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7100000003

第3章 除夕习俗及渊源

除夕之时,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使许多产生于农耕时代的传统仪式得以保留下来。在反映我国文化精深内涵的同时,体现着强大的民族精神与凝聚力。

(一)贴春联

春联就是对联,又称门对、春贴、对子、桃符等,因分为上下两联,相互对应,所以称为联语。

旧时的除夕之日,春联多贴于柱子上,故称楹联,贴于门上的称为门帖。对联虽然形制不大,着墨不多,但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寓意深刻,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经过历代学者的不懈探索,至清代,确认对联为古代桃符的演化。

1.春联原称桃符 桃符为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清《燕京时岁记》云:“春联者,即桃符也。”

桃符最初的作用为镇压邪崇,驱除鬼妖。据《山海经》记载:古代东海中的度朔山上有一棵巨大无比的桃树,树枝向周围伸展,足足有方圆两千公里。树顶有一只金鸡,在太阳出来时报晓。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根拱形枝干,树梢一直歪下来,连接地面,如一扇天然的大门。度朔山上住着各种各样的妖邪鬼怪,它们出入都经过这扇门,此门称作鬼门。

天帝派两个形象丑恶凶狠的天神把守着鬼门,一名神荼,一名郁垒。这两个天神一个拿苇索,一个牵着猛虎,既能捉鬼,又能吃鬼。在金鸡鸣叫时,两个天神监视着夜间从人间游荡回来的大小鬼,如发现危害人类的恶鬼,就把它抓住,或吃掉,或用苇索捆绑起来喂老虎。

在《国策·齐策》、汉朝蔡邕的《独断》、陈元靓的《岁时广记》、晋代郭璞的《玄中记》等典籍中,都有相似的记载,只是两个神的名字稍有出入。我国民间传来来的门神,也典出上述神话。

古人最初用桃木雕成神荼、郁垒神像,挂在大门两侧,以御凶魅。后来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像,即所谓桃符。再后来,在桃木板或桃木条上写上神荼和郁垒两个神的名字,钉在门上。这个习俗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到唐代。

2.对联的产生 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桃符也逐渐演化和充实发展。汉魏古诗、六朝骈文首开对联的句法先河,隋唐时期的诗歌律绝为对联提供了格律依据。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上书写的对句正式成为我国文学中的新形式。据宋人张唐英《蜀梼杌》记载,964年除夕,五代后蜀主孟昶,命令学士章寅逊,题写悬挂于寝室门口的桃符板。因其书写的对句内容不工整,孟昶亲手题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对句,这是我国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春联。中国人写春联的风俗由此开始。

与此不同的另一说法,见于黄休复的《茅亭客话》,说五代后蜀每到除夕,各宫门都悬挂一对书有“元亨利贞”四个字的桃符。太子在自己的策勋府门口的桃符上,题写了“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字,为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春联仍称“桃符”。《宋史·五行志》《梦梁录》《癸辛杂识》等都载有写春联的史料,名家佳作颇多。从王安石“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中可以看出,除夕换桃符,已是民间普遍的习俗。史料上说宋代的桃符,已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名字叫“春贴纸”。

3.桃符改称春联的缘由 在明代,桃符正式改称“春联”,其兴盛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清人陈尚古《簪云楼杂说》载: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明太祖帝都金陵,于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自微行出观。

传说朱元璋“微行”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未贴春联,询问得知是一家阉猪的,还未来得及请人代写。于是,朱元璋特为阉猪人家题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奇巧、幽默,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符合主人身份,成为联中“名对”。

《列朝诗集》载有朱元璋赐给翰林院学士陶安的一副著名春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周晖《金陵琐事》也载有朱元璋赐给开国元勋徐达的一副名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经明太祖的提倡,除夕写贴春联沿习成俗,流传至今。

4.春联的贴法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板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服孝未满分别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用绿纸,第三年用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

旧时,乡村中张贴的春联依其使用场所,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5.春联成为艺术珍品 清代,春联的应用更为普遍,名称和形式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均有极大的提高。

