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26300000003

第3章 特稿(2)

是什么话使胡适感到“诧怪”?今天不能确切得知。但可肯定,吴国桢会向胡适诉说他在台湾的遭遇以及为什么来美,而这一切无疑出乎胡适意料。胡适信不信呢,在胡适日记中是含糊的。“诧怪”就是一个含糊而未置可否的词。

然而,“诧怪”的胡适最终不能容忍吴国桢,是有一个过程的。自1954年初吴国桢因个人原因(相传他离台时套汇五十万美元存入美国银行)开始和蒋介石公开翻脸时,毋宁说胡适对发难前期的他还是认同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1954年2月间,台湾召开“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代表会议”议题是改选正副“总统”。胡适回台与会。远在美国的吴国桢于2月27日专门上书给“国民大会”,并分别致函蒋介石和胡适之,就此信作相关说明。在上“国民大会”书中,吴国桢痛陈台湾当局专制之弊并提出应该立即采取的六项措施。信末,吴国桢要求大会讨论该文同时在台湾各报发表。在给胡适的信中,吴国桢附上此文并请他从中帮忙,曰:“兹谨将原稿附上。但国民代表大会能否讨论,须烦先生便中一催。”[8]在这封公开信中,吴国桢把台湾问题归结为六点:

(一)一党专政。

(二)军队之内,有党组织及政治部。

(三)特务横行。

(四)人权无保障。

(五)言论之不自由。

(六)思想控制。

而他提出的相对应的六条建议是:

(一)彻底查明国民党经费来源(即反对把国库当党库)。

(二)撤销军中党组织及政治部。

(三)明白规定特务机关之权力(即限制之)。

(四)公开接受无辜被捕者亲友之控诉以保障人权。

(五)彻底查明过去言论何以不能自由。

(六)撤销青年团,并不得再有变相之组织。[9]

吴国桢的信“国民大会主席团”收到后做过讨论,形成的决议是“不予受理”,但决定把此决议连同吴的来函一并印发给每位代表。至于吴在台湾公开发表该信的要求,“因其内容严重损及政府形象,国民大会主席团对此文发表与否,分为两派,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这时胡适发挥了他的作用,大会最后“终于接受胡适之的意见,于3月11日在台湾各地报纸全文发表”。[10]

显然,胡适不是因为受吴国桢之托而帮忙,而是出于对吴笔下台湾状况的某种认同。还是在吴国桢1953年尚未赴美之前,第一次返台的胡适在离台前一晚赴蒋介石的送行晚宴上,就对蒋介石“说一点逆耳的话”。胡适说的是什么呢?在他当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我说,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第一,无一人敢批评彭孟缉。第二,无一语批评蒋经国。第三,无一语批评蒋总统。所谓无言论自由,是‘尽在不言中’也。”[11]如果说这是胡适在私人场合当着蒋的面有话直说,那么,在公开场合胡适则会换一种方式,即以一种幽默而机智的方式反话正说。当他第一次返台后,美国《时代》周刊有过评价性的报道,报道中说:“在台湾,胡适呼吁要新闻界更大的争论和批评的自由,他揶揄引用了报刊文章中的一句话:‘在自由中国,只有胡适一人享有言论自由。’”[12]其实,就是胡适一人的言论自由也是有限的,比如以上胡适对蒋介石的一席话,只能在私下说,它是无法上传到公共领域中去的。不过,威权体制和极权体制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多少还存在着发表一定意见包括政治反对意见的空间,上述吴国桢的檄文式的信能够在台发表,多少也说明一些问题。

4月份,胡适离台返美,临行前,他对吴国桢的公开信表示过这样一个态度:“前台湾省主席吴国桢批评政府或许对于国家还有点好处,假使吴所讲的话有一部分是真实不假,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因其系出自吴国桢之口,便加以拒绝考虑……假使那封信讨论到几项根本问题,其所发生的结果竟能使实行改革成为必须,那岂不是说对于国家倒反有了益处吗?”[13]

