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8400000005

第5章 人物(1)

毛彦文其人其事

张昌华

毛彦文,早已被历史丢在某个角落,只在人们谈到吴宓的情感世界时,偶被齿及。吴宓是位爱情至上主义者,他曾在讲台上对着门生朗诵他的情诗:“吴宓苦恋毛彦文,三洲人士共知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成为一时笑谈。在吴宓自导自演的爱情悲剧中,毛彦文留给世人的印象是一位薄情寡义的女子。这是一种误读。美东密歇根大学历史教授罗久华(罗家伦之女)认为,“毛彦文女士堪称是近代中国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她多彩多姿的一生,不乏可圈点之处。

毛彦文(1898-1999),浙江江山人。生于一乡绅之家。其父毛华东,承祖业经商,因不善经营,家道日渐中落,牢骚满腹颓其一生。其母朱环佩,容貌娟秀,温柔智慧,虽不知书但达理、识事,贤淑遐迩。家庭本来和睦,因母亲生了五个女儿,成了罪人,在家中受尽婆婆的虐待、丈夫的冷落。不久,父亲先纳妾生一子,后又在外金屋藏娇。母亲不堪凌辱,与其相争,常遭殴打,以至两人分居。祖母素不喜女孩,毛彦文自幼由外祖母抚养。母亲含泪对小彦文说:“月仙(小名)记住,你们姐妹长大了要为我争气,好好做有用的人!”……这在年幼的毛彦文心中留下严重的创伤。她深知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之苦,决心要做个自尊、自强、自立的新女性。

幼年的毛彦文在家受到私塾启蒙教育。她天资聪颖,对新生事物有天生的敏感和兴趣。1913年江山县发起天足运动,成立天足基金会,她勇敢地上台去讲演,并郑重地捐了一枚银元,崭露头角。由于她的聪明,被县里保送进杭州女师讲习班,两年后毕业当小学教员。毛彦文志存高远,想读大学,旋入吴兴的湖郡女校,专攻英文。在这所教会学校里,她与同班的朱曦(熊希龄的侄女)结成知己,以致影响了她的一生。

1919年的北京五四运动,波及吴兴,湖郡女校的学生要上街游行,洋校长不准。毛彦文、朱曦和张维桢(罗家伦夫人)等六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向校方交涉,终获胜利。在写标语、演讲、游行的同时,毛彦文还主持编辑了一份《吴兴妇女周刊》,宣传女性解放。次年,毛彦文报考南京高等师范,因教会学校背景,遭拒。后转报北京女高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毛彦文锋芒毕露,为南高师不准她报名而愤愤不平,给时为南高师的教务长陶行知写公开信,刊登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大胆质问。此信一发表,舆论大哗,引起众多呼应者。陶行知亲自私函毛彦文,委婉解释并提出欢迎她以申请转学方式来南高师就读。毛彦文个性强烈,“我认为既被拒绝于考试于前,决不愿申请转学于后,于是北上入学。”后与苏雪林、冯沅君同为北京女高师的同学。1922年她转入南京金陵女大,主修教育、社会学。

毛彦文年轻气盛。后来在浙江省政府机关工作时,当时的省主席蒋伯诚在一次机关大会上,突然点名要毛彦文上台演讲。事先并未告知,毛彦文不买账。她知道这是当权者对女职员的一种戏弄。蒋连叫三次,在同事劝说下毛只好上台,没好气地说:“承蒙主席抬举,命令讲话,想临时考试彦文是否合格做省政府职员,希望及格,谢谢主席。”然后从容下台。此举受到马寅初的赏识,认为她的演讲得体。并说以后可帮助她出国深造。

