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4200000001

第1章 传统里弄式住宅

带有上海居住文化特征的里弄式住宅,是在19世纪末开始出现的,其总体布局采取了欧洲联排式这一集居式住宅的形式,以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单体结构,最早的老式石库门则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20世纪以后出现的新式里弄房子和30年代出现的花园式里弄房子,其单体建筑已逐渐采用了西式建筑的形式和布局。

老式石库门里弄由于建造年代悠久,居住条件不甚理想,逐渐被新的住宅建筑所替代,现在完整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而上海西区的新式里弄和花园式里弄,因地段优越、环境幽静、设施完备,建筑用地也较集约,成为了上海优秀的住宅传统形式保留下来,越来越受到居住者的青睐。

时间也有气质

在弄堂里打了几个转,从二楼支出窗外的衣架下经过,走过几株月季、一茎丝瓜,才在最深处看到门牌——进贤路,欧洲姑娘白洁的家就掩藏在深深的弄堂里,一段时间住下来,她已经和弄堂里的邻居们开始熟稔。肩踵相接的阳台、亭子间,也让她越来越了解上海这个城市藏在摩天大楼背后的日常生活。

推门进屋前,可以在小小的前院里停顿片刻:跨过这道玻璃门,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弄堂里浓浓的上海住家味道,都被这道门挡在了室外。一样是有年头的老房子,白洁的家已经被改造得焕然一新,把时间遗留下的痕迹一笔抹杀。

因为房间不大,所以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餐厅,取代餐桌椅的是沿墙布置的长吧台。白洁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离不开网络,索性把机箱接驳在客厅的大电视机上,配备无线键盘,斜倚在沙发里上网,通过电视和facebook里的朋友逗趣也是闲暇时的快乐。

人物介绍

白洁的妈妈是爱尔兰人,她本人出生在比利时,从小学习法语和西班牙语,后又在伦敦和北京学习中文,两年多前来到上海。

吧台对面是楼梯,白色镂空的设计,干净利落。白洁在楼梯扶手上绕了一圈星星灯。一楼半的亭子间现在是书房,书架上满满当当地放了许多家人的照片。二楼是客房,这里刚刚住过远道而来的爸爸妈妈。从客房继续上楼,二楼半是宽敞的主盥洗室,三楼则是主卧室。主卧室布置简洁,床品和窗帘都用了白洁最喜爱的颜色,桃红翠绿。透过窗户,看得见对面人家阳台上的盆栽,透着居家的喜气。

选择上海的理由

自称“世界人”。落脚上海,是因为这座城市时髦外表下的世俗气息让她着迷。

居室状况

卢湾区进贤路的一条弄堂深处

居民大多是一些普通上海人

很难得保留下一份老上海的平民生活气息

沿街新开了小餐厅、咖啡馆

这条街道的气质与传统的居民区截然不同

一个南非人的中国之家

即使只是在上海暂居,Kelvin和Ketherine夫妇俩也不愿同他们的宝贝们片刻分离——客厅里的沙发和祖母留下的古董缝纫机,各处桌上、墙上、床上的装饰布艺,所有的面具雕塑,墙角的长矛木鼓,洗手间里的摆设,厨房的餐具和调料瓶,甚至连工作室里的一大束干花……这些东西都是从几万公里之外的非洲运来的。

Kelvin对待家居布置自有他的一套,一言以蔽之:考究的时候考究,随和的时候随和。租下公寓后,Kelvin自己动手粉刷墙壁,但在刷墙时却只选了客厅四面中的两面,用一种很非洲的亮黄色来上色。正对电视机的那一面墙,Kelvin还即兴发挥了一把,以刷子随意点染,颇有印象派水彩画的效果。

这种刷墙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Kelvin夫妇的审美趣味:“我们喜欢生动的、充满个性美感的东西,不喜欢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难怪他俩的收藏品一般都是手工制品,而且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外型和独特的材质。从每间房门上的喀麦隆面具,到来自扎伊尔、马里、加纳的布艺,津巴布韦和科特迪瓦的木雕,埃及图形的蜡烛,南非的手工铁艺品……