胡适说话有高度的技巧。陶希圣曾评论:胡适说话既能很好地适应每一次谈话的场合,同时又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样,唐德刚也认为,胡适说话在高度技巧的情况下,却是有什么说什么。这里便是一例。吴的公开信公开后,在台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民党的声讨自不待言,就连当时台湾的两所最高学府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学院的“全体教授”也披挂上阵,联名发表文章,对吴国桢的“叛国”行径群起而攻之。针对吴国桢“言论不自由”的批评,以台大教授毛子水为首签名的抗议书中说:“在自由中国之内,人人享有基本的自由如信仰自由、居住自由、迁徙自由、言论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等这是铁的事实。吴君说自由中国没有言论出版的自由,实与事实不符我国并无新闻检查制度,出版的刊物我们看见的有一百余种,都可畅所欲言,吴君恶意攻击的原函,也可在报上发表,就是一个证明。”[14]这段话除最后一句因某种特殊原因多少可以成为“证明”的话,台大教授们不知是否知道,真正的言论自由是人的天赋自由之一,而当时台湾的言论自由(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显然不是天赋的,而是政府默准的。也就是说,政府可以让你言论自由,也可以让你言论不自由。在政府有权干涉言论的情况下,言论即使是自由的,也应视之为没有言论自由。因此,吴国桢的批评没错,而台大教授群体哪怕是在某种势力的策动下反控吴国桢,这样的言论表述,也令人感到不堪。连大学知识分子都介入了对吴国桢的围剿,足见当时情形之一斑。然而,在这样的情形下,胡适上述讲话把吴国桢的批判口吻变成了正面诱导,它以“假使”为切口(这样不至刺激当局),暗中却默认吴信中提出的内容都是些“根本问题”。只是,这些根本问题在吴国桢那里是炸药在胡适这里却转换成可以对社会有益的改革的药方。这是地地道道的胡适的言论方式,从中也可见胡适对吴国桢事件的态度。

1954年4月5日,是胡适离台返美的日子。在台北松山机场,面对记者问及对这里还有什么希望时,胡适留下了起飞前的最后的话:“我希望更进一步实施宪政。我们这部宪法很不错,尤其是第二章第八至第十八条规定(关于人民权利之规定)可以说是无条件的。如果规规矩矩照着去做,结果一定非常的好,我认为无条件的自由,是没有什么危险的。”[15]宪政、权利、自由,胡适的话和吴国桢的公开信,一个是批判,一个是希望,但其思路乃至用词并无什么不同,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毋宁是呼应的。

回到美国后的胡适于当月就写信给吴国桢约其见面。如果说十个月前,是来到纽约的吴主动打电话给胡适,这次胡适的主动和迫切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胡吴于4月17日在美国最小的州罗得岛州见了面,两人晤谈的时间长达八小时左右,而且直到深夜。这八小时都谈了些什么,胡适那边没有留下什么记载,倒是在吴国桢给胡适的信以及他晚年的口述中,尚可得知一些零碎的内容。吴说:“那时胡博士刚从台湾回来,我们谈了八个多小时。他问我,当我在那里时,台湾政治犯的人数是多少,我说我计算是一万到一万两千人。然后他说:‘你错了,我刚回来,我估计超过十万人。’我叫道:‘真的吗?’他说:‘是的,你的数字也许不包括那些因政治原因而遭监禁的军事人员。’我承认这有可能。”[16]这是吴国桢的单边叙事,如果属实的话,似乎胡适对台湾的政情比吴国桢还清楚,而且对它的恶化比吴国桢估计也更充分。只是,他为什么行色匆匆地要找吴国桢,难道就是要落实这个数字吗?除此之外,两人还谈了哪些内容,是不是还衔有什么特别使命,比如劝吴不要再攻击台湾,这些都已无案可稽了。可以确定的是,胡吴会晤在表面上至少不是非友好的,尽管胡适对吴的有些话感到不诚实,并且反感,同时亦有所批评(说他“没有政治感”),但直到这时为止,他们之间尚无冲突发生。

四、太平洋那边的风波

然而,事情正在起变化。

按吴国桢自己的说法,1954年4月中旬,蒋介石派吴的旧识刘文岛到美国去劝吴,台北不再攻击吴,吴这边也停火,于是这场隔洋大战便偃旗息鼓。[17]台北的举措应该也与胡适有关。当时台湾当局对吴国桢在美国发难,先是希望息事宁人,后来则动员舆论攻击,“终则循胡适之的建议而停止攻击。胡氏认为吴国桢在美国并无新闻价值,他的言论不会引起美国人的注意,如政府根本不重视其言行,不予置理,移时即如李宗仁之下场一样,无人理睬,今则动员全台湾党政军民,对吴围剿,反而提高其身价。”[18]然而就在台湾方面偃旗不久,因为吴国桢的一篇文章,胡适自己却披挂上阵了。本来一场当局与个人的隔洋大战,赓续成了胡吴两人在太平洋那边的风波。

