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7600000017

第17章 现代科技大发明(4)

诺贝尔的这一发明马上被应用于实践,在一条正在修建的铁路工程中,雷酸汞的使用不仅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而且还节约了几百万美元。1865年,诺贝尔建立了硝酸甘油股份公司,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生产硝酸甘油炸药的制造厂家。1867年,诺贝尔研制出了黄色炸药,并获得了发明权。黄色炸药的研制成功使得硝酸甘油可以以更安全的方式生产,也更容易操作。1868年,诺贝尔发现将海底或湖底的硅藻土与硝酸甘油按1∶3的比例混合,就形成了安全烈性炸药。新炸药的灵敏度大大低于高纯度的硝酸甘油,但威力却比枪用火药高3倍,他将这种炸药命名为“达那炸药”。后来诺贝尔又发现,硅藻土是一种惰性物质,在和硝酸甘油混合后,虽然降低了硝酸甘油的灵敏度,但同时也使炸药的威力大大降低了。所以诺贝尔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硅藻土的替代品。

1875年,诺贝尔偶然发现硝酸甘油能够溶于火棉胶而成为胶体,这种胶物质能很好地保留爆炸力,但却没有硝酸甘油所固有的那种不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生产成本低。诺贝尔为它起名“爆炸胶”。1879~1888年,经过近9年的时间,诺贝尔冒着更大的危险,再次向世人显示了他的才华,他发明了无烟炸药。在炸药的历史上诺贝尔成了无人能及的佼佼者。

鱼雷

鱼雷的前身是一种诞生于19世纪初的“撑杆雷”。撑杆雷用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前部,海战时小艇冲向舰艇,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卢庇尔斯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前行攻击对方舰船。

1868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把用小船装着炸药、用电线导航的“撑杆雷”发展成了一种能在水中自行推进的炸弹。由于它的外形像鱼,又可像鱼一样在水中前进,人们就称其为“鱼雷”。

1899年,奥匈帝国海军制图员路德格·奥布里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控制鱼雷定向指航,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可控制方向的鱼雷,大大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精度。1904年,美国人E·W·布里斯发明了燃烧宝,以热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制造了第一个热动力鱼雷(亦称蒸汽瓦斯鱼雷),至此,鱼雷被公认为一种现代化兵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鱼雷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德国人制造的蒸汽瓦斯鱼雷1分钟可行进900多米,航程远达8000米,载炸药超过100千克,如果准确命中的话,一下子就可以击沉一艘大军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总吨位达1366万吨,鱼雷的威力在这个时候也让世人大开眼界。

在鱼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航空鱼雷的问世。1914年的圣诞节,在英国的军舰“方舟”号上搭载的水上飞机,袭击了停泊在库克斯港内的德国舰艇。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由舰载航空兵从海上发起的进攻,虽然未能取得显著的战果,却显示了飞机对海战的影响。事后,制定这次作战计划的莱斯克兰奇少校说:“如果我们的飞机当时携带的是鱼雷而不是小型炸弹,那么德国军舰完全可能被击沉。”受这次战斗的鼓舞,英国人很快研制出专用的航空鱼雷。这种鱼雷不需要像舰载鱼雷那样通过鱼雷发射管的强大推力发射出去,而是借助飞机俯冲的加速度产生最初的动力。发射方式和投掷炸弹相似,飞行员一按控制钮,机翼下的鱼雷夹自动打开,鱼雷自然下落,入水后水平前进,直奔目标。

1915年8月12日,英国海军航空兵艾德蒙兹中校驾驶一架“肖特184”水上飞机,在马尔马拉海用航空鱼雷击沉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供应舰。这不仅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航空鱼雷攻击,而且也首创了舰载航空兵击沉舰船的记录。此后,各国不断完善鱼雷的制造技术,无航迹电动鱼雷、线导鱼雷、自导鱼雷等纷纷问世。时至今日,鱼雷的航速已提高到90~100千米/小时,航程达46千米。尽管由于反舰导弹的出现,使鱼雷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是海军的重要武器。特别是在攻击型潜艇上,鱼雷依旧是不可缺少的攻击性武器。

坦克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在这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中,机枪和火炮的大量使用,使战场变得异常残酷。尸横遍野的惨状也使英国的军事家欧内斯特·斯温顿上校心中极为沉重。看来,要面对敌军的机枪、大炮,又要能突破铁丝网和战壕,必须发明出一种全新的战斗武器。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斯温顿心中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将一种较先进的履带式拖拉机装上钢铁外壳,宽大的履带使它在松软泥泞的地上畅行无阻,履带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可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不容易打滑,此外,履带就像个大轮子,车体有多长,轮子就有多大。只要壕沟的宽度小于履带着地长的一半时,就可以轻松地涉水过河。在当时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的支持下,斯温顿上校和克劳姆普顿上校开始了新战车的研制。

