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3700000031

第31章 清代游记(1)

游晋祠记

【作者简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康熙年间以布衣应博学鸿词考试,为翰林院检讨,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擅长诗词古文。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词宗姜夔、张炎,风格清丽,为浙派词人的领袖。其文风格高迈,澄淡雅洁。有《经义考》、《曝书亭集》等。

【原文】

晋祠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早汾东王,曰兴安王者,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山下有圣母庙,东向。水从堂下出,经祠前。又西南有泉曰难老②,合流分注于沟浍之下,溉田千顷,《山海经》所云“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是也。水下流,会于汾③,地卑于祠数丈,《诗》言“彼汾沮洳”是也。圣母庙不知所自始,土人遇岁旱,有祷辄应,故庙特巍奕④,而唐叔祠反若居其偏者。隋将王威、高君雅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是也。庙南有台骀祠,子产所云汾神是也。祠之东有唐太宗晋祠之铭。又东五十步,有宋太平兴国碑环祠古木数本,皆千年物,郦道元谓“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是也。自智伯决此水以灌晋阳,而宋太祖、太宗卒用其法定北汉,盖汾水势与太原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岁在丙午,二月,予游天龙之山,道经祠下,息焉。逍遥石桥之上,草香泉冽,灌木森沉,鯈鱼群游,鸣鸟不已,故乡山水之胜,若或睹之⑤,盖予之为客久矣。自云中历太原七百里而遥,黄沙从风,眼眯不辨川谷,桑乾、滹沱,乱水如沸汤,无浮桥、舟揖可渡。马行深淖,左右不相顾。雁门勾注,坡陀厄隘。向之所谓山水之胜者,适足以增其忧愁怫郁、悲愤无聊之思已焉。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⑥也。

由唐叔迄今三千年,而台骀者,金天氏之裔,历岁更远。盖山川清淑之境⑦,匪直游人过而乐之,虽神灵窟宅,亦冯依焉而不去,岂非理有固然者欤!为之记,不独志来游之岁月,且以为后之游者告也。

【注释】

①晋祠: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簏、晋水发源处。

②难老:难老泉,晋水源流主泉,在圣母殿右侧,以泉水不因旱涝而增减得名。

③汾:汾河,在山西省中部,源于宁武县,南流入黄河。

④巍奕:高大。

⑤若或睹之:好像(又)看到了似的。

⑥乐其乐:谓快意于晋祠山水的乐趣。前“乐”为动词,觉得快乐:后“乐”为名词,谓乐趣。

⑦清淑之境:清澄美好的境地。

【赏析】

晋祠古迹荟萃,山水佳丽,为晋中旅游第一胜地。千百年以来,游人不断,赞美之作不可胜数,而本文则以其特有的学识,成为记叙晋祠游赏的佳作。

文章不以丽词佳句见长,又少作者的游览踪影,却本着“为之记,不独志来游之岁月,且以为后之游者告也”的目的,将广博深厚的地理人文知识或引成说,或叙史实,或加以考证,向读者缓缓托出,引人遐想,启人思考。文章又善用反衬手法。写晋祠而触及乡关之思,由塞上风沙袭人再及游晋之乐,剪裁巧妙省净,布局重点突出。全文篇幅虽短。而内涵丰富,粗看似枯燥乏味,细读却感受颇多,可见概貌,长知识,发游兴,得情趣短短一篇不足五百字的游记,却表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样的文章让我们不得不细细品读。

游赤壁记

【作者简介】

邵长蘅(1637~1704),一名衡,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清代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诸生出身,以诗文著名。曾为江苏巡抚宋荦幕僚。喜游山水,康熙年间游京师,与诸名士相交,颇有名气。有《青门簏稿、旅稿、剩稿》等。

【原文】

自鸠兹①溯江,十日抵黄州②,泊舟。日方晡,有山岿然。询之舟人,曰是赤壁③也,则大喜,跃而登。从行者三人。寻岸可二百步,抵山麓。山之高可百步,土尽赤,巅童然若髠,石负土出者,皆累累而顽。蹑其尻则睥睨据之,子瞻片石,剥落颓垣藓壁间,可摩挲读。