人物介绍

拥有瑞士血统的Kelvin出生于南非,幸运地遇到同样迷恋非洲文化的英国姑娘Ketherine,如今两人共同生活在上海。

“家中其他饰品和家具的色彩造型都太热闹了,所以客厅和卧室里主要家具便选择了一套颜色沉稳、线条简洁的LUXMAN。”Kelvin补充道。

选择上海的理由

在与一屋子的非洲文物和艺术品相处的日子里,上海漫长阴冷的冬天,不再难以忍受了。

居室状况

位于岳阳路的京剧院一带

绿树婆娑,幽静醉人

这里的环境幽静

每间房间都有宽阔的长窗透光

窗外就是一片绿荫

另一番用心

上海人移居澳洲,首要克服的是寂寞;澳洲人移居上海,最难习惯的大概是挤迫了。所以当Marcaux Sainsbury女士决定把家安在长乐路上这栋新式里弄住宅时,她的家人无不担忧:习惯了宽敞的澳洲别墅的他们,如何适应精致的上海住房。

Marcaux倒是胸有成竹,她并不担心拥挤的问题,她坚持:“小空间有小空间的做法,有小空间的味道。”况且这套里弄房虽够不上宽裕,结构倒也紧凑合理,功能单元五脏俱全:一楼两间朝南并列房间分别为客厅和餐厅,北面是厨房、楼梯、客卫和储藏间,二楼、三楼可做卧室,最可贵的是,底楼甚至还有一个面积不算小的花园。

能够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拥有一座花园,入乡随俗的Marcaux承认自己也是偷着乐。从选购一瓦一砖,到打理一草一木,女主人事事亲历亲为,乐此不疲。Marcaux自幼在植被茂盛的澳洲生活,花园设计对她而言最简单不过,仿佛无师自通,是与生俱来的本领,“我的方法是用各种植物把花园装满就行了,当然要做到错落有致,感觉丰富而有层次”。

人物介绍

Marcaux来自澳洲。安家上海前,她曾在泰国生活过多年,对东南亚文化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性有一定了解和认同。

在家居布置上,Marcaux是个因地制宜的现实主义者,利用当地特产、当地材料、当地艺术来装点她在世界各地的家园,是她的一贯宗旨。创造一点与众不同的乐趣,或许就是解决小空间的最有效手段。

选择上海的理由

在上海生活多年后,Marcaux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变成半个上海人。

居室状况

位于长乐路一条弄堂的深处

邻居都是普通上海人

沿街的商店也都是平民风格

这种居住氛围让Marcaux感觉自在

她很快融入本地人的生活

温情可待永远

在李光程和艾莉家里,既有中国的浑厚、英国的端庄,又不乏意大利的华丽;两人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都清晰可辨。在英国一待十四年的李光程,差不多十年前在伦敦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就开始收藏一些中式古董家具了。所以这次搬回上海来的有些家具,是当年从北京买了带到伦敦,现在又随他一起搬回上海。不过,这次回上海之后再买的中式家具,比起当年要少很多装饰,而更多粗犷之气,像产自内蒙古、西藏、山西的橱柜便深受李光程的青睐。此外,英国的教育和生活背景也不可抹杀,何况夫妻俩还是在伦敦结缘的呢,所以家里也少不了李光程和艾莉一起在伦敦挑选的英式家具,像一楼客厅里的书架、牌桌、贵妃榻。而耀目的水晶吊灯和镜子,是艾莉亲自从水城威尼斯买回来的。

