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9800000003

第3章 荤腥的妄念

小时候回外婆家过年,那是大别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子,尽管山清水秀,但很穷。不过,春节前,村里家家都会做两样东西,一个是年糕,一个是腊肉。

年糕磨好摔打成条,码在缸里,灌满“冬水”(立春前的水,细菌少),随吃随取,一个冬天都不坏。腊肉是肥膘肉,几乎没一点儿瘦的,用大量粗盐腌制,挂在灶台上方。炊米饭,切几大片手指厚的腊肉,和米粒一起蒸煮。吃的时候,外公负责分配,一般每人只能分到一片,极咸,用锋利的门牙,咬下薄薄的一小条,就足够送一大口糙米饭。用外公的话说,腊肉不仅“下饭”,而且“杀馋”。

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大都经历过物质单调匮乏的年景,基因里有对脂肪类食物的天然好感。饮食习惯成型于童年时代,尽管年纪增长社会进步,今天的我,仍然难以摆脱动物脂肪的致命诱惑。如果很多天不沾荤腥,日子过得寡淡无比,我就会回忆起外婆家的腊肉,那种口腔里让人目眩的缠绵,以及细小颗粒状的油脂在牙齿间迸裂的快感。

荤和腥,都属于美食中的重口味,我见过最极致的“荤吃”,莫过于内蒙古人吃羊尾巴。整只羊在锅里煮,主人拎着刀过去,挑出羊尾,环视一圈,然后向最尊贵的客人走来,摊开他的掌心,那是颤巍巍白花花一坨油脂!客人受宠若惊地站起,把袖子卷到肘部,看着主人的蒙古刀转着圈,把羊油削成薄片。细长、几乎透明的油脂片粘贴在客人小臂的内侧,由着你从手掌心开始吸,一直吸到右臂高高举起。饱满的膏腴,稍加咀嚼便汁水奔涌,滑溜溜朝喉头而去。这时候最好来一口草原白,高度的,一大口,四周的喧嚣像被拉上绒布窗帘,瞬间万籁寂静,你只需天人合一地向后方倒下……据说羊尾热量极高,能够负担全天的能量消耗。但对我来说,这种粗放的吃法太过肥腻,有点招架不住。

一个人能不能吃肥肉,在我看来是衡量年龄的重要标准。当温饱不再成问题的时候,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会带来额外的身体负担。年轻人不用怕,每天消耗多,消化系统开工时间足够。更重要的是,被身体吸收的油脂,科学证明,往往会转化成一种叫做多巴胺的东西,它有助于保持心情的愉悦。所以我一直隐隐地觉得,素食党一般都比较严肃,适合思考人生,探讨喇嘛活佛仁波切关心的人类终极问题。而吃肉党,注定一事无成,每天就像我一样,傻乐傻乐的。

我有个美食家朋友叫小宽,和我一样心宽体胖,肥得一身好膘。小宽是典型的肉食动物,每次请客,饭馆名儿听上去不是卤煮就是炖吊子,不是甜烧白就是烤羊背。“宽总,能否清淡一点?”我经常恳求他,毕竟上了年纪,每年的体检报告都会加粗加精地提醒我,远离各种油腻,想吃点儿解馋的,左脑右脑都要多轮谈判。“真的,现在沾点儿荤腥就像出轨一样紧张。”我说。小宽善解人意,认真想了想,“那就不偷腥了吧,今儿,咱们吃烤鸭。”

北京鸭,拥有足够饱满的皮下脂肪,经过炙烤,油脂在高温中渗出,让鸭皮部分酥而不腻,入口即化。哎呀,想都不敢想!我必须劝阻一下小宽,于是跟他简述了一下人类食物史:我们从吃肉为主正逐渐转变为食用谷物为主,墨西哥特瓦坎河谷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八千年前,农业刚发生时,人的肉食比例占百分之五十四;四千年前,这个比例降到了百分之三十四;而四百五十年前,它只剩下了百分之十七。照这个趋势,我们这样无肉不欢的家伙,迟早会成为一小撮不受欢迎的人。

