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3200000031

第31章 宋词(1)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1]·辛弃疾

【原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2]。落日楼头,断鸿[3]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4]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5],尽西风、季鹰[6]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7]。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8]。倩[9]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0]?

注:

[1]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2]“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3]断鸿:失群孤雁。

[4]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5]“休说”句: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6]季鹰:张季鹰,西晋著名文学家,此处是说张季鹰因贪恋家乡的美味而弃官。

[7]“求田”句: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刘郎,刘备,这里泛指贤德之人。

[8]“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9]倩:在这里是请、央求的意思。

[10]揾(wèn):擦拭。

【译文】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杆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擦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师说】

乾道四年(1168),辛弃疾登临赏心亭,向北望去。北方是抗金前线,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而如今他却待在这里,英雄无用武之地,心中无限感慨,写下了本词。

词的上片写登楼远眺的情景。先写秋高气爽的南国秋色,水天相接,苍茫清冷,江天无际,秋色无边。再写登楼远眺,“落日”“断鸿”,既是写景,又是渲染凄凉冷落的气氛。“落日”给人时光流逝之感,与下片“可惜流年”遥相呼应。

“断鸿”,则是词人自喻。“落日”“断鸿”,更增添了江南游子的愁怨。接着,词人用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一是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一是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扼腕长叹。尽管如此,却仍然“无人会,登临意”。这里抒发了词人胸怀壮志、身负奇才,却报国无门、无人理解的满腔忧愤。

词的下片铺叙无人理解的“登临意”,细说报国无门、岁月蹉跎的苦闷心情。首先引用张季鹰弃官归乡、许汜求田问舍两个典故,“休说”二字从反面着笔,表达了自己不愿从俗浮沉、希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接着引用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来说明自己心中怕的是时光如流水般飞逝、时不我待,却不得不虚度年华的忧愁,而且对应了“千里清秋”“落日楼头”等句。词的最后三句写他忠贞爱国却无人理解的痛苦,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遥相呼应,荡气回肠,令人噤声。全词始终充满着一种激昂慷慨的情调,传送出一种雄浑、高亢的声音,它们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知识卡片】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为抗金御敌、统一中原而奋斗。但辛弃疾不被重用,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故事链接】

鹅湖之会

辛弃疾、陈亮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杰出作家。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眼见大好山河飘摇破碎,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两位词人忧国忧民,一腔正气。然而身处南宋王朝腐朽统治集团的压抑,他们有志难以驰骋、抱负不能实现,心中愤慨不已。由于志趣相投,二人常在一起畅谈个人抱负。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南宋理学家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

辛弃疾和陈亮的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原词】

红藕香残玉簟[1]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2]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

[1]玉簟:光华如玉的席子。

[2]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侵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解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师说】

这首词以时间为线索,从初秋的白天到晚上,主要抒写了夫妻间的别绪离愁,闺中的深切思念之情,真切感人。

上片主要写怀念远方丈夫的情景。先从景写起:荷花谢了,竹席显得凉了,已是秋意渐浓。秋天本是大自然的正常的时序轮回,但对于满怀离愁的人来说,就有了残败之意。一个“秋”字,既表时序,也表心态。接下来“轻解罗裳”二句实际是在写作者的心绪:轻薄的罗衣已无法抵挡秋天的凉意,但不用匆忙换下,“轻”字写出了从容气质,更写出了独自一人的百无聊赖。为了排解无聊,登舟出游吧,但仍是形影孤单,只能愈添相思。因而一见天空雁过,即不由自问,莫非是远游人寄来了书信吧?但直到雁归,月照西楼,仍无消息。夜深月明,未眠人显得形单影只,更思念远在北方的亲人。

词的下片主要写相思的无可排遣。首句用花落、水流两种自然现象来比拟相思的不由自主,无可奈何。花自然会飘零,水自然会流动,那么分居两地的人怀着同样的相思也是自然的,没有办法不如此的。人当然无法对抗自然规律,所以尽管努力去消除这种思念也毫无结果:才把它撵下眉头,却又回到心头上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语句工整,平易明白,把儿女的情思表现得极为形象,可和李后主的“剪不断,理还乱”相媲美。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相传是她婚后不久送别赵明诚时所作,“闲愁”二字正合乎她当时的心境。全词通过相思离愁,由有形向无形瞬间转化的细节,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心中无法摆脱思念丈夫的缠绵情意,真实感人。

【知识卡片】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以后。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却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南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国皇后”。

【故事链接】

留书赠剑

在南京,传说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下雪天常穿着大红披踏雪、赏梅、吟诗。一天,在城脚遇到一卖剑的老人,赵明诚问他:“剑卖多少钱?”老人说:“不要钱,要以剑换书。”