人物介绍

伦敦恋爱,意大利结婚……离开上海十四年后,李光程带着他的意大利太太艾莉,于2002年回到家乡,这次他是打算定居了。

李光程和艾莉都不喜欢在一个家里用一成不变的风格走到底。“我们喜欢变化,喜欢混合搭配。光墙面颜色,就用了五六种。”颜色虽多,但若运用得到位,变调变得巧妙,非但没有眼花缭乱的跳跃感,反而让每个房间既自成情绪,又有贯通之气。客厅里是暖融融但还算平和的米黄色,到了餐厅,一转变为浓郁的金黄色,配巴西乡村风格的手绘餐桌椅,立刻是一派喜庆欢娱。到二楼主卧,墙面色彩是按李光程和艾莉结婚请柬上的红色专门调配的墙面漆,加上Ralph Lauren的四柱床与壁炉旁边的红玫瑰。

选择上海的理由

游子回家,不需要任何理由。空间充满可塑性,是最理想的家庭聚会场所。

居室状况

位于建国西路上新式里弄内的联体别墅

标准的西班牙风格落成时间大约是1941年前后

这套房子的上一任主人是一对法国外交官夫妇

现在室内重新进行了装饰

家之牵记物眷恋

跟着Lisa走上光线灰蒙蒙的绕着弯的楼道,推开楼转角的木门,一抹自然光从朝北的厨房窗射进,这道光线化开了房间的浓艳色彩。借着这明亮的光线,四下打量:门口满是Lisa随意摆放的漂亮鞋子——其中有不少是中式绣花的。门厅里最引人注意的是墙上装饰意味鲜明的巴黎招贴画,画下摆了一把椅子一张边几,椅子正对着一只上海人家家都有的樟木箱,樟木箱上方的墙面又挂着一排十来个款式新潮的墨镜。门厅就这样被各种漂亮什物堆得满满当当。

樟木箱后的老式木楼梯通往二楼,进门的客人总是乐于被Lisa邀请上嘎嘎作响的楼梯。Lisa在楼梯的墙面布置了不少饰物,有老旧的上海门牌号码,有自己和家人的照片,有老电影海报,有从东南亚带回来的玩偶。还有一些零星的书散落在楼梯一角,似乎暗示主人有坐在木楼梯上思考阅读的习惯。

人物介绍

自由撰稿人Lisa来自美国加州,已经在上海生活了近十年。当初她花了半年时间,才找到这套符合她理想的上海居所。

二楼空间开阔,光线通透。紧邻楼梯的一间做了起居室。起居室的南边是Lisa的客厅,这间位于弄堂顶层的客厅有着开阔的视野。窗外是2006年上海的新楼,窗户是20世纪80年代的样式,窗内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Art Deco家具,别有参差意味。Lisa的得意收藏在这间房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靠窗是两把椅子配茶几,茶几上的台灯电话机无不透露出泛白的时光滋味。椅子两面的书橱也颇有年代。两扇雕花床板被她欣喜地搜罗回家。

选择上海的理由

Lisa对上海过去的那段历史有着由衷的喜爱,她特别选了一处市井气息浓郁的弄堂居住。

居室状况

位于宛平路一条清幽弄堂里

一栋二层小楼

这种弄堂上海人最熟悉不过

弄堂口一般有家修车摊,或一家街坊小饭店

邻居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

幸福的糅合

外国人在中国安家,免不了两种文化的糅合,这个家也不例外,洋溢着东方情趣的西方生活。那些点缀和家具是中式的,然而房屋的风格和实用性又确确实实按照地道的西方习惯。

进门,玄关的中式雕花矮柜边,设计师特意安置了一架木雕底座的石马槽。通常的上海人家会在马槽里盛上一些水,养几尾金鱼或是飘浮数朵莲花,讨一个吉祥彩头。玄关的南面是面向花园的客厅。客厅拥有一扇高挑开阔的大玻璃窗,阳光暖意和绿叶风景就透过这扇窗洒满房间,这是夫妇俩的最爱。阳光斜照在客厅宽敞的米白色沙发上,星期日的午后,Rich打完高尔夫回家,总喜欢在这里小憩。老房子里的壁炉还保留着,只是稍作修整后,壁炉成了一件彻底的摆设。玄关西面,一墙之隔是呈过道状的敞开式厨房,Phyllis喜欢在这里为自己和丈夫制作可口的晚餐。厨房正南通向花园,温暖的季节可以在花园里享用简餐,户外的餐桌正候着,烧烤炉也时刻准备着。美食和享受的距离,也就是厨房到花园的那几步路。

