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日一夜过去,如今嗓子早就哭哑了,只是瞧着都教人心疼之极!我什么法子都试过了……实在是无计可施了,只得来寻你试一试。皇后殿下将贵主托付给我,我却毫无办法。若是贵主出了什么事,我便是一头撞死也无法谢罪……更不敢去地下见殿下……也不知她会不会怪罪我……”
“安心罢,还有我呢。贵主只是太伤心了,定不会有事的。不过,无论如何,总该让贵主先歇一歇,略用些吃食才是。”李暇玉扶住她,回过首见那医女学徒居然跟了过来,遂略作思索,示意她随在后头。秦尚宫睁着泪眼,仔细地打量了这个陌生医女一番,不着痕迹地微微颔了颔首。
三人绕路越过举丧的千秋殿,匆匆往北面的安仁殿而去。义阳小公主一直跟着杜皇后住,并未迁出去。
再度踏入安仁殿的时候,李暇玉有些恍惚起来。前日她也曾来过,彼时此殿的主人仍在,众人虽是满面担忧,但心中依旧安定,便是忙碌不堪亦是井井有条。可是如今,固然一切摆设器物皆一如往常,宛如杜皇后依然在世的时候一般,殿中却明显地露出了些许衰败之相,侍奉杜皇后的那些宫婢也多少有些茫然与惊惶。
就犹如——前世萧淑妃被废为庶人,那些粗使宫婢毫不留情地将她拖出宫殿的时候。那时她才恍然明白,一座宫殿的所有生气,都来自于它的主人。一旦失去主人,便立即失去了颜色,零落破败起来。
后殿之中,义阳小公主蜷缩在床榻上,小小的身体缩成一团,默默地流着眼泪。不过两天未见,她便仿佛又瘦了好些,骨头伶仃,一张小脸已经有些脱了形。因着哭了太久,她的双眼已经红肿得几乎睁不开了,嘴唇干裂,脸色青白。但即使如此,她也依然不理会任何人,只将自己埋在留有阿娘气息的锦被中,不断地流泪哭泣。
李暇玉坐在榻边,用锦被将她裹起来,搂入怀中。许是感觉到怀抱的温暖,小公主睁着红肿的眼睛看了她一眼,继续无声地哭着。
李暇玉轻轻地拍着锦被,缓缓地摇晃着她,就宛如她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一般。她此举其实略有些逾越,换了秦尚宫与宫婢们未必敢如此做。但是,义阳小公主此时最需要的,或许便是这样寻常而又亲密的动作。唯有如此亲近,唯有如此陪伴,方能抚慰心中的孤寂与痛苦。
秦尚宫担忧地望着她们二人,欲上前再劝几句,却瞧见李暇玉摇了摇首,只得作罢。过了一阵之后,义阳小公主无休无止的哭泣终于渐渐变成了抽噎,秦尚宫遂略微安定了一些,一面派人去告知仍然担忧无比的圣人,一面示意宫婢将温热的浆水与清粥放在触手可及之处。而那位医女学徒犹疑片刻,默不作声地跟着几位宫婢出去了,不多时便又取来些杜皇后常用的安神香。
虽说性情有些过于纯真,但确实是个聪明人。李暇玉朝着她点了点头,她嗅闻着香片,确定于任何人都无碍之后,这才点燃了香炉。
香炉中吐出袅袅的青烟,安仁殿内外一片寂静。秦尚宫也有好些日子不曾安眠了,倏然觉得倦意上涌,有些昏昏沉沉地跪坐下来。而义阳公主哭着哭着,紧紧地抱住了给她温暖的人,不知不觉地便睡了过去。她到底年幼,能强撑到如今,不过是因着心中的惊惧与悲痛而已。
李暇玉倒了些清水,与她润了润唇。许是觉得干渴之极,睡梦中的小公主微微张开唇,模模糊糊地饮了些水,进了小碗清粥之后,方又睡过去了。即使是在梦中,她也依然紧紧拧着眉,仿佛梦见的仍旧是生离死别。
远方隐约传来阵阵哭声,夹杂着规律而又庄穆的礼乐。也不知过了多久,天色渐渐暗下来,观主缓步走入殿中,将一盒药膏给那医女学徒,示意她给小公主涂在眼睛附近消肿。而后,她仔细给小家伙诊了脉:“哀毁过甚,有些伤了身子,日后还需好生调养。小贵主与皇后殿下母女情深,性情中又有几分敏感,故而反应才会如此剧烈。”
“观主可有什么解决之法?”李暇玉忙问。
观主瞧了瞧她,又望向她怀中的小公主:“无非是多带着她走出安仁殿,四处散一散心罢了。若是给她寻些猫猫狗狗之类的玩物,说不得能开怀一些。说起来,我略有几分好奇——元娘,你待小公主实在太好了,除了投缘之外,可还有什么缘由?”
李暇玉怔了怔,想不到她竟会直言相询。其实,她并不愿欺瞒这位长辈,然而事实的真相又如何能道出口?即使说出口,又有多少人能够相信?
“许是总觉得有些同病相怜罢……”
观主似是接受了这个理由,清清淡淡地望着她,又给她诊了脉:“是否双胎尚不能确定,脉象确实稍有些差异。这个小学徒,倒是个有天分的。”
医女学徒双目微微一亮,上前行礼回道:“多谢观主夸赞,奴名为阿晩。”
于是,在李暇玉的举荐下,观主当场便收了她为关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