云南昆明大观楼的对联,上下联共有180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但不是我国最长的对联。成都望江楼崇丽阁的著名长联共有212字,但与张之洞撰写的湖南岳阳君山屈原湘妃祠联408字相比,还少了196个字。我国最长的对联,为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共有1612字,这还不算自序的字数,为我国对联之最。

清人李光庭的《乡言解颐·新年十事·春联》云:“桃符以画,春联以书。”脱胎于桃符的春联,正是因为与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相结合,成为了熠熠生辉、经久不衰的我国文化艺术珍品。

(二)贴门神

除夕贴门神是古代民间和现今农村流行的风俗之一。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上。

1.门神分类 门神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大多贴在房门或整间大门上,高1.5米,宽0.8米。

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在小街门上,高0.6米,宽0.3米。这两种门神都是一个黑脸一个白脸的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有的是坐像。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成为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2.张贴门神像 追溯门神的起源,当来自古代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心理。原始人类无法解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将其视作鬼妖作怪。当人类结束穴居生活住进房屋里时,出于对鬼魂的恐惧,仍无安全感,需要一个可靠的住宅保护神来守卫最后的家园,以增强心理上的依赖感。正是在此前提下的鬼魂崇拜,导致了门神的产生。

周朝时,门神与灶、户、井、土地神一起被列为“五祀”,享受农历九月秋收后举行的国家大典的祭祀。周朝的门神,为自然崇拜的产物。在汉代,出现了人格化的门神,即神荼和郁垒。南北朝时,神荼和郁垒正式成为民间定型的门神。后世神画中,神荼为白脸喜相,郁垒为红脸怒相。

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化和发展,门神广受民间敬奉。门神范畴也愈来愈庞大,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捉鬼镇邪门神。捉鬼镇邪为早期门神的主要内容。根据王充《论衡·订鬼》的记载,鬼最怕的四样东西就是神荼、郁垒、天鸡、虎。现存的东汉砖画像表明,鬼害怕的四样东西,均为汉朝时期民间的门神。

神荼与郁垒本是天神,天生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其职责与鬼为伍,正应了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俗语,凶相是为了镇压恶鬼。

天鸡为司晨之灵,严格控制和规定鬼的作息时间,成为后世杀鸡挂门以驱鬼妖风俗的源头。虎在《山海经》中为西王母的代表形象,本就是镇鬼符。虎成为门神,是镇压恶鬼习俗的进化。

到了唐朝,形貌狰狞古怪,专捉、吃小鬼的钟馗问世,迅速取代神荼和郁垒的地位,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门神。

在明朝,随着鬼怪小说《钟馗斩鬼传》和《平鬼传》的传播,钟馗成为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最具影响力的捉鬼镇邪门神。钟馗的门神像,不仅在春节张贴,端午节也要请出来镇压邪崇,这让人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精神安慰。

二是忠直刚勇的武将门神。在汉朝,出现了人格化的门神。班固《汉书·景十三王传》载:“其殿门有成庆画,短衣大绔长剑”。成庆是古代著名的勇士,即一说为荆轲。

元明时期,出现了新的武门神。《历代神仙通鉴》载:唐太宗夜梦鬼魅,难以安睡,开国元勋秦琼和尉迟敬德为其镇守宫门,安然无恙。后画工将两人画像张挂在宫门上,鬼怪全无。因此传说,这两位武功显赫的战将,成为我国民间著名的门神。

旧时张贴的门神,左边的称门丞,右边的称户尉,俗称白脸儿和黑脸儿。因尉迟敬德曾姓胡,民间有的直接写秦军和胡帅的字样,贴在门上来代替画像。

自明清以来,各地张贴的门神像五花八门。如河南门神为三国时期的名将赵云、马超;陕西门神为春秋时期的名将孙膑、庞涓;河北冀中一带贴上演义故事中的薛仁贵和盖苏文,或贴西羌猛将马超、马岱两人。