赵问:“换什么书?”老人说出了书名。恰巧这本书是赵明诚收藏的。但是,赵不想以这本书换剑,又很想收藏这把剑,就问老人:“这本书是不是您的?”老人说:“正是我家传家之书。我的父母说,我家什么都可以丢,就是这本书不能丢。”

赵明诚很感为难,就和李清照商量。李清照对老人说,容我们考虑考虑。

李清照“考虑”了七天,老人去见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李清照拿了两本书,一本是老人要的原书,一本是李清照依原书抄的“手抄本”。老人被感动了,他说你们想要的是原书,我拿去也是收藏,既然你们能认真地收藏,我就把原书和宝剑都赠给你们吧。说完,就拿了李清照的“手抄本”,留下原书和剑就走了。

西江月 顷在黄州·苏轼

【原词】

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氵弥><氵弥>[1]浅浪,横空隐隐层霄[2]。障泥[3]未解玉骢桥[4]。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5]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6]。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1]<氵弥><氵弥>:水盛的样子。

[2]层霄:层云。

[3]障泥: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4]玉骢(cōng)桥:桥名。骢,青白杂毛的马。

[5]可惜:可爱的意思。

[6]琼瑶:美玉,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

【译文】

在黄州时的一个春夜,我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解下马鞍,抱着手臂醉卧稍微休息。等到自己醒来时,天已经亮了,众多的山峰聚集在一起,流水发出锵锵的声音,我怀疑这不是人世间。于是在桥柱上写下这些话。

月光照耀,春水涨满,溪流汩汩,天空中云层隐隐约约。在玉骢桥上,马鞍鞯还没解下,我就想在这芳草之上醉卧入眠。

一条可爱的溪水,不要被马儿踏碎了这皎洁的月色。解下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醒来时)杜鹃的鸣叫声穿过春天的黎明。

【师说】

这首词采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所绘之景,无论是作者夜间醉眠草地,还是醒来所见之晓景,都是“疑非人世”之景;所抒之情,是飘飘欲仙之情。景和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着。

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按理说他应该是郁闷的,但在这里诗人却因为见到眼前的美景从而忘却了自己的烦恼,诗情画意中诗人那淡泊、快适的心境,乐观、豁达的襟怀让人不禁佩服万分。

【知识卡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故事链接】

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望江南 春未老·苏轼

【原词】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1]。试上超然台[2]上望,半壕[3]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4]后,酒醒却咨嗟[5]。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6]试新茶,诗酒趁年华[7]。

注:

[1]斜斜:无风时柳枝垂直,风吹动柳枝更倾斜了。

[2]超然台:密州北城有台,名超然台,苏轼让人修葺一新,经常登临游玩,并且写了《超然台记》那篇有名的散文。超然台故址在今山东诸城。

[3]壕:绕城的水沟,俗称“护城河”。

[4]寒食:节名。我国民间习俗,寒食后两天是清明节。

[5]咨嗟:叹息。

[6]新火:古代风俗,寒食节这天是不烧火的,节后再点的火称为新火。

[7]诗酒趁年华:趁着现在年纪不老纵情赋诗饮酒。

【译文】

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

寒食之后,春意是该减了,酒醒后,我不禁要嗟叹呀!我不该对着朋友谈及思念故乡的事,姑且拿来寒食后的新火试煮今年初采的新茶。我们要喝酒或作诗,都得趁着美好的时光呀!

【师说】

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诗。寒食后,正是清明,应当返乡扫墓,但此时词人却欲归而不得。为摆脱思乡之苦,只能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同时又想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的一切,词人那复杂的心理隐藏其中。

同类推荐
  • 悲惨世界(名师1+1导读方案)

    悲惨世界(名师1+1导读方案)

    《名师1+1导读方案:悲惨世界》以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代表的作家编委会+以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为代表的语文教育专家编委会组成强大的名师1+1团队,紧扣新课标精神,精心制定名著阅读方案,教你轻松阅读名著,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解读,无效的自我愚弄比比皆是。肤浅的对话、豪华的多媒体包装充斥课堂。最令人悲观的是,权威的理论与生动丰富的阅读经验长期为敌。原因在于:第一,权威理论未及与中国阅读经验结合,尚待完善;盲目迷信,生搬硬套,窒息了阅读的灵性。第二,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目前任务的迫切性在于把文化哲学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比较”这样可操作的方法,从而把阅读的鲜活的体悟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 拉封丹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拉封丹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拉封丹的寓言诗虽然大都取材千古代希腊、罗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但是它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描绘了人类的各种思想和情欲,因此是一面生动地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
  • 静态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上)

    静态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上)

    静态描写,是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静态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表现方法,也是一位写作者的基本功的体现。
  • 曹文轩教你写作文