冲突的发生,缘于吴国桢于1954年6月在美国Look杂志用英文发表的一篇写给美国人的文章《在台湾你们的钱被用来建立一个“警察国家”》(这篇文章的大要已由南京大学的历史学博士杨金荣先生汉译过来)。吴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告诉美国公民:

(一)台湾已经变成了一个“警察国家”

蒋介石已让他的儿子蒋经国做他的继承人且将大部分权力转让给他。

蒋经国已完全控制了执政的国民党,完全控制了军队,并力求把它完全变为个人权力的工具。作为秘密警察的头目,他快速建立起在许多方面类似于极权模式的权威,他甚至模仿希特勒的青年团和共产主义的青年团,而建立起青年反共救国团。

(二)秘密警察

在蒋介石的领导之下,我们一直有秘密警察在运作。……他们会毫无证据……进入某一办公室,手持转轮手枪,对桌子后面受惊吓的人说:“你是王某吗?”说完拖起人就走。我曾释放过这样的囚犯。到1950年底,我甚至从蒋介石那儿得到命令,逮捕民众只要民警许可就行了。

(三)压制言论和出版自由

独裁者致力于建立秘密警察和控制军队,操纵选举和破坏司法程序,这些还刚刚开始。今天,控制青年人思想与心灵、压制言论和出版自由的计划正在实施中。……惹怒或冒犯台湾当局者的报纸被迫暂停出版,记者和撰稿人经常被打入牢房。台湾的报纸现在只为国民党的政党路线服务。

因此,“在台湾每年的预算中,美国人提供了三十至四十亿美元,用来创造一个极权‘国家’”。“台湾和美国的纳税人都在为青年团、秘密警察、国民党和其他权威机构买单,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一点。”[19]

吴国桢的文章6月13日刊出,其时,胡适、梅贻琦这两位北大、清华的校长正在前南开大学校长何廉之纽黑文的家中做客,那一天他们将要出席晚上耶鲁大学举办的庆祝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在耶鲁毕业一百周年的纪念会,胡适还将在会上有演讲。是何廉把吴的文章拿给了胡适,按胡适给吴国桢信中的说法,“你的母校校长发觉它不真实到令人厌恶的程度,以至他根本读不下去”。而“第二个星期我拿起来读,而我也发觉不可能读下去”。

读不下去也得读。胡适不仅读了,还有所动作,并且很激烈。针对吴国桢的信胡适有两项举措:(一)8月3日,发信给吴,对其痛加谴责;(二)8月16日,也在美国杂志发表文章,肃清吴在美国公众中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给吴的信中,胡适劈头就说:“当今年4月间我与你作差不多八小时的长谈的时候,我曾经说:‘吴国桢的毛病是他没有政治感(Political Sense)。’现在我不得不说:‘国桢的毛病是他没有常识(Commom Sense),而且在若干情况下他缺乏道德感(Moral Sense)。’”(以下再引则注为《胡信》)[20]

什么叫“没有政治感”?吴国桢是一个政治家(为国民党服务那么多年,也难免没有政客的成分),他难道不比一介书生的胡适更懂政治?而且,吴国桢的文章基本上没有脱离他几个月前“上国民大会书”的框架,为什么胡适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文本却态度两样呢?这倒需要索引一下胡适自己未加说明的“政治感”了。

同类推荐
  • 战国李牧

    战国李牧

    昏迷中醒来,居然变成了武安君李牧?匈奴人很强?一剑劈死!魏国人很强?一剑劈死!秦国人很强?一剑劈死!这一世,我李牧不仅要改写命运,还要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纵横天下,问鼎九州!常胜不败,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武安君李牧参上!
  • 大明医相

