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1500000002

第2章 中国城镇化历程和趋势(2)

5.第五个时期(1998—2007年)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本建立,市场机制作用的加强,以及向重化工阶段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如GDP中三个产业结构之比,由1997年的18.7∶49.2∶32.1向2005年的12.6∶47.5∶39.9转变。同时,对城镇化规律及其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国历来强调“控大发小”,1990年4月实施的《城市规划法》仍然规定“严格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即坚持以小城镇为主的城镇化战略。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浦东的开发开放,这一战略事实上松动了,许多大城市获得了迅速发展。2000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虽然仍坚持小城镇为主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思想,但是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强调以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为纽带,将大、中、小城市连结起来,以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和协调发展。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把城镇化作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方针的这些重大调整,都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1998年城镇化率达30.4%,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1997—2007年我国城镇化率由29.9%上升为44.94%,年均增长0.5%。2007年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一论述确立了未来我国城镇发展新模式;一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来保证“新四化”的同步发展。

二、新中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一)城镇化率明显提高

1949年,我国城镇化率是10.64%。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增长到2007年达到44.94%,截至201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

表1-1 中国60年城镇化进程

人口普查 年份 全国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

1949 54167 5765 10.64

第1次人口普 1953 58260 7726 13.26

第2次人口普 1964 69458 12710 18.30

第3次人口普 1982 100394 20658 20.60

第4次人口普 1990 113048 29650 26.23

第5次人口普 2000 126333 45594 36.09

2001 127627 48064 37.66

2002 128453 50212 39.09

2003 129227 52376 40.53

2004 129988 54283 41.76

2005 130756 56212 42.99

2006 131448 57706 43.90

2007 132129 59379 44.94

2008 132802 60667 45.7

2009 133474 62186 46.6

第6次人口普查 2010 133972 66557 49.68

2011 134735 69079 51.27

(二)初步构建大中小城镇格局

2005年全国有城市663个,其中超大城市13个,特大城市27个,大城市53个,中等城市218个,小城市352个。另外,建制镇发展很快,1949年建制镇有2000个左右,1954年5402个,1965年调整为3146个,1979年减少至2856个,1985年上升为7956个,1990年迅速发展为11392个,1995年17202个,1999年19756个,2000年19692个,2002年19811个,2003年20226个,2004年19883个,2005年减少为19552个。初步形成了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主导的,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众多城镇组成的城镇群(带)或城镇体系。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等等。1980—2000年珠江三角洲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6.9%,城镇人口增长率11.3%,总人口增长率3.2%,乡村人口年增长率为-2.4%。城镇化率由1982年的22.7%,上升为2000年的71.59%。

表1-2 按人口和地区分组的城市数单位:个

类别 全国 东部城市 中部城市 西部城市

合计 663 295 247 121

超大城市 13 7 3 3

特大城市 27 14 9 4

大城市 53 25 26 2

中等城市 218 104 78 36

小城市 352 145 131 76

(三)城市拉动周边经济能力增强

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幅度提高。2003年我国100强城市市区总人口为1.94亿,占全部地级以上城市的56.7%;地区生产总值61037.4亿元,占地级以上城市的80.2%;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5042.7亿元,占地级以上财政预算内收入的8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360亿元,占地级以上城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0.2%;专业技术人员1413.3万人,占地级以上城市专业技术人员的77.1%。

三、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

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而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城镇化,是包含着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城镇化,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随着城镇化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为推行新型城镇化创造了客观条件,于是,加快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便成为了我国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核心目标。从总体上看,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中国城镇化水平自建国至今虽有起伏波动,但总体上仍呈不断提高态势。随着城镇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城市产业的不断升级、行政地域的划拨变动以及一些诸如户口等政策的松动或变化,使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城镇人口数量和比重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东部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城镇化进程得到提速且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城镇对人口的集聚效应将日益显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会随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还将持续稳步上升。

(二)城市连绵化将日益显现

经过历史的演化和多年培育,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如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在世界、整个国家或区域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群,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辽中南地区等已形成了城市连绵化的基本框架,其内部交通通信网络完整、城市间经济联系密切、地理区位优越,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城市关联度显著提高,城市群发展更具活力。

(三)城乡、区域差别趋于缩小

随着统筹城乡战略的逐步实施,城乡关系将得到积极改善,特别是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医疗体制改善、社会保障体制不断完善的推动下,城乡差异将逐步缩小。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城镇化的推进力度,特别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推进力度,使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省际间的城市化水平差异不会继续扩大,东、西地区差异势必将逐渐趋于缩小。