人物介绍

Phyllis跟随着丈夫的工作发展来到上海。在住了一段时间的公寓后,他们终于如愿觅得这一处安静便利的独栋住宅。

玄关向北,穿过楼梯是视听室。楼梯处本来是两套老宅的分野,设计师用楼梯和厨房的空间连接了原本分离的两幢独立老宅,既保留了原本房屋的结构,又让空间的衔接似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站立在楼梯的转角抬头向上望,头顶的玻璃任天光一泻而下,令一个普通的公寓楼梯显得格外特别。

选择上海的理由

女主人起初是被动接受,当猫儿们在屋子里从容地走来走去,上海开始让她有家的感觉。

居室状况

复兴西路上紧邻的两幢逼仄老楼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巧妙安排

成为一栋宽敞开阔的现代别墅

他们从纽约带来的两只宠物猫也居住其间

洋溢着东方情趣的西方生活

绿意深处人家

一家人拆除了老洋房底层原有的空间隔断,整个一楼成为开阔的整体,这个整体被有心的主人划分为数个功能区。玄关后是布置简洁的餐厅,老旧的木地板铺设出一个温暖放松的用餐区。餐厅东面,下一级台阶是客厅,客厅三面环窗,窗外是环绕着小楼的花园。

Brigitte的花园设计可以说是化整为零,她将一整个环绕房屋的院子分割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面积最小,是入口处的方形天井;居中的部分面积最为宽敞,是野餐烧烤、举办派对的场所;朝北的部分则设计成暖房。厨房外就是花园的暖房,透光的玻璃天棚底下悬挂了数只鸟笼,鸟笼之下是沿墙的小花坛,紧挨花坛的地方布置了一个鱼池,几条锦鲤鱼欢游其间。

人物介绍

来自加拿大的Brigitte一家人,在上海已经生活了九年。因为喜欢老上海的环境,一家人选择在此租住。

起居室是二楼最重要的房间,每天,家人总要在此分享一段安逸的时光。东面的书房,沿墙的书橱是Brigitte设计的,别看现在Brigitte主要负责管理自己的工厂,她也曾经学过建筑,从这款书橱的设计中或多或少能发现她对于结构的把握。三楼的主卧室里,也有Brigitte的设计手笔。老洋房本来的斜屋顶被Brigitte充分利用,于是女儿的房间成了一个小小的Loft。书桌和沙发在楼下,一架木梯子向上,上方的纱帘后是少女的睡床和更为隐秘的私人的空间。

Brigitte直言自己选择的都是些普通的材料,却很愿意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尽可能扮美这个家,亲自设计、亲手摆弄。

选择上海的理由

在异国他乡成功开创自己的事业,女儿健康成长,住在自己喜欢的房子里。

居室状况

位于兴国路上一处幽静院落内

整个居所包括一幢三层主楼、一幢两层辅楼

一个面积不小的花园

加建的玻璃暖房同处一个大空间内

有着若隐若现的间隔

心安即是家

习惯了英伦的阴霾天气,上海的每一个晴天,都让木兰心情开朗。朝南的小院子虽然不大,但种上几棵常绿植物,鲜艳花朵,顿时成了最宜人的角落,连家里的小狗都爱趴在院子中的藤椅上晒太阳。