    大明医相

    他是被绑缚刑场即将斩首的死囚犯,却意外获得新生,成为人人敬仰的小神医。跌打损伤?能治。灿气囊尾炎?能治。他,兴医所,建药局,为民造福。他又是人人惧怕的锦衣卫,杀伐果断。什么奇怪案子,都过不了他的法眼。轰动天下的粮食亏空案,是他侦破。无数少女离奇失踪案,也是他侦破。且莫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且看他一手拿刀,一手施药,杀该杀之人,救可救之人……
  • 天上宫阙人间烽火

    天上宫阙人间烽火

    曹丕生于乱世,长于戎马。老爹是曹操,老妈是卞夫人。一个相貌丑恶诡计多端品行败坏,一个美丽端庄温柔善良。五岁学骑射,八岁写文章。十来岁开始追随老爹南征北战。十一岁学会逃命,死里逃生。十八岁抢到天下第一美女甄夫人。二十五岁封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三十一岁封太子,写《典论》。三十三岁父曹操死,封魏王,随即称帝。在位七年。丕为文学青年,战场英豪,情场老手,噬血皇帝。立志为文,却身陷储位之争;以为寿比南山,不料四十而卒。丕相貌近于父而不同于母,没有兄弟曹昂及曹植曹冲可爱,所以小时不为父母所喜。武比不过哥哥,文比不过弟弟。深受父母冷落。少时心理阴暗面比较大。十一岁哥哥曹昂战死,丕以为自己能成为曹家接班人,不料父母却钟情于弟曹冲。曹冲病夭,丕安慰父亲,却被父亲痛骂。心理阴暗面更加增大。弟植丰姿敏才,深为父母所喜。父有立幼废长之心。丕深感不安。在郭氏等女人帮助下,设计夺得太子之位。通过曹氏一家兄弟相残夫妻反目,众英雄豪杰跳梁小丑的粉墨登场,展现了人性的美与丑,光明与阴暗,乐观与悲观,表达了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追求。
  • 穿越之争战三国

    穿越之争战三国

    《被坑从皇帝开始》新书搞笑流,喜欢可收藏。什么鬼,你怎么可以有燕云十八骑、锦衣卫、神机营……你有没系统。对不起,朱元璋、刘秀等等,都没系统,那么他们的故事,说出你相信。穿越之迷,冥冥之中,无形大手搅动风云,气运加身,以少胜多,无意发现惊天大局,不甘沦为棋子,努力掀开迷雾,看穿越者李惠义如何从菜鸟,演变为一方诸侯,直至九五之尊。
  • 未济唐

    未济唐

    这是一个人,努力想成为天的故事,虽然,他现在还在地上趴着......千叮万嘱PS:意识流、神经刀,据说此书难以理解,而理解的同学,可能会精神分裂,口味刁钻者可以考虑,不喜可喷。
热门推荐
  • 神仙道化

    神仙道化

    “孩子,你愿意修仙吗?”“我想吃奶!”“难道拯救世界不好玩吗?没有成就感吗!没有身边充满金灿灿的光辉的满足感吗?他是不香吗?”“我想吃奶!”“好吧,好吧!”“终究是一个人抗下了所有!”
  • 季夏纪

    季夏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侯府毒后

    重生之侯府毒后

    她是唐门侯府嫡出长女,然软绵怯懦,声名平淡。她自容貌毁于那场大火之后,终日薄纱罩面,再不出府。及笄那天被嫡妹无意间打落面罩,她看到了宴席上所有人的震惊与鄙夷。唯有九皇子萧景焕,捡起她落地的面罩,说了句,卿本佳人,她从此芳心暗许。后九皇子以正妃之位求娶,她自倾心辅佐,终将他推至帝位,却不过是一场劫难。最后灯油浇身,一片火光中她双目泣血,立下毒誓......重回十一岁那年,倾覆皇权又如何!
  • 总裁大叔,霸占人妻