1915年8月,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小游民”终于在英国诞生了。它是由一台拖拉机配上加长的履带和钢板改制而成的。虽然“小游民”使所有观看者心头振奋,但若要它上战场参战,似乎还需要进行一些改进和完善。

1916年1月30日,第二辆坦克“大游民”问世了。这架28吨重的庞然大物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深深的弹坑,面对纵横交错的铁丝网,“大游民”就像人们用手掌在桌上搓着一团棉花般轻松地将它们死死压在地上。在接下来的打靶项目中,“大游民”也表现出色。半年之内,英国共造出了49辆这样的战车,为了蒙蔽间谍,英国人将这些像运水车的大型车辆,戏称为“TANK”——水柜或大容器的意思。没想到,“坦克”这两字从此便被一直沿用。

坦克刚一问世,便被投入到索姆河战役中。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是“陆地巡洋舰”MK1型坦克,这个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仅用两个半小时,就占领了大片德军阵地。在之后的战役中,德军只要一听见远处的坦克轰鸣声,便会不顾一切地夺路而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的“马蒂尔达”“巡洋”“十字军”;法国的“雷诺”R—35轻型、“索马”S—35中型;苏联的T—26轻型、T—28中型;德国的RzkpfwⅢ等坦克先后问世。这些坦克比早期的坦克先进了许多,最大时速可达20~43千米,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看来,坦克的确无愧于“陆战之王”的美称。

今天,坦克在人们不断地创新与改进下,已经拥有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其成员有重型坦克、中型坦克、轻型坦克、侦察坦克、架桥坦克、扫雷坦克、水陆两栖坦克、隐形坦克……这些形形色色的坦克机械化部队的重要技术装备,如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陆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雷达

1922年的秋天,美国海军军官泰勒和杨格在一条河边做无线电通讯试验,杨格在河的一边发送密码,泰勒则在对岸的一辆汽车里,头戴耳机全神贯注地收听着节奏均匀的发报声,突然,耳机里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小,最后耳机里竟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了。泰勒伸出头向对岸张望,只见一艘轮船正行驶在河上,船身挡住了视线。当船驶过之后,他的耳机里又一次传来了清晰的发报声。难道是船把电报信号挡住了?泰勒立即通过发报机向杨格通报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两人决定把这个现象弄个明白。经过多次试验,他们发现每当有船经过时,无线电信号就会被船身反射回来。作为海军军官,泰勒和杨格马上想到这个现象可以用于海战。于是,雷达的概念诞生了。

1934年,英国人沃特森·瓦特受命担任英国皇家无线电研究所所长,负责对地球大气层进行无线电科学考察。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坐在荧光屏前观察接收回来的电磁波图像,突然,他的目光被荧光屏上的一连串亮点吸引住了。原来这些亮点是被附近一座高楼反射回来的无线电信号。这一发现使他很兴奋,能否利用这一点来发现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呢?要知道,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除了看见飞机和听见飞机的声音之外,还没有一种能提前发现飞机的方法。那时,大战的阴云已密布欧洲,英国正加紧发展防空力量,英国空军还专门找了一批听觉灵敏的盲人来用耳朵搜寻敌机。当瓦特将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写成报告后,空军部如获至宝,立即下令拨款试验,一个月后,雷达就装配好了。

2月26日,瓦特将雷达装在载重汽车上进行了试验。当试验飞机从15千米外的机场起飞,向载重汽车方向飞来时,雷达上的无线电波同时发射出去。当飞机飞到12千米处时,无线电接收装置果然收到了信号。世界上第一台雷达试制成功了。后来,瓦特把自己无意中发现的荧光屏显示障碍物的现象用在雷达上,用荧光屏代替了原先的接收装置。这样,监控人员可以直接从荧光屏上发现目标,比用耳机监控更为有效。到1938年秋季,慕尼黑会议召开之际,雷达站已投入运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航空与空间技术迅速发展,超音速飞机、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以及宇宙飞船等,都以雷达作为探测和控制的主要手段。特别是60年代中期研制的反洲际弹道导弹系统,使雷达在探测距离、跟踪精度、分辨能力以及目标容量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70年代以来,雷达采用了数字计算机,脉冲多普勒和光电(电视、红外、激光)等先进技术成果,使新一代雷达能自动探测目标并录取传递其数据,自动检查与指示雷达部件的故障,自动改变雷达技术参数,更适应目标特性和干扰环境。目前,雷达的工作频段的电磁频谱在不断扩展,其小型化、自动化、多功能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原子弹

