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8500000053

第53章 苏辙卷(12)

愚尝观于西南徼外(9),以临蛮夷之众,求其所以为变之始,而遂至于攻城郭,杀人民,纵横放肆而不可救者,其积之莫不有渐也。夫蛮夷之民,宁绝而不之通,今边鄙之上,利其货财而纳之于市,使边民凌侮欺谩而夺其利,长吏又以为扰民而不之禁。穷恚(10)无聊,莫可告诉,故其势必至于解仇结盟,攻剽蹂践,残之于锋镝之间,而后其志得伸也。嗟夫!为吏如此,亦见其不知本矣。通关市,我吏民待之如中国之人,彼尚谁所激怒而为此哉?然事不患乎不知,而患乎人之不能用。昔班超处西域数十年,西破龟兹,北伏匈奴(11)。及将东归,或以为必有奇谋,乃就问其计。然其言止曰:“察见渊中鱼不详,屯戍之士皆非忠臣孝子,不可尽绳以法,”当是时,莫不皆笑,以为不足用。然及西域之乱,终亦以此故。夫谋非必奇而后可用,而在乎当否则已。古者四夷皆置校尉,而益州有蛮夷骑都尉以治其事。使其强者不能内侵,而弱者不为中国之所侮,盖为是也。

【注释】

(1)九夷八蛮:泛指我东、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

(2)纷纷籍籍:杂乱的样子。

(3)北狄:我国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

(4)控弦:拉弓,引申为士兵。

(5)须臾:一会儿,很短时间。

(6)敝:使……蓑败。

(7)西戎、南蛮、西南夷:都是我国当时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8)众庶:全部人。庶,人民。

(9)徼外:边界之外,边疆之外。

(10)恚:恼怒,发怒。

(11)昔班超处西域数十年,西破龟兹,北伏匈奴:班超(33—103),汉代班固之弟。父死,家贫,为官府抄书以养母。曾投笔叹曰:“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处事笔砚间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西域五十余缄国获得安宁。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官至西域都护,后其妹班昭为之上书乞归。至洛阳,拜射声校尉,同年病卒。

王者不治夷狄论

儒者必慎其所习。习之不正,终身病之。《公羊》之书(1),好为异说而无统,多作新意以变惑天下之耳目。是以汉之诸儒治《公羊》者,比于他经,是为迂阔。至于何休(2),而其用意又甚于《公羊》,盖其势然也。

经(3)书:“公及戎盟于潜。”《公羊》犹未有说也,而休以为王者不治夷狄,录戎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也。夫公之及戎盟于潜也,时有是事也。时有是事,而孔子不书可乎?故《春秋》之书,其体有二:有书以见褒贬者,有书以记当时之事,备史记之体,而其中非必有所褒贬予夺者。公之及戎盟于潜,是无褒贬予夺者也,而休欲必为之说,是以其说不得不妄也。

且王者岂有不治夷狄者乎?王者不治夷狄,是欲苟安于无事者之说也。古之所以治夷狄之道,世之君子尝论之矣。有用武而征伐之者,高宗、文王(4)之事是也;有修文而和亲之者,汉之文、景(5)之事是也;有闭拒而不纳之者,光武(6)之谢西域、绝匈奴之事是也。此三者皆所以与夷狄为治之大要也。今曰来者必不可拒,则是光武之谢西域,以息中国之民者非乎?去者必不可追,则是高宗、文王凡所以征其不服而讨其不庭(7)者皆非也。凡休之说,施之于中国强盛、夷狄暴横之时,则将养寇以遗子孙之忧;施之于中国新定、休息自养之际,则为夷狄之所役,使以自劳敝而不得止。凡此二者,休之说无施而可也。

盖愚闻之,圣人之于戎狄也,吾欲来之则来之,虽有欲去者,不可得而去也;吾欲去之则去之,虽有欲来者,亦不可得而来也。要以使吾中国不失于便,而置夷狄于不便之地,故其屈伸进退,莫不在我。而休欲其自来而自去也耶,此其尤不可者也。治休之学者曰《春秋》托始以治天下,当隐公之际,未暇远略,故先书晋灭夏阳(8),不书楚灭谷、邓(9)。夫谷、邓之不书,是楚之未通而不告也。如使圣人未欲与夷狄交通,则虽有欲至,尚可得而至哉?愚故曰:《春秋》之书“公及戎盟于潜”,是记事之体,而无休之说也。

