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4600000001

第1章 对联的学问(1)

对联的起源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等),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是用汉语描述客观事物、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具有诗、词的某些特点,但比诗、词更精炼、更工整,也更富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它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特有的形式,也是汉族文学艺术中独有的一大艺术特色。

汉族语言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其他民族语言很难作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它一直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欣赏,也日益为国内外汉学家所重视。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它已流传许多国家和地区。

对联,一般是用古典艺术语言造句和修辞的,所以它十分典雅、精炼、优美。它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状物写景,或咏物言志,或抒情寓意,或缅古叙怀,或扬善抑恶等。同时,它又是与书法糅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两者互相映衬,更显出一种神彩飞扬、瑰丽典雅的艺术美。

对联讲究炼字炼意,作者常用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构思以及画龙点睛的手法,为读者创造出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意韵浓郁的各种作品,因而,它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启迪。思想健康、艺术精巧的联语,更是经久不衰,永放光彩。

许多联语,不但和诗、词同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审美意义,而且富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它与诗、词相比,能赢得更多的读者,使用的范围也更为广泛。

从对联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我国对联的形式,其渊源极为久远。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雏形的对句。例如《易经·系辞》中,就有这样的句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又如《老子》中,亦有类似的句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知,前后相随。”这些对句(或称偶句、对仗句),尽管对得还不工整,但对偶形式已开始萌芽。这对以后骈文、律诗和对联的创作,却具有渊源关系。

对联究竟起源何时,其说不一。有人认为,最早出现的是五代孟昶的春联。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民间在春节时,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宋张唐英在《蜀木寿机》中记载:“孟昶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相传,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但这种春联,在当时还只是写在宽约一寸、长约七八寸的桃木板上,仍称“桃符”。又有人认为,后蜀宫廷题联,早已成为习惯,而孟昶不是最早的题联人。

谭嗣同曾考证: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姻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这虽是诗,但语句皆为骈俪,又题于门上,这应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到宋代,春节粘贴对联,已成为一种普遍风俗。如王安石在他的《元日》诗中写道:“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说的“桃符”,其意还是孟昶当时所书写的春联。孟昶是五代后蜀的国君,后蜀不久为宋所灭,但这种在桃木板上题联的形式,宋代就被广泛地使用。以后,人们又用纸张代替桃木板写联,这与今天粘贴的春联,并无什么区别。

又据传,把“桃符”推广为春联的,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事。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次除夕前,他传旨:无论公卿士庶,每家门口都要粘贴一副春联。除夕晚上,他还微服出巡,见到五彩缤纷的春联,他非常惬意。当走到一家庶民门口时,见没有贴出春联,他很奇怪,一打听,原来这家是以“阉猪”为业的,不好意思写春联贴上。于是朱元璋就精心思索,亲自给这家写出一副对联,联云:“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全联并未说出“阉猪”二字,但这个“阉”字的含义却充分地体现出来了,而且全联对得工整、确切,曲而不浮。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家门口察看,见门框上仍未贴出对联,他更觉得奇怪。当询问时,这家主人说:“因这副对联是皇上的御笔,我贴到神龛上供起来了。”朱元璋一听大喜,当即赏给这家主人一些银钱。由于皇帝亲自提倡春联,对联这一艺术形式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场合。不但婚丧、喜庆使用它,一些名胜古迹、驿店茶亭、官署试院、楼台亭阁等处,也都普遍地使用它。对联就这样流传开了。

对联,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逐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人们在小至婚丧嫁娶、记事抒怀,大至国家大典、政局分争之时,无不应用。春联、寿联、挽联、贺联、名胜联、宅第联、答赠联、中堂联,名目繁多。后来,它不仅冲破了一般的喜庆范围,进入了名山大川、佛殿书院、清泉仙洞、画阁芳园、亭榭馆所,而且应用到宗庙祭祀、寿诞生辰、营建修造、落成迁徙、出行远游、入学考第、送往迎来……总之,一应大小事务,都有品题赠答。

选择对联的秘诀

选择对联,应符合张贴的条件、位置和内容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对联。同时,还应注意行业、身份、阅历、场合、欣赏的兴趣爱好等等。总之,选择对联时应掌握一个原则,即张贴出的对联使人人看后都皆大欢喜或赞许。基本上应做到如下三点:

一点:张贴的条件。

选择对联要根据场地的大小,这是最初步的要求。例如:一般家庭对联应选用七言联、八言联、九言联为佳,这样可使字的大小排列与门的大小基本对称,不会给人头重脚轻之感。而机关、单位、学校等大门处张贴对联,则宜选用十言以上二十言以下的行业专用对联。工地及庆典大会的会场等地,选择十言以上的对联较合适。

二点:使用要求。

根据场合及内容的要求选择对联是很重要的。例如:春联是人们欢庆春节时用的,所以,用词选句要热烈欢快,色彩要鲜艳,内容要健康,要表现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美好的愿望。新婚用联应以祝贺新婚夫妇团结互助、相亲相爱、共同进步为主要内容,用词要欢快、热烈、端庄、雅而不俗。

又如:挽联是追悼死者生平、事迹,要恰如其分地评价死者性格特点,表达对死者的深沉而真挚的悼念、哀惜之情,所以它不能只是歌颂、盛赞,否则,就变成寿联了。

三点:张贴的位置。

不同的位置贴不同的对联,是选用对联的基本要求。例如,新婚时张贴大门处的对联,应着重表现家人及宾客为新婚夫妻结为燕尔之好和家庭又添新人的喜悦、幸福之情,而张贴在洞房门处的对联应重在激励和祝福新婚夫妇结发之后,互帮互学,相敬如宾,恩爱相处。除以上谈的几点外,我们选用对联时,还应注意行业、职业乃至身份、年龄、阅历、场合、欣赏的兴趣和爱好等等。力求做到张贴出的对联令人皆大欢喜。

选择横批要贴切

有的对联除了上下联以外,还有横批。横批就是贴在上下联中间上面的横联。一般是四个字。好的横批具有总结或补充对联的作用,它与对联浑然一体,使意境更加深远和优美。

因此,横批一定要与上下联紧密联系。比如:上下联是“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上下联是“遍地牛羊六畜旺,满山花果四季香”,横批是“春光明媚”。

所以,横批是全联的总结或者提示,应该是点睛之笔,不要随便就写一个,应该仔细琢磨对联的内容,配上恰当的横批。

张贴对联的窍门

张贴对联,可遵照这样的基本口诀:“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就是说,出句应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对句应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

因为按传统读法,直书是从右向左读的。出句和对句的辨别,最简单的是记下“上仄下平”。

在汉字的一、二、三、四四种声调中,“一”为平声,“二、三、四”声为仄声,如果对联某一句的最后一字为“三声”或“四声”,则此句为出句,另一句就是对句无疑。

如果对联最后一字都是仄声,那就要从对联的内容和语气上来分辨。

对联的横批,它揭示对联的主题,是一副对联的眉目,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将它贴在门楣中央,而且要十分醒目。

张贴对联,要选用“香糊”。如果自己煮,浆糊,不要太稠。因为大稠,容易使对联卷起脱落。

对对联的方法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 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

对联的基本特征

对联的基本特征:上联与下联字数相等,给人们一种对称美的直观感。对仗整齐工对联(即要求对仗结构很严谨)要做到两句字字对应、词类相同、平仄相反、互为对仗,要求十分严格。而宽对联不像工对联严谨,虽不计求对仗,但好的宽对也是很工整的,从实用角度看,用宽对较多,不论是正对(上、下联语意相同)或是反对(上、下联语意相反)或串对(上、下联相连惯,意思相同)都是平仄相反,词类相同。

平仄要协调对联中的平仄要一一相对,不能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要求上联句尾为仄声,下联句尾为平声,千万不能用俗语去写对联,这样会闹出笑话。但实用联也有不用平仄这个尺子去测量的。

节奏要一致一般来说,四言联是2-2,五言联是2-3或3-2,六言联是2-2-2,七言联是3-4或4-3,八言联是4-4,字数多的联一般均由以上几言组成。

例:四言:吉星——高照

五言:一轮——秋夜月

七言:三春月照——千山路

十里花开——一夜香

上联下联出对的句子主题意思要统一,相反的对句也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此联上、下句意虽相反,但都是鲁迅的文墨佳品。