对着院子的,是拥有大壁炉的客厅。外面明明是寒风凛冽,屋内却一室春意,而且空调并没有打开。主人微笑着揭开谜底,原来,绿色涂料下特意铺过一层木板,木板和墙壁之间还有一层空隙。这样一来,房间就变得暖和许多。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木兰购买了许多中式家具。连天花板上的装饰,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椽子。不过,欧式的东西并没有被完全排斥。当她看到那张做工考究、手感优良的咖啡色皮沙发时,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虽然那是地道的法国风格。一楼的另外一些欧式风格,出现在壁炉旁和椽子下。嵌进墙壁的白色书橱,拥有清爽的罗马柱式线条,配着原版英文书,一看就知道主人的家乡。椽子下的铜吊灯则带有几分巴洛克神韵。

人物介绍

来自英国的木兰和她的先生,来上海不到半年,就在那小小的围墙院落和一屋古朴的中式家具中,过起了舒适温馨的小日子。

餐厅和客厅相连,从澳门买来的中式大衣橱中摆满了西式餐具,水晶酒杯、纯银餐具、骨瓷杯碟配着餐桌旁的明式靠椅,竟没有丝毫的不和谐。沿着纯木板的楼梯往上走,来到了位于二楼的主卧和客卧。主卧的衣橱用了整块的玻璃滑门,在视觉上增加了房间的纵深感。

选择上海的理由

中国风格及其背后的中国文化和传统,是一种令人着迷的异国风情。

居室状况

南京西路上一条新式里弄的深处

有一个朝南的小院子

种着几株常绿植物

新式里弄斜屋顶下的阁楼成为书房

铜吊灯带有几分巴洛克神韵

离真正的上海最近

亚历山大完工后的新居引来左邻右舍羡慕的目光:这些本分的老上海人住惯了的楼道挤迫、分隔局促、层高低矮的里弄房,没想过这种房子摇身一变,竟然也能有别墅般的气度,现代居室的舒适。这个法国小年轻的手笔的确让人刮目相看。

只有亚历山大自己知道究竟付出了多大的心血。“所有的楼梯都是新建的,我还把三层和四层并成了一层作为主卧,为了保证建筑的牢固,不得不在墙内嵌入钢条结构以做支撑。老化的水管、煤气管、电线线路、门窗、地板都替换掉,我还为所有房间装了暖气片,这样冬天老房子仍然会很舒服。”

亚历山大将一楼的大门加高加宽,位置也向院子外移,以放大客厅的面积。尽管如此,要囊括很多功能的客厅,仍然需要精密的布局和安排。比如鞋柜,被做成竖直长条嵌入墙壁内。电视机也省了,用投影仪,把玻璃拉门前的投影帘拉下来就是屏幕。沿墙一排定制橱柜,兼具展示和收纳功能,红色墙面为底以勾勒白色橱柜的匀称线条。

人物介绍

法国人亚历山大几年前来到上海,在闹中取静的五原路上开出一间格局精致的家饰店“中国概念”。两年后,他在上海找到自己的最爱。

二楼是儿子的天地,不仅有卧室,还有专用的卫生间,儿子的喜好、性格全写在这二十来平方米里。正处于顽皮大王的年龄,即使卧室墙面也是一片不肯安分的草绿色。三楼主卧室是亚历山大的得意手笔:他将原先的两层楼并成了一层,并以吊顶将屋顶做成高耸的斜角,气派不凡。

选择上海的理由

不论新旧,全都憋着一股生气勃勃的劲,这就是亚历山大喜欢这片上海腹地的原因。

居室状况

愚园路上一条最普通不过的新式里弄

上下共四个楼面,全部自己设计,自己监工

花了足足半年时间改建装饰

一家三口营造了一个宽敞惬意的安乐窝

屋顶做成高耸的斜角

异乡的归属感

不知不觉,Sarah一家住在新闸路弄堂深处的一栋新式里弄洋房里,已经两年多了。

老洋房经过修整和重新布局,已经很适合一家人的用度。客厅里是古旧的马赛克地砖,带着时间质感。朝南的院子里搭出了一间玻璃房,成为独具情调的餐厅,用餐时可以看见两边户外的翠竹和头顶的天空。红漆木楼梯隔开了客厅和厨房,老式的楼梯扶手栏杆上还雕出漂亮的心形箭头。