毛彦文青年时代的惊人之举,是出演了一场轰动江山的逃婚事件,以致人称其为“近代中国婚姻史上少数敢于挺身冲撞传统婚姻藩篱的一名时代女性”。在毛彦文八九岁时,父亲将她许给生意场上友人方耀堂的儿子方国栋。稍长后,毛彦文心有所属,与青梅竹马的表兄朱君毅有约。在毛彦文进杭州女师时,方家不放心,决意提前迎娶。家人瞒着她。暑假,父亲软硬兼施,迫毛彦文就范。毛彦文不从,决心与父亲打斗到底,闹得家中上下不安。某日,方家迎娶的花轿到了城门口,家中已大宴宾客。母亲怕家中会闹出人命,委言迎亲者:由毛家选定好时辰再进毛宅。乘父亲酒后小睡片刻,在母亲与四舅父(朱君毅父亲)的帮助下,毛彦文逃之夭夭。最后婚约被迫解除,毛家退了彩礼外还赔了一千大洋。恼人的是,此事传遍江山乃至浙江,谣言四起,指责女孩子不该上洋学堂念书,并捏造毛彦文与朱君毅有暧昧私情。竟有人写成小说《毛女逃婚记》传播。母亲流泪说:“月仙,你把我们的面子丢尽了。”毛彦文被人指指点点,不敢出家门,似乎成了名教罪人。

毛彦文的心上人当属表兄朱君毅。朱的父亲是毛的亲四舅。真正的青梅竹马,毛彦文的幼时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与表兄睡的是一张床,直到朱君毅到县里上中学才终止。毛彦文虽自小受娇宠,唯我独尊,但对表兄惟命是从,处处维护。她在大家庭中公然说她最喜欢“五哥”(朱,行五)。有点自私的朱君毅,爱把自己的玩具锁起来,只对小表妹开放。1912年,朱君毅进清华学堂,是年10月,因革命,学校停课,他回江山河西女校代课,就住在毛家,与时为学生的毛彦文同进同出,教她唱歌,给她讲故事。在毛的眼中,五哥是“世界上唯一的伟大人物”。爱的种子此时已萌发、成长。

1914年,当毛彦文获知方家要来迎亲时,给朱君毅写了一封三十多页的长信细述详情,商讨应对办法。在毛彦文不顾一切奋力抗婚时,朱君毅只在背后表示支持,不敢站出来反对。等到毛与方家婚约解除了,朱马上提出订婚。毛彦文怯于社会的舆论、认为近亲结婚不宜以及为两人的文化差异忧心忡忡时,朱慨言:“人言何足畏”,并信誓旦旦地说,“须水(江山的名水源)郎山(江郎山),亘古不变。”婚约终于订了。那时毛彦文在教书,每月二十四元大洋,大半寄给了朱君毅。朱君毅留学期间,他们约定了写信编号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分别代表五年。两周一封,往还不断。朱君毅前四年守约,继而一月甚至两月才一封,以攻读博士学位忙为借口,毛亦谅解。1922年朱君毅回国,毛彦文到上海接船,还奉命筹措三百元替他还债。归国后,朱君毅受聘南京东南大学,毛彦文在北京女高师尚未毕业,为了能照顾朱君毅,毛彦文转学到南京金陵女大。初时两人假日同游金陵名胜,颇得鱼水之乐。某年冬,朱君毅发烧住院,毛彦文通过吴宓向金陵女大请假,白天上课,晚上陪床,奔走于学校与医院之间,当了一个月的“看护”。毛因此在东南教授中博“贤慧”之名。

孰料1923年5月,毛彦文突然收到朱君毅一纸“退婚书”,朱以“感情不合”“近亲不能结婚”为由要解除婚约。实则,朱君毅已移情别恋,爱上南京汇文中学一中学生。此事轰动了南京学界。朱的老友吴宓、陈鹤琴坚决反对,汇文中学校长开除了那位女生,东大教务长陶行知召来两家家长出面调停。并称,如朱君毅坚持毁约,东大不再续聘。在众多压力下朱君毅当时不得不表示“深悔举措错误”。可事隔一个月,东大新聘书到手后又依然故我。此后两人虽近在咫尺,却形同路人,关系一直僵着。直至1924年,熊希龄夫人朱其慧来南京出席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毛的熟人,以长辈视之)知道此事,觉得朱人品不端,不足惜,宜果决。朱夫人请了当时金大校长、教务长以及教育界名流张伯苓、陈衡哲、王伯秋、陈鹤琴、吴宓等作证,为他们解除了婚约。