    曹文轩教你写作文

    《曹文轩教你写作文》是“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青少年阅读推广人、语文教材的主持者和编写者曹文轩的新作,书分三个部分,系统地展现了他对文学、对写作、对阅读的态度和坚守。他的《青铜葵花》入选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出版者周刊》三大图书榜2017年度榜,发行量过1000万册;他的《草房子》畅销十几年,荣获海内外九项大奖,热评过20万条。他的写作有太多值得借鉴之处。 阅读是一把弓,写作是一支箭,弓的力量越大,这个箭就射得越远。曹文轩强调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影响,并且具体地指出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把书读好。读好书与把书读好,同样重要。家长、老师,甚至孩子自己,常常因为所谓的不会写作文、作文写不长而苦恼,曹文轩生动地以在各学校实例演讲的方式,来诠释如何折腾出好作文,如何将阅读积累的知识爆发出来,流淌在笔尖。而他自己对写作的坚持,也正是源于对孩子的无尽的爱、对孩子的责任、对孩子寄予的无尽期望。每一个不安分的少年,每一颗有写作欲望的心,都能在书中找到打开写作之门的金钥匙!
热门推荐
  • 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将貌似深奥的经济学道理映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组成一幅幅快乐又富有智慧的经济学生活长卷。让你在轻松好玩中掌握经济学的精髓,让经济学成为弥掌控生活和工作的左膀右臂。
  • 朱门锦色

    朱门锦色

    夏晚柔上辈子有两件憾事。一件是失去了女儿家的好名声,落得尸体被流民野狗分食的下场;另一件就是,为了保持好身材,她至死没有吃过一顿饱饭。重生归来,她决定保护好自己的闺誉,吃好喝好,嫁个殷实人家安度一生。至于上辈子发誓要报答帮她收敛尸骨的人的这件事,就让它随风去吧,反正又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 与你孽缘三生

    与你孽缘三生

    佛性大学生李茗遇上了高富帅,那想高富帅有毒,她就成了高富帅的药。君美给李茗一张银卡:它里面有五百万,是我家主人对你的补偿,他也谢谢你这段时间的配合!李茗接过卡是努力的扳成两块扔到君美脸上:“我要到佛祖面前状告你们!”凌睿幽声道:“我早已无颜面见佛祖,在多一条罪状下地狱又如何!”他再次狠心的将李茗踢开,李茗这时才发现自己脑袋里装的全是屎,竟然会爱上这恶魔。李茗打算念着佛经郁郁而终时,亲爹娘找上门来,原来自己还是豪门金凤凰,她想可有机会吊打恶魔了,那想凌睿的霸气震得她只能乖乖的诚服做他的新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知道的你都懂得

    我知道的你都懂得

    我总是回忆起我们认识的那天,我总是和第一天在一起一样喜欢你的温柔。这些故事很平凡,平凡到它们就是我们的故事,而我和你爱我一样爱你!
  • 田园悍妻不好惹

    田园悍妻不好惹

    根正苗红的乔浣一朝穿越成肥胖痴呆的丑陋村姑,爹娘软弱,情敌找茬,竹马退婚?这究竟是什么狗血剧情!乔浣冷哼一声,她堂堂一个穿越者能被你们一群古代人给欺负?改头换面虐渣男、撕白莲,将所有极品亲戚占的便宜统统还回来。从此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落叶村有个脾气火爆不好惹的大美人儿。接下来当然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明年奔小康。乔浣拉着始终站在自己身后默默守护的男人,笑得如十六岁时那般灿烂。“相公大人,余生多指教了。”
  • 风云际会话武当

    风云际会话武当

    重生来到这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里,他要过怎样一生?失去爱的能力,他能否选择被爱?名振天下的武当派是否也要盛极而衰?日渐式微的道教该怎样传承?
  • 耳食录

    耳食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钱德勒短篇侦探小说全集2:找麻烦是我的职业

    钱德勒短篇侦探小说全集2:找麻烦是我的职业

    雷蒙德·钱德勒擅于塑造冷峻、坚硬、黑暗的故事氛围。他的短篇小说步步惊险,孤独危险的灵魂遍布大都市各个角落,明星、妓女、混混、生意人、私人侦探、警察……为了各自的目的明争暗斗。主角裹挟在阴谋当中,凭借老辣身手和精明世故,看穿一个个险恶的心机,揭开隐藏在黑暗中的惊人内幕。
  • 风暴

    风暴

    暴风雨来袭前,短暂的平静,短暂的甜蜜,酝酿的是怎样的狂风暴雨,这段在阴谋漩涡中挣扎的感情,又将经历怎样的曲折。谋逆,战争,将如何演绎一场可歌可泣的情感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