小说中的金镖黄三太和盗九龙杯的杨香武,也曾一度成为门神。

此外,赵公明、燃灯道人、岳飞、穆桂英、杨延昭、萧何、韩信、焦赞、孟良等,都做过民间百姓家的门神。

佛教寺庙中的哼哈二将和大力金刚神韦陀,都是著名的佛家建筑守护神,兼有门神的作用。“四大天王”的神像,也曾成为民间的门神。

三是文官门神和祈福门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功利性的需要,门神的形象也有了新变化。其作用由驱鬼怯崇转变为祈福纳吉、招财进宝,后又出现了文门神和福门神。

文门神像多张贴于院内堂屋门上,以区别大门上的驱鬼武士门神。文门神以面容慈祥的天官形象为代表,另有长着白胡须的文门神,即宋朝的梁颢。《三字经》称“若梁颢,八十二”,梁颢为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

清朝乾隆年间,出现了以门童代替门神的现象。门童为杨柳青印制的年画,有的取材于五代窦燕山育子成材的“五子登科”画。

福门神以祈求福寿为主题,常见的有福、禄、寿三星。民间喜爱的喜神、和合二仙、刘海等也加入此行列。最为有趣的是捉鬼高手钟馗,纱帽朱衣,托寿桃,引蝙蝠,好一个福神!

旧时民间张贴门神像,将双扇的门称为“对脸儿”,单扇的门称为“独坐儿”。

驱邪魔、卫家宅、助功利、取吉祥,成为门神的职能和民俗的需求,反映了人们祈求岁岁平安的美好愿望。

(三)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1.年画的起源 年画和春联一样,也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版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福的美好愿望。

年画是我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初创于汉代。到了唐代,先进的雕板印刷技术使门神画像的印制成为可能。

宋代逐步演变为印制年画,现存最早的年画,就是宋朝印刷的《四美图》,又名《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明末清初,是年画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因时令性强,多于新年前张贴,以增加节庆气氛,再加上一年更换一次,或谓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的种类有版画、刻纸、纸绘三种。

年画题材多种多样,艺术特色明显。早期的民间年画,是现代部分美术种类的源头,已成为雅俗共赏的难觅珍品。

2.年画的普及和发展 年画的大量普及,是在明朝后期。明朝末年,我国的年画出现三大派别,即天津西郊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山东潍坊的年画。

清朝中叶,根据制作风格、出产数量、市场销售等状况,形成南北两大年画中心:北方为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县的杨家埠;南方为苏州桃花坞和广东的佛山。

传统的年画主产地,还有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山西太原、四川绵竹和福建漳州等地。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两者结合起来,出现了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为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了挂历。

(四)贴挂千

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不超过0.3米,粘在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民户多用挂千,但世家大族用的较少。黄纸长0.1米,红纸长0.3米的是“小挂千”,为市民所用。

最早的挂千是以制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民间传说有压祟的作用。

(五)倒贴福字的由来

福字的本意为福气、福运,现为幸福之意。《书·洪范》称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后世人们将五福称为福、禄、寿、喜、财。

宋朝《梦梁录》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宋代的“春牌儿”,为迎新年的庆贺之物,就是写有福字的大红纸。

在我国民间,有正贴福字和倒贴福字的习俗。后者表示幸福已到或福气已到,更能营造温馨的节庆气氛。

最早的贴福字的传说,始于周朝姜子牙。传说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子叶氏为穷神,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百姓过年贴福字,以驱赶穷神,寓意福到我家。

民间流传着许多倒贴福字的传说,最有影响的有以下两则。

1.朱元璋用福字作暗记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但是,心善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个福字。

于是,全城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只有一户不识字的人家,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大怒,命令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劝说朱元璋:“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是‘福到’的意思。”皇帝一听大喜,下令放人。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是为了纪念马皇后的好生之德。