小宽耐心地听着,点着头,顺手拿起一只鸭腿,“这是大董新推出的小乳鸭,只有二十二天生长期,肉质非常细嫩。”小宽用粗大的手指,轻轻戳着有些婴儿肥、梨花带雨的鸭子腿,“直接啃的这种形式,据鲁菜泰斗王义钧先生回忆,是毛主席的习惯。不过,现在有更剽悍的吃法。”宽总把鸭腿叼在嘴上,伸手在盘子里取了一片焦酥的鸭脯,然后打开一盒北欧产的鲟鱼子,轻轻摆放了十几粒鱼子在鸭皮薄片上,我犹豫着接过来,一口下去,哇,耳朵都鸣笛了!

鸭皮大荤,鱼子大腥,所谓荤腥的极致,不过如此吧?连吃几组之后,突然理智回归,我开始愧疚和不安,甚至有跑一公里的冲动,于是,赶紧结账回家,躺在床上,半天儿,锻炼的冲动才平息下来。

2015年4月16日

同类推荐
  • 中老年食疗养生一本全

    中老年食疗养生一本全

    中老年人的饮食和营养平衡,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不仅可能加速衰老的步伐,还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本书系统介绍了中老年食疗养生的知识和方法,既有中老年食疗养生的基础知识,也有针对各种中老年常见病的对症食疗药膳,还有各种常见食物的养病、治病功效。读者通过本书可以对中老年食疗养生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 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

    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

    本书介绍的食谱做起来方便简单,所用的材料都是超市里容易买到的食材和家庭厨具,而且每一道菜中都注明了其营养成分和含量,让家长做得轻轻松松,明明白白。在书中除了现成的食谱外,还对儿童营养知识作了详细的介绍,解决了家长们不会为宝宝做营养配餐的烦恼。《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中的每一道菜式都是作者按照宝宝的喜好和口味来设计的,它的形象可爱,让孩子看到它就会勾起吃饭欲望;它营养健康,作者按照孩子每个年龄段的身体成长特点而科学合理地为孩子做的营养搭配,能够让孩子吃得开心、健康;它易学易做,家长们看到书中的菜谱就能学会每道菜的做法,让做饭成为家长们的生活乐趣。
  • 拿手热菜

    拿手热菜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普通大众的有益参考书。轻松快乐入厨房,美味营养又健康。材料简单,方法易学,就地取材,为你呈上飘香扑鼻的美食。
  • 好吃易做家常菜

    好吃易做家常菜

    用家常食材做营养美味菜肴。选用最家常的食材,学习最常用的烹调方法,即使是新手下厨,也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家常菜。
  • 中华健脑菜

    中华健脑菜

    本书详细讲解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众多健脑食物及其营养成分、养生功效、烹调应用、搭配宜忌,及以这些食物为主料烹制的多道家常菜肴。这些菜普均介绍了详细的制作方法、食用方法及功效,让您既享受到美味,又增加了营养。书中还阐述了脑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以及健脑原则和饮食调理方法,帮助您用科学的方法健脑补脑。
热门推荐
  • 农门女婿不好当

    农门女婿不好当

    快病死的村姑要嫁人了,对方还是个身强体壮的猎户,大家都在猜她能不能活过新婚夜。穿越到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日三餐不济她认了,可她新的身体还是入土半截的短命鬼?更离奇的是都快死了还有人娶?本着好奇她嫁了,就想看看赔掉老婆本、棺材本的倒霉蛋到底是谁?瘦成皮包骨的身子被他抱着,她好想问一句,“夫君,咯手不?”
  • 蚀骨婚事

    蚀骨婚事

    五年前,他对她说:要么离婚,要么守活寡!五年后,她对他说:这位先生,我们认识吗?结婚纪念日,她等来的是一份离婚协议以及老公亲手给他准备的生日礼物……一个没穿衣服的男人。该说她的前夫慷慨,还是体贴呢?容貌被毁,她记下了;蚀骨之痛,百倍奉还。待她华丽逆袭,复仇之路才刚刚开启。
  • 如花似玉