(四)更加注重城镇化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促进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观念。对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挤、用地用水短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存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加强,低碳经济将得到重视和快速发展,生态城市将是未来大中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体现人民生活的现代化。

(五)政策支撑力度稳步增强

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中提出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与战略,表明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目标更加明确,使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中国长期的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有所改变,特别是诸如户籍制度、教育体制等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和障碍正在逐步被缓解。

同类推荐
  • 人才

    人才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42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价值、德才、君子小人、态度、条件、知人、识别、举用、掌控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人才理念及实践。人是一切因素中最可宝贵的,治政之术的实施,关键在人才,所谓“治本在得人”。
  • 记忆变迁

    记忆变迁

    本书内容以典型的事件、具体的人和故事生动地反映了普通群众在改革开放30年的切身感受,忠实地记录了改革年代的社会变迁、成就和人们的感悟。在内容编排上,“改革足迹”和“百姓生活”是以新疆为背景反映时代发展和生活变迁的纪实,“旧闻新看”是对各个不同时期国家和新疆本土发生的新闻进行选择性的回放,“流行语”汇集了特定时期和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文化符号。“大事记”是国家以及新疆本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简明回顾。
  • 西方文明东进战略与中国应对(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西方文明东进战略与中国应对(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本书结合西方文明向东方国家扩散的历史与现实,深刻揭示与剖析西方文明东进战略,全书从阶段、任务、手段、实质、影响等几个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力求帮助读者对西方文明及其东进战略有一个清楚、深入、透彻的认识。同时,作者对于新形势下中国应如何积极应对西方文明的东进战略给予了创新性的中肯建议。
  • 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防治水污染,保障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资委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地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监督工作的资料进行了研究整理,形成了水污染防治监督工作重要文献,便于各地人大和相关部门的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合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 政治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政治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追踪政治经济学的国际研究前沿,促进我们对世界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了解、把握与借鉴,并促进国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成长篇1

    斗罗大陆成长篇1

    唐宇轩和朋友聊天,不禁被骗到森林,不知时空裂缝何时出现把唐宇轩传送到斗罗大陆开启唐宇轩的斗罗冒险……(本故事纯属虚构.要看不看,这是写给我自己的!)
  • 万灵进化录

    万灵进化录

    灵气复苏,万灵进化。太古神魔回归。一个波澜壮阔的大世拉开序幕。
  • 道界天下

    道界天下

    神秘村落中走出的神秘少年,道心没有,道灵不具,道体不通,却一心求道,拜入问道宗,踏入一条与众不同的修道之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傻妃惹邪王!

    傻妃惹邪王!

    灵魂重生!却横遭陷害!她只想安静的过日子!却怎奈美男纠缠........
  •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

    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

    她朝他走过去,递给他一根烟。他俩靠在街边一棵巨大的梧桐树身上,抽着他们萍水相逢的旅途上的最后一根烟。迷茫的烟雾中,香榭丽舍大街的车水马龙,开始扭曲变形,变成一条灰色的链子,长长的,远远的,向不可知的地方延伸。“想知道我下部小说的题目吗?”她问。“做梦都想。”他说。“《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两人哈哈大笑,就在巴黎的暮色里。梧桐叶子窸窸窣窣,夜风起来了,他们即将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 快穿之万千世界终遇你

    快穿之万千世界终遇你

    “你后悔吗?”“不后悔”女孩子摇头。“他是我在这世界唯一的亲人了,就算永生永世不能再见他,我也要他好好活着。”虚无缥缈的空地之中,白色猫看着她,“既然如此,我们开始吧!”
  • 青衫少年

    青衫少年

    一人,一剑,众人皆醉我独醒。善恶只在一瞬。
  • 暗月王者

    暗月王者

    被兽人萨满召唤到异界的唐浩被迫成为了埃耐德王国王子的代替品,为了活命他必须要完成兽人萨满颠覆中土的任务成为新的国王,然而他所代替的王子却是不学无术的纨绔,人人讨厌的四害之首,最不受国王喜欢的继承人,为了登上王位,他又该如何扭转局面?
  • 改变你的不良习惯

    改变你的不良习惯

    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习惯的好坏,好习惯能将你带入天堂,坏习惯也能将你送入地狱。既然习惯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养成良好的习惯,摒弃不利于个人前途的习惯就变得愈益重要。然而,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消除并非朝夕之功,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成的事,所以就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慢慢地来改变自己的习惯,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变你的不良习惯》从仪表、心态、处世、生活等方面分门别类地给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读者改变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重塑性格、改变人生、取得成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