2.贴倒福字始于慈禧 每至年关,清朝慈禧太后有给大臣赐福的习惯。

有一年赐福,恭亲王福晋把赐给的福字贴倒了,犯了杀头之罪。太监李莲英忙为其解围:“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赐福,福真的就倒了——福到了!”慈禧听后,转怒为喜。此说后传至民间,福字也就倒贴起来。

谚语说:“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福字作为节日喜庆的点缀物,为民间所钟爱。人们在红纸上写上福字,再精描细绘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图案,成为一件美丽的艺术品。

春节前贴一个红色的福字,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六)贴窗花

除夕之日,在民间,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即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1.窗花的内容广泛 窗花源于民间剪纸。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称其为窗花。

剪纸与立春这个节令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诗中的“荆俗”“晋风”不仅点明了这种风气,而且明确言明了晋人的风俗。

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所以窗花有相当多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此外,花鸟虫鱼以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也十分常见。

2.窗花的剪刻形式 窗花的剪刻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刻,多用于大红纸剪纸,应用地区较广;二是套色剪纸,一般用于宫廷、商铺的大窗或厅堂和门面的窗户;三是浮雕剪纸,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它将剪刻与纸叠工艺融为一体,别具风格;四是彩色窗花。

窗花又有染色和衬色之分。染色窗花以河北丰宁、蔚县所出最为有名。先刻后染,色泽明艳,光影效果极佳。衬色窗花以广东佛山所产最为著名,用金箔纸和锡箔纸剪刻出主体纹样,背衬各色彩纸,金碧辉煌、富丽典雅。这种做法叫作“铜衬料”。

山东的窗花多直条,适合该地直棂窗。西北的窗花用“十”字将完整的剪纸分成四大块。为了不影响室内采光,窗花多为阳剪,以求得较多镂空的面积。

窗花的外轮廓和窗架之间要求舒密有致,构图格局均衡。为追求清新、亮堂、明快的室内装饰效果,窗花剪刻多用细线造型,达到镂空玲珑的视觉效果。

窗花的张贴,一般在扫尘之后进行。窗花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寄托的美好希望。

同类推荐
  • 庄子:开阔混同的精神世界

    庄子:开阔混同的精神世界

    除了儒家,还有一个超越人世、物我两忘的世界观,曾主宰了半个中国。在周文化成为主流之前,先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里。水草丰茂,烟雾缭绕,到处是沼泽、森林,鬼怪幽灵飘荡其间,人不过是这大地上栖息的其中一物类而已。这种“连续的世界观”在商朝灭亡以后,保留在了宋(商遗民的国家)和楚国文化里,而《庄子》及其精神本身反映的便是这样一种观念。庄子用自己高超的叙事技巧构筑起一个混沌的世界,在这里,有硕大无比的大鹏、大鱼,有长寿绵绵的大龟、大树,有海上仙山。他会跟你说各种荒诞的故事和寓言,但始终不肯点破,直到最后,你也分不清何为真实、何为幻象。
  • 悦读三星堆

    悦读三星堆

    本书是一本有关三星堆遗址发现和发掘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从三星堆遗迹的方方面面深度挖掘古代巴蜀文化,以趣味性的解说文字搭配详实的照片来解说三星堆遗址发现经历以及三星堆遗址带来的种种未解之谜。首批均是大遗址公园,像圆明园、周口店、良渚、殷墟、秦始皇陵,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考古遗址公园是国际上通用并日趋成熟的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三星堆获此殊荣,将使遗址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古老的马牧河潺潺流过,12平方公里的遗址宁静神秘,祭祀坑、城墙等将重现原貌,在这个带有科普性质的遗址公园里,古蜀先民的生活场景将再现在公众面前。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本书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之一种。该丛书以人为本,以立人为宗旨,以个人为轴心,辐射出个人与自我、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三个探讨的领域板块,主题分别是个人与家庭、师友、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讨论的话题。本书《尊师重教》主题是知识与师道。从先秦至清代有影响的典籍中筛选出主题名篇,逐篇予以解题、注释。
热门推荐
  • 话题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话题写作指导与好词好句好段(下)

