史家所忽略的“边缘”层面,提倡“自下而上”的新文化史的研究;三、倡导“记忆研究”,将普通人对过去的口述回忆纳入历史研究;四、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尝试全球史的写作,以求在新的认知基础上,重拾、重建史家叙述历史演变、诠释历史走向的传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老榆树下的女人(中篇小说)

    老榆树下的女人(中篇小说)

    一场大雾就在卢梨花的眼皮底下升起来,也就是说,卢梨花亲眼目睹了大雾是怎样由薄变厚到浓得化不开。前半夜,卢梨花坐在炕上看老榆树,看着看着,老榆树就不那么清晰了,像披了一层薄纱。卢梨花揉揉眼睛,老榆树还是一点点地隐没在白纱里了,“你呀,真淘气,跟我捉迷藏呢?还是有心上人啦,要弃我而去?”此时,卢梨花还没有意识到下雾了,她还在细声细语地埋怨老榆树。直到完全看不清老榆树了,卢梨花才回过神儿来,她把脸贴在玻璃窗上,别说看天上的星星,就连常兴明锁在窗户下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都影影绰绰。卢梨花这才意识到是下雾了。大雾把老榆树吞噬掉,把卢梨花烦乱的心事淹没在遥远的地方。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2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甚至卷入“乌台诗案”的困局,但他不改一心为民的政治理想,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继欧阳修成为第二个“文坛宗主”,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该书主要讲到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她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直至离开人世。
  • 孔子大讲堂

    孔子大讲堂

    半部《论语》治天下,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仁”为其核心,“忠恕之道”是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论语》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无可置疑的作用,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可不读的经典。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星河嘉年华

    星河嘉年华

    司寂:嘉年华什么的,无视就好。灿烂的宇宙文明渐渐出现在地球人的世界里……这是星际时代的开始。ps:章节名歌词如下《可能否》《盗将行》《易燃易爆炸》
  • 帝斋

    帝斋

    一本普通的千魔太渊经藏着数不清的功法。一柄如废铁的砍柴刀却能除魔斩妖倒海断江。白琅带着这两件普通的东西开始了一段非凡的旅程。
  • 取因假设论

    取因假设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