此后朱、毛一直没有见过面。朱君毅和成言真在苏州结婚时,毛彦文发了一封贺电耐人寻味:“须水永清,郎山安在?”四十年后,毛彦文在台获知朱君毅去世,含泪撰写万字长文《悼君毅》,追怀甜蜜而又辛酸的往事。文末仍动情地写道:“让我再叫你一声‘五哥’。”

吴宓

朱君毅的薄情,令毛彦文彻骨寒透。她说:“从此我失去对男人的信心,更否决了爱情的存在”,在和朱君毅“分手后十年间,虽不乏有人追求,我竟一概拒绝”。

在这不乏“有人”中,最真诚、最热烈、最持久,甚可说最痴迷的一位是吴宓。

吴宓是朱君毅的清华同学,同桌六年,情同手足。两人事事公开,不分你我。毛彦文写给朱君毅的情书,也让吴宓分享。吴宓对他们的恋情十分眼羡。清华毕业后,他们两人分别赴美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插附一言,他俩还有一位清华留美同学叫陈烈勋。陈的妹妹陈心一杭州女师毕业,常在报刊上读到吴宓的诗文,十分心仪,愿以身相许。陈烈勋便代妹妹做媒。吴宓见有红颜找上门来,深以自得,但与陈心一从未谋面,想先托人考察一下,便找到朱君毅。1918年,毛彦文接到朱君毅的美国来信,内称受友人吴君之托,请她到杭州代吴相亲。毛彦文欣然受命,即于暑假赴杭访陈心一后,以实情相告:“陈女士系一旧式女子,做贤妻良母最为合适。皮肤稍黑,性情似很温柔,倘吴宓想娶一名能治家的贤内助,陈小姐似很适当,如果吴君想娶善交际会英语的时髦女子,则应另行选择。”吴宓竟相中了,1921年回国与陈心一成婚,定居南京并育三女。四年多后,即毛彦文与朱君毅分手后,吴宓与陈心一感情破裂闹离婚。毛彦文坚决反对,说:“吴应对此负完全责任。如果说他们是错误的结合,这个错误是吴宓一手造成的。”拖至1929年两人终于离异。随即,吴宓急切追求毛彦文。

毛彦文又名海伦。此名是吴宓代取的。在吴宓心中,海伦是圣女,是希腊荷马神话中人见人爱的最高天神宙斯的女儿。吴宓为海伦写了大量的情诗,抒发情怀。毛彦文自尊心强,在被朱君毅“遗弃”之后,发奋深造,于1929年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1931年回国。这期间,吴宓曾觅一机缘赴欧,在一家旅馆约见毛彦文。两人谈文论道十分投机,入夜暴雨大作不止,交通中断,毛彦文不得归。夜深,吴宓提议毛上床休息,并说:“我反对《西厢记》里的张生,我赞成《红楼梦》里的宝玉,贾宝玉从不对林妹妹动手动脚!”当夜,吴、毛果同床共眠,吴以“非礼勿动”的君子风度处之,竟一夜相安无事。事后,吴郑重地将此事记在《吴宓日记》中。

毛彦文始终对吴宓保持着距离,认为这是吴宓往时看过太多她致朱君毅的信而发生的憧憬。“其实吴并不了解海伦,他们二人的性格完全不同”,“海伦平凡而有个性,对于中英文学一无根基,且尝过失恋苦果,对于男人失去信心,纵令吴与海伦勉强结合,也许不会幸福,说不定会再闹仳离。”“尤其令海伦不能忍受的,是吴几乎每次致海伦信中都要叙述自己某年起,从朱处读到她的信及渐萌幻想等等,这不是更令海伦发生反感吗?”