【注释】

(1)《公羊》之书:指《春秋公羊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2)何休:为董仲舒四传弟子,精研六经,曾因太傅陈蕃推荐而参政,蕃失败后受连累罢官。他以十七年的时间撰写成了《春秋公羊解法》。

(3)经:指孔子所著的《春秋》。

(4)高宗,文王:高宗,指商代君主武丁,为中兴之主,死后称高宗。文王,指周文王。

(5)文、景:指汉文帝、汉景帝。

(6)光武:指汉武帝刘秀。

(7)庭:通“廷”,朝见。

(8)夏阳:春秋时梁国。战国时为魏之梁地。

(9)谷、邓:谷,地名,即塞门,故地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邓,南方近楚国的诸侯小国,庄公十六年为楚国所灭。故地在今河南邓县一带。

形势不如德论

三代(1)之时,法令宽简,所以堤防禁固其民而尊严其君者,举皆无有。而其所都之地(2),又非有深山大河之固,然而历岁数百,长久而安存者何耶?秦之法令可谓峻矣,而其所都,又关中天府之固,古之所谓百二(3)者也。然而二世而亡者何耶?太史公(4)曰:“权势法制所以为治也,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然而二者犹未足恃也。故曰:形势虽强,犹不如德也。

天下之形势,愚尝论之矣。读《易》至于《坎》,喟然而叹曰:嗟夫!圣人之所以教人者,盖详矣夫。《坎》之为言,犹曰险也。天之所以为险者,以其不可升;而地之所以为险者,以其有山川丘陵。天地之险,愚闻之矣,而人之险,愚未之闻也。或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此人之险,而高城深池之谓也。曰:非也。高城深池,此无以异于地之险。而人之险,法制之谓也。天下之人,其初盖均是人也,而君至于为君之尊,而民至于为民之卑。君上日享其乐而臣下日安其劳,而不敢怨者,是法制之力也。然犹未也,可以御小害,而未可以御大害也。大盗起,则城池险阻不可以固而留,众叛亲离,则法制不可以执而守。是必有非形之形,非势之势,而后可也。

故至《坎》之六四而曰:“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夫六四处刚柔相接之时,而乃用一樽、二簋、土盎、瓦缶相与拳曲俯仰于户牖之下,而终获无咎,此岂非圣人知天下之不可以强服,而为是优柔从容之德,以和其刚强难屈之心,而作其愧耻不忍之意故耶?嗟夫!秦人自负其强,欲以斩刖齐天下之民(5),而以山河为社稷之保障,不知英雄之士开而辟之,刑罚不能绳,险阻不能拒。故圣人必有以深结天下之心,使英雄之士有所不可解者,则《坎》之六四是也。

【注释】

(1)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2)所都之地:所建立首都的地方。

(3)百二:百分之二。

(4)太史公:指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5)欲以斩刖齐天下之民:想通过斩刖等刑罚来平定天下人民。刖,古代一种把脚砍掉的酷刑。齐,使……平齐,一致。

史官助赏罚论

域中有三权:曰天,曰君,曰史官。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而使之更相助。夫惟天之权,而后能寿天祸福天下之人,而使贤者无夭横穷困之灾,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福。然而季次、原宪(1),古所谓贤人者也,伏于穷闾之下(2),布衣醃粥之不给(3)。盗跖、庄儸横行于天下(4),食人之肝以为粮,而老死于牖下(5),不见兵革之祸。如此,则是天之权有时而有所不及也。故人君用其赏罚之权,于天道所不及之间,以助天为治。然而赏罚者,又岂能尽天下之是非?而赏罚之于一时,犹惧其不能明著暴见于万世之下,故君举而属之于其臣,而名之曰“史官”。盖史官之权,与天与君之权均,大抵三者更相助,以无遗天下之是非。故荀悦曰(6):“每于岁尽,举之尚书(7),以助赏罚。”

夫史官之兴,其来尚矣!其最著者,在周曰佚(8),在鲁曰克,在齐曰南氏,在晋曰董狐,在楚曰倚相。观其为人,以度其当时之所书,必有以助赏罚者,然而不获见其笔墨之所存,以不能尽其助治之意。独仲尼因鲁之史官左丘明而得其载籍(9),以作为《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虽其名为经,而其实史之尤大章明者也(10)。故齐桓、晋文有功于王室,王赏之以侯伯之爵、征伐四国之权(11),而《春秋》又从而屡进之,此所以助乎赏之当于其功也。吴、楚、徐、越之僭,皆得罪于其君者也,而《春秋》又从而加之以斥绝摈弃不齿之辞,此所以助乎罚之当于其罪也。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则又为之明言其状,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呜呼,贤人君子之功烈(12),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当汉之时,号曰太史令,而其权在丞相之上,郡国计吏上计于太史(13),而后以其副上于丞相、御史。夫惟知其权之可以助赏罚也,故从而尊显之。然则后之史官其可以忽哉?