按志,魏武与周瑜战地曰赤壁,在今嘉鱼④。在黄州者,曰赤鼻。《水经》曰:右得樊口,左径赤鼻,山南是也,盖名之从其色矣。自子瞻冒鼻为壁,而黄州之名特著。然余曩时读子瞻赋⑤,所云“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意必幽邃峭险,迥然耳目之表。今身历之,皆不逮所闻,岂文人之言,少实而多虚,虽子瞻不免邪?抑陵谷变迁,而江山不可复识邪?噫!天下穹壑崭崖,争奇于兹山者,何啻什百!而或限之遐陬荒徼,奥莽之所翳,豺狼狐狸之所嗥,数百年不一效灵于世。而兹山以子瞻故,樵夫牧竖,皆熟其名。山之遭固有幸有不幸邪!然则士卓荦负奇,往往不能自著名当世;而当世重名者,又往往过其实,悲夫!

【注释】

①鸠兹:古邑名,在今安徽省芜湖市东。

②黄州:治所在今湖北省黄州市。

③赤壁:山名。此指黄冈赤壁。

④嘉鱼:县名,今属湖北省。据考,赤壁之战的地点在今湖北省蒲坼市境内。

⑤子瞻赋:指苏轼的《后赤壁赋》。

【赏析】

这篇游记是作者借以抒发其感时愤世之情而作。众所周知,黄州赤鼻山被人误传为三国时赤壁大战之地,而苏轼当年借此填词作赋以抒怀,使它成为一处名胜,本文正是作者借此事而做的。文章开头写作者泊舟黄州,听人说这里就是赤壁,故大喜登岸想去一览胜景,而所见却大失所望。这些都是铺垫之笔。进而写由发现苏轼的石刻而考据史实,纠正地名之误。接着作者引述东坡赋里的描写,同眼前所见相比较,不免生出失落之感,由此而慨叹文人也不免虚构,江山之因岁月流逝而变得“不可复识”,进而想到天下有多少奇山异水因处在偏远蛮荒之地而长久不为人知,而此山却因苏轼之游而闻名于世,逐渐引出文章的主题。作者借题发挥,由山的不同遭遇发出议论,一针见血地揭示出有识之士怀才不遇,而身负重名者却不副其实的不合理社会现象。

通读全文主旨明确,文笔简练,承转自如,章法严谨,技巧娴熟。

游雁荡记

【作者简介】

方苞(1668~1749)字风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清代安徽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康熙四十三年(1704)进士。康熙五十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初判绞刑经多方营救才免死,二年后出狱,编入汉军旗下为奴。由于他素有文名,得在皇帝南书房当差,被任为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元年(1723)免除奴籍,升为内阁学士。乾隆间官至礼部侍郎。他是清代著名古文家,宗奉程朱理学,论文提倡“义法”,是桐城派的创始人。他断承唐宗古文运动的“文道合一”的主张。创作上,讲求以严密的结构形式表达传统经义及伦理。其文结构严谨语言洗炼,立意明晰。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原文】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①,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

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永②、柳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③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蹶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释】

①雁荡:山名,在今浙江省乐清市东北。

②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柳:柳州,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③皖桐:安徽桐城。浮山:一名符度山,在桐城县东面。

【赏析】

本文是一篇杂感式的游记文章。作者的主旨在于借题发挥,通过述说自己游雁荡山的感想,来阐发守身涉世之学和成己成物之道。从写作技巧上看,本文虽然不富于格物致知的理趣,却也具有明显的特色。文章开头说明雁荡的“山容壁色”,前所未见,却没有对山容壁色涂一番具体描绘,而是将笔锋一转,用“兹山不可记也”一句引发出一番议论。以他处名山横遭“疮瘠”,显示雁荡山的内在神韵与太古容色,令人“万感绝”而“百虑冥”,不露痕迹地宣扬了“万物皆备于我”、“无人欲即是天理”的理学观点。最后水到渠成,归纳游雁荡而得出的结论,点明文章主旨。

全文结构简洁,言之有序;说理清楚,比喻贴切;语言朴素,笔法老练,较好地体现了桐城派的文章风格和作者重视“义法”的文学主张。

游三游洞记

【作者简介】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清代安徽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姚鼎合称“桐城三祖”。青年时能文,但在科举仕途上很不得意,多次参加考试只得了一个副贡生。六十岁以后才得了个黟县(今属安徽省)教谕之职,不久就退职,晚年住在桐城县的枞阳镇(今枞阳县),生活清苦。他提倡古文,是桐城派的重要作家,他重视文章的艺术风格,提出“神气”说的论文标准,讲究音节、字句。其山水小品风格清新俊秀。有《海峰诗文集》。