1934年,美国物理学家费米在用中子轰击铀原子的试验中,得到后来被他命名为超铀的元素,并首创了β衰变定量理论,为原子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费米也因此在1938年12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9年,德国的两位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用化学方法检验了费米的试验,他们发现:用中子轰击铀原子,只能得到地球上已存在的钡。钡的重量略高于铀的一半,这是无法用原子核的衰变来解释的。因此,两位科学家便提出了裂变理论。

裂变理论诞生时,费米正在外出途中。当他从杂志上看到这一惊人消息后,马上返回到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实验室。他用精密的试验验证了裂变理论的正确性,进而建立了整套“链式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费米用自己的辛勤工作换来了人类科学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进步。铀核反应的试验成功及其基础理论的产生,为后来原子弹的试制成功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1942年,费米领导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的建设和试验工作,成为原子能事业的先驱之一!

原子能事业的另外一位先驱当数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早在1933年,他就曾预见,链式反应一旦实现,其释放的巨大能量很可能用来制造杀人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拉德意识到要是让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拥有了原子弹,那么,人类的未来将不可想象!

1939年8月,西拉德和其他两位物理学家在爱因斯坦的帮助下,委托罗斯福总统的朋友和顾问萨克斯请求美国政府支持研制原子弹的工作。12月6日,美国政府大量拨款研制原子弹。并成立了一个军政委员会,实施制造原子武器的计划,该计划被命名为“曼哈顿工程”。

1943年4月15日,原子弹的综合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奥本海默及费米、劳伦斯等人开始通过不同的实验方式尝试获取铀-235,同时,让工程师开始着手设计原子弹。

1945年3月,有关原子弹的所有重要物理研究都已接近完成,奥本海默宣布实施“三一计划”。7月4日,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8月1日完成装配第一颗原子弹。

然而,在这紧要关头,许多事情并未尽如人意,炸药雷管性能达不到可靠性的指标,裂变材料的供应跟不上进度,加之整个7月份风雨交加,根本无法试验。杜鲁门为了在7月15日的美、英、苏最高首脑会议上以手中的原子弹作为砝码调节战后的大国格局,要求原子弹无论如何在7月14日前试验成功。奥本海默凭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执著,在极度焦虑和兴奋中度过了整个春季。7月16日早上5点半,一颗安放在铁塔上的试验原子弹终于抢在暴风雨来临前爆炸了。这颗原子弹的威力,要比科学家们原先的估计大出了近20倍。

从此原子弹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时至今日,它给全世界所带来的核战争威胁都是巨大的。

同类推荐
  •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在时下,全国各级企业都以学习中央的安全生产与管理精神为契机,掀起了安全生产的学习与教育高潮,确保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持续稳定地发展。
  • 小学生好词好句好段

    小学生好词好句好段

    《学生课外推荐阅读书系:小学生好词好句好段》根据小学生特点及课本要求,将素材科学分类,以记事、写人、状物写景等不同的文体分篇,每篇下面又分为若干主题,将鲜活生动的的好词、好句、好段富有针对性地一一呈现,满足小学阶段写各种类型作文的需求,可读可查。
  • 设计概论

    设计概论

    概括介绍了艺术设计这一门科学的基本发展历史、基础的概念分析、学科的基本分类,以及各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知识内容、当代基本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并根据我国当代一系列开放政策的需要阐述了艺术设计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的重要关系。同时,本书也对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技能、经营管理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能力作了介绍和建议,目的是使学生对艺术设计这一行业在宏观上有一个比较详尽的把握,并能够对其理论的认识也运用,为将来的深造和发展奠定坚实雄厚的基础。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3)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
  • 新编外国文学教程

    新编外国文学教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系列教材·普通高等学校中文学科通用教材:新编外国文学教程》的特色:简明实用、便于教学、贴近前沿、注重实践。《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系列教材·普通高等学校中文学科通用教材:新编外国文学教程》编写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凸显问题意识与探索意识;在史料甄别、使用和阐述过程中,力求体现撰写者的史学观和文学观,以论带史,以观点统帅材料,力戒机械地罗列史料。
热门推荐
  •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从“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概念的提出、产生的根源、发展脉络与最终形成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对于读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权的独特性和优越性等方面有着特殊意义,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加深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让思念入土为安