痴情的吴宓,在熊希龄逝世后,再度燃起追求毛彦文之火。最后自然仍以失败告终。吴此后吞声忍泣,埋首书斋,寄情诗词,聊遣愁怀。“平生爱海伦,临老亦眷恋。世里音书绝,梦中神影现”,算是他真实的心灵写照。直至60年代,吴宓还请人画了一张毛彦文的肖像悬于壁中自赏。温源宁评论吴宓时说他是“一个孤独的悲剧角色!尤其可悲的是完全不了解他自己。他承认自己是一个热诚的人文主义者和古典主义者,但从他的气质上看,他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

另有一说。也有人根据吴宓所存毛彦文的旧札认为,毛彦文曾向吴宓表示过她的情怀:“先生当记得我们俩在东北大学相处的日子,先生在东北大学任教,彦文若不是真心爱先生,会有到东北看望先生的那一举一动的表现吗?”“我把先生送出门外,先生离开了我,一直往前走去,没有再回头看我一眼。我一直站着,到看不见那消失了的先生的背影,才独自回来,把门关上……”可以断言,毛彦文对吴宓是有感情的。她在自传《往事》第三章中,专列一节《有关吴宓先生的一件往事》。文末写道:“吴是一位文人学者,心地善良,为人拘谨,有正义感,有浓厚的书生气质而兼有几分浪漫气息。”为他死于非命而唏嘘不已。

“婚姻是毛彦文用生命缔造的另一个现代传奇”,不止奇在毛彦文早年逃婚的惊心动魄上,也不止奇在被青梅竹马的表兄无情遗弃上,更奇在她下嫁于父执辈的熊希龄和对丈夫慈善事业的追求上。

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湖南凤凰人。北洋前国务总理、慈善教育家。不知底细者会以为毛彦文是“攀高枝”,其实倒是一种缘分。为其牵线搭桥的红娘,竟是熊氏的侄女朱曦。朱曦,本是毛彦文就读湖郡女校时的同学、知己。后来,毛入北京女高师又巧与朱曦同窗,且与朱曦堂姐朱畹和胞妹朱嶷都是校友。那时,三位朱氏小姐均寄寓北京熊希龄家。毛彦文初来京华,人生地疏,便常随同朱家姐妹到熊府玩耍。毛以父执礼事熊氏夫妇。熊夫人朱其慧十分怜爱、器重毛彦文,关怀备至。当获知毛彦文遭朱君毅欺负后,气愤地说:“毛彦文温而多情,朱某薄幸负心。”为之打抱不平,曾主持他们的退约签字仪式。毛彦文在金陵女大毕业时,熊希龄嘱朱畹写信邀毛到香山慈幼院任教,时毛计划出国,婉谢。及至毛彦文归国,熊夫人已过世,慈幼院缺人,熊又邀毛。时毛彦文已受聘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未允,但感铭五内。毛彦文说:“这也许在冥冥中播下日后我们两人婚姻的种子。”时至1934年,熊希龄到沪,住在侄女朱曦家。出于礼貌,毛彦文应朱曦之约去看望长辈熊希龄。紧接着,朱曦持续前往复旦找毛彦文聊天叙旧,最后亮出代姑父求婚一事。毛彦文一听吓了一跳:“这怎么可以?辈分不同,你的姑父我称老伯,再说年龄也相差太多。”毛坚持不可。次日,熊希龄亲赴复旦约见毛彦文。同时,熊氏加大攻势,几乎每天给毛写信或填词寄赠。朱曦还打电话给熊的长女熊芷,熊芷怀五六个月的身孕,自平抵沪,代父求婚:“您可怜可怜我吧,看我这样大肚子由北平赶来上海,多么辛苦。我是来欢迎您加入我们的家庭的。”各方亲友也恳切劝导,弄得毛彦文六神无主。在这重重包围下,两个月后毛彦文终于首肯。