【原文】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①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②,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③径曲折以上。穷山之颠,则又自上缒④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⑤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⑥,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⑦之室焉。中室如堂⑧,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⑨。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⑩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其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释】

①舆:车或桥。

②汤汤:水流的声音。

③仄:狭窄。

④缒:用绳索将人或物由上往下送。

⑤伛:弯腰。俯:低头。

⑥穹起:高起成拱形。穹,隆起的样子。

⑦楹:这里指房屋一间。

⑧堂:正屋。

⑨别馆:客馆。

⑩扣:敲打。

?逄逢:象声词。

?泠然:指水声之清。

?薪采者:打柴的人。

?陟登,上。

?亲炙:亲自领略。

【赏析】

三游洞坐落在湖北的宜昌。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元稹以及白居易之弟白行简三人会于夷陵,同游此洞,三游洞因此而得名。文章由去三游洞时路中的经历写起,记叙了游三游洞的所见所闻,突出了三游洞的幽静,追忆当年白居易、元稹、白行简以及欧阳修、黄庭坚来此的情况,并对三游洞由位置之偏僻而不为世人所领略其优美风光而大发感慨,从中表现出作者“试辄不遇”的苦闷心境。本文虽是一篇游记,但手法却与通常以写景为主的游记不同,它既生动地记叙了游历三游洞的经过,又在此基础上用相当的篇幅抒写了因游历而引起的感慨。全文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情景交融,议论精警;描写生动细致,写景状物亦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托物言志,以景抒情,这是本文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游桂林诸山记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溧阳、江宁(皆属今江苏省)等地知县。年四十即辞官,筑园林于江宁小仓山,号随园,以诗自娱。论诗主张抒写个人性情,倡“性灵说”,对儒家“诗教”表示不满,影响颇大。诗作善白描,清新灵巧,明白晓畅,晚年喜游山水,为文清新畅达,所作书信颇具特色。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

同类推荐
  • 王牌特卫2

    王牌特卫2

    李建轻轻地架起狙击步枪,长长地呼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极其平稳,武当的内功心法,慢慢地在经络里流淌,如同清澈透明的小溪,带着一丝凉爽,让李建的内心,如同明镜一般。瞄准镜里,那道刀锋,被李建缓缓拉近,这时的刀锋,比1200米的时候,变得更如同一条线一般。李建的脑海里,一下想起了,小时候,师父教自己用手枪打吊在空中的细线,一直练了多年,自己的屁股不知道挨了多少次荆条的抽打。嘿嘿,今天这1300米的刀锋,就如同小时候用手枪打细线一般。李建慢慢地调整着瞄准镜,直至那道刀锋,变得很清晰,稳稳地套在十字中心,轻轻地扣动扳机。
  • 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生活》是周作人所有作品中一篇长篇的论文集,它确立了其人道主义的思想基调。在《艺术与生活》中,周作人此次以思想家的立场,讨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其关注的角度不再局限于文学本身的思考,还涉及妇女、儿童、异国的民间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 明清十大奇案

    明清十大奇案

    本书精选了明清十大奇案,解读其中的扑朔迷离的案情,包括洪武丁丑科场冤案、永乐帝错斩周新案、锦衣卫烈女奇案等。
  • 斋夫自由谈

    斋夫自由谈

    “大家书斋”以“名家 经典”的形式组合而成,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内容短小精悍、可读性强,有游记,有散文,有杂文,亦有学术普及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皆为各学科领域久负盛名、家喻户晓之作,对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大众书架的畅销长销图书。本书是陶行知在担任上海《申报》顾问期间,在“自由谈”专栏中所发表的一百多篇杂文的结集。
  •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本书系统讲述中统组织的历史沿革、遍布全国的情报网,介绍其核心人物,描述它对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对中共组织的破坏、渗透活动。揭露其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本质。采用全新的历史叙述风格。
热门推荐
  • 孤胆少年行

    孤胆少年行

    一本奇书,几经风雨,误入平凡少年手,一段人生,历经坎坷,终至康庄大道旁。亲情,爱情,友情,当我们无奈的失去它们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是在痛苦的仇恨中走向灭亡,还是在繁华的名城中迷失自我........
  • 浪人拾舟林

    浪人拾舟林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由歌曲启发的小故事,写的不好望体谅。
  • 宠夫排排站