【注释】

(1)季次:孔子弟子公晳哀,字季次,齐国人。

(2)闾:里巷,巷,胡同。

(3)醃:厚粥,干粥。给:足。

(4)盗跖:相传为春秋末期人,名跖。

(5)牖:窗。

(6)荀悦:东汉颍川颍阴人,字仲豫。

(7)尚书:尚书省,官府名。又官名,六部长官,称尚书。

(8)佚:周史官,又写作逸。以下克、南氏、董狐、倚相,均见《左传》。

(9)左丘明:春秋时鲁国史官。因其世为左史,故以左为姓。

(10)章明:显明。

(11)四国:四方。

(12)功烈:功业。

(13)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计:考核官吏。

礼以养人为本论

君子之为政,权(1)其轻重,而审其小大,不以轻害重,不以小妨大,为天下之大善。而小有不合焉者,君子不顾也。立天下之大善,而以小有不合而止,则是天下无圣人,大善终不可得而建也。

自周之亡,其父子君臣冠昏丧祭之礼,日以沦废。至于汉兴,贤君名臣,比比而出,皆知礼之足以为治也,然皆拱手相视,而莫敢措(2),非以礼为不善也,以为不可复也,是亦自轻而已。故元成之间(3),刘向上书,以为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刑罚之过,或至于死伤,然有司请定法令,笔则笔,削则削(4),是敢于杀人而不敢于养人也。然而为是者,则亦有故。律令起于后世,而礼出于圣人。敢变后世之刑,而不敢变先王之礼,是亦畏圣人太过之弊也。《记》曰:“礼之所生,生于义也。故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5),则亦何至于惮之而不敢邪?

今夫冠礼(6),所以养人之始,而归之正也;昏礼(7),所以养人之亲,而尊其祖也;丧礼(8),所以养人之孝,而为之节也,祭礼(9),所以养人之终,而接之于无穷也;宾客之礼(10),所以养人之交,而慎其渎也;乡礼(11),所以养人之本,而教之以孝悌也。凡此数者,皆待礼而后可以生。今皆废而不立,是以天下之人,皇皇然无所折衷,求其所从而不得,则不能不出其私意,以自断其礼。

私意既行,故天下之弊起。奢者,极其奢以伤其生;俭者,极其俭以不得其所欲。财用匮而饥寒作,饥寒作而盗贼起,盗贼起而民之所恃以为养者,皆失而不可得。虽日开仓廪、发府库以赡百姓,民犹未可得而养也。故古之圣人,不用财,不施惠,立礼于天下,而匹夫匹妇,莫不自得于闾阎之中,而无所匮乏,此所谓知本者也。

【注释】

(1)权:权衡,衡量。

(2)措:废置、搁置。

(3)故元成之间:因此汉代元帝、成帝之间。

(4)笔则笔,削则削:该记的记,该删的删。笔,记载。削,删除。

(5)节文:节制修饰。

(6)冠礼: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7)昏礼:婚娶之礼。古时娶妻之礼,于黄昏举行,故称昏礼。

(8)丧礼:旧时举办丧事的仪节。

(9)祭礼:古时祭祀的礼仪。

(10)宾客之礼:迎接招待宾客的礼仪。

(11)乡礼:乡里举行乡射等礼仪活动。

刑赏忠厚之至论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1)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2),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召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

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矣。故宁委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别白(3)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4)。如此,然后知吾之用刑,而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赏,排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忍人(5),而爱夫爵禄(6)也。

同类推荐
  • 知道

    知道

    作者吴克敬老师曾获多个文学奖项,写作经验丰富。本书是他的散文随笔集。作者在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时代有机结合,通过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写出了独特的人生感受,反映了人性的本质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知道》比一般散文更具故事性,可读性更强,生活的色彩和跳跃在该书文字中可见一斑。
  • 郭建中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