    如花似玉

    李云飘的娘生李云飘时得产褥热死了,襁褓里的李云飘饿得嗷嗷叫,那哭叫声让村里不少女人动了恻隐之心,这个抱着喂一口,那个抱着奶一口,所以李云飘长大后,不仅心灵手巧,人也出落得一朵花似的,都说是吃了百家奶,沾了众多女人的灵气。为此很多女人预言道:“这个女伢儿,今后了不得。”李云飘未婚先孕,破了天河村的记录,接下来的日子,起承转合,逶迤曲折,就像一出戏,大喜大悲,自然由不得她了。
  • 娱乐圈之一代宗师

    娱乐圈之一代宗师

    国术奇才回到香港,谱写一段热血激情的宗师传奇。
  • 树中长出世界

    树中长出世界

    醒来之时只剩半条命,为了活命只好……天地万物皆有灵焉,聚而成气……
  • 初见你时的美好

    初见你时的美好

    林星步入中学,在懵懂的年纪里喜欢上一个人,而这一喜欢就是整个青春当许辰看到林星时,猛然间心里有种不一样的感觉,而这也伴随了整个青春双向暗恋,但同时谁也不知道...
  • 沉默的天空

    沉默的天空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从章懿华母亲身患绝症、家贫如洗和哥哥章懿中因悼念周总理锒铛入狱分两条线交替展开,纵横捭阖地反映当代青年的迷惘和思考;中卷由章懿华下乡、白琳娜支边和章懿中与“两个凡是”殊死较量三条线逐浪推进,集中描写章懿华、秦队长等为改变山区贫困剑走偏锋,冒死撰写《真理终将荡涤谬误》以及章懿华与白琳娜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下卷边关告急,章懿华、白琳娜毅然放弃上大学参军作战,章懿中平反昭雪后报效国家、泣血警界,三条线合成一条线将“五维空间”险象环生的故事推向高潮,深刻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代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以及我们这个星球上某些奇异现象。
  • 双星之鬼泣

    双星之鬼泣

    带着魔人血脉来到了双星的世界的他会如何。。。。。
  • 跳呀,别愣着不跳

    跳呀,别愣着不跳

    民工刘叔和工友打了赌,去向老板讨要欠发的工资。经过周密的研究策划,刘叔实施了他的苦肉计———跳楼自杀。他成功了,成了工友中的英雄。他又开始了另一次计划,成败在此一举……刘叔能够永远是英雄吗?和刘叔相遇是在一个晚霞灿烂的下午,那个下午真是一个美好的下午。北方的这座城市被绚丽的晚霞包裹着,所有的高楼都被晚霞镀上一层金,那轮柔软似蛋黄,随时都会融化的太阳,挂在城里最高的电视塔的半腰,看上去真像一只刚刚剥去蛋壳,盛在瓷盘里的汁液丰盈的蛋黄。城里的人看上去心情很好,他们都穿着夏季的服装,轻轻盈盈地走在大街上。
  • Wives and Daughters(VI) 妻子与女儿/锦绣佳人(英文版)

    Wives and Daughters(VI) 妻子与女儿/锦绣佳人(英文版)

    Wives and Daughters is an emotional novel by Elizabeth Gaskell, first published in the Cornhill Magazine as a serial from August 1864 to January 1866. When Mrs Gaskell died suddenly in 1867, it was not quite complete, and the last section was written by Frederick Greenwood. The heroine of the novel is Molly, an attractive and rather unworldly young woman. Her father sends her to stay with the Hamleys of Hamley Hall, a gentry family. Molly forms a close attachment with Mrs. Hamley, who embraces her almost as a daughter. Molly also befriends the younger son, Roger. Molly is aware that she would not be considered a suitable match for the sons of Squire Hamley because of her status. However, she has always preferred Roger's good sense and honourable character and soon falls in love with him. Unfortunately, Roger falls in love with other girl. Molly is heartbroken, and struggles with her sorrow and her knowledge that the girl lacks affection for Ro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