    让思念入土为安

    因为一次误会,苏叶和的命运从此纠缠起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临风等你来

    临风等你来

    陆临风是这个世界上最擅长伪装的人,他总是在林沐面前做些孩子气的举动,他的眼神里总是盛满孩子气的倔强他明明还是年少时那个性格张扬的陆临风,可是当他身上的秘密一件件暴露在眼前时,林沐甚至搞不清楚,到底是她从未了解过他,还是他变了他可以在她面前笑得一脸天真坦荡,转眼却嗜血杀人眼睛都不眨一下她本来要说服自己和他在一起了......
  • 一错再错:大家闺秀

    一错再错:大家闺秀

    康伟业出生在新中国,少年时他臂带红卫袖章写过大字报,串联,在天安门广场被毛主席接见过,之后上山下乡,又招工回城,在肉联厂工作。由于他“高高的个子,相貌不俗,人又聪明好学”,被厂医李大夫青睐,给他介绍了一位“思想进步,事业心强,身体健康,容貌端正”的军队高干子女段莉娜做女朋友。二人认真地谈了两年多恋爱,期间康伟业虽多次打退堂鼓,但均在段莉娜义正辞严的胁迫下告败,终于结婚生五,开始了平凡人生。改革开放,康伟业段莉娜的家庭受到振荡,康伟业下海经商,身手不凡,成了大款,人越发器宇轩昂,风流倜傥,段莉娜却越来越庸俗丑陋,不由康伟业不移情别恋,与一聪明能干又风情万种的外企白领丽人林珠发生了一声摧肝断肠的爱情纠葛。这场爱情能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康伟业面临的又将是怎样的现实呢……池莉1957年生,现任武汉市文联主席,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池莉文集》(七卷),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水与火的缠绵》等,散文作品《怎么爱你也不够》、《真实的日子》、《给你一轮新太阳》、《老武汉》等,作品集《一夜盛开如玫瑰》、《生活秀》等。
  • 抱紧反派大佬的金大腿

    抱紧反派大佬的金大腿

    颜清:我怕是摊上大事了。系统:你何止摊上大事了。颜清:现在跑还来得及吗!系统:你怕是个傻子吧。----------------------------------------------------为了在各个位面坚强的活下去!颜清决定......抱紧反派大佬的金大腿!颜清:大佬你需要什么!我可以,我什么都可以!#谁说女孩子不可以又怂又A的#
  • 假婚隐爱:无你不欢

    假婚隐爱:无你不欢

    他低调、冷酷、无情却能宠她上天,他温柔如棉,却如一把刀捅着她的心,她无心无肺的活着却偏偏又执着得要命。他苦涩地弯弯嘴角垂下眼眸,暗哑地说道:“那我等你一辈子,或者我们就这样过一辈子。”“这样的话你太不划算了……”他的脸一寸寸深沉下去,如泼了墨的黑,“什么划不划算?娶一得二,怎么个不划算了?”
  • 二次元之万界技能

    二次元之万界技能

    艾亚一脸黑人问号地穿越到海贼王世界中,还有一个搞事的系统,不过既然来到海贼的世界中了,不搞出点事怎么行呢?该书是以搞笑轻松向为主。作者笔力有限,请见谅。
  • 烟雨浩歌

    烟雨浩歌

    这个南阙江湖,化境十魁剑为首,一入神窍非凡人。有人凝十年刀意,抒胸臆,想见的江湖多点有意思的人和事。有昆仑十八奴,世间传闻可搬山,魁三无视阎罗殿。有个身形佝偻的传奇老人,最疼爱自己的外孙。有伴生人,出生即带前世记忆。有少女年仅十七岁,一统乌布十三族,一身修为吓死人,背剑名无敌。有个万人敌,并非万人敌。有蛟龙出没,九蛟互吞终化龙。有个身世显赫,叫作秦恒的年轻人,走出大庆,走在江湖,叩关白罱……————然,一日乾坤尽覆,打得支离破碎。后,大庆覆灭,八王并起,天下乱。赤域雄狮趁隙压境北疆,神秘西地蠢蠢欲动,东方佛国传扬佛法,名为教化万民。那个出身大庆的年轻人,除了一袭白衣外,唯有一颗要坐天下的心。PS:本书架空加玄幻,天下争霸。
  • 女配逆袭之脱离轨迹

    女配逆袭之脱离轨迹

    (此处因一些原因章节不完整)她一直都在他身后等待,等他有一天回过头看她。什么鬼!她又不是那个为爱疯狂的女配,同名同姓是因为作者跟她爸一样才华横溢!但也不至于一睡醒就穿越成了恶毒女配吧?!想想女配的凄惨下场,她不禁身冒冷汗。女主光环太强大,得罪她者不是残就是死,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她决定远离女主男主,最好半毛线关系都不要扯上!(不定时更新,内容大幅度修改,希望更合理化,不喜勿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