    郭建中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

    本书作者通过与被研究者面对面的交流,在广泛收集有关郭先生翻译活动的文献资料和深入学习郭先生关于翻译方面论述的基础上,从文化交际出发,以和合翻译理论为视角,旨在对郭先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和描述,探究郭先生独特思考方式及其发散型的译论研究和丰富的翻译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思索翻译理论,以便对中国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进行反思,探究先生的和合翻译思想,进而发掘先生翻译思想及其翻译实践对于我国翻译研究和文学翻译、科幻小说翻译实践的启迪和指导作用,以此推动浙江省乃至我国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繁荣与发展,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汉语语言文化特点的中国翻译理论体系提出点滴有意义的建议。本书可供翻译工作者、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者、高学校外文和中文学科得师生阅读。
  • 记丁玲 记丁玲续集

    记丁玲 记丁玲续集

    这是“沈从文散文新编”书系之一,收入沈从文关于丁玲的两种集子《记丁玲》和《记丁玲 续集》,作者以质朴的情感、素朴的语言记叙了胡也频和丁玲的故事,以及丁玲早期步入文坛的契机。现时也记下了在那个年代里的年代中,三个朋友相濡以沫的不凡友谊。
  • 鹤(辰良安歌纯文学)

    鹤(辰良安歌纯文学)

    这是一部有关美丽苏州的长篇小说,也是一个家族横跨二十世纪三个时代的命运之书。小说围绕着三代人为了保护江南著名藏书楼,通过主人公许宝珠与丈夫陆书鸿、初恋男友彭一涛三者之间的情感纠葛,引发了一段悲欢离合的命运交响曲。小说以时空跳跃闪回的手法,从人物命运出发,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背景相结合,试图写出爱情、友谊、家庭对抗黑暗的持久力量。情节跌宕起伏,令人欲罢不能。在古老和现代的苏州之间,在历史沧桑与个人命运之间,作者用她那沉静如玉的笔,讲述了一个爱情和艺术如何而来,以何为生,以及怎样长久的传奇故事。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
热门推荐
  • 潜台词

    潜台词

    本书汇集了劳马多年来精心创作的一系列优秀短篇。内容包含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官场、高校、农村、市井等社会各个阶层的现实状况。角色各式各样,上至高官教授,下至平民百姓,无论三教九流,无论高雅低俗,尽入作者法眼,并以犀利、凝练的笔触,勾勒了一幕幕生活幽默剧,让人在笑中深思。劳马擅于以夸张变形、荒诞不经的方式,凸显事物的本质或人物的特征,他的短篇小说,是以喜剧的形式来抒写严肃的社会生活,从司空见惯的笑料中发掘人生社会的哲学深意,既有契诃夫式的“含泪的微笑”,也有鲁迅的辛辣、尖刻。
  • 桓都异能录

    桓都异能录

    《山海经》中记载着四种神木“扶桑”“建木”“若木”“寻木”,神木带给人类形形色色的异能,却也掀起了血雨腥风。而四神木之外,神秘的桓木究竟是何物?一个偶然觉醒的懒散少年,又将如何一步步靠近真相,探寻异能的根源、神木的本质。
  • 重生影后有点刚

    重生影后有点刚

    渣男背叛,一朝重生,她不再是那个高智商低情商的影后,从头再来,她发誓要让渣男付出代价!人前冷情人后狗腿的秦大少表示,只要自己的媳妇儿好好的,其他的都是浮云!“浅浅,你若下地狱,我便陪你一起下地狱,我倒要看看,哪路小鬼敢动我媳妇儿!”褪去影帝光环的男人一身笔挺军装,铿锵有力。苏亦浅嘴角微弯,“我饿了。”眉目间满是戾气的男人顿时化身超级煮夫,屁颠屁颠进了厨房,自家媳妇儿的肚子最重要。众人:“……散了吧散了吧,狗粮吃饱了。”
  • 萌宝助攻:豪门第一宠婚