    “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话题文章写作是考验一个作者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此训练。能极大的提高人的思辨能力,使人处事交流条理分明。
  • 一一向前冲

    一一向前冲

    一位是性格傲娇,成绩优异却出生寒门的校草级美少年。一位是青梅竹马,对女主万般宠溺的‘好闺蜜’。当爱情来临时,她到底该如何抉择。
  • 逐鹿中原:淮海战役(下)

    逐鹿中原:淮海战役(下)

    本书分徐州概况、聚焦徐州、全歼黄百韬、围歼黄维兵团、追击围歼杜聿明五篇介绍了淮海战役。
  • 獒王归乡记

    獒王归乡记

    护院神犬——獒王巴勒占堆被寻獒人偷到拉萨,他巧用计谋逃脱,与“闹市魔王”成为朋友,在老索朗的帮助下走上返乡之路,但偷走他的人始终尾随着。途中,他受到诺布、益西等善心獒犬的帮助,差点落入人类的圈套但再次逃脱,与黑獒加古成为挚友,与野狼数次恶战,亲身经历了野驴争夺王位的悲剧。最终,他以德报怨,感化了偷他的人,成功返回家乡。
  • 刺客信条:大明风云

    刺客信条:大明风云

    大明正德年间,作为圣殿骑士团东方分支的宦官集团“八虎”深得皇帝宠信。“八虎”以狗马鹰犬、歌舞角斗媚上,以严刑峻法、虎官狼吏欺下,权倾一时。时任首领张永更是在皇位交替之际借“大礼议”之争猝起发难,给予了宿敌中原兄弟会致命一击。遭此灭顶之灾,中原兄弟会一夕倾覆,千年的传承危如累卵,而张永更是暗中布置,设下了夺取天下的阴谋。浩劫之中,刺客少芸幸免于难,身负绝密使命远走欧罗巴大陆,师从传奇刺客大师埃齐奥,潜心修行,伺机而动。故事从少芸踏上复仇之旅开始……
  • 老板娘的民宿

    老板娘的民宿

    一家名为瑛的民宿专解世人之困,寻人、救命、托梦、诉情......一系列替人解忧之事皆有这间民宿的老板娘为之。想要老板娘出手,皆需博得老板娘开心或者送一些能让老板娘欢喜之物,一切皆都随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江湖论之飞禽走兽

    江湖论之飞禽走兽

    江湖嘛!有人的地方就叫江湖。庄子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三生三世渡劫缘

    三生三世渡劫缘

    欧买噶!穿越成“太监”真不是她的错。疼。很疼。何若凡醒过来的第一感觉就是浑身上下都疼。何若凡堂堂一千金大小姐,居然穿越成“太监”,悲剧的居然还遇上了有“特殊癖好”的三王爷,处处看她不顺眼的六王爷,妖孽装白兔的二王爷,刁蛮任性的小公主,嚣张跋扈的贵妃大人。她可是21世纪军长大人的乖张女儿,哪怕变成一个‘太监’,也不能阻挡她既撩妹子又撩汉子,一路开挂打怪,顺带耍耍王爷,逗你玩。[1V1,绝对的纯情,主打为甜,放心入坑。]
  • 弃妃她并不想得宠

    弃妃她并不想得宠

    成亲的当天,他同时娶了四个侍妾,当晚就把她打入了冷宫。再次睁眼,她已不是她,是一个来从二十一世纪的灵魂。这个男人太渣,虽然长得俊美非凡,但是她最不喜欢的就是渣男。他说:“爱妃,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别总想着别的男人。”开玩笑!她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女人,怎么可能只吊死在一棵渣渣的树上!难得来这个朝代走一遭,美男这么多不左拥右抱太可惜了!于是她整日想着要怎么离开永安王府。曾经的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的永安王,此时提着大刀追在某女人身后砍苍蝇……“敢窥视本王的女人砍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