    总裁大叔,霸占人妻

    何妙蕊的婚姻生活已把小美女扭曲了一把,而公司又面临破产,天空灰灰之际,新老板又是何妙蕊心中的大魔头。便直接把她的人生拉入黑暗中……莫横庭花了几个亿也没想在这个刚收购的公司花多少心思,可愣是遇上了当年一夜情的主儿……当初还真是食不果腹,想干脆把她给办了。这丫头竟结婚了?!算了,活这么大还没有跟别人共用一个女人的习惯。可种种机缘巧合,还是让是大叔乘虚而入还是救她脱离苦海?看莫横庭最终强势霸占何妙蕊!本文还是一对一,男强女弱。片段一:“别紧张,以后我们还会在公司见面的,说一下你的名字!”当然还有私下。莫横庭想着。她坐在他身旁,因为紧张而睫毛微闪,她眼里的水润让她显得灵动性感。莫横庭觉得车内的空调温度打得过高了,胡乱的扯开了领带,咽了下口水,喉结滑动。……忽地那张俊毅刚硬的脸在自己眼前放大,“何妙蕊!你不觉得我们有些眼熟吗?”他说话的热气喷在她脸上,眼睛死死地盯住她,将她困在两臂之间,只稍许一倾即可双唇触上她的水密桃般的红唇。何妙蕊脸一下涨得通红,身体本能地往后缩以拉开彼此的距离。……“好吧!什么时候想起我,给我打电话!不过别让我等得失去耐心,明白吗?”莫横庭抓起她的冰凉的小手塞了一张名片。在这种时候,也是面色清冷,并无一点浮夸之气。何妙蕊只被他手温的滚烫吓得急急缩回,连招呼也没打就急急开了车门逃也似地跑开了……莫横庭眯着眼看着她逃走,也是觉得此行还算有点乐趣,虽一贯地面不露色,但单志还是感到莫少眼中有些许的玩味。片段二:“莫横庭,你不守信用!你已经得到我了,还想怎样?求求你让我回家吧?”何妙蕊苦着脸,被来来回回折腾了一整晚,哭喊着声音都有些沙哑。“女人,你觉得我会放你回去,让他碰我的女人吗?那他也不用见明天的太阳了,是不是?”莫横庭用力地捏着她的下巴,声含警告威胁,眼神更是发出森装冷的寒意!“我跟你说过了他不行的,不碰我的。你昨晚也答应我不让我为难的!今天又这样!你要我怎样,我只想要个简单的家庭,让我妈晚年过得舒心些……”何妙蕊想着以后的生活不知怎么面对,终于伤心决了堤,止也止不住……莫横庭看了也有些心疼,怕她哭坏了身子,拉过她搂在自己怀里,“好了,好了,不哭了……”轻声安慰着,小身子已哭得一颤一颤的,又让他想起她在他身下的被蹂躏、哭着求饶的样子,“心肝,我信你了,不让你为难。不过你得先把我喂饱了,先叫几声‘叔叔’来听听?”……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浅浅有风来

    浅浅有风来

    传闻中的司少爷又瘸又丑,那这个帅到没道理的男人又是谁。传闻中的苏家大小姐,脓包又无胆。那这个在娱乐圈风生水起,在商场决断杀伐的女人是谁。他十八岁那年见过她一眼,这一眼就是一辈子。她的路难走,没关系。有他。他陪着他一步一步,升级打怪。娱乐圈辗压自已的挂名的姐姐。商场杀伐自已的前男友。他看着她慢慢的成长,长成足以与他匹配的样子。
  • 大气做人 洒脱做事

    大气做人 洒脱做事

    本书想要表达的是:古今中外,能成就一番伟业的,往往是那些做人大气,做事洒脱的人。古时候张良未雨绸缪、高瞻远瞩、视野宽广,故能赢得汉高祖刘邦的赏识,方得以运筹帷幄之巾,决胜千里之外;唐太宗李世民志向远大、胸襟开阔、宽厚仁慈,故能开创大唐盛世,令四夷宾服,成为旷占少有的真正英雄;外国人,林肯宽容豁达、品格高尚、幽默风趣,兢兢业业地为美国人民的自由、公正、幸福而工作,所以在美国人民的心里,他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总统……
  • 无诸妖郡异闻录

    无诸妖郡异闻录

    生活终于对窦秋雨下手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只好默默掏出一本笔记,写下无诸妖郡异闻录这个故事
  • 王阳明传:心学大师修炼记

    王阳明传:心学大师修炼记

    书香门第奇葩子,龙场觉悟终得道。平定宁王、讨伐两广,且看一代圣贤的传奇人生。阳明者,姓王,名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代圣贤。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这样一位文韬武略、拯救大明的“古今完人”传奇却又极其充满坎坷的一生。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