    萌宝助攻:豪门第一宠婚

    六年前,闺蜜将她灌醉送到陌生男人的床上,闺蜜同时爬到了她男友的床。无意之中,她拿走了他那颗带有诅咒的血钻,带着腹中的宝宝离开祖国。六年之后,她带着天才宝宝回归,血钻再次出现,他将目标锁定到她的身上,出价五亿与她签上一纸契约。他傲娇,BT,冷酷,幼稚,却将她宠上天。她阴险,离经叛道,贪钱,虚荣,但就是有人爱她一身的缺点。她说,她人生的终极梦想,就是在家里放一台ATM机,遇到他之后她发现,他就是她的ATM机。她睨着他,黑曜石一般黑亮澄澈的双眸含嗔带怒,“千万不要和我吵架,我很难哄的。”他绝世俊颜之上隐隐含笑,拿出一张AMEX黑卡递给她,某人立刻眉眼含笑,跳到他的身上狠狠地木嘛一下。
  • 愤怒是生命给你最好的礼物

    愤怒是生命给你最好的礼物

    本书的作者亚伦·甘地是圣雄甘地的孙子,在他十二岁时,被父母送到塞瓦格拉姆——甘地的修道院。此后,他在祖父的羽翼下生活了两年,与祖父甘地朝夕相处,并跟随甘地会见重要领导人、到各地募捐,直到甘地于一九四八年遇刺。在这段时间里,亚伦·甘地从祖父身上学到了许多道理,并将其写下,遂成此书。
  • 紫垣梦

    紫垣梦

    康熙四十年,素莹落败选秀,前往道观遇到胤禛。二人均为对方的学识聪颖所动,他们在一起写诗、游园、论述古代书法、道学文章。胤禛因为隆科多所请,只得将其侄女娶为侧室,转而希望素莹能够屈居妾室之位。素莹气盛之下,自制颂圣辞赋一篇,托请八福晋繁泠代为引见,入宫为嫔。由于和嫔不为康熙所喜,又接连犯错,被康熙遣往天青苑看守瓷器。胤禛寻找机会,二人再续前缘,康熙希望将皇位交于十四子胤禵,而胤禵留恋拉藏汗之女暮瑟儿,错失良机。胤禛连络心怀不满的隆科多,和慧眼识人的海望,在关键时刻夺得先机。和妃利用对康熙文体的熟悉、自身的文字功底、与擅长仿字的本领,为雍正造出遗诏。雍正登基之后,面对颓废的吏治和财政,推出摊丁入亩、欠耗归公、士绅纳税三大改制,引发众人不满。他的兄弟们更因为失去了康熙给与的特权而怨言四出,种种对立。雍正将对手一一扫除,和妃亦感受到与皇帝相处的困难。小说中的感情线路为虚构,其余事件根据康雍年间历史档案改写而成,对雍正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做了详解。小说为古典台词,其中的诗词歌赋曲,除部分引用历史原作,其余均为作者原创。详细故事大纲:见回目(仿红楼梦)小说人物简介:见第五十六回(相关历史资料)
  • 腹黑萌宝逗比娘亲

    腹黑萌宝逗比娘亲

    “父王,娘亲漂亮么?”“漂亮。”“那娘亲什么时候最美?”“在父王身下时最美。”“娘亲,我是怎来的?”“吃豆腐送的。”“那豆腐好吃么?还送娃娃!”“抱歉,是你娘亲的豆腐被吃了,不然哪来的你!”“哦…….”齐炎看她,目光平静,一本正经
  • 我们内心的冲突

    我们内心的冲突

    和《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相比,《我们内心的冲突》不仅仅从理论层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且在早期著作中,它的哲学高度也鲜有人能比。本书重点对人内心的主要冲突以及它们的呈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对不同矛盾间的态度和偏向进行了总结归纳,指明了受到这些冲突影响的人是如何走向失败,并陷入困境中无法自拔的,提出了这些冲突要如何解决的方法和畅想。
  •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

    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

    中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民俗是最贴近身心和生活,并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以生动易懂的语言详细的介绍了各地各民族的一些风俗文化:正月十五闹花灯、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遍地歌舞欢等不同的风俗节日。
  • 细雪

    细雪

    《细雪》不仅是日本著名作家谷崎润一郎个人作品中的高峰之作,也是整个昭和文坛的优秀代表作之一。法国文学家萨特盛赞这部作品是“现代日本文学的最高杰作”。 《细雪》是—部描述日本中产阶级青年男女之间爱情故事的风俗小说。讲述了大阪的富豪莳风家族四姐妹的生活故事。故事围绕着二女儿幸子夫妇为操办三女儿雪子和四女儿妙子的婚恋为主要情节展开,最后以雪子相亲成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