顺楼梯而上,穿过一楼半亭子间的婴儿活动室、二楼的主卧室,二楼半还有一处朝北的阳台,可以享受露天饮茶、烧烤的乐趣。三楼另外准备了一间宽敞的客卧。三楼之上是颇有趣味的阁楼,倾斜屋顶、纯木装饰,暂时用作储物。

虽然每个房间的功能不同,但是所有空间都有一种从容大方的气质,无论是家具还是装饰,细节中处处可以看出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比如餐厅的那几把皮质座椅、客厅宽敞舒适的沙发、主卧室附带的宽敞卫浴间……

人物介绍

Sarah夫妇是新西兰人,在上海已经生活许多年。丈夫John从事酒类行业工作。因为有一个美丽的家,夫妇俩常在家中举办派对。

一个家庭、一套住宅的气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主人的审美与气质。Sarah年轻独立,整个家的风格和她本人一样,大气、素雅、简洁。大方的黑色、灰色和温和的米色、白色是家中最常使用的色彩。在素雅的环境里,彩色的家居饰品就成为视觉焦点。

选择上海的理由

远离家乡的两个年轻人在上海相识相爱、成家立业、生养女儿。上海于是有着特别的意义。

居室状况

新闸路上的一栋里弄式洋房

有着特别的风情

沿街低矮的老房子铺面

卖拖把抹布的小杂货店、修车摊、面店

彩色的家居饰品成为视觉焦点

松软轻盈的生活

推开房门,进入视线的就是Karin家的大厨房,敞开式的厨房设计、烤箱和大冰箱是典型的西方人家厨房模样。只是厨房一端临门的碗柜上,大大咧咧地摆放了一大一小两个红边搪瓷脸盆……

厨房向南,穿过木楼梯,是Karin家的大客厅,客厅里的一对体积颇大的黑陶花瓶,跟随着家人从曼谷而来。客厅南面的花园里,枇杷树下,翠竹丛边,泰国的露天神龛也移到了上海的新家。

沿磨得光滑锃亮的楼梯而上,一楼半的亭子间被Karin布置成简单的书房,除了一张书桌和四方折叠椅,还摆放着一些简单有趣的艺术收藏。二楼是两个孩子的房间,房间里一片童话色彩,所有家具,无论是小床、纱帐,还是床头的人鱼玩偶、床上的笔记本,甚至梳妆台和收音机都是粉色的。从儿童房出来,向上走,二楼半的亭子间被Karin布置成一间充满20世纪30年代上海味道的客人房。整个房间的四周墙面被粉刷成艳丽的朱红色,动人心魄,一幅仿旧的月份牌广告竖立墙角,画上的美女眉梢浅吊。

人物介绍

从荷兰移居泰国、再从曼谷来到上海……与Andries和Karin这对荷兰夫妇同行的,不仅有家人和宠物,还有关于过去的记忆。

三楼的主人房陈设非常简单,却又似乎很丰富。阳台窗前,摞成一叠的大号坐垫,是一路从荷兰带到泰国又带到中国的。卧室的衣柜造型简单,选了仿古的中式模样,只是每一个柜门把手上,都拴上一对别致的小鞋子,令人想起远在欧洲的荷兰。