同类推荐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以开阔的思路,生动的语言,从琴棋书画、中医中药、文学艺术、民间工艺、武术、美酒、淡茶、民间杂技等方面入手,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在场的每一位都跟我一样,非常关心中国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冠军文化。(2)中国的每个知识分子应该不断地思索:中华文化,这个曾经是冠军的文化是不是能够再度辉煌起来,又变成一个冠军的文化?(3)一个强势文化指的是什么?强势文化指的无非就是经济基础好。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现代化。即使这样,我们还要努力,争取自己文化的核心价值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到那时,我们今天的讲坛所追求的冠军这个奖杯就会有机会回到我们的手中。
  • 重门天险:居庸关

    重门天险: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热门推荐
  • 命定天外之女

    命定天外之女

    据说想穿越必定要经过生死大劫,而有的人确是因为天道被挑衅了权利而被穿越。落玉溪,一个极其普普通通的女生,睡一觉一睁眼就来到了新的世界,被迫学习很多知识与技能,告知了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和目的,就被扔进了俗世,开启了她的故事。龙耀靖,天道命定的帝王,被改了命,注定一生孤苦,灾难一生。但遇见一个突然出现的女子后,一切都变了。“我一直以为我在与天斗,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天一直在帮我!““我的任务就是让你活着,为了这个,我可以付出我的一切,哪怕是我的生命!”“你一定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救你,告诉我好不好?无论是什么,我都可以!”“我与你生死相连,我怎么可能放心你不在我眼前,你必须要时时刻刻待在我的身边,我绝不允许你离开我一秒!” 停更!!!!
  • 重生魔法帝国

    重生魔法帝国

    一个本该死去的魔法师,一个活了上千年在法师界仍然垫底的魔法师,一个跟不上时代落后的魔法师,一个孤身一人一无所有的魔法师,在一个谈不上风和日丽的日子,一只穿梭宇宙的时空龙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然后,我们的主角重生了。他能否打破命运的枷锁,引领一个时代,镇压无数天骄,建立无敌的魔法帝国?
  • 故事会(2018年10月上)

    故事会(2018年10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我的妹妹是袖珍人

    我的妹妹是袖珍人

    我的妹妹原本是一个1.68m的小姑娘,在妈妈的责骂下慢慢变矮,到后来尽然变成1m不到的小孩儿了,当我的妹妹变矮后发生了什么,就让你自己到文中找答案,这不说了。
  • 穿越废土的幸福人生

    穿越废土的幸福人生

    这是一个倒霉催的胖子带着不完整系统掉到废土的坑爹故事
  • Character

    Charac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们的奶糖式

    我们的奶糖式

    “既然大风把你吹到了我怀里,我就不会把你还回去了,我要让你一直待在我身边。”“我就是要找到他!”“那他要是不回来呢?十年?二十年吗?”“他从未离开过我。”后来…她终于等到他,可总是有着千丝万缕阻挡着他们。【甜文】+【虐文】=【甜文】半晌,和玉抬起头,眸子里透出温暖“我希望你等我。但是如果你等不下去了,那你也不要告诉我,只是你一定要找一个比我更好的人和你在一起,我才会放心。”
  • 重生异界去养龙

    重生异界去养龙

    末日来临,地球上所有人被传送到异世界,一个数据魔法的世界!在这个魔力浪潮中,人类驯养战宠,开辟领地,役使北方冰原的霜狼兽,冰原猛犸;驯养南方大平原的黄金雷龙,巨型迅猛龙!苏麟死后,却发现自己重生到了11年之前,灾难还没发生的时候!他本来只想在异世界安静的种田养龙,当自己的龙骑领主,然而女神突然到访,希望他去拯救女神!苏麟:嗯?
  • 怨你一眼温柔

    怨你一眼温柔

    高露露记得刚刚开始和乐雨霖在一起的时候,乐雨霖对自己非常照顾,经常对自己嘘寒问暖,有时候也是经常看到自己在寒风中,就会脱下自己的外套,当时高露露觉得这就是自己一辈子想要找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道花美男

    极道花美男

    竟然凭空冒出一个未婚夫!我叶贝塔·夜璃的美好人生难道就此终结了吗?不行,绝对要反抗!Lucky!随手一抓就能抓到一个标准美男做挡箭牌,简直是中了头等奖嘛!严七海好心地帮我欺骗了亚树,可没想到美丽的邂逅竟有续章!不知从何开始,我的心渐渐地倾向了七海,可亚树似乎也并没有表面上那样难以接近。同是花样美男,严七海和亚树,一个温柔善良,一个冷酷霸道,我要怎么选择呢……