毛彦文与熊希龄

1935年2月9日,熊希龄、毛彦文这对老夫少妻在上海慕尔礼堂携手走上红地毯。此事成为一大社会新闻。上海《申报》以《慕尔堂中熊希龄续谱求凤曲》为大标题,作长篇报道。沪上名人黄郛、李石曾、吴铁城、章士钊、杜月笙和梅兰芳等群贤毕至。袁同礼、陈立三、胡适之、任鸿隽、陈衡哲等发来贺电。许多贺联隽永、幽默,甚而有点出格,主人也不介意。如就当事人的年龄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所撰的“老夫六六,新妻三三,老夫新妻九十九;白发双双,红颜对对,白发红颜眉齐眉”和“旧同学成新伯母,老年伯作大姐夫”等。熊希龄面对世人的种种杂议,十分坦然,他在应邀报告新人恋爱经过时,坦然地说:“新娘本叫我老伯的,这回我向她求婚,她还以辈分不同为推托,我们的结合,完全为事业。”诚正如此,婚后毛彦文数十年如一日的殷殷致力于慈善事业说明了这点。

老夫少妻的生活是和谐、幸福的。毛彦文在晚年回忆时说:“(我们)整天厮守在一起,秉要是没有看见我,便要呼唤,非要我在他身旁不可,终日缱绻不腻,彼此有说不完的话,此种浓情蜜意少年夫妻亦不过如此。”“令我陶醉,令我庆幸。”

蜜月期间,熊希龄作《莲湖双鹭图》并题词赠毛彦文,以志“一生花下,朝朝暮暮相守”。时适毛母逝世“三七”纪念,双双回故里。熊着孝服,对家中年轻于他的长辈执礼甚恭。没有任何架子,受到乡人交口赞誉。熊氏还作《奇缘》一诗纪实。诗曰:

痴情直堪称情圣,相见犹嫌恨晚年。

同挽鹿车归故里,世人争看说奇缘。

同类推荐
  • 其实历史可以这样读

    其实历史可以这样读

    如何读史,大有学问,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揭开历史的面纱;如果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很难体会历史的百般滋味。读史就是与古人交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体悟他们的是非功过,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他们的悲喜人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读史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置身于宏大的历史洪流中,跟古人面对面地交流,如此,就能深入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心灵的脉动,洞察久远历史的尘封画卷。
  • 春秋风云録

    春秋风云録

    以《左传》、《史记》、《国语》等史书为基础,以故事性,大众化的语气来介绍春秋这段历史。每日一更!
  • 三国大军师

    三国大军师

    三国的魅力经久不衰,其核心正在于谋略,而谋略则出于军师。三国的精彩,七成在于军师;军师的精彩,九成在于谋略。谋略有大有小,有成有败,有远有近,有得有失。大谋者左右时局发展,影响历史走势,小谋者则寻求进阶之道,以期安身立命,两者均不可或缺。三国谋略穿越千年,之所以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原因是它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本书讲述三国军师、谋士代表性事迹,分析其谋略之道,以现代人的视角,萃取其智慧,让读者读三国、懂三国、用三国。
  • 明德学校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明德学校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本书依据宏富的史料,记述了明德学校艰苦卓绝的办学历程及其辉煌的办学业绩,展示了胡元倓等一批明德人“磨血育人”的办学精神和“坚苦真诚”的个性品格,彰显了明德学校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民国时期教育家办学的原貌和特点。
  • 背水行歌

    背水行歌

    大虞九十七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李牧之横扫安西道;唐东川灭倭邪马台;黄眉公把酒小昆山。孙瀚海,孙瀚海……,孙超孙瀚海,大虞九十七年萧山县县试案首孙超……,折柳者,绣衣卫,射雕者,等待孙超的岂止是科举、武道,更多的是背水而行。
热门推荐
  • 少悲欢丶

    少悲欢丶

    一位商界的前辈告诉我,无奸不商、善不从商。因为我的对手为了利益,会用各种卑劣的手段来对付我。我不是什么好人,良心早就被狗啃了大半。那些一环套一环的计谋,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会人,渐渐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高三的一场绑架,让我得知了尘封十多年的秘密。为了顺利接过姑姑的公司,为了保护我心爱的人,我不得不去学那些老狐狸的思考方式,我不得不逼着自己去跟戴着面具的对手打交道。我开始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冷血多疑的商人。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报仇,不过是为了击垮对手的公司。我叫祁洛,这是我的故事。一个关于我成长与自我救赎的故事。
  • 裂土之声