选择上海的理由

在城市气质上,无论是阿姆斯特丹或是海牙,都与上海有颇多相似之处。

居室状况

安西路上的三层新式里弄洋房

这一带保留有成片新式里弄和花园洋房

周围建筑密度不高

一条幽静婉转的弄堂

一排遮天蔽日的大树

艺术纪录生活

刚刚下过细雨,窗外的杉树,青翠欲滴,似乎随时将满园绿色渗透到房间里。餐厅与客厅紧挨着,成为一处通透的空间。采光均来自老榆木餐桌旁的两扇窗子。之所以选择这张桌子,是因为Anja特别喜欢老木头所呈现出的粗砺纹样。桌子由两块宽板直接拼接,中间使用的则是中国传统的木质榫卯结构连接。一般替这种桌子搭配椅子,往往选用同样材质的中式条凳或者明式椅子,但Anja并没有这样搭配,反而选择了造型简洁,且略显轻巧的椅子,黑色的油漆与餐桌形成了有意思的对照。在客厅和餐厅的周围墙上,挂有多幅艺术作品,比如刘庆和的水墨作品《凝视》、Christine Michel的《中国美人》等。

与餐厅相连的另外一处半开放空间,布置成了休闲区域。进门就能看到的墙面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当代中国画家创作的油画。油画的下方,靠墙摆放了一组沙发,对面则是一排书架和电视柜。平时,或读书,或休息,倒的确是个安静的地方。电视机上方的一幅油画则出自Anja之手。

人物介绍

Anja和Fritz Fehrensen夫妇十多年前都曾在北京留过学,目前从事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女主人Anja本人从事设计和绘画工作。

客厅中央的沙发更像是坐榻,上面摆放了许多靠垫,显得随意轻松。茶几上放了几本女主人喜爱的画册和图书。客厅的西侧是卧室的区域,朝南朝北卧室各一间,中间的一处小空间,则放置了一件仿古书桌和明式太师椅。书桌上摆放了许多家庭照片。

选择上海的理由

上海聚集着一批出色的艺术家,市场也比较成熟,在这里你经常会遇到非常优秀的作品。

居室状况

带庭院的老房子

院子里种了许多树,感觉生机盎然

夫妇两人对房子的结构未做多大改动

只是将以前的收藏作为装饰品

挂在客厅和餐厅的墙上

同类推荐
  •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姓名学(历代经典文丛)

    中国人的名字,不仅是用来区别彼此的符号,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无论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还是名号、小名、浑号、笔名、艺名等等,无不含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要想取个好名字,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文化产业概述、浙江区域文化产业的崛起、浙江区域文化产业兴起与政策关系研究等。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道德经(全集)

    道德经(全集)

    《道德经》是一部以短短五千言而让后人感觉永远言犹未尽的传世经典,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老子是西方人非常感兴趣的哲学家之一,从16世纪始,《道德经》就被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至今各种外文版本的《道德经》已有三百余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全书共计81章,文约五千言,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每章篇幅不长,但论述精辟,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社会、国家、民生等诸多方面。
  •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

    《老北京的记忆》讲述了定格正在消失的京味儿生活,留住一座记忆中的城,图文版老北京风物志,百余幅珍贵图片,完美展现老北京风韵,再现京城市民生活图景,描摹一个时代的人文风情画。
热门推荐
  • 萌宠小厨娘

    萌宠小厨娘

    穿到以武为尊的武林,不会武功的洪小枣表示鸭梨山大,要一点点啃呢还是一点点啃?刀光剑影下正想开溜,就在大侠面前跌了个狗啃屎。说好的山大的鸭梨呢?洪小枣怨念刚起,下绊的人脸上露出一道光风霁月般的笑容来:“兀那女侠请留步。”洪小枣急中生智,脱口而出:“我不会武!”“所以?”“我不是女侠!大侠叫的是别人!”剑尖挑在下巴,几乎就要刺破她的咽喉,洪小枣吓得浑身抖如筛糠:“大大大大大大大大侠饶饶饶饶饶命!”“哦?我竟不知姑娘并非天生牙尖嘴厉,原来却是个结巴的,当真可惜了!啧啧。”“那那那我我我可以走了吗?”“不行。”“为为为什么?”只见大侠端庄入席,还剑归鞘,笑眯眯的吩咐道:“来一份白云猪手。”
  •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家庭教育的核心首先应该是让孩子健康地成长,长大成人,然后才是成绩、成才、成功。对于孩子来说,少年时期健全人格的培养正是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因此,家长不能本末倒置,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成长过程中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结合大量生动鲜活的教子实例,旨在告诉家长,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希望家长能在阅读中得到启迪,掌握智慧育子的方法,从而更懂得如何去关爱自己的孩子,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
  • 新黑猫警长第二辑:三百年之谜