    宠夫排排站

    (此文已加入VIP半价促销。)★她是护国天女,万民拥戴,皇帝让她三分。她是邪恶妖女,无恶不作,鬼神忌惮一份。她是极品色女,扮猪吃老虎,立志看尽天下美男。可是,她要的只是玩玩而已,为什么这些男人都不遵守游戏规则,缠着她不放?还大喊着什么爱她!一辈子跟着她!甚至要做她的夫!这怎么行?她还要去邂逅她的下一个美男,怎么可能带一大堆碍眼的包袱?月黑风高夜,投奔自由时!★片段一“女人,你对本王做了什么?”男人强忍住身体的燥热,一脸怒意的吼向面前的女人。“去年,我生辰时,你不是送我‘情蛊’吗?”某女好不天真地看着一脸怒火的男人,哼!看你得意!留给他一个得意的笑,转身出门。“喂!女人,你给我站住!”他想要去追,她走了,谁来给他解情蛊?★片段二某女衣衫半解,香肩微露,媚眼如丝,体态妖娆。“木头,你就不想看看我身上的紫罗兰印记?”说话间,已经朝着某神医美男扑过去,我就不信我轩辕浅羽制服不了你!“姑娘,更深露重,还请姑娘穿好衣服,以免着凉!”说着目不斜视的盯着门扉,稳住扑过来的身体,俊脸微红,其实,他想说,他早在帮她疗伤的时候,就已经看遍了她的身子。★片段四“公子,你可不能反悔啊!你说了娶我的!”‘美女’楚楚可怜的脸上一脸哀戚。“可是……可是……你是男的啊!”某女沮丧着脸,没想到自己调戏美女,居然惹到了“伪娘”!“对呀,我是男的,而你是女的,刚刚好!”‘美女’眼里闪过一抹得逞的光芒!★更多精彩内容,详见《宠夫排排站》,且看女主如何扮猪吃掉一大排老虎~~本文YY无限,美男多多,有小阴谋,有大场面,喜欢的亲就收藏个吧!吼吼~~领养榜:轩辕浅羽——孤芳自赏的人领养纳兰释——逆蝶ing亲领养纳兰翼——黯然冰雨亲领养唐念——冰星亲领养金瑶雪——十二翼圣魔天使亲领养纳兰荻——记念幸福亲领养尹天默——甜甜糖糖亲领养
  • 快穿之系统只保我小命

    快穿之系统只保我小命

    作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大龄剩女,每天做着一样的工作,拿着微薄的工资,每月为房租生活费发愁,梁凉终于感觉活够了。梁凉觉得要是能重来一回,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谁来告诉她,这重来的怎么不止一回。。。
  • 穿越到了人类灭绝异世界

    穿越到了人类灭绝异世界

    作为人类穿越到了一个异世界,但是这个世界里,偏偏人类几乎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人类的灭绝
  • 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20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是否想要获得茅塞顿开的感觉呢?时常觉得自己不比人差。到头来却往往落于人后、屈居下风?时常感慨生不逢时。恨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时常嗟叹仕途多舛,不解为何不能一路顺风?不要着急,本书为你揭示了生活、工作、交往中的99条经验。
  • 道叩长生

    道叩长生

    他不过是混迹于酒肆间的茶水小厮,竟妄想触摸天道,求得长生?真是笑话,他以为那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志向,却不知世间修行者所求诸道,皆为于此。秦小厮:“我本不想伤人,奈何人不放过我,既然这样……那便以力破之!”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阴符经》
  • 无言的爱意

    无言的爱意

    其实,喜欢你,就在这?,不言也不语,就这样我们保持着,也保留这,这份爱意……
  •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自幼就怀有崇高的理想,她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做出有益的事情,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唯一的愿望,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护理事业,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她在前线医院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竭尽全力排除各种困难,仅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就使伤病员的死亡率由原来的42010降至2.2%,她的功绩得到了大家认可。由于每个夜晚她都手执风灯巡视病房,因此被战地士兵称为“提灯女神”,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这就是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她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培训班,为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离婚不离家

    离婚不离家

    夫妻俩为什么会离婚?离婚后俩人之间又会发生什么?而最终怎么会走向离婚不离家的地步?两个已不再是夫妻的男女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他们最终走向哪里?会幸福吗?<br/><br/>跟文的读者请加群:16698382,23606237,14283680<br/><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