    裂土之声

    高考后,一个名为魏南天的普通高中生在家玩LOL,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玩游戏队友挂机,他心里一度平静如水,因为他是个
  • 幽后传奇

    幽后传奇

    她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人,初为人妇,她只想简简单单的过完这一生。不曾想,命运却与她开了一个玩笑。冷漠、歧视,接踵而来。在她无望之际,上天却又眷顾于她,从遇到他的那刻起,她才发现,原来世上真的存在“真命天子”。从此以后,哪怕荆棘丛生,她也可以笑着面对。从此以后,他们共挽鹿车,将彼此视作可以安心依靠的人。凤凰于蜚,和鸣锵锵!
  • 龙珠之元气圣躯

    龙珠之元气圣躯

    阙锐看着地上正欢快蹦跳着的奇特的青蛙,抬头看了看那长长的树干连着圆形树叶的树木。“谁会开局到那美克星来的呀,希望弗利沙还没有过来收集龙珠。”....下一刻,三道身影从天空上飞过,其中一道身影那闪亮的光头反射着光线刺的阙锐眼睛生疼。
  • 陆家嫡女

    陆家嫡女

    现代女大学生穿越到架空王朝四品小官陆家,是金手指大开?还是平淡一生?
  • 游戏乐园里的cosplay

    游戏乐园里的cosplay

    主角陆斌,成为游戏乐园的玩家,觉醒山寨成真的cosplay系统,经历空手道小游戏,忍者神龟,神奇宝贝GO,猛鬼校园(柴刀版),火影忍者,寂静岭,变形金刚,死神来了,穿越火线生化模式,合金弹头木乃伊宫殿等游戏世界。成为玩家中的传说,他到底是谁?是九叔是乔峰,还是神秘的X先生!
  • 军事探谜

    军事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探索创新,并以此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使我们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能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真正达到创新素质……
  • 造化神火

    造化神火

    灵为天极,有天玄十二浩劫,魔为地级,分地藏六道黄昏。仙门秘境,造天罡三十六法,化地煞七十二术。道法自然,藏芥子三千须弥,普永生八部天龙。神驭诸天,衍天火以控万界,控星辰而掌乾坤。天地人皇、神魔仙道,凡俗的生灵如何碎裂虚空,凌驾众神之巅?龙魂妖狼、邪灵兽血,远古的种族怎样破除封印,打开星辉之门?
  • 盛世王朝之糊涂王爷

    盛世王朝之糊涂王爷

    故事发生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乾盛世是大清王朝最鼎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大清朝出了很多文人雅士和股肱之臣。讲述了大清第一聪明王爷和亲王弘昼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他的爷爷是康熙,父亲是雍正,哥哥是乾隆,本剧将细说正史为大家还原一个真正的康乾盛世!一个时代的名人、名事都将综合的演绎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里面以康熙、曹演、纳兰性德、耿聚中的后代的爱恨情仇为主线,其中包括曹雪芹、郑板桥、刘统勋、刘庸、郎世宁等等那个时代的文豪雅士的个人小传,也有年羹尧、岳钟琪、铁将军阿桂这样的武将传奇故事,以一个清朝王爷的视角,折射出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朝代轮转留下的也只有关于他的那些荒唐故事。
  • 逆命

    逆命

    我和文才能成为总角之交,除了因为他是小九的未婚夫,其实最主要得益于他是一个专注背黑锅二十年的好少年。我一句戏言,他却愿意剜骨换胎,替我逆转天命,成全我那不能启齿的爱!遇见梁兄之前,文才是我在这世上最好的兄弟。马家世代杏林,他母亲更是苗疆出身的蛊医,生得美艳动人,更兼驻颜有术,于医学一道别有异禀。而马家与我们家的渊源始于多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冬夜。那晚,在我娘呼天抢地疼了一天一夜后,家里请来的几个稳婆都束手无策地告诉我爹,我娘这回难产,情况十分凶险,恐怕是要一尸两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