    新黑猫警长第二辑:三百年之谜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能听见一切可疑的声音!对了,我就是黑猫警长!我用智慧、果敢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着白猫警士们消灭一切来犯之敌,侦破一个又一个案件,誓死保卫森林市的安全!黑猫警长的形象和故事已经在中国少年儿童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经典不会随时间的磨砺而黯然失色,只会在岁月的砺炼中愈加璀璨!你瞧!黑猫警长又出发了!全新的黑猫警长系列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大家将会领略到黑猫警长利用高科技破案的风采,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增长知识和智慧!
  • Field Work

    Field Work

    At the centre of this collection, which includes groups of elegies and love poems, there is a short sonnet sequence which concentrates themes apparent elsewhere in the book: the individual's responsibility for his own choices, the artist's commitment to his vocation, the vulnerability of all in the face of circumstance and death. 'Throughout the volume Heaney's outstanding gifts, his eye, his ear,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tic language are on display - this is a book we cannot do without.' Martin Dodsworth, Guardian
  • 神魔主系统

    神魔主系统

    神?魔?天道?生于混沌,却又不合,他们皆为天地间最强大的存在,却又为了迎接谁而自甘堕落?
  • 清穿之后院晋升守则

    清穿之后院晋升守则

    说好的八爷和四爷相爱相杀呢?说好的八爷独宠嫡福晋呢?说好的八爷只有一儿一女呢?说好的八爷下场悲惨呢?穿越大神是不是把她发配错了地方?在这不知道何时拐了弯的清朝中,毛彤彤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没帮上一点忙。当八爷一脸深情的望着她道:“彤彤,爷这辈子能遇到你,是爷的福气。”她一脸懵逼的看着八爷,心道:“我这就成了八爷后院的第一人?”
  • 异世繁星点点

    异世繁星点点

    十七岁的柳甜误入“星光井”,到达异世,从而开启了一段不可思议的人生……
  • 明英荡寇志

    明英荡寇志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霸气明朝内忧外患频繁不断,尤嘉靖年间倭寇猖獗,更不堪言在嘉靖三十四年,仅数十倭寇在大明疆域一路横扫,途经三省80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是怎样的过程和原因,至今都是未解之谜.历史不容亲身经历.种种说法就哪怕是最真实的.也不能完全还原本来面目.但不管匪寇多么厉害.打他个王八羔子.江湖中有热血青年.人称君子侠刘成风.率领杂牌军和江湖同道齐力抗倭,其间不乏许多爱国名将努力.也有武林高手少林僧兵投身战斗此书不是历史记录,学问太深能力有限,只个人臆想当时情景,加入了江湖武林对倭寇的征讨,当是戏做吧希望能对大明王朝做个解释,疏忽而已。
  • 穿越世界的大佬

    穿越世界的大佬

    “您的能力旷古绝今,可以随着学习无限增强”“您的寿命比天还久,可以随着修炼无限延续”“求求您换个世界玩吧,这个世界已经被您玩坏了”在全宇宙最高级的位面,天道对白钰发出了最真切的恳求反正这个世界自己已经来来回回的玩腻了白钰出于对天道的同情,决定封印记忆,换个世界找找乐子其他世界:你离我远点,别过来嗷!
  • 同一首歌

    同一首歌

    在迅速崛起的新媒体业态中,小小说已开始在“手机阅读”的洪潮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源头活水”,这一点的未来景况也许我们谁也无法想象出来。总之,小小说的前景充满了光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的出版就显得别有意义。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